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藝術視角下的《論語》賞析 □徐亞斌
《論語》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語錄體散文集,它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論語》成為禁書,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此本成為當時的權威讀本。東漢末鄭玄又以《張侯論》為底本,參照《齊論》《古論》作《論語注》,遂為《論語》定本,流傳至今。《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的《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全書12700多字。 作為儒家學說的一部經典,長期以來,人們更願意把它看做是一部政治讀物,或者是人生的教科書,而忽略了文學性,尤其是它精妙絕倫的語言藝術。其實,如果我們以語言藝術為視角來審視,發現《論語》的語言絕不僅僅是散珠碎玉,捧讀在手,便會覺得滿眼金碧生輝,耀眼奪目。《論語》的語言,或精警,或幽默,或含蓄,或雋永,或清新,或沉鬱,或峻切,或雄放,風格多樣,姿態萬千。許多格言、警語、古諺、詩句、口語、成語,不僅在當時有很強的表現力,而且流傳至今,嘉惠後人,千載不朽。不僅如此,《論語》中所運用的修辭格,就幾近於今日的辭格之數,有比喻、比擬、誇張、反覆、對偶、排比、層遞等。特別是許多後來成為成語、格言的詞句,為中華民族語言提供了一大批瑰寶,為我們今天的口頭和書面語言增添了不少光彩。而大量的口語、語氣詞的使用更是妙趣橫生、生動活潑。下面就作些簡要的分析。一、鮮明的文學性特點
總覽《論語》全書,我們可以發現其語言有著鮮明的文學性,歸納起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形象生動。《論語》在記述某件事情、說明某個道理時,往往不是抽象空洞地說教,而是利用若干具體可感、形象鮮明的事物,進行敘述、描摹。例如有關孔子對顏回的評價,文中這樣寫道:「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篇》),通過簞、瓢、陋巷3個具體事物的名詞,就把顏回安貧樂道的品行凸顯了出來。又如,孔子在講到自己對生活追求時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篇》),這裡用了疏食、飲水、曲肱、浮雲4個形象,把自己「憂道不憂貧」的思想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出來。形象化是藝術語言的主要特點。藝術性很高的語言,要求細膩地描繪客觀事物的情狀,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讀者如歷其境,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聞其聲,獲得具體的審美感受。《論語》不僅對人物刻畫生動形象,對環境繪製,氣氛渲染,細節描寫,同樣十分生動真切。如「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先進篇》)輕輕幾筆,勾勒出一幅色彩鮮明的游春圖,把春回大地之時,一群生氣勃發的青少年在長者的帶領下,於麗日和風之中,到沂河洗澡,到舞雩台吹涼風,自由自在遊玩歌唱的歡快情景再現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欣羨極了。真是文情並茂,生趣盎然。 2.富有感情。在《論語》中,有關孔子言行的記述富有深情,通過這些富有感情的語言,表現了孔子感性、善良、真誠的性格特徵。例如,在被圍困陳國,為了表現孔子想念故國、牽掛在家鄉的弟子,他就說:「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公冶長》)對於遠在祖國的弟子,既為他們的狂放粗略感到擔憂,也為他們的進步感到欣慰,喜憂交織,情見乎辭。孔子生病,子路讓一個弟子擔任孔子的家臣。孔子病好了的時候,就很生氣,他說:「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子罕篇》)孔子對子路弄虛作假的氣憤情狀,躍然紙上。顏回死了,孔子聽到消息,接連兩遍呼喊「天喪予!」因為他哭得太悲痛,弟子勸慰,孔子說:「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先進篇》)失去最得意弟子的悲痛之情,雖歷千古而如新。 3.善用比喻。宰我大白天在睡覺,不努力學習,孔子罵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公冶長》)。咒罵不長進人物,這兩句話堪稱千古絕唱。為了說明君子能夠堅持品格,意志堅貞,不隨波逐流,用松柏作比喻:「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篇》)。這不僅是對松柏的禮讚,更概括了豐富的生活內涵和社會現象,象徵了堅貞不屈的偉大人格,形象鮮明,意境高遠,賦予了後世人許多的詩情畫意。又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感慨時光流逝,警策人們奮鬥不已,涵蘊極富。 4.對句精闢。利用漢語對偶句式,精確揭示事物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奧秘,加以利用,從而創造出一系列或精警動人、或鞭辟入裡的格言,這是《論語》語言藝術的又一特點。例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篇》);「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衛靈公》);「耕也餒在其中,學也祿在其中」(《衛靈公》);「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篇》),「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篇》);「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述而篇》)。其精彩、深刻,何需再置一詞! 5.氣勢磅礴。《論語》中有許多關於孔子的描寫,旨在表現這位精神領袖立志高遠,守道正直,見識通達的人格魅力,因而在用語上常常氣質剛毅,氣勢凌雲,氣象磅礴。子貢問齊桓公殺死公子糾,身為公子糾大臣的管仲沒有殉職,是不是不符合仁道。孔子馬上回答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恪守小節的意思)也,自經於溝瀆而莫知之也?」(《憲問篇》)氣勢凌厲,不容置辯。《論語》為了表達語言氣勢,很多時候通過排比句式,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篇》)「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子路篇》)二、豐富的修辭妙用《論語》既創造了不少精妙的文學語言,也開創性地使用了不少修辭格,使語言的藝術性有了更強大的表現力,成為後代範式。其中包括了比喻、比擬、誇張、感嘆、重疊、對偶、排比、層遞等等。以比喻論,有明喻,如:「為政以德,譬如北辰。」(《為政篇》)「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子張篇》)顯示了孔子思路闊大開朗,聯想高遠;有借喻,如:「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以「升堂」、「入室」比喻為學的兩個階段,貼切而新穎;「大車無輗 ,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政篇》)喻「人而無信」就寸步難行;有暗喻,如:「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子張篇》)說明一般賢者是丘陵,孔子是日月,屬比喻中的暗喻,也叫隱喻。《論語》中不僅只有簡單的比喻,還有複雜的比喻。在複雜比喻中,有用不同比喻說明同一事物的,如「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公冶長》)有用不同比喻來說明同一事物的不同情況的,如:「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子罕篇》)以堆土成山來比喻一個人為學進德的兩種情況:一種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到底,一種是雖剛開頭,但卻能矢志不移。《論語》還用誇張來表現孔子被音樂陶醉達到的程度,如「三月不知肉味」。《論語》也常用感嘆來表現孔子的感性和富有感情,如「鬱郁乎文哉!」(《八俏篇》)「大哉問?」(《八俏篇》)「小人哉,樊須也!」(《子路篇》)感嘆之不足傳情達意,《論語》便用重複或重疊修辭格。如《雍也篇》中孔子稱許顏回一章,以「賢哉回也」開頭,以「賢哉回也」結尾,反覆詠嘆,以傳其深情。又如《雍也篇》中孔子指天發誓:「天厭之?天厭之!」用重疊修辭格表白其確實沒有在放蕩的衛靈公夫人南子面前出過差錯。又如,要表現孔子急於用世,用「沽之哉!沽之哉!」(《子罕篇》)要表現孔子思鄉之切,便用「歸與!歸與!」(《公冶長篇》)要說明顏回之死的慘痛,便用「天喪予!天喪予!」(《先進篇》)真是其聲其貌,歷歷如在。《論語》中有大量的對偶句,也有大量的排比句,還有對偶排比的合用,形式整齊,加上選字煉詞的功夫,把一些複雜的內容,表現得井然有序。例如:「子日:『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篇》)前一個整句,為一對偶,後一個整句,為一對偶。後一個整句中,又是兩個排比句。如此繁複的內容,運用對偶、排比,以短語出之,表現得井然有序,說得十分醒豁,足見其語言表現力之強。三、眾多的成語創造 今天的語言是由古代語言發展而來的,至今還在普遍使用,並極具表現力的成語就是一例。作為一部古代典籍,《論語》所創成語率之高,保留至今的成語、格言、警句、古諺之多,是任何一部古今典籍無可與之倫比的。只要翻開《論語》一書,頓時珠璣滿眼,閃耀著古人智慧的光輝。就是成語,便滿篇皆是,如:升堂入室,功虧一簣,道聽途說,成人之美,有教無類,三思而行,見賢思齊,愚不可及,溫故知新,盡善盡美,巧言令色,任重道遠,循循善誘,色厲內荏,文質彬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過猶不及,既往不咎,舉一反三,述而不作,後生可畏,欲速不達,當仁不讓,言不及義,夫子自道,臨事以俱等等。還譬如格言警句:德不孤,必有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言必信,行必果。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道不同,不相為謀。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這些成語、格言警句,言簡而意賅,通俗而深刻,都是隨侯之珠,無不熠熠生輝。四、富有節奏的韻律之美 《論語》的語言藝術,還表現在韻律和諧,能傳達出生活的自然音響,體現了現實的音感節奏,讀來特別真切生動。如「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這一章3個對偶句,能長則』長,能短則短,都據內容而定,不僅自然地構成排比,形式十分整飭,而且音調又非常和諧。《論語》中還提煉了大量當時的口語,淺近易懂,也很樸素生動。如《八俏篇》中:「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是可忍,孰不可忍?」又如《侍生章》中:「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全是當時的口語,也近乎今日的口語,人物的口吻神情,無不惟妙惟肖,表現力很強。五、出神入化的語氣詞運用 《論語》中的語氣詞運用得極其廣泛,並且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論語》中似乎一切性狀、神情、態度、語氣,都可以用語氣詞輔助加以細膩真切的表現,其韻味常常妙不可言。如表示曲調停止的樂音用「鏗爾」,微笑用「莞爾」,嘆息用「喟然」,惆悵用「憮然」等等。形容態度謹厚,用「恂恂如也」;形容談話輕鬆,用「侃侃如也」;形容自得之貌,用「怡怡如也」;形容急捷快速,用「翼如也」等等。形容崇高,用「巍巍乎」;感嘆偉大,用「大哉也」;說明態度堅決,用「果哉」稱讚使者,用「使乎!使;乎!」貶斥不滿意的人則用「彼哉!彼哉!」。讚美大舜,用「咨!爾舜!」稱讚弟子用「由也」、「求也」、「賜也」。這個「也」字,相當於現在的「呀」,多親切!還如「已矣乎」、「也已乎」、「也與哉」,各式各樣的語氣,傳達感情表現心理細緻入微,使人物情貌俱現,生動極了,可愛極了。 此外,《論語》的語言還充滿著趣味性,大致表現在如下幾點:一是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理趣,運用比喻、象徵等手法,直接利用生活現象和自然現象,賦予常見事物以特定的哲理內涵。二是濃郁的生活情趣,在哲言睿語的記敘中,穿插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片斷,甚或無關宏旨的小事,閑中著色,為文章平添了無窮的樂趣。三是引人入勝的諧趣,就是機智而巧妙地運用幽默、詼諧、戲謔、諷刺等多種喜劇手法,或妙趣橫生,或入骨三分,閃射著智慧之光,給文章增添了喜劇的色彩和風味。結語 綜上所述,從語言藝術的視角觀照《論語》,我們可以肯定,《論語》一書,在繼承前人語言成果的基礎上,在語言的創新、運用方面有了新的發展,把語言的表現力提到了一個極高的水平。它既是當時語言的集大成之著作,又為後來的語言發展奠定了深厚紮實的根基。我們完全可以借用馬克思稱許古希臘神話傳說的一句話來評價《論語》:「至今,它仍然是我們高不可及的典本。」作者繫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語文教師推薦閱讀:
※【儒】每天學一句《論語》《學而篇?》(14)
※《論語註疏》
※論語集解(二)
※安德義論語解讀6——雍也篇第六
※論語詩化150首(32——33)「不患無位」和「君子喻於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