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精心養育孩子的「第二生命」
07-09
【教育理念】精心養育孩子的「第二生命」 幾千年來,我們做父母的大致懂得讓孩子身體健康,發育良好。為此,盡量使他有合理的營養,適當的運動,講究保健和防病治病,使孩子健壯和長命百歲。 人體的各器官都是比較容易看得見摸得著的,無論體重身高、骨骼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運動系統都容易感覺它是否正常,功能是否健全。但是人對無形的事物感覺往往遲鈍,許多父母對孩子的「第二生命」——心理發育和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水平的高低優劣卻一無所知,似乎心理是虛無縹緲、不存在的東西。因而開發孩子的「心理能」,確保心理健康等問題往往如墮五里霧中,糊塗官打糊塗百姓,聽天由命。看許多父母辛辛苦苦地「教」,憂心如焚地說,恰恰傷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事與願違,甚至永久遺憾,而教育者自己卻毫不知曉。例如:你希望孩子聰明,卻使他越來越笨;你要求孩子上進,卻毀掉了他的自信;你想讓孩子出類拔萃,卻造成他懦弱無能;本來期盼孩子給家庭帶來幸福,沒想到十多年的愛的澆灌卻釀出來一壇苦酒……,這些常見的育兒遺憾和悲劇,是最令人終生痛心的,都是因為不懂心理的養育所致。 所以當父母的要像懂一點營養保健知識一樣,定要學一點心理學知識,使自己常能洞察孩子心理發展的水平,像看到他長得壯不壯、臉蛋紅不紅、身體高不高、精力旺不旺、有沒有病態一樣,基本了解孩子變化著的心靈,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精心地養育好孩子的心理,避免束縛和傷害孩子「第二生命」的成長。 其實人的心理現象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還是很容易感覺到的。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現象,每個人天天都與自己的心理和他人的心理打交道,一刻也沒有分離過。即使人睡著了,大部分心理活動暫停了,但人還會做夢,夢也是一種心理現象。 通俗地講,人的心理就是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廣闊的,記得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加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還要浩瀚的是人的心靈。」有人把人的心靈比作「內宇宙」再恰當不過了。人的心靈就是心理,它能思維、想像出古今中外、地球天宇甚至人世間還未曾出現過的事物,你說它不廣闊嗎? 人的精神又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這種強大的力量比身體可以產生的體力要強得多,它能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主宰地球、探索宇宙,使人成為萬物之靈。而且這種心理能幾乎是無限的,永遠也開發不完。國內外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研究認為,僅僅「心理能」中的智力,目前一般人只開發出 3%~10%,大部分還處於埋沒狀態。而心理中的人格力量,足可以使人成為偉人,推動歷史的進程;也可能使人成為「破壞者」,給社會製造災難。 所以,早期教育千萬不可忽視孩子的心理成長與發展。教育,除了讓孩子身體健康,發展體力技巧以外,更重要的是促進孩子心理的全面成長,使他具有高超的智能和卓越的性格,將來成為名家偉人。為此,家長務必要學一點心理學常識,這比孩子的食品營養和保健知識尤為重要。因為食品營養和心理保健知識社會比較普及,醫院、保健院遍及每個角落,而且一般人尚有一些餵養兒女的經驗。然而心理養育方面,社會卻存在極大的空白區和無數的盲點,「文革」中心理學被判為「偽科學」的冤案,至今也才平反幾十年而已。在這樣的背景下培養高素質心理水平的人,怎能不學點心理學?靠盲人瞎馬般亂摸亂闖,必定把孩子引入歧途。 下面介紹一些心理學和發展孩子心理水平的基本常識。這儘管是粗、簡、微、弱的零星知識,但也可當作螢火蟲集中起來做成一盞「燈」,你可用它去引導孩子、逗孩子快樂嬉戲、活潑成長。父母還可藉此照明去追尋心理學的「燈塔」。 一,什麼是人的心理,人的心理是怎樣產生的? 人的心理是人的感覺、記憶、知覺、思維、想像、情感、意志、氣質、能力、性格等等心理現象的總稱。人的心理現象非常複雜,每個人的心理水平也不一樣,有好有差,層次各異。有的是人們幸福生活和成才的動力,有的是生活和才能發揮的消極因素或腐蝕劑。但不論人的心理水平如何,心理的生產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而且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因為同樣的客觀事物,各人反映不同(即心理現象不同),總有自身主觀因素在起作用。 客觀事物和人的實踐活動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假如沒有客觀世界萬物的存在,沒有人在客觀世界中的實踐活動,那麼一定頭腦空空,精神貧乏,腦子不僅不會產生豐富的心理現象,甚至人腦的結構腦細胞都將萎縮,還談得上什麼心理功能呢? 所以一個孩子要讓他感知敏銳,記憶深刻,思維廣闊、想像豐富,情感穩定,意志堅強,能力高超,性格優秀,興趣廣泛,而又有特長和個性特色,務必要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這就是「〇歲方案」為什麼要反覆強調給孩子絢爛多彩的生活內容的根本原因。人的智慧和良好性格完全是建立在各式各樣、有益有趣的生活實踐基礎上的,你不去認識世界和提出問題,你就沒有感知、記憶和思維;你不去交朋友、做遊戲,你就沒有活動的快樂,友愛的幸福;你不去動手、動腦、操作、實驗,你就不會進行創造思維和想像;你不去閱讀、思考和聯想書中的內容,你的語言發達不起來,接受客觀世界第二信號系統(語言、文字)的能力將嚴重受損……。總之,人的「心理的花朵」一定要盛開在生活的土壤里,水分充足、養料豐富、陽光明媚、氣溫適宜才枝葉繁茂。沙漠里或鹽鹼地上是絕對長不出青枝綠葉的鮮花和累累碩果來的。 二,為什麼兒童時期的心理發展特別重要? 原來,人的心理的發展,水平的提高與人的生理成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都不是勻速發展的,有的年齡段生長快,有的年齡段生長慢,如長個子的快速期是少年,而後年紀越大生長越慢,到青年後期再看不出長高了。心理的成長則是年齡越小成長越快,年齡越大成長越慢,這是非常重要的規律。 人的心理發展與腦的生長成熟期相關。人腦是人體所有器官中生長最快,成熟最早的器官。六歲兒童就基本成熟了,接近成年人的水平,而其它人體器官要達到這一程度卻要15年。 嬰幼兒處於大腦飛速生長期,也是心理功能迅捷發達期,要搶在這一時期提高腦的心理水平,就有事半功倍之效。好象莊稼施足底肥,護苗保墒一樣,將來才能獲得高產。不然等腦子完全成熟定型以後再去開發心理潛能,就為時已晚,甚至成為徒勞。所以人們常說「從小聰明,一生聰明」,而人的性格則說「三歲看大,七歲到老」,這些話雖然有些絕對化,但它確實深刻地提醒人們重視早期素質培養。民間諺語反映出樸素的育兒之道,經數千年而流傳不衰。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經長期研究獲得以下的判斷:「人的智力(心理功能的一個重要方面)發展,如果17歲發展到100%的話,那麼 4歲將發展50%, 8歲前完成80%,8~17歲完成20%。這個智力發展的「遞減學說」,也催促我們儘快促進胎嬰幼兒心理水平的提高,不然就太晚了。要搶在春天裡播種,像「不誤農時」一樣「不誤育時」 抓優教! 可以說胎嬰幼兒的早期發展是育兒成才一本萬利之舉,你們今日布好孩子心理發展的根系,他日盡可享受觀賞花紅葉茂的快樂,品嘗果實累累之幸福! 三,人主要有哪些心理功能,怎樣促進它們健康發展和發達? 人的生理可以分為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等,心理和生理一樣也可以分成若干「系統」加以認識,並提高其功能。人的心理主要可以分兩大系統,各有巨大的能量。 (一)「智慧系統」或叫智能系統,也就是人的「聰明勁」 人越聰明學習效率越高,越能深入地認識萬物,理解萬物,進而發明創造,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智能系統」主要的功能有: 1.感知與觀察 傳說古希臘人愛酒,手舉夜光杯祝酒時,美酒的色、香、味令人陶醉,使眼、鼻、手大飽其福,唯有耳朵無福消受。怎麼為耳朵著想呢?於是許多人喝酒頻頻碰杯,讓耳朵聽聽清脆悅耳的叮冬聲。這樣,喝酒給五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運動器官)都帶來了快樂,宴會上碰杯的習俗就是這樣形成的。 人腦通過某個器官對事物的個別屬性(如香氣或聲音)的反映叫感覺,對多種屬性傳入腦子產生綜合反映叫知覺。例如美酒的色、香、味、舉杯感、碰杯聲等其中個別屬性單獨刺激某個器官使人產生感覺。而許多屬性(色、香、味、觸、聲)一起刺激腦子,人就有知覺了,清楚地知道那是美酒,還知道一個熱鬧的宴會開始了,這就是知覺了美酒和宴會! 感覺和知覺統稱感知,感知的高級形式叫觀察,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通過觀察,人能獲得大量感性的材料,再通過思維轉化為人的知識。所以觀察力是一種很重要的智力,偉大的生理學、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把「觀察、觀察、再觀察」做自己的座右銘,觀察越多越深入,知覺就越敏銳,知識就越豐富,認識世界就越清楚。 嬰幼兒的日常生活要大力培養其觀察的習慣與能力,讓他處處留意,愛看愛問,盡量聞一聞、嘗一嘗、摸一摸,對新奇的事物一點也不放過;對動態的事物(如小蝌蚪變青蛙)要連續觀察;對重要的事物做觀察日記(孩子太小時父母可幫他做簡單的觀察日記,讀給他聽)。這樣,孩子耳聰目明,機靈異常,觀察力、求知慾、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會很快發展起來,知識也將獲得極大的豐富了。學習離不開隨時觀察,寫作離不開深入觀察,科學研究源於大量的細微觀察和提問,人千萬不可對本應觀察的萬事萬物和探索對象熟視無睹,不然他就會耳目閉塞,只好做生活的匆匆過客了。人來世上走一趟多麼難得,最後走的時候糊裡糊塗什麼也不懂,多麼遺憾! 訓練孩子觀察,平時要常提醒孩子發問,使之養成隨時觀察的習慣。對有意組織的活動 (如到某處旅遊) 要制定看什麼,做什麼的觀察計劃,作好思想準備和工具準備(如帶望遠鏡等)。觀察的順序要從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從外到里……觀察要突出重點。對連續觀察的事物要按日期、時間做好記錄,觀察得到的映像應儘可能記在腦子裡…… 2.注意力: 牛頓有一天請客招待朋友,可是到進餐時他還在實驗室里專註工作。客人等了很久不見主人出來,只好自己先吃,飯後便走了。等到牛頓想到要吃飯時來到餐室,一看桌子上啃過的雞骨頭,他頓悟地對自己說:「哦,我已經吃過飯了!」然後轉身回去又搞他的研究去了。這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故事。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集中使腦對注意的事物引起優勢興奮,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觀察、記憶、思考,做好那一件事。不在注意範圍內的事,腦是排斥在外的,外界的一切信息和知識只有通過「注意」這扇門戶才能進入大腦,而大腦的命令也只有通過「注意」門戶才能準確傳達給身體和雙手(無意識動作和非常熟練的習慣動作除外),可見,注意這「門戶」是何等重要。 注意的「門戶」是怎樣打開的呢?有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大原因決定。一件事物如果突如其來,形象鮮明,新異強烈或者變化多端引起人的注意,叫無意注意,是客觀因素引起的;一個人對當前事物態度怎麼樣,心境如何,有無興趣,是否需要等內在原因,是產生注意的主觀因素。人如果自己要注意某件事,就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需要有人的意志力參加。 我們對有意義的事物,應當充分利用嬰幼兒的無意注意,搞得新鮮生動,富有變化,吸引他的注意力;對無意義的事物,在孩子面前則應淡化,不要引起他的注意,這一點很重要。所以教育者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任何消極影響的話,做消極影響的事,不要引起他的無意注意,以免干擾他注意力的正確指向。 我們一方面要利用孩子的無意注意,另一方面應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發展有意注意的辦法是培養他對注意對象的濃厚興趣,讓孩子了解學習活動的重要性,得到熱情的鼓勵,成功的喜悅,並培養起自信心和意志力。 在孩子注意力分散的時候鼓勵和提醒他是必要的,但高壓強迫甚至打罵都無濟於事,破壞孩子的快樂心境和活動興趣,就等於摧殘了孩子注意力的發展,毀掉他為那件事本來半開著的注意門戶。有的父母指導孩子學習時大喊大叫,又罵又數落,這樣實際上孩子的注意力早已完全集中在父母的態度上,學習的門戶早已關閉,還有什麼好結果呢? 我見過一位父親教五歲的兒子打算盤,一邊教,一邊吼,時不時用手指彈孩子的腦袋:「你怎麼這麼笨!」孩子一邊哭喪著臉,一邊用左手掌護著腦袋……他雖然眼睛仍在看算盤,右手在撥算珠,實際上他的全部注意都在擔心爸爸的「栗殼」(指頭彎曲後的關節打在人的腦殼上叫「栗殼」)什麼時候再叩下來,這樣他還能學好珠算嗎? 教孩子,我們提倡與孩子「低聲」言語,父母文靜莊重,積極認真效果就好,即使要表示態度堅決,也不用高聲,只要在表情、語氣上下工夫最有力量。 3.興 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興趣是人產生注意的源泉和動力,能把注意的門戶打得大開。對嬰幼兒來說,興趣則是「唯一的老師」,早期教育定要在激發孩子興趣上下大工夫。 興趣是心理的一種傾向性活動,人對興趣大的事會不知疲倦的去做,並且腦的興奮點高、學習效率突出;反之沒有興趣的事很難提高積極性,對孩子來說更是折磨。 早期教育,生活教育,是自由度極大的活動,因此活動必須建立在興趣上吸引孩子喜歡去做就好。培養孩子的興趣應注意以下要點: ①要引導和發展高雅的正當的興趣,不讓發展不正當的興趣(如賭博、低級趣味事),也不讓孩子沉溺於單純玩樂之中,如長時間玩樂,無聊的自由活動,過多看電視,那就會變得很懶散。 ②要培養廣泛興趣和多種愛好,也要注意發展孩子中心興趣。 ③要鼓勵孩子去搞一些他沒有經歷過的活動,並給他快樂的情緒感染和榜樣的示範。 ④孩子初有興趣的正當活動,儘可能幫助他做出成績,受到肯定和表彰。 ⑤要讓孩子玩得快樂,並參加一些競賽、表演和展覽……這樣,你就為孩子請來了最好的「老師」了。 4.記憶力: 記憶是人的心理的倉庫,人把經歷和感受過的事物儲存在記憶的倉庫里,需要時就可重現和再認,隨時可取出來用。 記憶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如果認識的事物全忘記了,語言、辭彙轉瞬煙消雲散,那麼一切知識和思維力將喪失詒盡,人就如低級動物一般,不成為其人了。 一個有一般記憶力的人能過常人的生活,勝任常人的工作,而如要成為傑出的成功者,高超的記憶力是不可少的。它能有效地積累知識,吸取前人和他人經驗,把自己思考、想像和創造的事物保持和延續下去。所以培養孩子高超的記憶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①要從小養成記住重要事物和知識的習慣,例如警句、名詩、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年代、作者等,要使孩子心裡想:「我一定要記住! 我一定要記住!立刻記住!立刻記住!」記憶這個東西是「聽命令」辦事的「懶蟲」,你強迫命令它,它的效率就越高;你漫不經心,他就記不住。我做學生的時候,由於受舊的教育思想毒害,學習是為考試、得分服務的,所以平時上課時不命令自己記憶,反正考試前要複習背誦,何必現在就記,一切等考複習再說吧。等考試來臨時我就拚命死記硬背,取得了滿意的分數後立刻又放鬆記憶,於是腦子裡的東西像一陣風被吹散了,要等到下次考試再去死背。這樣,我本應該發展的記憶力和獲得的知識,不知道流失了多少,以致造成「書到用時方恨少」的被動局面。直到自己成人後,學習了心理學才慢慢注意改正自己記憶的劣根性,但我深知自己記憶的品質早已先天不足,因而終身受害。我們不要讓孩子記憶的發展再走我走過的彎路! 有的事不必長時記憶或永久記憶,如他人要求你轉告別人電話號碼,你把它記到紙上以前記住就行,這叫瞬時記憶。長期記憶的材料是需要選擇的,「倉庫」里不能什麼都堆積,應當儲存最有價值的「貨物」,並且要學會分類儲存,那取用時也很方便。 ②記憶與人的情緒關係很大,要讓孩子積極主動、快樂而有趣的活動,記憶自然會牢固得多。所以應常與孩子輕鬆地玩耍,談話的多點幽默和操作。孩子活動之所以強調快樂的玩耍中長知識,原因也在於此。「〇歲方案」中說的「有益的玩就是學,有趣的學就是玩」也適合記憶的培養。 ③慢慢幫助孩子建立記憶「倉庫」的「貨架」,讓孩子把重要材料有序地存放起來,使他記憶條理化。這樣,記憶會很牢固,使用也方便。例如記重要地點,就要把世界地圖、中國地圖的大致形象、方位印在腦子裡,記取一個新地名時就放在地圖方位上記,它在哪個省,它的東西南北中是哪些地方,靠不靠江河湖海,通什麼鐵路等,知識當它被連成一片時就記住了,孤零零是記不住的。再如孩子把朝代歌背熟,那就要通攬朝代表,看歷史地圖(如戰國圖)使印在腦子裡。當遇到一件大事時,把他放到歷史的框架中去記憶,哈雷慧星每76年回歸一次,前一次是1910年出現的,正好是辛亥革命(1911)年的前一年,這一次回歸就應當是1986年。這樣一想,就不會忘記了。 ④記憶需要常常重複,因此要讓孩子多講(複述記憶法)、做記錄(提綱記憶法)、畫表格(列表記憶法)、讀文章(朗讀記憶法)及改錯記憶法等來加強記憶,效果很好。此外有些內容可用趣味記憶法來加強效果,如編兒歌:「橫戌(xu)點戍(shu)戊(wu)中空,橫豎交叉就念戎(rong)」,這就把幾個形近字記住了,孩子特別高興。這些趣味記憶法可找書看,兒童報刊上也常有介紹。 5.思維力: 思維是人認識客觀事物本質的最重要心理功能,是智力系統中的核心。人們不能直接感知和知道的事物,通過思維能間接認識它。如早上起床開門一看,見地上遍處是水,人的思維立即經過推理作出判斷:「哦,昨晚一定下了大雨。」雖然沒有看到下雨,卻斷定昨晚下雨,這是思維的間接性。思維還有一個特點,它藉助於語言(思維的工具)概括地認識萬事萬物的規律。例如:「根深葉茂」、「樹大根深」、「春華秋實」,「落葉知秋」等成語,就是思維概括地反映了一般植物生長的規律,不是指某一株樹,某一朵花。 天地間萬事萬物無限廣闊,物質世界大到宇宙,小到粒子;歷史領域無始無終,綿延無窮;社會和人的心靈則無邊無際,實實虛虛……,人只用感覺器官去感知和觀察世界是遠遠不夠用的,用思維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才具有最大的威力。所以教育定要發展孩子的思維力,思維是聰明最主要的標誌。 發展思維定要豐富生活,認識事物,對萬事萬物形成概念,能理解和表達概念,掌握理解和表達概念的辭彙。例如孩子要在生活中理解燈是照明的工具,床是用來睡覺和躺下休息的,早上的太陽是紅色的,太陽下面很暖和……等等。又例如父子對話: 父:為什麼說豬、牛、羊是動物? 子:因為他們都會叫喚。 父:是嗎?田螺、海蚌、魚蝦不會叫喚不是動物嗎? 子:它們會爬、會游,還有會走的也是動物。 父:那鳥不會爬不會游,卻會飛,是不是動物呢? 子:噢,鳥也是動物,所以會動的都是動物。 父:對了,會活動的生物就是動物。但汽車也會動,它是不是動物呢? 子:汽車自己不會跑,是人開動的,不是動物。 父:對,而且汽車沒有生命,不是生物,凡是自己能活動的生物叫動物。(動物的概念)。 孩子通過思維獲得了動物的的概念後不久就更擴大思維範圍,就能思考人也是動物,不過是能製造工具、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他還能思考動物和植物的區別,動植物和微生物的區別,這些與礦物又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地球上有生物而月球上沒有生物等等。所以掌握概念是思維的最佳形式,而掌握概念就得讓孩子深入生活,多多提問討論,廣泛閱讀,豐富辭彙和語言,理解定義才行。 在發展思維中,除培養孩子思維的準確、深刻、敏捷等品質外,還應注意培養創造思維、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例如要用6根火柴擺出4個等邊三角形,又不允許把火柴折斷。這是很難擺成的,因為許多人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只會用火柴在平面上擺圖形來考慮問題,如果你打破平面擺圖的老框框,先用三根火柴在平面上擺一個三角形,再用剩下的火柴立起來擺,就能擺出四個三角形來,他們的頂都結合在一起。這就需要打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了,創造性思維主要指發散思維(多方面、多途徑、多角度考慮問題)和逆向思維(從相反的方向去解決問題),是解決學習和工作難題的重要法寶。「0歲方案」要多讓孩子做智力趣題和一題多解。 6.想像力: 想像就是在頭腦中創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據語言描述,想像那個事物的情景的能力。前者叫做創造想像,後者叫做再造想像。科學家看不見磁力線,卻想像出磁力線的作用並繪出了磁力線圖,這是創造想像;人們讀小說,腦中浮現出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音容、笑貌,就是再造想像。 想像是創造發明之母,無論是文學創作,科學發明,社會改革乃至作文、演講、表演、都離不開人的想像力,離開想像的假設,科學就不能發展。 想像的事物並不是現實的事物,但它不是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也是生活積累和語言積累的結果。只有腦子裡各種各樣的表象儲存得多了,就能再造或創造出新的形象、新的事物來。例如,世界上並沒有龍,中國人怎樣創造出龍來的,龍的一須一角,一磷一爪,這還是因為生活中看到鳥會飛,獸有角,魚有磷,大蟒遊動等等,在腦中加工想像出來的,甚至幻想出龍會行雲下雨。另一方面看到海浪洶湧,潮漲潮落等事物,於是又與龍的「神力」聯繫在一起,想像出大海龍宮來。 怎樣發展想像力呢? ①要隨時豐富生活內容和廣泛閱讀。此外還應做到:鼓勵孩子自由想像和幻想。如吹肥皂泡,看它晶瑩斑斕,漂忽不定,想到仙境的美麗,隨著泡泡去飄到天宮等。 ②啟發孩子遇到不滿意的事,想怎樣去改造它,圓滿它。如肥皂泡那麼美麗輕盈,可是它太容易破碎了,能不能改進原料,做不會破的肥皂泡呢? ③鼓勵孩子遇到困難,動手發明、設計和創造。如給自行車打氣怎樣做個氣夾嘴,不用手扶著也能打氣,現在給小足球打氣總要人扶著,很不方便,聯想到能否發明氣針夾來呢?去動手製作。 ④常鼓勵孩子畫新的想像――意願畫,不要老畫一種模式的圖形,這很重要。(要鼓勵孩子觀察實物,畫各種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不同色彩環境下的圖)。 ⑤鼓勵孩子寫日記、作文,要寫得形象具體、生動、栩栩如生,力避空洞無物。如談自己的理想,將來幹什麼﹖要寫得有人有事,有情有景,生動具體。此外講故事,給故事命題,給美術作品命題等等都能發展想像力。 ⑥常聽音樂,說說音樂的旋律表現的場面和情景,聽音樂自由跳舞,學學演話劇等等。 ⑦多猜謎語,多想智力測驗題,偵探趣題,多方面想像難題怎樣解決等等。 7.知識技能和能力: 心理學不把知識、技能和能力三者混為一談,它們各自有不同的內容含義,但又是密切相關的。 知識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概括,例如認識到「地球由西向東進行自轉,又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這就是知識。 技能是人在生活、活動中因訓練而鞏固起來,並會應用的基本動作方式。例如使用圓規繪圖形的技能,溜冰的技能,電腦打字的技能等。 能力通常是指人完成某個任務、某種活動的本領,它是一種綜合的心理功能。例如繪畫能力包括掌握色調、如何運筆、怎樣觀察,心理上的形象感、線條感、美感怎樣調配等。再如演講能力、社交能力、作文能力等等都是綜合能力。 人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比較容易,短時間可收效果,但也比較容易遺忘和消失。而能力的發展比較緩慢,但它一經形成就十分穩定。人的知識技能在一生中可不斷增加積累,而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停滯,繼而衰退,所以能力最需要從小鍛練。以上知識、技能和能力三者有密切聯繫的,如各種知識越豐富,技能越熟練,能力就越強;反過來人的能力發展水平高(如自學能力),就可獲得更多實際有用的知識和技能,所以教育千萬不可忽視能力的培養。 學校里考試比較容易考出知識的多少和技能發展的程度,而不太容易考查人最重要的能力的大小,這就是簡單的書面考試和應試教育的嚴重弊端。特別是動手能力、創造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活動的組織能力等水平,幾份試卷怎麼考得出來?因此僅僅以考試來衡量學生的優劣,往往造成高分低能現象,此種教育使社會不知道埋沒了多少真正能幹的人才,剝奪了他們深造和重用的機會,實在令人痛心疾首。而且以書面考試、分數為標杆的整個教育,指揮了所有學生去死記知識,卻丟棄了能力的鍛練和提高,隨著孩子年紀增大,能力的缺陷越來越難以補償,長大後完全無法重塑,造成人類整個教育的悲涼!幸好,早期教育還沒有墜入考試、分數的泥淖之中,而孩子又處於培養能力和膽量的根系期,我們定要重視嬰幼兒早期交往能力、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團隊活動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體育運動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組織孩子參加各種各樣有趣的實踐活動,機不可失,時不再來。「〇歲方案」列舉 100多項參考活動,用意就在於此。薩迪曾說過一句名言:「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於蜜蜂不釀蜜。」不釀蜜的蜜蜂是沒有用的,它也好比「高分低能」,虛有蜜蜂美稱罷了! (二)「情志性格系統」,或叫非智力心理品質 它是人的發展、進步,自身內在的動力系統。「情志性格系統」優秀的對人的進步起積極作用,「情志性格系統」不良的,起消極腐蝕作用,不產生正效應就產生負效應。而不論是正效應還是負效應,其能量都很大,能影響和左右一個人前進的方向、速度和成敗。 「情感系統」的功能有: 1.情感和情緒: 人是高級的情感的動物,情感在外部表現強烈時叫情緒。情感和情緒是一種心理力量,如愉快、喜愛、厭惡、氣憤、憎恨、悲哀、恐懼等都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力,深深地影響一個人,有時鼓舞人積極上進,有時腐蝕人消極頹廢。是積極作用還是消極作用,這主要看什麼事引起的情感反映及表現出怎樣的情感兩方面決定。 例如孩子對動手動腦的智力活動產生愉快、喜愛的情感,甚至興高采烈,這是積極情感的表現。它能讓孩子產生強烈興趣,進入觀察體驗、閱讀思考、動手動腦、甚至創造和小發明的境界。而如果對無聊、懶散、賭博、抽煙、低級趣味的事產生滿足感和幸福感,那就是極有害的消極情感,是腐蝕的力量。又如孩子嫌惡學習是消極情感,而討厭懶散的行為,對欺負弱小的行為表示憤恨又是極好的積極情感。所以我們評價一個孩子情感、情緒的優劣,第一要看什麼事引起他的情緒反應。 但在一般情況下,孩子應有良好的情感是快樂、滿足、熱情、喜悅和友愛、幸福感等。這種情感稱為良好的心境,它使孩子愉快平靜,積極上進,智力活躍,自制力強,最利於身心健康成長。這樣好的心境我稱之為「最佳情緒線」,在這條水平線上,孩子常表現出有說有笑,有商有量,又學又玩,又問又答,又動手動腦的狀態,是最利於孩子進步的。家庭應努力營造這樣的情感氣氛圍,維護好這條「最佳情緒線」。家庭上下有了這樣的氛圍那該多麼幸福,不是嗎? 良好情緒不是靠「說教」和「命令」產生的,它要靠生活激發、鼓勵表揚,特別是他人的情緒感染引起來。因此,給孩子教育愛,引導他交朋友能引發孩子的道德感,即心靈美感,使之關心他人;讓孩子欣賞大自然,進行藝術熏陶,能使他產生熱愛自然和藝術美感;給孩子講饒有趣味的科學知識,進行操作實驗,能激發孩子求知慾;給孩子講愛國故事,英雄人物,看愛國影片,能激發孩子愛國主義情操。一個人有各種美好的情操是良好情感的最高表現,它讓孩子從小打下高尚人格的基礎。 人的情緒更是極強的動力,有積極情緒動力,有破壞性情緒動力。要引導孩子的積極情緒,淡化、轉移他的消極情緒,這是教育者非常重要的教育修養和教育技巧。 2.意志力: 公元前 490年,希臘人在馬拉松地方與敵人作戰,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最後獲得了勝利。這時有一位士兵叫斐迪辟,從馬拉松平原不停頓地跑到希臘首府雅典去報喜,他一口氣跑了42,159千米,跑到了目的地後高喊勝利,然後倒地而死。為了紀念這個士兵的激情和意志,1896年希臘雅典舉行的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決定用斐迪辟跑的這個距離命名為一個長跑運動項目,稱之為馬拉松長跑。 是什麼力量使斐迪辟堅持一口氣跑40多公里呢?那就是軍人堅強的意志力,意志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現象。意志行為有三大特點:一是明確的目的性,二是受自己思想支配,三是與克服困難相聯繫。這就看出培養嬰幼兒的意志力自然十分重要。因為人才成長的路上必然會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目標,要依靠自身去支配行動,還務必克服種種困難和挫折才能實現,世界上一帆風順的事是絕對沒有的。孩子今日的生活、學習會有困難,長大起來更有事業上的困難、挫折、失敗,還可能要應付種種不幸,如失去親人、遭遇病魔、受點冤屈、碰上災難等等,意志力堅強者能頂過去,意志懦弱者會失去生活的勇氣,一蹶不振甚至痛苦不堪和輕生。所以教育孩子從小要培養其堅強的意志力。 良好的意志怎樣產生呢?首先要對所做的事有正確的認識,懂得它的意義、重要性和科學規律性,再付之積極的情感和興趣,那才能明確目標,熱情去做,克服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發明大王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泡,實驗過1600種各種各樣的材料,(包括自己的頭髮),經受了8000多次失敗,前後花了20年時間,直到1906年用鎢絲在真空管內通電發光才大告功成,這是何等頑強的意志力!人類歷史這種意志力的豐碑多得數不勝數,都是偉大的成功者建立起來的,我們要把這樣一些動人故事講給孩子聽。又例如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達爾文著《物種起源》是艱難地週遊世界進行考察後,又堅持22年寫作才完稿;法布爾研究昆蟲花了30年寫成《昆蟲記》轟動世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27年寫成的,而歌德寫《浮士德》前後堅持60年之久……這類故事科學家傳記中都有,要讓孩子多聽多讀。 磨練意志尤其要從小做起,正如荀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確實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教育無小事,點點積累成大器。因此嬰幼兒生活中,讓孩子堅持鍛煉、生活自理、按時作息,做事有始有終、精益求精並養成行為習慣,這些都應逐步嚴格要求,不可鬆懈。高爾基說過:「哪怕是對自己一點小的剋制,都會使人變得堅強而有力!」 習慣是意志的得力助手,有了良好習慣,意志行為就容易完成,因此家長千萬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正如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象自動化一樣,一輩子受用不盡。」 3.性 格: 性格是一個人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熱情的人一貫熱情,自信的人充滿自信,勤勞的人終生勤勞,開拓的人富於創造,懦弱的人經常懦弱,保守的人遇事退縮,自私的人常表現自私……,這都是因為「穩定」的性格決定的,一旦形成較難改變,所以性格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那些性格冷漠者、自卑者、懶惰者、保守者……,是一種消極的腐蝕性力量。 性格在人的「第二生命」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情志性格系統」的核心,一個人性格的優劣與他的前途關係密切,正如希臘哲學家赫拉克里特所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因此,我在後面要專門深入地講人的性格問題――給孩子人生的好命運。這裡就此打個伏筆好嗎? 4.動 機: 最後說說動機,動機也是一種高級心理力量,動機是由心理需要和社會需要引起的心理狀態,是激勵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原因。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學習動機,就是同一個孩子支配學習活動的動機也往往不止一個。但追求成功的動機越強烈,積極性就越高。不過孩子的主導動機與輔助動機是什麼,往往是比較模糊,要從不同的方面去引導、去激發,也從各種行動表現去判斷他實際上有哪些動機。 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時時都應抓緊,讓孩子把眼前的學習活動,鍛煉身體和養成良好性格品德的行為逐步與它聯繫起來,成為一種推動力。但由於孩子年齡、閱歷所限,真正形成這一動機有困難,但必還是必須培養他的志氣和氣概,孩子有做大事的氣概也會影響他一生。 激發孩子求知慾是形成良好學習動機的焦點。18世紀中期,英國一個小男孩被爐火上燒開的水壺所吸引,蒸騰的水汽把壺蓋掀起來撲哧撲哧直響,他驚奇地問奶奶:「水開了,為什麼壺蓋被掀的上下跳動?水裡有什麼東西呢?」奶奶未能作出滿意的答覆,這個問題一直留在小孩的腦中,他成年後經過幾十年研究,終於改進了蒸汽機,成為傑出的發明家,他就是瓦特。這就是因為好奇的動機而產生的偉大力量,所以,豐富的日常生活中定要多激發孩子好奇心,觀察到各種現象多問為什麼,多做實驗,養成每天不提出一二個問題不罷休的習慣,讓旺盛的求知慾伴隨著孩子長大,你家的創造性人才就從這裡誕生了。 此外,經常舉行學習活動的各種競賽、表演、展覽、表彰、獎勵等,非常有助於加強和端正孩子的動機。 以上簡單介紹一點點心理學知識,希望引起父母對心理學的興趣。更希望父母像洞察寶寶身體健康那樣能洞察孩子心靈,並進行以下思考: 他的心理在健康成長嗎? 他心理的各「系統」、各部份強有力嗎? 他的心理水平高超嗎? 他有哪些心理不足,有沒有心理病態? 我平時有沒有看到孩子的「心理生命」? 我有沒有自覺養育孩子「心理生命」? 我怎樣「滋補」孩子的心理發育? 我有沒有耽誤孩子心理的成長? 我有沒有無意中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生活中我將怎樣養育孩子的生理、心理「兩個生命」? 怎樣增強孩子的各種心理力量呢? 要發展孩子的心理能,我自身的心理修養又是怎樣的狀況、怎樣的水平呢?問問自己好嗎? 誠望經過思考,大家各有所得,各有所獲!
推薦閱讀:
※《爸爸去哪兒4》花式帶娃秀,除了看熱鬧還能看點啥?
※點滴潤習 學思蘊樂
※「愛的地下教育」。
※國際幼兒園加盟,如何才能賺錢?
※我想知道一天到晚跟我這炫耀的人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