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原:價值的兩端——有用和無用

老媽的價值論

我們今天話題是「有用和沒用」,我媽現在80多歲了,她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她一點不含糊地在日常生活中去身體力行「有用哲學」。

20年前,我買的第一條牛仔褲是進口貨,花了我200多元人民幣。我媽一聽,差不多要昏過去了!那時候一條褲子就六七元錢。我媽說你用200多元錢買一條勞動布褲子,你什麼意思?我說這是牛仔褲,我媽說這有啥用啊?

我爸退休以後喜歡打網球、寫書法,這是挺不錯的愛好,但對工薪族的退休老人來說有點費錢。比如每次買一箱網球差不多要100元錢,這在我媽看來完全不可理喻,我媽說買這破玩意有啥用?為此他們沒少吵架。有啥用?這是我媽的口頭禪,也是她衡量事物的價值觀。

在我最初寫小說時,我媽也一直認為是沒用的。從小我們家規定每人都必須在家裡承擔一部分勞動,比如說我的勞動是洗碗。我看小說常為此延遲吃飯,我媽認為我是為了逃避洗碗。在我媽看來,我看閑書都是沒有用的,還不如多洗兩隻碗呢。後來也是因為兒子做了一個小說家,被社會認同,或者是被地方政府引以為豪,她就為我自豪。但事實上在我從一個孩子走向作家的過程中,我媽沒有為我創造過任何條件。

我一個大學同學,他在大學裡也寫小說,畢業後到雜誌社當編輯,他的夢想還是要寫小說。他老婆就是一個像我媽媽一樣的女人。老婆對他說,你要是能像馬原一樣,寫了就發表就出名,那讓你去寫。如果不能,那你該回家幹活就幹活,別做夢了!

美國與歐洲的價值論

我喜歡美國文學,但我一直不太喜歡美國的生活方式,我的心離歐洲比較近。前幾年有幾個搞經濟的朋友說:歐洲好可怕,現在能賣給世界的除了手工藝品,還有什麼?大家想一下,除了諾基亞,還有多少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來自歐洲?可樂、麥當勞、肯德基、電腦都是美國的,電子產品大部分是日本、韓國的。歐洲賣給世界最有名的都是以手工製造聞名的奢侈品,比如瑞士手錶,義大利傢具、皮鞋,英國西裝,還有法國香水、時裝等。

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和美國完全走向了價值的兩端。美國文明受到實用主義哲學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美國哲學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比如我們的中超足球。最早的中超英雄是郝海東他們。郝海東作為球員的最大價值體現在進球上,誰進球誰就是英雄。後來出現了李鐵。李鐵之所以能在兩三年內成為中超的英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已經引進了美國量化的方法,對運動員量化評價。現在看任何一場比賽,主持人都會喋喋不休地播報這個運動員在整個賽季的上場次數、首發次數、上場時間等等。於是李鐵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他雖然射門技術並不出眾,但他場上奔跑次數、上場時間、傳球次數絕對第一。這樣一計算,他一個人頂兩三個球員。於是他的作用就遠超很多腳法很好但奔跑不多的球員。

美國講的是效率,歐洲講的是心情。這幾年我去歐洲的次數比較多。歐洲的朋友問我,中國怎麼了?為什麼跟著美國跑,把生命里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創造與金錢有關的事情上,有意義嗎?這讓我一下子想起一位德國大作家海·伯爾寫的千字小說《一樁勞動道德下降的趣聞》,大意是:在地中海一個風景如畫的海邊,一位美國遊客興奮地拍照,而一名漁夫卻懶洋洋地在打瞌睡。遊客興奮之餘問漁夫為什麼睡懶覺而不出海?漁夫說已經打到兩條魚了。遊客奇怪,為什麼不多打些,賺錢以後可以買一條遊艇,躺在上面享受春日的美好陽光,漁夫奇怪地說,我剛才不就是在享受嗎?是你把我吵醒了。這麼一篇千字小小說一下子道出了歐洲和美國的本質區別。在歐洲,為生計而工作的勞作不是生活,勞作以外個人支配的時間才是生活。我從30多年前就明確選擇了這種「歐洲理想」,現在我做到了一周只工作兩天,一年工作時間總計也就三、四個月。

建築師的價值論

剛才我說歐洲人沒有什麼好賣給世界人民的,除了他們的手工,但是他們的手工造就了奢侈品。現在上海每年都有奢侈品展,展銷價值數千萬元的汽車、數百萬元的手錶。

我自己就是一個車迷。在我最初花12萬元買了一輛賽歐時,有個很幼稚的想法,我想一輛賓士要100多萬元,那它一定存在某種奧秘,比如說是不是它所有的零件都比黃金貴。當我閱讀大量汽車雜誌成為半個行家時,我覺得這種想法太可笑了。事實上無論是汽車、手錶這些奢侈品,它的價格很大意義是在心理上的,

絕不是在原材料上,甚至不在品牌自身上。奢侈品的價值經常是體現在沒用的意義上。

再說我們最感興趣的「房子」。我認識一位成都的建築師叫劉家琨,像成都標誌性建築白夜酒吧啊,相當一部分是他的作品。有一次和他聊天,我說作為建築師,你認為建築最具有價值的意義在哪裡?他說:建築立面!一個偉大的建築師,之所以比別人偉大,是因為他的作品當中沒用的部分讓他具備了價值。一個人生活需要多高空間?一般就在3米左右。但如果是3米高的住房,通常和作為藝術的房子沒有關係,它是功能性的。如果是具有建築藝術的房子,首先第一重要的是層高。比如一個博物館層高空間一般是20米,這樣我們去博物館的時候不會覺得壓抑。但事實是3米以上的那17米,按照我媽的論調來說全是沒用的、浪費的。但劉家琨說,就是這些沒用的空間造就了建築的美感,它讓人心裡得到不一樣的感受,就像教堂的尖頂,讓祈禱的人得到心靈的撫慰。

名畫的價值論

很多事情要回過頭來才知道它的價值,比如最近兩三年中國突然冒出了幾個畫價在千萬級的畫家。世界美術史巨匠梵高在生前只賣出過一幅油畫,但是在他身後不到100年的時間裡,他的一幅畫賣到了8000萬美元的價格,令人不可思議。

一些搞金融的朋友告訴我,其實價值過千萬的畫在國外不受歡迎,藏家沒有那麼多錢買這些藝術品,這些畫的買家幾乎都是保險公司。大的保險公司富可敵國,可全世界的《保險法》都規定保險公司的錢只有很小一部分允許做投資。他們就研究藝術品市場,比如梵高傳世的畫,總共多少幅,都在哪裡,他們悄悄收藏一部分,然後他們派代表去保險公司舉牌,花幾千萬元收購這幅畫,因為世界上不可能再增加梵高的作品。所以他們選擇了梵高作為價值符號的代言,這不是藝術品突然值錢了,而是金融資本在尋找一個替代物,資本選擇了梵高。

這些畫一旦被買走,他們就從牆壁上被拿下來,失去了「補牆」的價值,躺進大銀行地下保險庫的最底層,再用重兵保護。這幅畫已經完全沒有用途了,此後人們看到的都是它的照片、印刷品,這幅畫事實上已經不存在了。

我再舉一個例子。遼寧有一位國畫家,20多年前他在境外辦過一個畫展,突然成名。過了好幾天,終於有人問他畫展上有幅畫賣多少錢。他如獲至寶。對方問他出什麼價,他說價格沒問題,但有一個條件,你稍微多出一點,我就把畫展上所有的畫都送給你。就這樣,對方出了六七十萬人民幣買了他一幅畫,他又送了對方六七十幅,相當於1萬元一幅畫。但這次畫展等於給這個畫家標了身價,說他的一幅畫價值70萬。他的身價就這樣抬上去了。

最近兩三年,國際資本有一筆高達1億多美元的熱錢,在中國美術界上空像「老鷹」一樣尋找獵物。現在有幾個美術評論家在抖這個黑幕,油畫市場完全是泡沫。畫家、拍賣行和畫廊共謀,炒作某位畫家,最終目的是讓投資客上鉤。現在金融危機了,我不知道一些手上花大價錢擱著某些畫作的二道販子套牢多深。

我很多年前看到不少新星們,在哪個音樂學院進修兩個月,然後到台上吼幾嗓子,就開演唱會,出場動輒百萬,而那些很小就開始練童子功的舞蹈演員,在後面給他們伴舞。我覺得很悲哀,價值觀被硬生生割裂了。

讀者互動

提問:早在8年前,你曾經說過——小說死了。不少人不敢苛同,如今果真小說市場在衰退,讀者銳減,小說被冷落是作家的問題,還是市場與社會大環境使然?

馬原:人類需要故事,需要敘事,這是與生俱來的,今後也是一樣,生活再痛苦,人們也需要歌唱。但敘事會隨著各個時代的不同而附著在不同載體上。最早的敘事就是口頭故事,說書人專門講故事。後來在造紙工業化和現代印刷術的推動下,出現印刷出版的小說集。20世紀,敘事載體轉移到電視,眼下更新的載體又出現了,就是移動手機。我覺得小說在過去兩百年里經歷了自己的黃金時間,從盛轉衰,基本完成歷史使命了。過去紙上存在的很多東西現在用屏幕和影像的終端來承擔。

電影電視漸漸取代小說,媒質發生變化了,所以承載小說的舊載體——圖書勢必將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由主角變成配角,最後走進博物館,變成像詩歌、舞台話劇一樣的博物館藝術。所以有人說「馬原的小說也死了」,我一點不介意,我小說創作的巔峰是在上世紀80年代,現在我從事教學工作,小說基本不寫,也寫不出當年那個激情了。

提問:一些作家比如王朔、韓寒、陳丹青,竭力貶低巴金、茅盾、魯迅等人的著作,甚至貶低法國作家雨果,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馬原:經典作家被質疑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從文學史上知道,有一些作家曾經特別重要,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不是很重要。比如對中國知識界來說,巴爾扎克曾無比重要,因為他是恩格斯很推崇的現實主義作家,事實上他是一個為人心胸很狹窄、才華不出眾但很勤奮的作家,巴爾扎克不是那個時代頂尖的巨人,在法國文學史上,雨果遠遠在巴爾扎克之上,但是對於中國讀者,巴爾扎克重要得不得了。所以我說過去的經典作家,由於某些歷史因素被嚴重高估了,後來歷史又做了一定的糾偏,也是情理之中。

就巴金、茅盾、魯迅3人而言,我個人的意見是,如果做小說家,我從以上三位身上學到的東西不多。我想王朔他們應該不會罵人,也許也只是認為他們的寫作對自己完全沒有構成影響。

魯迅寫的小說很少。我對茅盾的小說評價也不高,小說在茅盾他們那個時代剛剛出道,初見模樣,當然還有很多幼稚的地方。如果把小說整個歷史放在眼前時,茅盾對小說家們的影響沒有他對社會文化、社會歷史的影響更大。

我對巴金特別欽佩,因為巴金的小說《家》是小說里非常了不起的一脈。這種家世小說非常了不起,寫一個時代,寫歷史興衰。它是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間曾經紅極一時的小說樣品,但經過21世紀以後,這個小說樣式有一點過時了,20世紀後半葉至今家世小說基本上被拒絕在閱讀之外了,所以巴金這種類型的小說對後輩的小說家們也不會構成影響。就像我們少年時期托爾斯泰的小說,現在的年輕人絕對不會讀了。有一些小說樣式由於時代的變遷已逐漸退出了閱讀。


推薦閱讀:

甘薯的活性成分及其藥用價值
《快樂向前沖》羅剛VS劉飛巔峰對決!誰將開走價值30萬的寶馬汽車?
這種樹在鄉下遍地都是,做成盆景卻價值不菲
價值10億的教育課
當前強調核心價值觀的戰略意義(6)

TAG: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