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經絡養生知識與方法

  經絡養生是近幾年風靡人群的一種中醫養生方法,通過對經絡的拍打、按壓,促使我們的身體自動排毒、消除病痛、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

  正確經絡養生時間

  「啪、啪、啪……」天剛亮,公園裡傳出陣陣聲響,一群人專註著用手掌從頭到腳拍打全身,握拳敲擊手臂、雙腿,打得整身發熱,汗流浹背。

  滿街林立的SPA、按摩店打著經絡推拿的招牌,吸引久坐少動,常為酸痛所苦的上班族光顧,宣稱依循人體的經絡推壓揉按,可放鬆僵硬的肌肉,消除疼痛,甚至幫忙塑身、排毒、提升免疫力。

  近幾年,吹起一陣「經絡養生」風潮,多本教人DIY敲打經絡、按壓穴位的養生書佔據暢銷排行榜,訴求不必打針吃藥,只需每天10~20分鐘敲經按穴,就能一身無病、延年益壽,甚至解決困擾多數現代人的肥胖、酸痛、疲勞、失眠、便秘等健康問題。

  中醫門診也常碰到病人問,「醫生,聽說常敲大腿外側的膽經可以瘦大腿,真的嗎?」、「我三不五時頭痛,敲哪條經或按哪些穴位止痛?」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科主任,目前自行開業的中醫師程惠政笑說,不只病人,連醫院的護士同仁也來問,是不是敲一敲經絡就會變瘦、變年輕?臟、肺、胃等功能正常與否,中醫是從「經絡暢通」、「氣血平衡」來論斷健康。

  中醫講的「經絡」,不等同於西醫所指的血管、淋巴管等有形的通路,它是密密麻麻分布於全身,但肉眼看不見的一套網路系統,由經脈及絡脈組成。經脈是直行身體的主幹,有12條正經聯結成環狀系統,另外還有奇經八脈;絡脈則是橫行的支幹。經脈及絡脈兩者形構成一片網路,負責輸送「氣」(能量)、「血」(滋養物質)到全身各處,使身體各功能正常運作。

  中醫認為,「經絡」如果暢通無阻,氣血得以順利運行全身,臟腑、皮肉筋骨、關節及其他組織可獲得滋養,身體便不會產生病痛;反之,如果因習慣不良,例如長期姿勢不正確造成肌肉僵硬,使經絡堵塞,氣血輸送受阻礙(「氣滯血瘀」),累積一段時間後,先出現疼痛不適,更嚴重就形成疾病。

  因此,「保持經絡暢通」是中醫養生保健的最高原則,從古至今,不斷發展的各種治療保健方法,如針灸、氣功、太極、武術,及推拿、敲打、按穴位、刮痧、拔罐……,無一不在促進經絡暢通。

  例如針灸,就是以針刺或火灸(燃燒艾草,以溫熱治療)刺激分布於經絡上的特定穴位,促進行氣,打通經絡,達到治療及保健效果,而從國內外研究歸結,針灸對控制、緩解各種疼痛,成效顯著,知名針灸醫師,長年從事針灸研究的醫藥大學教授林昭庚說。

  至於自己按壓穴位,或拍打、按摩經絡,和針種種現象說明了台灣人追求健康品質的心愿,但究竟敲打經絡、按壓穴位真能養生嗎?敲特定的經絡就能解決病痛?這種簡單易行的敲經按穴養生法適合每個人嗎?

  經絡暢通,病不上身

  中醫有句話「不通則痛,不通則病。」就在說明經絡如果不通暢,疾病就會找上身。有別於西方醫學重視人體各器官,如心臟、肝臟、肺、胃等功能正常與否,中醫是從「經絡暢通」、「氣血平衡」來論斷健康。

  中醫講的「經絡」,不等同於西醫所指的血管、淋巴管等有形的通路,它是密密麻麻分布於全身,但肉眼看不見的一套網路系統,由經脈及絡脈組成。經脈是直行身體的主幹,有12條正經聯結成環狀系統,另外還有奇經八脈;絡脈則是橫行的支幹。經脈及絡脈兩者形構成一片網路,負責輸送「氣」(能量)、「血」(滋養物質)到全身各處,使身體各功能正常運作。

  中醫認為,「經絡」如果暢通無阻,氣血得以順利運行全身,臟腑、皮肉筋骨、關節及其他組織可獲得滋養,身體便不會產生病痛;反之,如果因習慣不良,例如長期姿勢不正確造成肌肉僵硬,使經絡堵塞,氣血輸送受阻礙(「氣滯血瘀」),累積一段時間後,先出現疼痛不適,更嚴重就形成疾病。

  因此,「保持經絡暢通」是中醫養生保健的最高原則,從古至今,不斷發展的各種治療保健方法,如針灸、氣功、太極、武術,及推拿、敲打、按穴位、刮痧、拔罐……,無一不在促進經絡暢通。

  例如針灸,就是以針刺或火灸(燃燒艾草,以溫熱治療)刺激分布於經絡上的特定穴位,促進行氣,打通經絡,達到治療及保健效果,而從國內外研究歸結,針灸對控制、緩解各種疼痛,成效顯著,知名針灸醫師,長年從事針灸研究的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林昭庚說。

  至於自己按壓穴位,或拍打、按摩經絡,和針刺的道理相近,只是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刺激經絡,達到一定程度的保健效果。

  放鬆全身的活動最利經絡暢通

  疏通經絡的方法很多,但醫師專家一致認同,自己動比別人替你推拿按摩好,而且最好選擇有助放鬆的全身性活動。

  例如游泳,可訓練肌肉力量,讓全身關節維持最大的活動度,並且「動久了,肌肉關節自然會鬆開,氣血也就不易阻塞,」兼具西醫復健專業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主治醫師吳建隆解釋說。而且,藉活動伸展某些部位的肌肉,那些地方的經絡同時也會被打通。

  練氣功是疏通經絡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同時修習「靜功」(如坐褝)和「動功」(如太極),配合細、慢、勻、長的呼吸吐納,達到定心、放鬆,同時活動身體的效果。

  修習武術、太極導引多年,資深舞者,也是雲門舞集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認為,這些養生功法多數是圓的動作,活動全身的小肌肉、小關節,及各細微之處,真正從心和身「放鬆」,和西方舞蹈相比,較不容易造成身體傷害,「是從養生的態度來看待我們的身體。」

  至於拍打按揉雖不像氣功、太極、游泳可以活動全身,不過「有動總是比較好,」陳萍和認為,為了敲打按壓身體某些部位,必須彎腰或側身,也等於拉筋、伸展身體,做日常生活不常做的動作,「只要動起來,陽氣就充足,身體代謝也會變好。」

  並且按摩拍打全身,比只拍打某條經絡或某個部位好。

  陳萍和主任指出,我們身上12條正經脈彼此相通,氣血行走全身,所以要以拍打按摩達到較好的保健效果,當然最好拍按全身。

  前總統府資政,享壽103歲的陳立夫,養生長壽秘訣之一就是按摩全身。他每天早晨花40分鐘一邊淋浴,一邊由眼部開始,然後太陽穴、耳朵、後腦、鼻、頸,一路按摩到腳心,每個部位按摩100次,促進血液循環,40年如一日。

  敲經按穴前,先排除疾病

  對於沒有特定疾病,身體健康的人,想利用敲打按摩經絡、按壓穴位等方法保健,多數中醫師認為,只要不具侵入性,且避免過度用力拍擊按壓,試試無妨。但前提是,「先經過檢查診斷,排除疾病問題,再來DIY,」長庚醫院針灸骨傷部主任孫茂峰說。

  他舉例說,現代人常見的背痛,不見得單純是肌肉骨骼問題,有些是心、肝、膽的反射痛,如果沒有醫療診斷,一般人很難自己分辨。

  陳萍和醫師也指出,任何疼痛不適或疾病都可能是複雜的原因導致,無法單從某一點論斷。

  他曾遇過下腹痛患者,看遍腎臟、胃腸及婦科,都找不到造成腹痛的確切原因,醫生開止痛藥給他吃,也不見效果,轉而尋求中醫。他依循經絡針刺幾個穴位之後,病人疼痛就消除了。

  但陳萍和強調,只幫這位病人扎針就能止痛解決問題,是因為先前已有多科的診斷,確定不是盲腸炎、子宮肌瘤、腎結石等等諸多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疾病,才以針灸治療。如果沒有先診斷,狀況不明之下,只依經絡進行扎針推拿,或病人自己設法緩解,可能問題愈拖愈嚴重。

  並且敲經絡、按穴位只有助解決功能上的問題,至於器質上的改變,例如膽囊炎或膽結石引起疼痛,針灸某些穴位紓緩疼痛,但結石還是存在,並不會因為針灸而消失不見,陳萍和說。

  所以保險做法是,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病痛發生時,先經醫師診斷,排除重要器官問題,確定身體狀況穩定之後,再自我保健,才不致於疏忽延誤病情。

  一般因為姿勢不當、太過勞累,或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引起的疼痛不舒服,多半沒有大礙,靠自己拍拍揉揉,或按壓某幾個穴位,確實能獲得舒緩。

  不過,假使疼痛不適持續好幾天,甚至超過一星期,不論怎麼壓穴位、敲經絡、按摩推拿等等都無法消除癥狀時,不宜再堅持DIY解決,最好立即就醫,這是多數醫生的建議。

  關於坊間流傳一些經絡養生的迷思疑惑,愛美網健康請多位中醫師及養生專家為讀者一一破解,並請他們教大家幾招簡單、易學又實用的按摩壓穴法,及九大經絡養生必按的穴位,讓你天天經絡暢通,元氣飽滿,不再為小毛病所苦。

  聯繫臟腑的12經脈

  人體經絡系統中,有12條直行身體的主要經脈,聯繫五臟六腑,溝通身體內外的功能。

  穴位則是分布於各條經絡上,氣交流主要的位置,所以不論針刺或按壓穴位所在,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的效果最好。

  12條正經又分為陰經(心、肝、脾、肺、腎),與陽經(小腸、膽、胃、大腸、膀胱),加上心包經及三焦經,在全身聯結成一套環狀通路,互為陰陽表裡關係,所以心與小腸、肝與膽、胃與脾、肺與大腸、腎與膀胱、心包與三焦配成一對,當其中一條經絡不通,或某個臟腑出問題時,通常與它互為陰陽表裡的經絡可能連帶受影響。因此,某部位的癥狀,可藉著按壓所屬經脈上的穴位獲得緩解。

  除了12條正經之外,人體另有8條奇經八脈。

  其中,任脈行於上半身正面中央,主血;督脈行走於頭到背面的正中線,沿著脊椎由下往上,主氣。任、督二脈分別對12條正經脈具主導作用,當12正經脈氣血充盈時,就會流溢到任督兩脈;相反地,如果任督二脈氣機旺盛,也會循環作用於12正經脈。


推薦閱讀:

月夜歸航01-【養生】腎臟
心靈的盛宴|五行養生音樂-水音
快被現代人遺忘的養生秘訣《艾條里的養生經》
中藥香囊養生
男性養生:這5大食物讓你越來越'爺們'

TAG:知識 | 養生 | 方法 | 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