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在中國是孤獨的
人物小傳
劉慈欣
劉慈欣,1963年6月出生,山西陽泉人,科幻作家,著有《三體》、《球狀閃電》等。
神
Shén
礻部,會意字。從示從申。
古義: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說文解字》
今義:神,大神,指在某領域才能出眾,特別高超的人。
造句:科幻小說《三體》獲得2015年「雨果獎」,是第一部奪得雨果獎的中國作品,劉慈欣正式封神。
2015年,一個縈繞於國內科幻迷心頭多時的猜想終於有了答案:放大到全世界的範圍之內,和地球上的所有同行較量,劉慈欣到底是什麼樣的水平?整整5年前,本刊在將《三體III:死神永生》評為年度圖書的時候,就曾經做過如此斷言:「劉慈欣與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的距離,遠小於中國當下任何一位小說家與馬爾克斯、略薩的距離。」(風端語)
5年後,這句當時被不少人不以為然的論斷得到了證實:8月23日,由劉宇昆翻譯的《三體I》奪得雨果獎最佳小說獎。對科幻不是很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那麼,讓我明確地告訴你們,這表示:劉慈欣從此躋身於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海因萊因、喬治·馬丁等大神行列之中,他的姓名將永遠銘刻於科幻小說萬神殿之上。
而且有點令人尷尬的是,如果說也已躋身於(嚴肅)文學聖殿的莫言在國內擁有若干個足堪比儔的對手兼同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歸結於「作為中國作家的代表」的話,那麼劉慈欣在中國是孤獨的。
他是如此孤絕高標,以至於你完全可以說,他就是中國科幻。因此,在5年無新作的尷尬局面仍在持續的情況下,劉慈欣的名望並無受到影響,反而一路走高,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4年前,我首先提出了「後三體時代」這個概念,出於一貫的謙虛和謹慎,劉慈欣自己否定了這種說法。但現在看來,這個概念無疑是成立的。大劉對自己的成就估計不足,一本書、一個人真的成了一個時代。
4年後回望,發生改變的地方有:
第一,大隊伍跟上來了,新作者湧現了。2012年國內出版的原創科幻圖書比2011年翻了一番,從那之後直至今年,這個數量一直保持穩定增長趨勢。可以看出,「三體」的持續拉高表現為其他科幻創作者爭取了出版空間。多年前那種寫出了科幻小說找不到地方出版的情況即使不能說一去不復返,也是大大改善了。但是客觀來說,寫科幻的人還不夠多。還要多些,再多些。下一個具有市場號召力的科幻作家也仍然沒有出現。
第二,市場認可了。雖然還沒有出現和「三體」等量齊觀的大IP,但出版界願意往科幻裡面投錢了,至少不會虧,或者更保守點說,不會大虧,他們願意先付出一點成本來培育這個市場。這個很重要。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表示一下對郭敬明的欽佩。在科幻作家還沒那麼炙手可熱的時候,他的最世文化已經把寶樹、陳楸帆、遲卉等最有創作力的幾名新生代攬到帳下,再加上原來就已在陣中並且商業潛力得到證明的陳奕潞,內容生產問題基本解決,而且成本不會很高。如果傳出他拍的下一部電影是科幻片,我也不會意外。
第三,生態(初步)建立了。
出版界只是其中一環,另一個重要、也有錢得多的主體———影視界———開始蠢蠢欲動。資本是嗅覺最靈敏的,它只會向它認為有利可圖的地方鑽。至少在現在,它認為科幻值得砸點錢。至於「初步」這個詞的括弧能不能拿走,我想關鍵得看2016年的夏天———《三體》系列電影第一部到時候將上映。它的票房表現決定影業大佬們的下一個動作。同樣有錢的遊戲界早就和科幻勾搭上了,但還不夠深入,兩者的關係需要再升華一下。
第四,政策留意了。
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與科普科幻創作者座談,劉慈欣就是最具知名度的座上賓。在這次座談會上,李源潮提到,科普科幻創作肩負著展現中國夢的時代責任,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點燃青少年科學夢想,激發全民族實現中國夢的想像力創造力。各級科協組織要大力支持科普科幻創作,鼓勵發展影視、互聯網等科普產業,開創中國科普科幻事業新局面。
過了兩個月,李源潮又在上海會見了游族網路董事長、CEO林奇,對他表示,一定要把《三體》做成一部高質量的電影,製作水準要向好萊塢看齊,把這部電影打造成一張讓中國電影躋身世界頂尖水平的名片。
這樣的表述雖然官方味道十足,但是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判斷:這預示著科幻產業也許真的要入國家的眼了。這個判斷的想像空間令人激動。想一想十幾年前的動漫產業吧,它是科幻最好的榜樣。
不要以為我跑題了。這一切之所以會發生,都是以一個叫劉慈欣的工程師在多年前在電腦上打下「三體」這兩個字為原點的。所以,你說劉慈欣到底是什麼水平?在此背景下,關於「三體」和劉慈欣,我認為,有幾點判斷在今後基本上是沒有疑義的:
論質量,「三體」是至今為止(甚至在可預見的未來也是)最好的中文科幻小說;論影響,今後任何人要談中文科幻,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三體」都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名字;論地位,「三體」是要進中國文學史的———注意,我說的不是中國科幻小說史。
劉慈欣說過,他寫科幻小說的初衷,只是想換兩杯小酒喝。
但命運就是這樣,它要推你上舞台中央,你就不可能反抗它。它要讓你當主角,你就只能披掛上陣。
要是說有什麼不完美的地方,那就是劉慈欣在「三體」之後的創作空白期太長了。長得出乎意料,長得令人擔憂,長得讓每個人的心頭都忍不住泛起那個疑問:他還能寫出超越「三體」的作品嗎?
獲得雨果獎,只是5年前所發生的一切順理成章的結果。在這5年里,劉慈欣在想什麼,在做什麼,又在寫什麼呢?空白期即便如此漫長,也是劉慈欣自己掙回來的。憑他往日的成就,我們有理由繼續滿懷信心地等待他歸來。
只有到那時候,中國科幻才能真正走出「後三體時代」,進入一個更新的紀元。
□雷劍嶠(自由撰稿人,廣州)
大事記
2015年2月
《三體》獲得美國星雲獎提名。
2015年8月
《三體》獲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
2015年10月
《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勳章,該等級勳章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有資格獲取。
2015年10月
劉慈欣擔任了由游族網路開發的三體遊戲的雲端架構師。
推薦閱讀:
※劉慈欣獲第六屆科幻星雲獎最高成就獎|劉慈欣|科幻
※「劉慈欣光芒背後,中國科幻的底子是非常薄的」
※科幻星雲號,從劉慈欣家門口出發!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 為中國作家首次
※【獨家】當孔二狗遇上劉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