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暖暖您的雙腳吧
07-09
冬天暖暖您的雙腳吧 最近到我市一家醫院去看望一位病號,發現醫院的發熱門診、骨科、呼吸科等科室來就診的人很多,醫院的輸液室更是人滿為患。 隨著冬季的降臨,氣溫驟然下降。的確,氣溫的突變,讓原本抵抗力就低的兒童、中老年人感染了風寒,也引發了老寒腿、關節炎、心腦血管等各種頑疾的突發與惡化。寒冷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在這個寒冷的季節里,人們的健康也成了相對需要花大把精力去維護的對象。 民間有「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的諺語。來到養生教室學習的這段時間,讓我體會到,經常對雙足按摩、足浴,則可通過足部調理提升你的防病、祛病指數。大家知道,雙足上有66個穴位,對應著身體各器官反射區,準確的刺激這些穴位,就可以促使全身的經絡和血脈暢通,從而激發細胞活力,提高人體原本具有的自愈力及免疫力,來增進臟腑功能,使身體更加強健。從經絡學的觀點看,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6條經脈之根都分別在腳上的6個穴位中,僅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經常進行足浴,使足部的湧泉、太沖、隱白、崑崙等諸多穴位受到熱力刺激,就會促進人體血脈流通,調理臟腑,平衡陰陽,舒通經脈,強身健體,推遲衰老,祛病延年。 古人云:「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蘇東坡也曾說道:「熱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他還在詩中寫道「它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復聞鐘鼓」。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更是不乏名人靠足浴養生保健的故事:唐朝一代美女楊貴婦經常靠足浴來養顏美容;宋朝大文豪蘇東坡每晚都運用足浴來強身健體;清代名臣曾國藩更是視「讀書」、「早起」和「足浴保健」為其人生的三大得意之舉;近代京城名醫施今墨也是每晚比用花椒水來泡腳養生。現在也流行一句俗語:"富人吃藥,窮人洗腳",可見足浴保健在今天更是蔚然成風。 由此使我聯想到: 足浴可促進血滾循環和新陳代謝。冬季人的體溫較低,足浴可改善足部血液循環,促進足部和全身血液流通,改善貧血,改善心臟功能,降低心臟負荷,促進新陳代謝。 足浴可提高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冬季養生足浴可促進氣血循環,提高對外來病毒的抵抗力。 足浴能消除疲勞,緩解壓力。冬季很容易使人感覺困頓疲勞,尤其是上班族,工作壓力很大,通過適當足浴進行冬季養生保健,可以在放鬆身體的同時緩解精神壓力。 足浴過後搓擦足心,或邊浸泡邊用兩腳互搓,或用手在水中搓足,能使局部血流加快,血液供應充足,末梢神經敏感增強,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從而收到健腦益智的效果,同時對防治失眠、提高睡眠質量亦大有裨益。 特別在冬季,每日堅持足浴,不但可以保持腳部清潔,增強其新陳代謝,提高對外來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還可以防治皸裂、凍瘡、足癬等腳疾。 【溫馨提示】泡腳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生活中,有些人習慣在泡腳時把腳泡得通紅,並以為水溫越高,效果越好。而事實上,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左右為宜。這是因為:一方面,水溫太高,雙腳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正在發育期的小孩尤應注意,如果常用過熱的水泡腳,會使足底韌帶因受熱而變形、鬆弛,不利於足弓發育,日久容易誘發扁平足。糖尿病患者對水溫的高低也應特別留意,因為這類患者容易並發周圍神經病變,使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知不到,就容易被燙傷。 2、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在泡腳過程中,由於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的話,容易增加心臟負擔。另外,由於更多的血液會湧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昏厥。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 3、飯後半小時不宜泡腳。吃完飯後,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飯過1小時後再洗腳。 4、中藥泡腳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許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經、高血壓病的患者,常用中藥泡腳來輔助治療,但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娥眉月作品——櫻若(暖暖的長款裙衣)
※下廚 | 17杯讓你暖暖過冬的美味飲品
※天氣變涼,送你幾個笑話,給你暖暖心!
※【原創】初冬微涼,素心暖暖
※心底暖暖的精品語句
TAG:暖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