善用扶陽重脾胃:一名中醫學子的跟診心得體會

《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足見陽氣對人體的重要性。這也是後來扶陽學說發展的根基。《黃帝內經》同樣對脾胃極其重視,並有「以胃氣為本」之說。這也是後來脾胃學說興盛發展的重要原因。那麼,能在扶陽和脾胃之中尋得一個平衡,或者是融合,那又將是怎麼一番精彩呢?且看下文。


善用扶陽重脾胃

——一名中醫學子的跟診心得體會

雲南中醫學院2012級中醫(定向)班 曾偉

記得剛到雲南中醫學院不久,有一位老師這樣說過:「要在學習中醫的道路上走得遠,得依靠兩條腿走路,一條是要重視中醫經典,要多讀中醫古籍;另外一條是注重臨床多實踐。」這句話就這樣印在了我的腦海里了。經過兩年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於是在大三我就決定去跟隨老師上門診抄方學習,來踐行我們的校訓「博學敦行」。白驥過隙,馬上自己跟診雲南中醫學院中醫基礎理論與醫史文獻教研室的汪劍老師抄方學習快一年了,現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小結並與志同道合的中醫學子分享。

一、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診療特色,在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就有「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記載。醫聖張仲景為我們開了辨證論治之先河。都知道要辨證論治,但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能真正做到的卻並不是很多。很慶幸我跟診的汪劍老師是一位懂得並能真正運用辨證論治的醫者。在平時門診的過程中一直在給我們灌輸辨證論治的思想。

患者陳某,中年女性,就診前兩天,夜間突發脘腹、臍腹、小腹絞痛,家屬連夜急送昆明市某醫院急診住院兩天對症治療,癥狀無緩解,遂來就診於汪老師,就診時,患者面色蒼白,表情痛苦,雙手緊按腹部,而自述最痛苦的癥狀是自覺雙側肩膀「一高一低」,但旁人看來,患者左右肩膀並未有明顯高低的差別。又問二便情況,自述大便數日未解,小便如常。診其舌脈,舌質淡白,苔白膩,脈沉弦細弱,雙手冰涼。

汪老師辨證為「中陽不振,寒積胃腸」,決定予以「溫下」。遂處以四逆湯合小承氣湯、平胃散加減。患者兩日後複診,述服藥一劑後,解稀便一次,腹痛緩解,自感雙肩高低不平也大為減輕。再予上方兩劑,服後再解稀便數次,腹痛愈,雙肩高低不平感完全消失,面色轉紅潤,精神好轉。本病汪老師結合患者其他癥狀及舌脈,考慮體有「寒積」,於是緊扣病機,予以溫下,大便一通,「奇症」若失,臨床診病,關鍵在於準確的辨證。清代著名醫家鄭欽安曾說過:「人咸目予為姜附先生,不知予非專用姜附者也,只因病當服此,用姜附亦必究其虛實,相其陰陽,觀其神色,當涼則涼,當熱則熱。」我想這句話也能很好的闡述辨證論治的含義。

二、重視陽氣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說明陽氣在人生中何其重要,比作天與日,貫穿始終,主宰命運,有陽則生、無陽則死。因此,固護一身之陽氣,可永葆生命活力。在用藥過程中應少用苦寒之品,以免克伐陽氣。

患者楊某,女,69歲,昆明人。約半年前,患者出現精神抑鬱,易悲喜哭。省第一人民醫院診斷為抑鬱症,予西藥治療後病情反加重。後就診於汪老師門診處,察舌按脈舌質淡、苔白滑而膩,脈弦滑。結合患者病情、舌脈,考慮患者系陽虛陰盛之證,處以附子、乾薑劑,三劑。患者三劑後,病情減輕許多。再予三劑,病情再減。三診時,汪老師以姜附劑再加麻杏苡甘湯,三付後痊癒。

三、重視後天之本——脾胃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中氣如軸,四象如輪。脾升則肝腎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滯。火降則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平人之下溫上清者,中氣善運也。所以要重視後天脾胃,平時少吃生冷。

患者劉某,中年男性,雲南曲靖人,發熱一年多,加重三個月,曾求診於省級三甲大醫院,做了各種檢查也未查出病因,治療當然亦無效,且逐漸加重。近三個月以來每天下午到傍晚發熱癥狀加重,伴輕微惡寒,體溫多在37到38攝氏度左右,發熱時但覺全身無力,病人經人介紹,來汪老師門診處求治。患者就診時精神非常差,神疲乏力,面色青灰晦暗。舌質淡,苔薄白膩,診其脈則沉弦細滑而無力。此例病人顯然為虛性發熱,由於病情日久,傷及脾胃,並夾濕邪而已。處以理中湯合三仁湯加減(其中三仁湯刪去了滑石、竹葉、通草等幾味寒涼之品)。服上方兩劑後,病人困擾一年的發熱即退,面色也明亮了很多。後以補中益氣湯、理中湯數劑等加減善後,即告痊癒。

四、重視中醫經典的價值

毛主席說過:」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那麼中醫經典就是寶庫中的鎮庫之寶。中醫經典在指導臨床診療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一位老年患者,因外感惡寒身痛就診於他醫之處,服用了一劑桂枝加附子湯加味後,病未解,發熱更甚,高燒達39.3℃,伴煩躁不安,小便不通,遂求治於汪老師。查舌診脈,舌苔黃厚膩。汪老師遂處以白虎加人蔘湯合小劑桑菊飲(生石膏60g,知母12g,生曬參6g,桑葉8g,菊花8g,桔梗8g,連翹6g,杏仁8g,甘草5g,薄荷6g,蘆根8g)。服一劑後,汗出熱漸退,小便點滴而下。兩劑後基本轉危為安。《傷寒論》第二十六條:「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這就是經典的價值所在。

五、好醫生需要好患者

醫學本身就是一門有缺陷的學科,醫生是不能治癒所有的疾病的。疾病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我們想像範圍,很多病也是醫生不斷摸索才能取得療效。患者不能因為一次治療無效就否定一個醫生甚至是否定這家醫院。一個醫生的成長需要患者給予機會,我相信絕大多數的醫生是會儘力為患者解除痛苦的。在門診上就有這樣一個好患者,患者中年女性,因指尖脹痛和關節麻木就診於汪老師門診,此前患者已就診於各大醫院均無明確診斷也無療效。在第一個月的治療過程中基本是沒有效果的,但是患者一直堅持前來就診,經過不斷地摸索和總結終於在第五次就診後收到了效果。

六、大醫精誠——醫德

在大一的醫古文課中有一篇《大醫精誠》,正好是汪老師給我們上的。《大醫精誠》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第一是精,亦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誠,亦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汪老師就是這樣一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者,門診上病人特別多,一個上午一般要看四十多個,多的時候要看六十個,本來上班時間是九點到中午十二點,每一次汪老師都不能按時下班吃中午飯,一般都要看到兩點左右才能把病人看完,然後才去吃中午飯。願以汪老師為榜樣,立下「精吾之術,濟世之苦」之大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習中醫的道路還在很漫長,很慶幸能在途中遇到汪老師,感謝汪老師一直以來的教誨和指導。

推薦閱讀:

今年福氣很旺,事業錢財收穫順心得利的生肖
網頁設計布局心得
房屋居住風水心得淺談
3月4-14 曼谷普吉大城自由行,婚紗照購物遊玩全包括10天游啦啦啦有一些個人心得經驗~~
連體服挑選小心得

TAG:醫學 | 中醫 | 心得體會 | 中醫學 | 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