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二胡聲音
二胡本質就是樂器,其本質屬性為發音,音質是判斷樂器最重要的專業標準。音質的好壞大致取決於三個方面:人、琴、天。
一、人。根據演奏的水平決定發音質量。縱有一把好琴若無匹配的演奏者,必將無法發出本有的聲音更不會對琴有客觀準確的評價。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琴沒有完美的,正如不同風格的音樂需要不同的音響色彩,因此二胡做為一件樂器,它的音色特點是在其製作完成後就已經定型了,後期所謂「琴越拉越好聽」原因有很多:
1、有聽覺適應的因素。一把琴聽時間長了會有聽覺適應的現象,當然得是聲音可以的前提。這樣一開始覺得聲音稍有不滿意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的演奏,聽覺適應了以後覺得也就「好聽了」,其實就是聽覺適應了。
2、感覺音色柔美了。這也分幾種情況:(1)還是有覺適應的因素,有的其實本身並沒有變化太多。這情形在很多二胡愛好者中都會出現。(2)通過大量的科學規範的演奏使琴本身的皮膜得到充分而持續的規律振動,這樣磨合的久了,琴本身各共振元素(琴筒——負責聲音的耦合;琴桿——控制低頻;琴皮——持久的規律磨合得到柔化;琴弦、琴碼與琴皮均得到充分共振)得到了進一步的和諧與統一。聲音的表現上也就更加柔和與通透。(3)通過演奏技巧更好的駕馭了這把琴。每把琴都會有各自秉性,通過一段時間的演奏會逐漸摸清其特點,在演奏中也就能通過手上的技巧巧妙的避開或掩蓋某些琴自身方面的不足,在外人聽來琴的聲音變好了,其實是演奏者更自如的控制了這把琴。平時常見的一把琴在不同演奏者手中會有不同的表現力的現象就是人的因素決定的。
3、噪音減少。原因也不一,有些是琴碼材質的原因,也有琴碼底部接觸面積不一的原因,還有人工根據演奏需要不斷調整控制墊的因素,也有千金寬度與高度正好符合琴自身特點與演奏特點的緣故,演奏方法調整也有很重要的原因等等,這在我以前文章中有涉及,不再多講。
因此演奏者首先要具備正確規範的演奏方法和一定的功力,其次要對聲音有敏銳的鑒別力,根據每把琴的音質音色特點選擇適合的樂曲,做到以曲擇琴,以琴配曲,通過演奏者的準確表達,能使琴曲的合一效果最大化,這就是人這一要素所起到的作用。
二、琴。琴本身也是會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我們說琴本身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只不過這裡所說的生命是指聲音上。二胡基本構成就是由木材、皮膜、琴碼、琴弦、控制墊和琴弓。
要知道二胡演奏時產生的機械振動主要是琴弦受琴弓推拉摩擦後激振所至。當琴弦振動通過琴碼傳遞到皮膜後產生皮膜的一定共振,再推動琴筒空氣柱振動,並迅速形成二胡琴體的整體振動。將二胡的聲音傳播出去。在一系列的振動中,琴弦是通過一定的張力,由琴碼的高低以及形成的弦壓角度的大小,給二胡皮膜施加了一定的壓力。
明確了這些,我們依次來看影響聲音的幾個方面:
(1)木材:琴筒和琴桿在加工初期木材處理上水分控制不達標(水分含量過高)就會引起聲音變化,會變得乾癟,噪音增多;前期木材在處理時水分與膠質沒處理好的話對木材的共振均會受影響,這些也都會影響二胡的發音。
(2)皮膜:二胡皮膜在長期使用後具有材料力學中的疲勞現象。由於皮膜長期受弦壓以及機械振動的影響,並在拉、推弓和演奏撳弦力度的不斷動態荷載下,皮膜內纖維組織的抗張強度將會逐漸衰減。二胡皮膜的彈性下降也就會出現軟化顯現。皮膜(蟒蛇皮)的纖維彈性降低,整體較原先會稍微變松、軟,此時我們會覺得琴的聲音厚度有所增加,原先因為彈性足而出現的聲音「倔」性——即噪音也隨之減少,表現為演奏中易控性增加,這也會給人「聲音變柔」「變渾厚」之感,對此我們也要客觀去看待這一現象,因此,很多所謂聲音厚度和柔美感的增加是在損失一定聲音彈性的前提下實現的,所謂有得亦有失,在演奏音色要求靈巧和富於聲音彈性變化的樂曲時就會稍顯得力不從心或不太適合了。現代樂曲的演奏對高音區的音質要求是非常高的,而皮膜的彈性又是決定因素,所以損失彈性也就意味高音區音質無法保證其出音的紮實度和相應的力度。因此所謂聲音變好了,應理性客觀、理性的分析和看待。
還有一種情況是塌皮現象,分兩種情況,一是前面講的皮膜長期受弦壓以及機械振動的影響,並在拉、推弓和演奏撳弦力度的不斷動態荷載下,皮膜內纖維組織的抗張強度繼續衰減,特別是琴碼底部的皮膜部分纖維伸張最大,所以強度衰減也最大,容易產生永久變形,降低了皮膜一定的彈性恢復能力。表現為二胡皮膜中央處纖維組織逐漸鬆弛,缺乏彈性。因為長期受壓和機械振動衝擊的作用下,中央處皮膜四周伸張較大,造成中部的皮膜厚度有一定變化,形成中薄周厚的情況,這增加了二胡皮膜振動中的輻射阻尼,使二胡皮膜振動傳播趨於不均衡,有的出現聲音空乏,無力。這樣的二胡皮膜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只有換掉了。二是由於受潮或保存不當致使皮膜與琴筒粘稍有鬆脫,在不太影響基本演奏使用的前提下,會感覺聲音有些渾厚,但到了高音區就會出明顯的問題了。這種琴(鬆脫不明顯時)演奏業餘曲子或小歌曲會覺得聲音的厚度不錯,但僅限於此,專業方面則就不能考慮了。
(3)琴碼:經我多年挑琴與試琴的經驗和感受,琴碼絕不能忽視。一把琴的琴碼(材質、底面積、角度、孔大小、高度、形狀、弦槽寬等)各部位細小的變化都會影響一把琴的聲音,換言之琴碼選的不合適也會干擾你對琴聲音的判斷,若經驗不足,對一把新琴的聲音缺乏清晰、理性的認識,就會在選琴中做出誤判。我就曾有幾次從別人手裡淘到被「淘汰」的好琴。
(4)琴弦:專家曾通過理論計算得出:
1、二胡的兩根弦的總張力:10.2公斤;(有效弦長為40厘米,內弦張力略大與外弦)
2、如果採用8毫米高的琴碼,琴弦壓力夾角度數為168--170度左右;
3、琴弦通過通過琴碼對皮膜的總壓力約1.77—2.30公斤。(不包括調音墊微量壓力)
綜合以上(1)、(2)、(3)、(4)分析:二胡在振動中,皮膜是由張力和一定厚度(密度)以及抗漲強度的大小所產生的一定內力來承受弦壓的受迫振動。雖然內力是受外力的加大而增加的,但是對於不同的材料,內力增加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極限物體就無法承受外力的作用。由於皮膜與其它材料都具有一定彈性極限,所以當琴弦通過琴碼對它產生的壓力過大或過小時,會直接影響皮膜的彈性振動中的恢復能力。二胡皮膜的合理張力一定要與弦壓配合得當。即:壓力與張力所產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求基本平衡。一旦琴弦受激振動後,有琴碼傳遞到皮膜,才能產生靈敏的振動反應,從而有利於二胡的聲音效果。
若皮膜的張力太小弦壓過大時,皮膜反作用力及彈性恢復力將明顯降低,振動經有抑制感。反之,張力太大,皮膜反作用力偏強,容易造成機械阻抗過大,會出現皮膜振動均勻性差的效果,聲音僵死。
從力學角度分析:二胡振動好壞,關鍵在於皮膜的適度張力與琴弦通過琴碼給皮膜的一定壓力要協調。所以選琴時對琴弦張力、琴碼高度等細節能帶來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周全。
另外,現在的琴弦好壞對音色也是有影響的。拿專業琴弦凱凱來說,在未改良內弦音色時,內外弦對比差略顯大。後繼又推出紅木系列、紫檀系列等等,都是考慮各類木質基本音色特點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控制內外弦對比效果的一中嘗試。芳芳和紅龍則更好些。這裡要注意在初次挑琴時音色不理想也有是新弦的因素,纏繞和壓合等方面都會影響音質。
(5)控制墊:很多人挑琴時都沒考慮到控制墊的不同對琴音質的影響,當然這方面要與琴碼因素結合搭配使用才會有合理的聲音。我在前些年做的實驗中明確的體會到這一點,一把琴根據它自身的聲音特點尋找到合適的琴碼,再確定控制墊的尺寸、材質、位置、厚薄,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出二胡的聲音特點。若選擇不當,聲音會有很大差別,有時會讓你將一把好琴當作很一般的二胡給「拋棄」。所以選琴需要經驗和靈敏的聲音判斷能力。。
(6)琴弓:很多人對二胡琴弓認知不夠,其實以我演奏和選琴的經驗來看,弓毛的質量、數量和琴弓的彈性都會在演奏中對聲音有很大的影響。(此不贅述)
三、天。二胡特性決定了它的發音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當溫度20—30度,濕度在60%—70%範圍時,(根據蟒蛇的生長習性以及蟒皮的結構和內在組織特點,比較適合的環境濕度為:60--70%。因為二胡早期主要流行與江南一帶。加之皮膜屬於蛋白質纖維結構組織,在較為濕潤的環境下柔潤性較好,音色圓潤,純美。如果在皮膜張力適中的狀態下,50%濕度以下,皮膜含水率嚴重下降,容易造成纖維緊縮,倔強性加大。聲音硬、亮、噪,往往新琴更明顯。通過一定時間的演奏皮膜材性趨於穩定,會適當改善些。但皮膜完全不受氣候影響是不可能的。就小提琴木板振動樂器而言,也會有變化和影響。所以關注氣候和環境的濕度變化,有利於二胡聲音的最佳保證。太乾燥和太潮濕時都應注意保養)二胡音質相對最佳,否則都會受影響,這也是很多專業演奏者很少在室外演奏的原因,一是因為室外氣候對二胡音質的影響很大,甚至很大程度上影響演奏的效果,對琴的保養也是不利的。
在二胡演奏中由於氣候以及製造原因,經常會出現兩種比較突出的問題。
1、二胡皮膜偏松;又因氣候潮濕影響,皮膜濕軟。聲音:悶、空。
2、由於新琴或氣候乾燥原因,皮膜張力偏緊,質感偏硬,聲音:干、噪、尖、亮。
對於以上兩種情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可以通過調節琴碼來解決問題。
針對第一種情況:可以更換底面較小,底盤偏薄,高度略高,木質較硬的琴碼。採用未經處理的色木或楓木琴碼為好。
對第二種情況可以採用底面略大,底盤偏厚,高度適中,木質偏軟的琴碼。油煎碼或硬質油松碼為好。
一般說琴碼的木質較硬,底面較小偏薄,可以增大琴弦通過碼子傳遞到皮膜的聲音速度,並減少對皮膜面積的抑制,改善悶、空的聲音不足。反之琴碼的材質較軟,底面較大偏厚,可以減緩聲音傳播速度,加大對皮膜面積的壓制,調節干、噪、尖、亮的聲音弊病。
另外製音墊的材料以及大小、厚薄可以根據自己對聲音追求而定。
當我們選琴或演奏時,必須要考慮周圍的溫度和濕度,同時要考慮空間因素的影響,當空間不理想或規則的剛性反射界面過多時,聽覺中的音色會變「干」、「硬」,這屬於周圍空間對聲音的「潤色」不夠,這也會影響對聲音的判斷。
思考良久,人與琴的位次究竟哪個排在首位,最終我選擇人。琴本身確實有著關鍵的因素,若琴本身音質有著明顯瑕疵,即便誰來演奏都會覺得彆扭和不足。但是琴也沒有完美的,本人有幸試奏過多位著名演奏家的二胡,明顯感覺到各有不同,若依大眾普遍要求的所謂好琴的標準來判斷,有些琴還真「不達標」,但是到了演奏家手裡卻立即像煥發了活力,聲音及表現力方面完全能給你帶來足夠的震撼。這種例子在我們拉琴者周圍也能隨處可見,同樣一把琴在業餘與專業人士手中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聲音,這說明,當我們無法找到所謂完美的琴的時候,人的演奏水平才會起更重要的作用,我們也可以反思,即便有完美的琴,我們的演奏能完美演繹樂曲嗎?能充分發揮出這琴的潛力嗎?與其把希望都寄托在琴師能給做我出好琴或把精力都放在尋找所謂好琴上,倒不如把精力轉移到如何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上來的更實際有效,所謂求人不如求己,當你把一般的琴拉出別人達不到的水平時,或許尋找所謂好琴的渴望就不再那麼強烈了,慢慢也就能換一個角度和視野來客觀理性的分析和看待這一問題了。
推薦閱讀:
※中國好聲音攤上大事了!單方面毀約?!數億版權費?!第五季可能要停播?!
※如何從視頻文件中提取聲音
※觀微:靜下來,聆聽一朵花開的聲音
※聆聽花開的聲音
※《入中論》講記 聲音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