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其實並不難,我們一起學《素問》(三)
按:其實我翻譯的素問就是讓非專業人看,是讓大家多了解中醫的理論,溯源學習,看看我們老祖先真正的智慧。如果想專業學習,還是看原著。
?
第一卷 第三論 生氣通天論
黃帝說,從古至今,和自然相通才是生命的根本,這個根本不外乎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大到整個世界,小到人體,都是和自然相通的。自然孕育出五行,陰陽又按照盛衰分為三陰三陽。但是你要違背陰陽五行的變化,那麼邪氣就會傷害到人體。這個規律才是長壽的根本。自然清凈,人的精神就舒暢,順應自然變化,陽氣才會充實。即使有邪風賊氣,也不怕它。這是適應自然變化的結果。所以要專心致志,順其自然,才能通達陰陽變化。如果不遵守這個原則,內使九竅不通,外使肌肉壅塞,衛氣散解。這個稱內傷,自傷。陽氣就會受到削弱。陽氣是什麼呢,陽氣就好像天上的太陽一樣,假如沒有了陽氣,就要減壽或者早早完蛋。太陽重要吧,人的陽氣就和太陽一樣,也要在外在上,才能保護身體。如果受了寒氣,陽氣就會在體內運轉保護和門軸一樣自如。平時好激動,陽氣受到干擾,容易神氣外泄。如果暑熱內侵,會多汗,煩躁,好喘。安靜時愛說話。如果發高燒,出汗就可以使熱邪消散。如果濕邪傷人,頭上就好像裹纏了東西一樣沉重。如果有濕有熱又沒有排除,大筋會攣縮,小筋會鬆弛,攣縮稱拘,鬆弛稱痿。如果是風邪入侵,會浮腫。這四種邪氣如果交互更替在體內,會使陽氣傾瀉(原文: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這句話中氣為何物頗有爭議)。人疲勞的時候陽氣會外張,陰氣會耗損,如果常常這樣,陽氣越來越盛,陰氣越來越弱。到了夏天暑熱的時候容易發生煎厥症。這個病發作時眼睛昏蒙,耳朵也聽不見,混亂的就像城塌堤毀。人的陽氣是這樣的,大怒的時候會使血衝上,會讓人發生暈厥。如果傷了筋脈,會使筋鬆弛而不受指揮。半邊身體愛出汗的容易偏癱。當你出汗的時候遇到濕邪會生痤疔痱子等等。如果經常吃精米肥肉,容易發生疔瘡。出汗時遇到風寒之邪,會積聚於皮膚之間形成皮糙粉刺,如果再化熱就形成癤子。
?
人的陽氣既可養神又可養筋。如果開關不合適,寒氣就會侵入,而造成大麻煩。把陽氣損傷了就會使筋失去依靠,畏手畏腳,寒氣再深入到腠理,會形成瘡瘺。從腧穴入侵會損傷神志而表現恐懼驚駭。保護身體的營衛之氣不能順利運行會阻隔到肌肉之間,發生癰腫。汗出未止的時候,陽氣不固,如果這時風邪氣入內,腧穴閉阻會發生風虐。風者,百病之始也。如果保持神安勞逸結合等原則那麼身體的機能就會發生作用抵抗外邪。再有厲害的風邪也不怕。而這正是遵循自然規律保養身心的結果。如果久病不愈,邪氣會滯留體內並進一步發展變化,等到了上下不通,陰陽不交的時候,就算有高手也無能為力了。所以說陽氣很足但是淤阻不通也會要命的。一旦淤阻不通可以採取泄瀉的辦法來治療,如果不迅速治療,或者碰到庸醫就玩完了。陽氣是管理體表的,早晨開始活躍,汗孔開啟,中午到達頂峰,太陽西落,陽氣開始收縮,汗孔慢慢閉合。晚上陽氣駐守體內抵禦外邪,這個時候不要乾重活了,也不要接近大霧大露。這三個階段一定要遵守,否則就容易得病。
?
岐伯說道,陰是藏在體內扶持陽氣的,陽氣是保護體表外圍的。但是陰氣不夠的時候,陽氣就會亢盛,血脈流動加快促急,這時若再受熱邪攻擊,陽氣會更加亢盛而致人癲狂。如果陽氣弱,陰氣盛,因為陰氣在內,會使五臟不調,以致九竅都不通。所以要陰平陽秘,陰陽平衡。這樣就會筋和骨堅,氣血通順。內外調和,耳聰目明,邪氣不侵。風邪內侵,傷及內陰,內陰受損,會傷肝。如果過食飽飯,阻隔內陰升降,會筋脈橫解得痔瘡。飲酒過量會使氣逆,用力過度傷腎,會致筋骨勞損。所以說陽氣要固密。陰陽不調,就好像有春無秋有冬無夏。所以陰陽調和是非常重要的。。陽氣雖盛但不固密會傷及陰氣。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寒熱是有風露引起。春天容易有風邪,會導致泄瀉。夏天受了暑熱,秋天會發生瘧疾。秋天受到濕邪,邪氣上逆,會發生咳嗽,甚至發展成痿厥。冬天受到寒氣侵襲,到春天容易發生溫病。四季的邪氣傷害五臟。陰氣本來自飲食,過酸的飲食傷肝氣,導致脾氣衰弱,過鹹的食物會使筋骨受損,肌肉短縮,還會傷及心氣。甜味過多,心氣受損,發生氣喘,臉色發黑,腎氣失去平衡。愛吃苦味,會導致脾氣失去濡潤,是胃氣壅滯。過食辛辣,會使筋脈受損,精神不足。所以要調和五味,會使骨堅筋柔,氣血通暢,只有重視養生之道,才可以長壽,長如天命。
?
此論完結。
推薦閱讀:
※中醫口訣
※「大姨媽」您來了,除了熱水,還需要為您做點什麼嗎?
※中醫前輩趙紹琴--《溫病淺談》(前言)
※養生321的文件夾【中醫養生】
※【中華中醫中藥貼臍療法】精選(33)——遺 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