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拾遺丨牧童遙指的那個」杏花村「,究竟在哪裡?

題 記 |今年清明,除了祭祖掃墓,你還可以做一件事:帶著孩子讀《清明》詩,告訴他:杜牧筆下的杏花村不遠,就在江西上饒玉山。

《清 明》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每當清明來臨,人們都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詩。短短四句,字字珠璣,堪稱傳世之作。

杜牧

兩天前,愛問記者到上饒市玉山縣採訪。在城南冰溪河邊,濛濛春雨中,一位頭髮花白的七旬老先生撐把黑傘,用蒼老的聲音也吟頌起了杜牧的「清明」詩。老人詩念得一般,但他說出的話卻令記者大吃一驚!

「吳行固:「唐朝的時候,杜牧到玉山來勘查,從七里街下船,走到這裡,泥巴很多。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指的這裡!」

杜牧詩里的杏花村真的在江西玉山嗎?

長久以來,關於杜牧詩中的「杏花村」紛爭不斷,山西、安徽、江蘇……全國有20多個地方都說自己是真正的「杏花村」,但誰都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確鑿證據。

山西汾陽的杏花村說,他們那裡生產汾酒,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詩文碑刻,杜牧的《清明》詩位列群碑之首——這當然表明,山西杏花村的身份確鑿無疑。然而經過考證,杜牧一生從沒有到過山西,怎麼可能在汾陽喝酒?況且山西汾陽清明從不下雨,有時還要下雪,又何來「清明時節雨紛紛」呢?

如此看來,山西汾陽杏花村不是「真正的」杏花村。那麼,安徽貴池縣的杏花村正宗嗎?貴池縣的杏花村古時也以釀酒著名。杜牧曾在貴池為官兩年,這期間他酷愛喝酒、郊遊。但經過考證,有人同樣提出了兩個疑問:第一、寫《清明》的時候杜牧已經上任半年,他嗜酒如命,哪能不知杏花村去處而向牧童問路?第二、既然為官,喝酒自有下人服侍,杜牧又何必親自去討買呢?如此推斷,安徽的杏花村也不「屬實」。

還有江蘇宜興的杏花村。杜牧晚年罷官後住在湖州,那時常到鄰縣宜興遊覽解悶,並住在宜興的十里碑。據地方志記載,十里碑附近有個村落,四周多有杏樹。但最終經考證,此地沒有「酒家」,更不曾有過釀酒歷史。《清明》詩中所寫情景,與這裡一點關係也沒有。

幾乎所有的「杏花村」都被一一否定了,人們泄氣之餘得出了兩個結論:一,杜牧的「杏花村」其實是泛指,並無實處;二,《清明》詩中的杏花村確實存在,只是年代太過久遠,不辨其真罷了。

然而,杜牧筆下「杏花村」秘密卻無意中被一位名叫吳行固的玉山老先生揭開了。

「 吳行固:地圖上標了杏花村,康熙的縣誌。。 。。

吳行固,今年73歲,大學學的是物理,幹了一輩子國企,退休後卻一頭扎進了「故紙堆」里淘文化,熱衷於地方歷史文化的挖掘和保護。

「 吳行固:退休以後有興趣,保護古迹,古迹不能拆,古橋不能毀。

五年前,吳行固老先生在查詢清.康熙十年(也就是1671年)編纂的玉山縣誌資料時發現了關於杏花村和杜牧的相關記載。清康熙縣誌是目前玉山最老的縣誌,如今只剩一本孤本,存放在北京國家圖書館。之前吳老先生看到的是《清康熙玉山縣誌》的手抄複印本,後來,他又自費花了1千元從台灣買回了上下兩冊《清康熙玉山縣誌》的影印本,裡面有五處關於「杏花村」的詳細記載。其中一處清晰地記載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玉溪杏花村作 杜牧」。

「 吳行固:全國各地到處都稱自己是杜牧的杏花村,但是真正縣誌上有的就我們一家。縣誌亂寫不行,史官不能亂寫,所以這個就沒有疑義。

吳行固老先生認為,《玉山縣誌》屬正史,由官府編纂,知縣主持,專職史官撰寫,報朝廷御覽後收存。所以真實可靠。在《清康熙玉山縣誌》上還記載:「杏花村在縣治西隅,其地臨溪多杏花,故名。舊有歌館酒樓,而舟楫多泊其下,古人詩曰: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指此也。」

「 吳行固:這一路原來有好多杏樹,以後就慢慢慢慢不種了。

吳行固非常堅定地說,縱觀全國各地有關「杏花村」的史料,作如此肯定敘述與具體地域描寫的,絕無僅有,獨一無二,所以玉山冰溪鎮的「杏花村」就是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毋容置疑。

吳行固老先生還特意去查閱了杜牧50歲自撰的《墓志銘》以及元代文人辛文房著的《唐才人傳》,初步推斷出了杜牧作《清明》詩的時間。大和二年(也就是827年),26歲的杜牧高中進士第5名,但只被朝廷授予了九品弘文館校書郎,後經尚書右丞、時任江西觀察史的沈傳詩推薦,擔任江西團練府九品巡官。第二年的春天,作為巡官的杜牧奉命到江西各地巡差辦事來到了上饒玉山。23歲就以《阿房宮賦》聞名天下的杜牧當時年輕氣盛,加上北方人不適應南方氣候,清明時節、天雨路滑、又急又渴,於是便發出「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感慨與牢騷。

「 吳行固:以他的才華,給我一個七品小官很不服。心情不好,懷才不遇。口又渴,就寫下了這首詩。

在學術界,杜牧的《清明》詩一直被質疑,不少專家學者認為此詩為後人所作,理由是這首詩既不見於杜牧唐宋的詩歌文集,也沒有收錄進清康熙的《全唐詩》。它第一次掛上杜牧之名並改題為《清明》是在400年後的南宋末年編撰的《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中。關於這個疑問,吳行固老先生也通過查閱《縣誌》和文史資料作出了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

原來《千家詩》的編撰者之一是江西上饒弋陽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謝枋得。而謝枋得和當時玉山縣衙府里的一個名叫王奕的教育高官是文友,王奕本人也是個有名的詩人,從王奕手中他拿到了一直珍藏在玉山官府中的杜牧《杏花村》詩稿,愛不釋手,於是編進了《千家詩》。

「 吳行固:我從廣信府,玉山縣誌里知道謝枋德和王奕的關係, 玉山的王奕告訴他,杜牧作詩藏在府庫里,交給他編進《千家詩》去了。

  

據說,一千多年前,玉山縣城廣種杏樹,春天裡,滿城杏花開,漂亮極了;可這次在玉山,記者在春雨中、踏著泥濘,跑了大半個縣城,也沒找個一棵杏花樹。今天的玉山城,杏花村沒有、杏花橋是新的,就連唯一留下的杏花門也被磚塊封死了。

歷史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被後人慢慢遺忘丟失了。好在當下,玉山縣正在杜牧當年的杏花村遺址,以明古城牆為中樞,建設8公里全國最長的沿河公園,希望再現清明杏花漫天的大唐盛景。

「 吳行固:南方的城牆我們玉山保存得,最完善最長的,摸到這個紅石就觸摸到了明代的歷史。

玉山城南有一段明代古城牆,長1400米,10多年前因城市建設拆毀了一段,現在正計劃恢復。吳行固老先生說,有一年,他帶一個美國人來看明古城牆,當老外把臉虔誠地貼在那段長滿青苔、比美國歷史還長的古城牆上,他聽到了一聲驚嘆

「it is true!」,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愛家鄉就是好好保護我們的歷史,捍衛我們的文化!

來源:新華網江西頻道


推薦閱讀:

幸福在哪兒轉了彎?
人生的幸福在哪裡...
離婚後,你的幸福在哪裡?
一切法從心想生,心在哪裡?
不再抓瞎,這11個維度清晰揭曉 娃的天賦在哪方面!

TAG: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