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學累功讀博摘要---小楷技法
積學累功讀博摘要---小楷技法
l上溯魏、晉堂奧,取法鍾繇、索靖,下逮唐、宋,熔鑄古人,二王之外,自成一家。與同時期的晚明書法大家王鐸、張瑞圖、倪元璐等一起開啟了後世雄強書風。
l世人評其楷書如斷崖峭壁,方正勁峭,士花斑駁,古意尤存。王文治評其書「楷格遒媚,直逼鍾、王。」清宋犖云:「石齋先生楷法尤精,所謂意氣密麗,如飛鴻舞鶴,令人叫絕。」
l《孝經頌》,通篇古雅錦厚,楷法精研,結體輕靈,綽約多恣而又古厚奇拙,是以氣格高標如其人者。
l筆法
l氣韻高古、富有隸意,點畫勁健、結字拙樸的書法特點,
l吸收鍾繇以隸入真的用筆方法
l注重筆意的古拙、勁健以及字勢的欹側、靈動,較之於鍾、王有相當多創造意識,
l對於鍾字中隸意較為明顯的橫劃收筆處作誇張性的上挑,並多取右上斜勢;
l上點和部分字的上部短堅多取右斜勢轉而迅速下挑;
l折筆處多重按逆行,稜角方整;勾法沉著凝鍊,涵蓄有力;
l捺劃或舒展勁挺,或化捺為點,變化多恣。
l似乎又無意於法,這主要表現在他較多的露鋒入筆與相同筆劃的雷同。
l結體
l字形左低右高,左收右斂、結體巧妙、冷峭古拙。異體字的巧妙應用也是黃字的一個顯著特點。
l如將黃字放大數倍,則與大字無異。然黃字上寬下窄亦有其傷密、傷短之嫌,是為黃字結體之不足。
l章法
l豎式寬列,隨形就距,字字異形,行行殊致,自然天成。
l黃道周以宗法鍾、王和高標自置、孤傲超邁的人格成就了他獨特的書法個性面目,因此,他與鍾、王在技法上有較多相同或近似的地方,以黃字筆法臨鍾字,正所謂「取法乎上。」以同樣的方法還可以臨習「二王」楷書如《孝女曹娥碑》、《玉版十三行》及王寵《游包山詩卷》等。
l紙:黃字小楷用紙,以七分熟紙較薄較細密者為佳,偏熟、偏厚則易吸墨,洇化快,精微處難以表達;太生則易於流滑,難以體現生澀古拙之韻味。
l近代書家高二適先生在《題曹娥碑》時指出:「執筆穩,下筆輕,則自有一種秀逸之氣。」的確是他的心得之言。周星蓮《臨池管見》中說:「執筆落紙,如人之立地,腳跟既定,伸腰舒背,骨力自然強健,稍一轉動,四面皆應。不善用筆者,非坐卧於紙上,即蹲伏紙上矣。欲除此弊,無它謬巧,只如思翁所謂,落筆時先提得筆起耳。」
l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說:「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故提得起三字,實乃用筆之無等等咒語。
l楊凝式的《韭花帖》小楷真跡,發筆處最富深意,極有變化。逆勢作點的起筆方式,要比逆入平出的方法更為便捷,
l陳介祺《簠齋尺牘》中謂:「運腕之要,全在指不動,筆不歇,正上正下,直起直落,無論如何,皆運吾腕而已。直落二字要體會,下筆微茫,全勢已具。」
l黃道周的小楷亦善方筆,簡潔明凈,俊邁可喜。
l董其昌《容台別集》中說:「虞永興嘗自謂於道字有悟,蓋於發筆處出鋒,如抽刀斷水,正與顏太師錐畫沙、屋漏痕同趣。」這種發筆方法,一般用於短畫較多,而主畫不宜過露,過露則意不持重。運用這種筆法時,必須注意兩點,一是鋒芒外露時,切忌虛尖浮怯,二是發筆時雖偏鋒側入,但收筆時必須將鋒收歸畫中,如一偏到底,則佻達浮薄之弊立見,此不可不慎。
l可在寫橫畫時,筆意向右上開拓,至收筆時,筆鋒微向右上挑出,使其點畫稍雜隸意,,由於方法不同,產生的筆形也不同。
l豎畫為例,亦用「輕提、輕頓、疾收。
l特別是一些較長的筆劃如垂露、懸針、長撇、捺腳等,出鋒時不可作虛尖飄忽之狀,所謂要留得筆住,即是指收筆時要凝重,有沉著之態,沈宗騫《芥舟學畫編》中說:「筆行紙上,當以腕送之,不當但以指頭挑剔,則自無燥烈浮薄之弊,用之既久,漸臻純熟沉著,而筆墨間若有所以實其中者,謂之結心。」
l《宣示表》以方為主,《薦季直表》以圓為主,轉折時兼用篆法,顯得圓勁古淡,
l王羲之的小楷,則以圓轉為主,篆法中含,過筆轉折處,豐實遒勁,沉勁入骨,顯得精醇粹美,含蓄蘊藉,
l在尖接時要注意,發筆要尖,收筆要圓,
l莫雲卿《評書》中所說的:「真書之難,古今所嘆,書法不由晉人,終成下品,鍾書點畫各異,右軍萬字不同,物情難齊,變化無方,此自神理所存,豈但盤旋筆札間區區求象貌之合者。」
l蘇軾說:「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
l潛虛半腹凡主框結構中內有橫直畫者,使其不與二直相交,或尖接或左豎,
l潛虛其右腹,如損字,者字,或以橫點代畫,使其與兩直分相離,如清字,散字,由於虛其半腹,就使方框內的空白之處增多,給人以疏宕之感,
l相傳鍾繇最善此法,他的小楷用筆雖極豐腴渾厚,但結構卻疏鬆朗潤,無填塞窒悶之感,如腹、自、貴、縣、神、得等字,皆以點代畫,其中特別是一個略字,左面田字中的十字幾乎與械巔畫相離,顯得十分鬆動,這種方法對後世許多書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明代的王寵,清代的劉墉等最善此法
l洛神賦十三行帖》筆意舒展,有蕭散飄逸之態,十分耐人尋味。
l刪簡筆畫通過點畫相代,刪簡繁複的筆畫,而仍能保持結構的完整性和可讀性,這是小楷結構的又一特徵,這種方法,雖然不及行草來得變化豐富,但在小楷中也較為常見。在書寫小楷時,又往往可以縮短或簡略筆畫,但仍不失字形,
l筆短意長是小楷結字的又一特點,鍾繇、顏真卿、黃道周、劉墉最善此法,此法用筆勁氣內斂,勢從內出,非年高手硬,難至沉靜之境,劉熙載《書概》中說:「學晉書者,尤當以勁質先之。」此實為心得之言。
l分間布白,遠近宜勻,自然上下得所,左右相稱,但亦有字距緊,行距寬者,明末黃道周,倪元璐往往喜歡採用這種章法。亦有字距開,行距亦開的章法,如楊凝式,張即之董其昌都喜採用此法,
l寫小楷條幅,天地留白可多一些,如寫橫幅或手卷,則左右留白可多一些,
l一種趣長筆短的取勢方法,即應開者多合,應伸者多縮,應長者多短,留不盡之情,斂有餘之態,這種筆法,在書法術語中又稱之謂留法,能留得住筆,不盡展其勢,而採用斂蓄的方法,則勢愈斂愈足,氣愈蓄愈厚,往往可以產生奇特的效果。鍾繇、顏真卿、黃道周最善此法,宋曹《書法約言》中說:「魯公所謂趣長筆短,常使意勢有餘,字外之奇言不能盡。」這種小楷的取勢方法,能給人以一種蘊藉、朴茂、含蓄的藝術感受。
l小楷中的這種審美境界以鍾繇為代表,這種審美境界追求著一種質樸,天真,自然,平淡的氣息,它要求作品厚重而不輕佻,強烈而不膩滯,樸素而不濃艷,深沉而不恣狂,含蓄而不恢奇,它不事雕鑿,不裝巧思,從而表現出一種樸素自然,平淡率真,渾然天成的審美境界,老莊哲學認為人與自然應處於一種親切和諧的統一體中,而大朴不雕是一切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它們並不否定法度和技巧的作用,但他們更強調於規律中獲得的絕對自由,他們主張無為而無不為,不工而無不工,這種審美觀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試觀鍾繇的小楷,古雅之中天趣溢發,樸實之中富有異趣,不著一點色相,不帶絲毫做作,意味醇厚,令人咀嚼不盡,其實顏真卿,傅山,王鐸的小楷都受到了他的影響。
l鍾紹京的《靈飛經》小楷墨跡,遒勁端莊,結字疏展,工整精細,篤守楷法,其分行布白,雖有人工裁剪之美,但亦能於勻稱整齊之中有參差錯落的變化,其結構字勢,雖有人工熨貼之美,但亦能於法度嚴謹之中有奇正姿態的變化,其結構字勢,乃不失為小楷中的能品,因這種小楷以法度立極,故最姿韻秀逸
l剛健雄強____小楷中有這種境界以黃道周為代表,這種審美境界所追求的是一種方勁峻峭,渾雄剛健的陽剛之美,這種審美境界以敦厚沉雄,俊逸豪邁,奇宕恣肆為尚代表了典型的北派書風,試觀黃道周的小楷,點畫沉厚,結字茂密,姿態奇宕,豎挺方折,而饒具金石之氣趣,其實壯美不是放肆粗野,也不是劍拔弩張,壯美的作品,個性強烈,能給人以一種奮發向上的美感。
l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妙擅眾美,他的小要形質動蕩,氣韻飄然,風骨內含,神采外映,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結字蕭散,極勢奇反正之姿,章法錯落,得自然質樸之趣,用筆精到,如玉潔金粹,無纖祚多餘之塵翳,意態奇變,似風舒雲卷,有不可思議之妙,整幅字勢,顯得蕭遠峭逸,刊盡雕華,故被評為歷代小楷第一,
推薦閱讀:
※讀研三年PK工作三年,完勝的究竟是誰?
※讀博也是一場肖申克的救贖
※MIT在讀博士心得:做好AI科研,你需要注意什麼?
※在復旦讀博這兩年
※土博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