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中國的脊樑,冰雪煉就
崑崙:中國的脊樑,冰雪煉就
撰文/單之薔
站在可可西里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28 米高的瞭望塔上北望,巍峨聳立的崑崙山脈在地平線上延展開去,如屏障般遮擋了更遠處的世界。在無人涉足的山巔之上,覆蓋著綿延數十公里的冰川,仿若一條靜卧的白色巨龍,守衛著這片凈土上的所有生靈。攝影/楊欣
說崑崙山脈的冰川之前,我們應該先弄清崑崙山脈的分布、範圍。而要搞清這一點,首先應該弄清我們經常使用、但很糊塗的一個概念:山脈。
我曾被這個概念折磨過。
記得每次坐飛機,我都要想盡辦法坐在窗邊,為的是當飛機飛過大山時,能夠看到山脈。但是地理教科書中所說的那些大的山脈,我從來沒有看到過。每次從成都飛拉薩,我都從舷窗中下望,尋找書中所說的橫斷山區中南北縱橫的五大山脈。書中是這樣說的:橫斷山脈為我國西南部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山脈的總稱。山高谷深,嶺谷相間,山嶺自西而東包括伯舒拉嶺、高黎貢山、怒山、雲嶺、沙魯里山、大雪山等。在飛機上我努力想找出這些聞名遐邇的山脈,可是無論如何我也看不到機翼下有一條條山脈。我看到的是縱橫交錯的山峰、山嶺、山丘,它們星羅棋布,但沒有成脈。我看到了大致平行流淌的五條大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但是這些大江中間所夾的不是一條條山脈,而是一片片山地。固然我們可以在兩條大江之間找出分水線,但分水線不是一條線狀的山脈,而是一張網、一棵樹的形狀。而且分水線也可以很低很低,讓你發現不了。因此不能說兩水之間必有一嶺或者一山脈,最好說有一片山地。我在飛機上看到橫斷山區每兩條大江之間確實夾著一片條狀的山地,就像兩條平行的馬路之間夾著一片高樓大廈一樣,但是我們不能因這些高樓大廈被兩條馬路框成條狀,而說它們有了脈。
我曾在祁連山中尋找「脈」,沒有找到,在秦嶺也沒找到。因此我開始懷疑這些大山到底有沒有「脈」。在我困惑不解的時候,我看到了一本書——《中國山脈考》,作者是曾經做過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院長的地質地理學家翁文灝。沒想到這薄薄的僅有35頁的書,勝過諸多我看過的談山的巨作。因為它使我百思不解的山脈問題迎刃而解了。翁不愧是大家,看完他的書,我明白了何為山脈,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怎樣的一些山才能算作一條山脈。
在書中,翁先生先是梳理和批評了以往中國關於山的一些錯誤概念,接著提出了他自己關於山脈的概念。他是搞地質的,因此他看山是向地下看,不僅僅看地上。他的山脈定義簡潔明了,一針見血,對於以往關於山脈的錯誤觀念有撥雲見日的效果。他說所謂山脈,就是同構造、同時代、同方向的一些山。
山脈這個概念的出現,無非是想概括許多山,想把許多山歸類,攏在一起。百姓面對眼前的山稱之為山、嶺不會說錯,因為他所稱呼的就是他所見到的,是局部、是單體,比如稱呼山,百姓常用「某某嶺」,因為他的確看到了一道線狀的山出現在他面前。但是當專家們想把許多「嶺」概括成所謂的山脈時,就會出錯了。因為他們往往把一些不相干的「嶺」攏在一起,而又說不出攏在一起的標準是什麼。現在翁先生的書改變了這種情況,他給出了一個簡潔明了、9個字就能說清楚的判斷一些山是否屬於同一山脈的標準。
我用翁先生的標準來定義昆崙山,來確定昆崙山的範圍。我翻看了中科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的《喀喇崑崙—昆崙山地區冰川與環境》一書,這是關於這一地區冰川研究的最權威著作,但是這本書中關於昆崙山的範圍太大了。書中的昆崙山西起帕米爾的昆蓋山,東到岷山的雪寶頂,北邊包括了阿爾金山,南邊囊括了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
按照翁先生同構造的標準來看,昆崙山東部到達青海湖西南的鄂拉山就應該終止了。因為這裡出現了一個南北向的巨大構造斷裂帶,終止了東西向的昆崙山,因此,構造帶以東的阿尼瑪卿山、岷山等就與崑崙無關了。至於阿爾金山、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都與崑崙山脈不是同一構造帶,因此也不應包括在崑崙山脈的範圍內。
有一些學者提出,把包括阿爾金山、祁連山在內的昆崙山附近山脈都算進昆崙山系,再向東延伸,把中國中部的秦嶺、大別山脈也都囊括進來,重新命名為「中央造山帶」或「秦祁昆造山帶」。由於祁連山與阿爾金山形成於古生代,而秦嶺、大別山是中國北部的中朝板塊和南部的揚子板塊碰撞的結果,與昆崙山碰撞帶的構造作用完全不同,它們之間也並不直接相連。因此,從地質演化的角度來看,不應該將它們歸併成一條所謂的複合造山帶或碰撞帶。不過,在地理學上,僅就現代的宏觀地形區劃特徵來看,可將它們籠統地稱為中國中部的「中央山系」。
昆崙山地範圍示意圖(點擊查看大圖)昆崙山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山脈之一,作為西部山系的主幹, 它曾無數次地出現在從古到今的各類文學作品中。享有「萬山之祖」美譽的昆崙山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沿塔里木盆地西南緣、南緣和柴達木盆地南緣向東延伸,至青海湖西南的鄂拉山斷層為止,全長2500 余公里,由昆蓋山、公格爾山、慕士塔格山、塔西土魯克山、阿尕孜山、康西瓦北山、喀拉塔格山、喀拉塔什山、烏斯騰塔格山、阿克塔格山、木孜塔格山、阿爾格山、馬蘭山、大雪峰、西沙松烏拉山、沙松烏拉山、博卡雷克塔格山、唐格烏拉山、布爾汗布達山、布青山等大小山脈綿延連接而成。而鄰近的喀喇昆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可可西里山和巴顏喀拉山則不能歸入崑崙山脈的範疇,因為它們在形成年代和構造作用上與昆崙山有明顯的差異。古昆崙山隆起於距今2.5億年左右的中生代三疊紀,其中西崑崙的隆升是由塔里木盆地和南面的一系列小地塊碰撞導致的,東崑崙則是南半球古岡瓦納大陸的一個離散小陸塊與柴達木陸塊拼接的結果。板塊碰撞產生的擠壓使東西崑崙不斷向上抬升,由於受地表風化作用的影響,最初隆起的山石早已被剝蝕殆盡,而我們今天看到的巍巍崑崙只不過是最近300萬年的隆升產物。雖然東西崑崙不是同一次碰撞產生的結果,但是它們的形成時間相同,走向也基本相同,而且都是典型的單面山,即北面是低矮的盆地,南面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所以我們通常把它們歸為同一條山脈。西崑崙西南側的喀喇昆崙山,雖然與昆崙山緊鄰,但卻不是在同一次構造作用下形成的。喀喇昆崙山是現在巴基斯坦境內的可希斯坦地塊與其南的印度板塊北緣的次級地塊碰撞的產物,大約在白堊紀形成。而崑崙山脈北側的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形成於4.2 億年前的早古生代晚期,比三疊紀才開始隆升的昆崙山足足早了2 億多年。至於東崑崙南側的可可西里山和巴顏喀拉山,雖然成山年齡與昆崙山相近,但東崑崙與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之間都有斷層相隔開,說明這兩座山與東崑崙是在不同類型的構造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它們都不能被劃入崑崙山脈。
這樣一來崑崙山脈就瘦身了,變成了從西向東長達兩千多公里,寬約200公里的一條山脈。但我們還是不要期望能找到一條貫穿始終的「脈」,這樣的「脈」除了在小比例尺的地圖上地理學家畫的那條線上能找到,還有就是從風水大師的書中能找到,到了現場是找不到的。真實的情況是:昆崙山是一個長達2500多公里,寬約200公里的條狀山地。那麼,為什麼人們覺得昆崙山有一條脈呢?這是因為昆崙山的北側是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它們與崑崙之間有巨大的綿延幾千里的斷層,沿著斷層,崑崙在不斷上升,塔里木和柴達木在不斷地下沉。沿著塔里木和柴達木的邊緣看昆崙山,就像一堵牆一樣從平地拔起、綿延不絕,因此人們認為有「脈」。這就是翁先生山分五類中的一類——拗曲斷層山。像太行山、秦嶺、天山、賀蘭山等都屬這類山,這類山之所以讓人覺得有脈,無非是山緊鄰著盆地或平原,有清晰的邊界,但不能說有類似山脊線那樣一種貫穿始終、統領全局的「脈」。如果非要給這些山找出「脈」的話,那就是山與平原相接處的地下斷層線。
還是回到崑崙山脈,至此我們已經清楚了昆崙山的範圍和分布。昆崙山地又分西崑崙和東崑崙。西崑崙走向近西北—東南;東崑崙則近東—西;二者大致以塔里木盆地最南端的克里雅河為界。現在再來談昆崙山的冰川,就不至於混亂了。
冰川與雪峰是孿生姐妹,找冰川先要找到高海拔的山峰,那裡是冰川的發育中心。山越高,冰川越發達。
由於冰川與流水的侵蝕和切割,沿著崑崙這個長達2500多公里的長條形山地,山峰高高低低,山嶺斷斷續續,從西向東有這樣幾個雪峰密集、冰川發達的中心:
西崑崙的開端極其雄偉壯麗,一出場就是公格爾(海拔7649米)和慕士塔格(海拔7509米)這樣令人讚歎的雪峰,一道道冰川圍繞著雪峰像盛開的蓮花瓣,這些潔白的蓮花瓣融化變為河流——塔里木河三大支流之一的葉爾羌河,穿過群山流向塔里木盆地去灌溉綠洲。
海拔7649 米的公格爾山與它的姊妹峰,海拔7530 米的公格爾九別峰,及其南面海拔7509 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山並稱東帕米爾三高峰,也是崑崙山脈最高的三座山峰。這三座被視為崑崙山脈源頭的雪峰不僅支撐起了「亞洲屋脊」帕米爾的天空,同時也是中國極大陸型冰川的重要聚集地。
再向東南,景色開始平淡,灰暗棕赭的色彩主導著群山,偶爾有些白色的雪峰出現。過了幾百公里之後,在新藏公路東邊,山開始變高,雪峰出現,冰川在公路上就能看到。這一帶屬於和田河的上遊河源地區,冰川的融水沿著山麓北面流向和田河。繼續向東南行不足百里,群山沸騰,山峰競秀,以慕士山(海拔6638米)為首,出現了一些高於雪線的極高山,構成了一個雪峰群。這些雪峰成了冰川的發育中心,這裡的冰川之多就像一朵重瓣的菊花。一些有名的冰川就在這裡,如崇測冰川、玉龍冰川、西玉龍冰川、崑崙冰川、西崑崙冰川、多峰冰川等。除了冰川,還有冰帽——古里雅冰帽,所謂冰帽,就是像帽子一樣蓋在山頭上的冰川。冰川的形態多姿多彩:有的是懸冰川,懸在山崖上,好像隨時都能掉下來;有的是冰斗冰川,藏在圈椅樣的冰斗內,露出白牙一樣的冰舌;有的是樹枝狀的山谷冰川,規模龐大,好像從一條條巷道中湧出的遊行隊伍,匯聚而成;比較獨特的是寬尾冰川,也叫溢出型冰川,當冰川從狹窄的山谷中流出,流到山前寬廣的山麓平原上,冰川失去了山谷中兩邊崖壁的束縛,在重力作用下,厚厚的冰體會變薄展寬,形成寬大的尾部。
由於這裡冰川眾多,冰川融水在山地的北面流向塔里木盆地的和田河,在南面則造就了一個個內陸湖泊,如郭扎錯、邦達錯、阿克賽欽湖等。至此西崑崙就結束了,向東展開便是東崑崙,從此向東又是幾百公里的平淡地帶。整個昆崙山從西向東地勢逐漸降低,降水也逐漸減少,西崑崙受西風帶影響,降水較多,東崑崙則深入到了亞洲內陸區,降水稀少,乾旱異常,由於山體高度也在降低,因此這一帶雪峰很少,冰川稀有。但繼續向東進入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區的交界地帶,昆崙山似乎也對自己的平淡感到不滿了,它把積聚的能量在此突然爆發出來,天地為之一變。山突然變高、變大、變多起來。這裡出現了以海拔6860米的新青峰(也叫布喀達坂峰)為首的一個雪山冰川群。
海拔6638 米的慕士山是崑崙山脈中段最著名的山峰之一,它的南麓融入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青藏高原,而北麓則連接海拔1300 米左右的塔里木盆地。其南北坡的相對高度相差超過3000米,把崑崙山脈單面山的特性詮釋得淋漓盡致。
我覺得以新青峰為首的這個雪山冰川群是整個昆崙山最壯麗的風景所在。我去過那裡,每每憶起,都會浮想聯翩,湧起再去的衝動。這裡為什麼如此吸引我呢?雪峰就不說了,那是大地上湧起的一片瓊樓玉宇;冰川也不說了,那裡幾十條冰川,像上帝的一杯奶油澆在一塊生日蛋糕上;我想說的是與雪峰冰川不相同的東西,這些東西極為罕見地匯聚在這裡了。比如說溫泉,昆崙山斷層正好通過這裡,地熱上涌,溫泉發育。我們剛剛接近新青峰時,就看到一處處溫泉的蒸汽像裊裊炊煙飄蕩,200多處水溫高達90℃的溫泉分布在一條條冰川旁,一邊是寒冰,一邊是熱泉,這種組合十分罕見。一條清清的小河在新青峰下流淌,小河的一端有一個淡水湖——太陽湖,不遠處就是一個鹹水湖——可可西里湖。這裡還是野生動物聚集的中心,在新青峰的南坡,我們看到布滿了黑點點,拿起望遠鏡一看,竟然是幾百頭野氂牛;藏野驢在山前平原上散步,藏羚羊和藏原羚在山坡上遊盪,我們還與熊、狼數次遭遇,這些野生動物在藏北高原上並不罕見,但是它們如此多的種類、如此多的數量、如此集中地出現在這裡就不同尋常了。
過了新青峰,景觀又開始平淡起來。不過如果你在青藏線上,從南向北望,可以看到昆崙山像一道屏障平平展展地出現在地平線上,這道屏障上部是冰雪,這裡的昆崙山還真的是一道山脈。從這裡很快就到了昆崙山口,也就是青藏線和青藏鐵路與昆崙山相遇的地方,這個地方景觀並不特別出色,但是因為和公路、鐵路交會,因此值得一說。公路東面是玉珠峰,海拔6178米,山不高,但超出雪線,冰川發育。這裡是初學登山的人初試鋒芒的地方。但即使是這並不高的雪山,亦不能輕視,有一年就有幾個登山者永遠地留在了那裡。公路的西面有一個山峰——玉虛峰,有人說是太上老君煉丹的地方,因此成了道教的神山。當年我曾路過,拜訪了一個道士,他在那裡建了一個玉虛宮,準備大展宏圖,把道教在此光大。在這裡我想到了中國文化中的崑崙:崑崙是中國文化中地位極高的一座神山,眾多神話的發生地都被放到了崑崙。雖然彼崑崙是不是此崑崙還有爭議,但我認為是,因為只有崑崙這個西部的高山神秘莫測,高不可及,也只有崑崙最接近中原文化,因為它就崛起在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的絲綢之路旁。
位於青海省中部的玉珠峰是崑崙山脈東段的最高峰,其6178米的海拔高度雖無法與「東帕米爾三高峰」比肩,但也足以笑傲東崑崙。玉珠峰常年被冰川積雪覆蓋,由於山麓南緩北陡,其北坡發育有大量的冰裂縫、冰塔林和刃脊等冰川景觀。而西去玉珠峰10 公里,便是由柴達木翻越昆崙山進入青藏高原腹地的唯一通道——昆崙山口。
從玉珠峰再向東,越來越接近人間的紅塵,崑崙也越來越矮了,不過東崑崙是以與黃河相會結束的。這很神奇:崑崙結束了,黃河開始了,崑崙把展示自然瑰麗雄渾的使命交給了黃河,看到黃河蜿蜒東去,崑崙揮手止步,告辭了。
推薦閱讀:
※為中國EAP引領者和PCA首創者
※胡星斗:告別謀略之國--文明中國之希望(仨元文化改良論壇錄音整理)_仨元國學教室_天涯部落...
※耐克最害怕的對手:他在中國每天開2家店,每年賺走281億
※中國各地陰陽歸屬
※話◎漢語文,中國文化之根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