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孔子:忠君但不主張獨裁
07-09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孔子:忠君但不主張獨裁 2011年12月31日 10:56:28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李賢娜 提要:人們印象中,孔子是個絕對忠君者。但此印象並不大準確。孔子既有君主性,也有人民性。他為君主著想,但也主張臣子諫諍。「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不能欺騙君主,但可犯顏直諫。
推薦閱讀:
圖說:孔子像
人們印象中,孔子是個絕對的忠君者——要不帝王們怎麼都給他蓋廟呢。但此印象並不大準確。孔子忠君是實,但並非無條件「嗻嗻嗻」。他認為,「君君臣臣」,君要像個君,要做好事;不像不做的話,就要提意見。
魯定公問孔子:國君一言可以喪邦嗎?孔子回答:國君如果話講得不對,又沒人敢違抗(「言莫予違」),那就真會一言喪邦的。(《論語·子路》)
孔子的話含著幾層意思:君王的話不一定都對;君王的話後果極大,興邦喪邦皆可因之;君王說錯做錯,要有直士拂逆進諫才好。
張岱年說,孔子尊君而不主張君主個人獨裁。(《孔子哲學解析》)又說,孔子雖尊君而反對獨裁。(《晚思集·我與中國哲學史》)其主要史據之一,便是這段孔子答定公問。
孔子,實際有兩個:一個是原生態的,一個是被修改、被歪曲了的。不主張獨裁的孔子,是史上的原生態的真孔子。「打倒孔家店」所要打倒的,是被修改過了的孔子。
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又說,武王伐紂,不是臣弒君,而是誅殺獨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這種反對獨夫、暴君的思想,與孔子的不主張獨裁一脈相承。這是繼承孔子,發展孔子。
朱元璋是個大獨裁者,對孟子極厭恨,認為「君為輕」是給自己拆台,便下令天下孔廟不許再立孟子牌位。但他似未細查孔子答定公問,若知道孔子不主張獨裁,他對孔子恐怕也不會客氣。
孔子既有君主性,也有人民性。他為君主著想,但也主張臣子諫諍。「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論語·憲問》)不能欺騙君主,但可犯顏直諫。後來的諫官制度,與孔子有關。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從不主張獨裁,「民為貴,君為輕」,到民主主義,中間還有張橫渠、黃宗羲等等,這是中華文化的一份珍貴遺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