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最後一個明代古村—貴州屯堡(下)

最後一個明代古村—貴州屯堡(下)

2011-05-09 09:35:30|分類: 姓氏和家譜小知識 |字型大小訂閱

最後一個明代古村—貴州屯堡(下)

(根據網路圖文編輯整理)

軍營里的假面舞會

屯堡人是一個「尚武」的漢族群體,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是地戲,地戲在「屯堡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份量,它是屯堡人的一種精神寄託和精神象徵。「跳神」是地戲的傳統叫法。一戴上神秘色彩濃郁的地戲面具,平日蹲在牆腳、言語不多的莊稼漢立刻像換了個人,舞弄刀槍、揮動摺扇,舉手投足間好不瀟洒。在以安順為中心的屯堡文化圈的屯堡村寨里,稍大一點的寨子都有地戲,大的村寨甚至多達四五堂,據專家調查統計安順屯堡圈中共有地戲是三百多堂,可見地戲是多麼盛行於屯堡。

地戲源於軍儺,軍儺是古代軍隊中用來作為出征祭典,振奮軍威,恐嚇敵人的一種儺儀。儺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古老的文化,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就已經有了,史料中記載有那時司儺儀的官吏叫「方相氏」。今天我們看到的被稱為「戲劇活化石」的地戲,是儺文化的一種繼承和發展,地戲這種民間戲劇屯堡人自己俗稱「跳神」, 「地戲」這個稱呼多見於文字史籍資料, 是雅稱,來源於地戲是以平地為舞台圍場演出的戲劇。

舊時地戲演出是極其莊重的, 一年之中只有兩個期間能演,一是春節,年初二這一天地戲班子在「神頭」的帶領下,開箱「請臉子」擺放香案,獻雄雞、豬頭、敬神,請神靈保佑,付以臉子的靈氣,然後敲鑼打鼓熱熱鬧鬧的來到演出場,此時場地四周已是人山人海。從年初二開始一跳就半月,年復一年的重複著《說岳》、《三國》、《楊家將》等忠烈演義書籍報國殺敵的英雄故事。在整個演出結束後,班子還要進行掃場封箱,送諸仙各歸其位,以待下次演出。

儀式由兩個特定有趣的人物、土地公公和麻和尚主持。小軍先上場通報過後,土地和麻和尚出場,互相盤問打趣,其中有著許多屯堡人的言子話、俗言和歇後語, 屯堡文化研究者鄭正強先生作《最後的屯堡》在描寫這個過程時有這樣一段有趣的記述:

土地問和尚, 你從北京來要到那裡去?和尚答: 「扯匹毛草做滑竿一」土地明白,說「噫, 抬彎呀! 你從台灣來,路過哪點?」和尚又說: 「小偷兒蹲檐腳一」土地明白,說: 「啊,拗門(澳門)……」這樣問來問去, 土地再問和尚:「帶來哪些經典?」和尚故意答不對題,亂答:「菜油也經點、煤油也經點,桐油、豬油也經點, 只有土地佬兒的油不經點」。

掃場在這樣輕鬆搞笑的氣氛中開始後才轉入正題。土地和尚手執掃把邊掃邊念,念詞多是一些掃除人間瘟疫病痛,祈保村寨安寧的吉語,把這個儀式完成後,眾神入位,演了大半月的戲才算終結。富裕屯堡人家還在地戲演出期間,請地戲班子去為自家開財門,這也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民俗活動,大意是主人家有子孫中舉或家中建新宅等喜慶事,為了喜上添喜,熱鬧一番。二是農曆七月半,鬼節期間。七月—卜四是屯堡人的一個重要節日,稱為「供老祖宗」,這期間正是稻穀揚花的時節,故這一期間跳地戲稱為跳米花神,時間一般三至七天,這一次跳地戲的儀式和正月間一樣,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主要是祈盼五穀豐登,演出期間更少了為人家開財門的民俗活動。

除了上述而外地戲演出的裝扮、彩裙、背旗、戰袍等鮮艷美麗,打鬥唱腔都很精彩,演出時,「跳神者首蒙青巾,腰圍戰裙, 戴假面於額前, 手執戈矛刀戟之屬,隨口歌唱,應聲而舞」續修《安順府志》。這一段說明了地戲演出的主要形式是唱和舞。據考證,地戲的唱腔源於江西儺戲中的弋陽高腔,高亢粗獷,十分合適於表現地戲演出的戰爭主題。屯堡人的祖先在很多年前就把這一特殊唱腔化入了地戲演出,隨著征南屯田而進入黔中延續下來, 這也曾是影響「國戲」京劇的重要唱腔。如今,在其它戲中已不復存在,這一唱腔「至嘉靖而弋陽之調絕」湯顯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惟在「戲劇活化石」地戲中保存下來,可見其珍貴了。演員在演唱時胞含激情,演唱悲壯,一人唱,眾人和,很有韻律感。地戲的舞(打鬥)是一些程式化的動作,有幾十個套路之多,如理三刀、抱月、挑槍、閉棒、踩釵等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地戲臉子(面具)的雕刻同樣也很引入注目,是黔中最富有特色?的民間工藝品,這門古老的雕刻藝術一般都是家傳,有傳男不傳女的規定。歷史上有名的雕刻藝人有齊二和胡開清。相傳齊二為人雕面具須得主人用瘦肉和炒米煮稀飯飼候,才肯動刀雕, 有才高氣傲的樣子。有一次雕了兩面關羽面具,一面龍盔,一面鳳盔,雕得太好了,有人還被嚇了一跳, 以為關公爺爺顯靈。這人也是雕刻藝人, 他對齊二說: 「留點給後人做吧」。齊二一想,揮起爺頭,兩斧便朝面具劈了下去。古人雕的作品如今已很難尋覓,大多毀於「破四舊」那場災難,從現在老面具看, 唯清光緒至民國時期的作品。天龍屯堡地戲演出隊還保存有民國作品數面,從雕刻水平看確實有很高的成就。

面具雕刻藝人經過總結把面具雕刻造型分為五色相, 即老將、文將、武將、少將、女將,老將雕刻講究年齡氣質,少將講究英俊瀟洒,文將講究氣質儒雅,武將講究面相威猛,女將則講究秀色嫵媚;對眉毛造型有「少將一支箭,女將一根線,剛烈人物如烈焰」的規律要求;嘴巴也有「天包地、?地包天,不包天地兩半邊」的造型規律。除上述面具的雕刻造型要求而外,還有一些雜色面具,如老道老歪和尚等荒唐怪誕的面具形象。

地戲這種非黔中本土的外來文化,歷經風霜,最終溶入這片古老的土地,在其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在奇特的人文環境里成長為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

歲月荏苒,地戲所擔負的「寓兵於農」的功利目的已不復存在,而作為一種世代傳承的文化現象,它已深深地滲入到屯堡人的生活之中,成為屯堡人最引人注目的風俗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地戲,屯堡人就會喪失它最具光彩的特徵。


推薦閱讀:

鄉愁貴州|我和故鄉有個約會~
茅台等酒企違規添加甜蜜素 過量攝入危害人體|甜蜜素|貴州茅台|質量黑榜
貴州驚現上億年三葉蟲化石!生命大爆發時期遺留
卷一百二十一 貴州二
行攝貴州黔東南:剪鉤藤的八旬侗族老人

TAG:古村 | 貴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