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醒】行者老師講中醫第16講《傷寒脈法三08-14》20110924講
07-09
行者老師講中醫第十六講《傷寒脈法三08-14》20110924講
上節課講了五條脈法、從第三到第七,五條。大家有什麼問題嗎?有什麼疑惑,或者是領會都可以拿出來討論一下,分享一下。 同學:那個少陰脈應該是指的是具體指那個部位? 行者:應該是太溪脈。 同學:是太溪的話,那我們現在在臨床上有沒有用到趺陽脈和太溪脈這兩部呢? 行者:有。 同學:有,是嗎? 行者:危重病人太溪脈不見的話,就代表元氣絕、根氣絕,這是預後不好。急症病人吧,少陰脈不出代表腎氣都瘀滯住了。其他還有什麼要問呢? 同學:老師請問一下,趺陽脈可以同理去推右手的關脈候脾胃的地方嗎? 行者:有類似之處,不全一樣。 同學:那區別在那裡啊? 行者:因為足陽明多氣多血,它的脈氣會比較盛一些,所以和關部不一樣。要摸的話一般都比較滑一些,脈形稍微大一些。兩處脈象的稟賦不一樣,反映問題的機理有類似之處。 同學:如果一樣呢,在這邊一摸的一剎那就是你感覺到的可以有一樣的。 行者:類似的推導一定有的。 同學:我問一點,脈法五講,「脈遲,尚未可攻」,這個脈遲一定是臟陰難化嗎?脈遲一定指的是腑熱敵不過臟寒嗎? 行者:它這裡面的脈遲是有個環境的,只在大環境里講。一般在外感病傳變過程之中,有慢、有數、有遲。數為在腑,遲為在臟,在髒的話就是五臟藏精太過不能起亟,它的用不足了,體變盛了,所以這時候陰寒之氣難化,所以脈流羈遲遲緩,這樣就出現了遲脈。就是說,所謂的「遲則在臟」就是這個病往深層次走了。它有兩個,病發於陽發於陰,發於陰是往裡走,發於陽是往表層次發。為什麼這麼說呢?疾病發病是怎樣發的?分從陽化現,從陰化現。六經五臟有一氣不使,鬱結在那兒以後,它就要傳變。怎麼傳變呢?五行有五行的傳變,六經有六經的傳變,這個時候它在生克之中還有陰陽的取向。從陽化現這是一般疾病向愈的現象,從陰化現這是往裡走,加重的現象。臟腑之間,臟呢藏精,然後神氣要發越,腑氣呢通行,陽氣流行,腑氣要收斂、斂降,這是腑氣,陽氣要斂藏。這是兩種現象。病滯在陽,陽氣不能收,滯在陰,陰氣不得化,這是兩種現象。它為什麼滯在陽滯在陰呢?這就跟病人平常的體質有關係。平常體質陽氣偏盛,陽氣容易浮越,容易滯在陽;平常體質陰氣盛,或者是氣機偏於含藏、內斂,就容易郁滯在裡面。但這也是兩種力。疾病發於陽發於陰,怎麼發?靠元氣鼓盪才發的,是這一處元氣鬱滯在那兒了,郁遏不通,它才找地方去發泄。 同學:像有的小朋友,他一受寒感冒的話又拉肚子同時又有高熱。 行者:不是高熱,拉肚子了熱就不會太高。拉肚子了,這是這樣的:內有太陰之寒,外有太陽之熱,這是兩種現象。古雲「協熱利」,桂枝人蔘湯證。這時候是太陽經經氣沒有陷在少陰,陷在太陰了。因為我們一身太陽經氣是靠營衛之氣,是靠中焦來支撐的,是不是?中焦之氣內陷,不足於支撐了,所以太陽不得開,所以出現太陽病,發熱。這個時候,別說桂枝人蔘湯了,你用上理中湯也會應該會起效果,中氣一足它自己就會發出來。 同學:冬天看到小孩發燒感冒後咳嗽,很長時間都不好,這是怎麼回事? 行者:這個問題大家誰來解釋一下。 同學:那個寒水滯肺。 行者:本來呢,病在六經就是外感發熱這些東西,現在出現咳嗽,咳嗽代表邪氣內歸,深一層次。像很多小孩外感病就怕,西醫也說,一發燒了就要注意,有病就趕快治,別燒成肺炎了。其實不是燒成肺炎,是邪氣不能外開,然後入於內變成肺炎了。肺氣不開的話邪氣內歸了。 同學:是衛氣內陷了。 行者:是。這個時候,你老用寒涼葯可能導致所謂的痰氣閉在裡面。要治療的話,一出現這癥狀,常用麻杏石甘湯。它既然陷在裡面,既然由經入腑了──營氣陷入臟,衛氣陷入腑──營入腑的話就要清腑熱。營氣陷了陰精不化,寒;衛氣內陷的話,就會是腑熱內迫。不同的高下,高位肺、胃、大腸、膀胱,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現象,而且根據邪熱不同的現象。中焦屬土,如果是熱氣盛的話,這個疾病從陽化現也是會入腑,入於陽明。如果下焦腎氣不足的話,它就容易入於膀胱入於大腸,如果下焦氣足的話,上焦肺氣不足它容易往肺。 同學:往肺里跑就算入髒了? 行者:肺胃相關,開始說入氣管這些,氣道,肺胃有熱。其他還有什麼問題? 同學:如果是腎寒的話,木氣陷於癸水,比如說左尺脈是弦滑數脈,這個數脈正常按剛才脈法五的話它應該在腑,這裡面是? 行者:膀胱熱。也看是浮還是沉,滑脈屬熱,下焦病在血分,可能有血滯有瘀血。然後看是浮還是沉,沉的話可能在血分,就會有蓄血瘀血這類;浮的話可能在氣分多一些,可能會小便這些熱、小便熱利就會多一些,小腹部熱痛這些現象。一個在氣分一個在血分。這兩種需要辨別一下,根據它的浮沉現象。至於說盜泄不盜泄的話,就看脈體了。脈體比較細一些,比較浮,比較簿一下,這就是陰分不足,陰分不足的話可能就會盜泄,這代表腎精不足,腎精不足水不涵木,木氣就四處疏泄。這時候就會出現典型的脈浮,浮而無根,浮而根氣比較少,這時候下焦亡精失血,然後下肢又汗多,下肢汗多,上面不出汗,等等這些現象。偶爾也會出現浮腫,這種浮腫叫氣腫,你摸著看著很腫,一按沒坑,一抬手就起來了,一按抬手反而就起來了,這叫氣腫。氣腫就是木氣鬱陷在底下了,陰分不足,氣有餘。形傷腫,氣傷痛,形傷了氣還在,足著呢。其他還有什麼問題嗎?行,其他沒問題了說一下上節課給大家留的問題。誰重複一下。 同學:上節課的問題是六部脈察陷下,各代表什麼意思? 行者:對。想了嗎? 同學:想得不多。 行者:要仔細想。很多東西就是因為不懂,想不清楚才要仔細想。那你現在大概講一些吧。 同學:我理解察色按脈之後,想起上節課的留的問題,營衛內陷,就是說,應當講的是所謂的區域。 行者:營衛內陷跟這個浮沉可能還不太一樣,它反映邪氣有時候在表在里,在表可能浮一些,在里不一定沉。 同學:就是說營衛內陷,營氣內陷和衛氣內陷它體現的不一樣。所謂營氣內陷就是陽氣不能升達起來,衛氣內陷就是說陽氣外張不能斂降。這是你上次講的那個營衛內陷問題。然後說那個脈氣如果察陷下的話,左右脈的陷下不一樣,左部脈的陷下是一種升不起來的陷下,而右部脈陷下是脈氣不能潛斂的一種狀態。就左脈而言的話,它那個陷下,不論是寸關尺總體的脈氣,就是說偏於靠里或是單部脈的陷下,總的來說肯定有這二方面原因,一方面就是說陽氣虧虛,另一方面因邪氣深重。如果說有單部脈陷下的話,肯定是這兩方面的原因。 行者:那一步一步講吧。 同學:一步一步講,寸關尺想得不是太細。 行者:行,那其他人呢? 同學:這個我查了一些書,它這裡有點像,像伏脈,就是潛伏的那種伏脈。 行者:不是。 同學:不是嗎?可能我沒理解陷下,應該兩種摸法…… 行者:陷下是無力,伏脈是潛伏在那兒,實力還都有的,沒有大傷。陷下是一部脈氣已經不足,不足以支撐了。可以這樣說,脈象非常沉弱,部位有點陷下。陷下其實更主要講的是這種部位。我們兩隻手伸出來以後,在寸口脈脈息上這地方有很多肌膚皮下脂肪這些的,摸著有一定的柔軟豐潤的肌膚,這叫尺膚,這個地方陷下代表一個部位它的皮下組織這些都比較薄弱一下,你感覺這個部位就像地一樣比較貧瘠,一下摸得陷下了,皮底下就是筋骨了。這叫陷下。 同學:上次不是講那個陷下就是浮取、中取、沉取都特別弱嗎? 行者:是微弱,但是陷下不光是那個脈,還有尺膚的感覺,兩方面都有。如果光是脈陷下那就不叫陷下了。那叫一部脈沉弱、沉微,你不會感覺到陷下。這部脈怎麼摸得不清楚,你看胖的人,胖的人有可能六部脈摸得不清楚,你不能說六部脈都陷下了。陷就說有個形的感覺。 同學:摸著摸著比較有那個肌膚凹進去的感覺。 行者:對,對有凹進去的感覺。 同學:這是不是代表這部的脈氣不足,不足於把這片肌膚支撐起來? 行者:底氣不足。你講一些從那個左手脈,左寸關尺。 同學:如果是左尺的話,就是代表升發的這一塊,就是說精氣本來就比較弱。 行者:左尺脈,水中升起一點真陽,這地方如果貧瘠的話,這個人一身的本錢就很弱了。很多人有陷下的,很多女性,二十多歲,長期熬夜工作,本來身體底子也不算好,焦急,然後慢慢體質差,到差不多三十歲,你就能摸見左尺脈這種現象,而且脈一般弦細、弦緊或弦急。 同學:陷下跟沉弱有什麼區別? 行者:陷下主要講形,又兼講脈體。一般陷下的話,幾乎脈體也跟著沉弱,有相類似的。它即使弦緊也是偏沉弱的,已經沒有形質支持它了。首先講左手寸部,直接講算了。左寸部主什麼? 同學:心。 行者:主外。人身體最外一層,是什麼最外一層?神氣的最外一層。當然,右寸部是形質的最外一層,肺為華蓋。心主之外,其華在面,所以說左寸脈略沉、陷下的話,代表它心陽偏於不足,陽氣不能外張。這時候精神就蔫一些,神氣就顯得不足。如果陷下還有點沉滯什麼的,那可能內在心血還有瘀滯,這就得考慮是不是心臟還有問題,這個問題一般都是心肌炎什麼的這些內在的問題,而且問題還不小。當然,冠心病、心梗,那都是歸於右邊,都是右路膽胃不降,濁氣上涌導致的。左路心氣不得開達,你看心肌炎什麼,都外感了,外感之氣不發,壓著的。小孩感冒了,有時候上焦心氣不足,抗生素用點,用完以後變心肌炎了,正好邪氣內歸,然後陷在臟腑。這個時候要治的話還得從左路開達心陽,從哪兒進來還得從哪兒出去。心脈內陷的話,這樣的人平常臉色就沒有太多的光華。凡是那種臉上光彩照人的,左寸脈肯定不會太弱,而且稍微有點外浮。過去古代脈書中講,左路左寸脈浮大,對於女士來說這是一種貴相。周學霆的《三指禪》里講過,名門閨秀大部分左寸脈浮一些、有力,精神頭足,到什麼場面都一點不慌,精氣足。 下面繼續講左關脈。左關脈是人的本命脈,木氣是一個人的生機,在六氣裡面代表著自己。這部脈陷下了,代表陷下的身體生機不足,氣運也不足,各種外來運氣都是一塌糊塗,不論家裡的、事業上、單位上都不行,而且很可能還受到了,就是講,暫時出現這脈象的人肯定短期內受到了精神打擊了,不是被撒職了,就是可能失戀了。這時候中醫兩種說法,一種叫脫營,叫作「常貴今賤,謂之脫營」,就是以前很風光,現在突然沒人理了,非常灰心喪氣,這叫脫營。「常富今貧,謂之失精」,現在沒有了,過去只要你一窮下來,你沒飯吃,糧食都吃不飽,別說肉了,一下精氣就沒來源了。以前挺富的,每天大吃大喝,吸收能力都差,現在突然吃這麼差的,更吸收不好。這兩種病湯藥治起來都挺麻煩,現在沒有第二種了,第二種病就說要吃好的才能恢復,要不沒用。第一種病就得做心理開導,以前當官,大夥都捧著,現在沒人理了,人見人煩,是不是?常貴今賤是脫營。脫營是什麼?左部脈肝脾要生長,主的是營血,營血一下就懈下來了,懈怠下來了,不支持它了。不光是脈氣,這一脈的部位都會陷下。 同學:也有可能是元陽不足吧。 行者:不是元陽不足,是它的生機不足。我們這個人體,這一口元氣可以化陰可以化陽,你用附子,用完附子它就熱,你用完芩連它就寒。不是說附子芩連能給它精氣,給不了的,你不過改變了它的這個生化轉化的方式,它的精氣多寡還在,即使這樣用了也不會影響他的元壽。只是你打破它的規律,老叫它收不叫它升發,時間長了,元精元氣就消伐了,人的壽命也在消伐。 我們這人體,元陽盈縮,它是個立體的,是在內的,不是像六部簡單的表面的六經循環,那是外在的。它是臟腑之精氣,內在由奇經八脈來溝通十二經絡,支持腎精,支持五臟六腑的精氣,內在有個總的系統來支持它。這個系統如果微弱的話,整個精氣系統都會衰弱。不要把它想成很簡單的一個體系。但是又是很簡單,簡單到最後就是元陽盈縮,我們就一口精氣,這一口精氣它是以盈縮為主的,我們用藥只是調整它的生長收藏不同的現象。你調整順了就跟一家公司一樣,你領導做各種決策,做完以後一順了就感覺元氣恢復了。其實元氣還沒有恢復,這錢還沒有收回來呢,只是感覺這個工作各方工作已經上路數了。人體也是這樣。在這個情況下,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它才會恢復。所以有時候用藥剛調好,剛調好馬上會犯,底子還沒打好呢。 同學:一般受打擊左關會弦滑,這是什麼情況? 行者:滑脈代表什麼?代表血多氣少,代表他的血分還比較旺盛,這個時候證明他肝血平常還足著呢,現在雖然生氣發火,說明平常心態還挺安寧,儲備還挺足。長時間老焦慮,老發火的話,肝脾就會受傷,就會導致弦緊、弦硬、弦細、弦澀這都出來了。為什麼會硬呢?說明血少了,流通不暢,血多了,流通暢了就會軟和。陰分不足了以後,慢慢就會欠於流動,就是阻滯住,這是以前講的例子。營血都是溫發的。 同學:有的血分很足的人,突然受到大的打擊,一下子也會變得沉弱。 行者:這有的時候不太會吧。他一般受了打擊會比較生氣,所遇不遂,頂多氣得腦溢血,一口氣噴不出來了。受打擊時本來氣就不足。 同學:剛才說的左關沉弱,一般是失戀或被撤職了。 行者:那種就看他平常修養怎麼樣。平常修養挺好的,撤職就撤職唄,撤職我再升上去,是吧?撤職以後心裡肯定特鬱悶,心想:這幫王八蛋,我非得報復他,(眾笑)對吧?他是氣本來就不足,在位是被氣運托上去的,現在氣運一沒了,他就一下子就跌下來了。 同學:那氣運是什麼? 行者:氣運就是外在的天時地利、外在的六氣。天有天氣,地有地氣,還有我們人生下來的稟氣,隨著日月的變化,我們內在的稟氣跟天地的日月之氣有時候有消伐,有時候又產生共鳴,共鳴的時候氣運就來了,這各種好事都跟著來。如果是嚴重的對抗的話,就別幹事了,一幹事肯定都是毛病。 同學:那麼氣運感應於人體,對應到人體的哪些器官,比如說…… 行者:感應到人體,就是說你氣運來了以後,你身上有的小毛病全沒了,氣血旺盛了。 同學:作用在中氣上嗎? 行者:不是中氣上。它是個外在的感應,感應得強一些。這個時候你要多耗呢,身體該損傷還會損傷,它不會說是增強的。就好像這個國家還是以前那麼多實力,但是外邊突然多了幾個強大的盟友來聲援你、呼應你,感覺就不一樣了,內在的東西還是沒有變化。所以氣血一年中有消長,一月中也有消長,一日中也有消長,隨著我們從出生那一刻,然後也有自身的這個流年的運氣消長,這裡面有不同的變化。但這個變化是外在的,我們學醫的人呢,主要是把握住內在的、現實的,根據臟腑精氣的寒熱虛實,然後來推斷他現在到底是怎麼回事。在這方面不是太精通的話,也足以看病,如果精通的話會預測,會預測他這個病的走向、變化,什麼時候該好,什麼時候好到什麼程度。 下面講右寸脈。右寸脈主什麼?如果是左為營的話,就右為衛。衛氣不能顧護的話,衛氣是國家的軍隊啊,軍隊都撤回來了,邊防肯定不利。這個時候右寸脈陷下,這不用說了,氣虛,這個人平常肺氣就弱,氣質就差點。左寸脈看的是神采,右寸脈看的是氣質;它們兩個是一收一發。右寸脈陷下不足的話,那肯定平常容易感冒,先天生下來就體弱多病,怕寒,容易感冒。一陣風吹過來,大多數人沒事,他首先病倒了。或者是他沒病倒,首先打噴嚏,流清鼻涕,他先出現癥狀,也容易怕冷。但這種人也不容易很壞感冒,因為一年三百六十天不停地都在這小感冒之中,(眾笑)所以就不會出現發燒啊什麼比較大的問題。每一部都有它內在的支撐,但是高下又不一樣。 右關脈是什麼?中土脾氣。脾氣下陷,這個問題比較大。這如果是虛證的話,這個人就很有問題了;如果是實證、暫時的脾胃之氣遏住了,太陰脈不出……為什麼叫太陰脈呢?浮為陽,沉為陰。我不能講陽明脈不出,講陽明脈你就要講趺陽脈不出。右關部位沉的地方本來就是屬陰的,屬於太陰的部位。浮為陽,如果浮取的話它本來就是陽氣的彰顯。食物中毒,中焦濕氣遏阻的話,脈氣會陷下,但是部位不會陷下;脈氣部位陷下,長期的腹瀉,又加上中土脾胃很弱,有一些慢性萎縮性胃炎,長時間的有個別的病人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這個脈啊,有時候你摸著就像一個管一樣,他這個管中間突然陷了一下,陷下去了,這是比較明顯的,有的人的這個脈象啊摸不出來明顯的脈管,是不是?這時候本來就混混沌沌,感覺不到陷下,所以每個人不一樣。 右尺脈。右尺脈脈氣微弱、陷下的,也有,總歸就是腎陽虛衰,精、氣俱不足。有些女性做過子宮切除手術的,時間長了右尺脈也會陷下。右尺脈為封藏之本,又稱命門脈,元氣,這個門要關在裡面,元氣要守在裡面,守在裡面的這個元氣一定是沉滑有力的,稍微有點力量,重按不絕。你們回去可以自己體會,這才叫元氣的根本。你別按一會它弱了,按一會它沒了,那就不是右尺脈應該有的現象。右尺脈很多病人會弦,弦就是盜泄不收,本來收藏的地兒它非來點生髮之像。但是你得看,他如果是弦郁、弦滯呢,他是腹中有寒;或弦緊,它同時又候腹中之氣,你上去一摸,一問病人,昨天又沒少吃水果,這右尺脈偏於弦緊。左尺脈呢偏於外感,外感受寒,然後是腰背受涼,左尺脈弦了。回去吃了點涼東西,吃了點冰棍,你看,下焦腎氣腎陽本來就不足,右尺脈就會弦緊,弦滯,有時候,緊就不用問了,緊肯定就呲牙咧嘴的疼。有時候弦,而且脈不流暢,滯。浮為腹滿,緊為絞痛。行,我只是給大家提個頭隨便講一下,大家主要領會脈氣下陷。 同學:左尺脈陷下剛才有沒有講。 行者:講了,第一個講的就是左尺脈。左尺脈是根本,精血的根本,由陰出陽,陰中一點昇陽。當然,它是我們陰氣的大本營,其實它也不是大本營,只是外在五臟六腑之氣表現的這麼一個根本。 同學:上次提到還有一種陷下,六部脈不收。 行者:那個,我不說了么,讓你們自己考慮。有陷下就有六脈都不收,左脈右脈它不收的現象又不一樣。左脈不收是本臟精氣可能不足,右脈不收可能是它的這個本氣,本臟用的不足。肺胃還有腎全都是收斂的,肺脾腎,這右路一路全部是氣要斂潛的,氣要斂潛不足就會浮越在外,浮而不收;浮而不收就會出現各種現象,上魚,尤其是右寸脈上魚,從寸口上魚際。右寸脈上魚,這就是內經里說的「上之上,耳鼻咽喉中是」。 行,我們繼續往下講。 「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氣,奔氣促迫,上於胸膈,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屍厥,當刺期門、巨闕」。 這種病在現在臨床之中比較少,我們先看黃元御先生的解釋:「少陰腎脈不至,則腎氣微弱,而少精血。腎中陰氣逆奔,促逼清道,上於胸膈。胸中宗氣,為腎陰所迫,反聚而不散,氣聚則血凝,故血結心下」。這用詞,你看,胸中陰氣微,陰濁所迫就行了,還腎陰所迫,聽著不舒服。全身就一股氣,到哪個地兒就應該換名字,換番號了。「血結而遏氣清陽,不得上奉,故陽氣退下。肝氣不達,郁而生熱,歸於陰股,與下之陰氣兩相郁動,令身不仁。身之所以靈覺者,以清陽之生髮也,今結血迷心,清陽淪陷,故身無知覺,而不仁也,此為屍厥。當刺厥陰之期門,任脈之巨闕,下瀉陰股之鬱熱,上通心下之結血,令其清陽上達,神氣通暢,則明白如初矣。」最後這句沒用。行,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就行了。他就講了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是吧?這個少陰脈不至呢,並不是說腎氣已經匱乏到極點,精氣匱乏了。 同學:不是左尺脈沉弱? 行者:不是,是左尺脈就沒有,被郁遏住了。有限的精氣即使再虧少,如果被郁遏住了也會顯示有餘之相,左路陽氣就不升發了,右路陽氣就會浮於上,就會不能潛斂,出脈之氣也會上逆,整個氣機就會上逆。就看這個人平常陽氣足不足了,從陽化現那就一派狂躁之象,從陰化現走內的話那就是濁陰乾於清道。為什麼呢?我們肺胃這一路,痰、濕、水、飲俱為陰邪,就靠三陽之氣潛斂把它們帶下去,三陽之氣不得潛斂的話,馬上就出來了:喘、喘滿、嗔脹、是不是?「濁陰在上則生嗔脹」,現在不是清陽在上,清陽已經不升,都閉住了,那邊濁陰就往上跑,叫「奔氣促迫,上於胸膈」,就像很多那個哮喘的,是不是?「宗氣反聚,結於心下」,當然這又有不同了。他這個底下有少陰脈不出這個現象,少陰脈不出了,一方面是少陰腎還有一方面少陰心,少陰之氣內結的話心脈也會堵塞,「血結心下」。不像喘,喘是什麼? 喘直接是少陰脈微弱,腎氣就收不住,收不住這些,收斂不住這些,就是陰不足,不能吸,精氣不足了,肺腎都斂不下來,肺胃之氣。 「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這裡講的陽氣退下,黃元御先生解釋:「血結則遏其清陽,不得上奉,故陽氣退下」,他這個講的是左路,他這個血結講的是肝經,心血阻遏了以後,還要考慮心血與肝血它倆部位還不一樣。在臨床之中,左路上去了這是清陽,右路降下來這是三陰,是濁陰,三陽要潛降。至於說右路要逆上去了,導致這個心血瘀阻了,大家也經常見,像冠心病、心梗等,滯留全身逆上,這類的逆上結於心下絕對跟肝血瘀阻搞不到一塊去。我覺得這一條應該歸於下句,「血結心下」,然後「陽氣退下,熱歸陰股」,這兩條的意思並在一塊。冠心病,心慌、心悸動,心主什麼的?心主血脈,往下走的。肝脾腎三陰都往上走,心肺呢?心肺居於高位,它就得往下斂潛,斂潛為用,就是離中生一點真陰,這是心。所以我們平常說要虛心,要把心沉下來,越沉下來就順心,這運氣也會順一點,所以慢慢身體會好一點。每天氣機都狂妄著,外張著,這都不好,都會不順。所以水火要既濟,心氣要下濟,然後心腎相交。心不交了,心氣不能下斂的話,就會生煩。心火,火不能生土了,火本來是生土的,火怎麼生土的?什麼叫生? 同學:這有兩種說法,一個是說…… 行者:你說就行了。以後不要搞兩種說法,就講你體會應該是什麼。 同學:就是心陽下泄,移熱小腸。 行者:移熱小腸?小腸不屬土。火生土是講的脾土。 同學:它也是屬於脾土、中焦的。 行者:你不要搞那麼細。它這個土是整個土。大小腸,小腸還屬火,直接下來了,那你這段心熱移於小腸,小便要黃赤的,是不是?心火沒升上去,泄下來了。它這個不是這樣的。小腸氣幹什麼的?小腸氣是升的,心火怎麼移給它的?移給它的肯定是心火,在上面鬱結了升不動,所以它也升不了了,所以它協熱往下走,所以小便黃。這叫心熱移於小腸。生是什麼?就是你說的,給,像河流一樣流過去。母親生完孩子以後,元氣會弱一點,她的一部分精血氣運也會傳遞下去,是這樣的。當然,我們人有橫向有縱向的,自己本身生生世世也還有個氣運,這個是為主的。五行生剋,這個生就好像流轉一樣。火是外延,木頭燒成火了,火呢?化成光明散開以後,它要歸於土。歸於土叫什麼?這一氣要收斂了,就是壤內藏火。為什麼就是四逆湯,用四逆湯來溫陽呢?就是把火氣拉回中焦,壤內藏火,壤內藏火這火氣才持久。 所以,火氣這是離中一點真陰,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陰,也可以把它理解成陽。這就是我們一身的元氣,有升有降,這一點元氣不能歸於中土了,你知道這是什麼現象嗎?這就表明這個人,脾藏意啊,心想事兒以後,脾就收著,心動了想法,然後脾就瞎琢磨。琢磨也要有限度有規矩,該琢磨琢磨,不該琢磨就該休息,琢磨時間太多的話,分辨、患得患失多了以後,想得太多,這個脾意浮躁,心的精氣就不得收斂。這個時候呢,元氣,也就是陽氣,它雖然藏在脾土中,但是它帶著一身的精氣,我們每天吃下去的飯,喝下去的水,這是陰氣,可以通調水道、下疏膀胱,三焦決瀆這些東西,陰精,這些東西全要靠肺胃一路斂潛,全要靠心經的火氣內歸來溫養它。你看,很多人一個勁兒地附子乾薑在底下溫著,越溫越寒,火不歸土,壤內無火,你越溫,哎呀,我肚子怎麼這麼涼,還是怕吃涼的。其實就是你把火溫上去,它下不來,沒收回去。沒收回去,這中焦還是濁陰,這濁陰還往上犯。所以,你看看那些冠心病,其實都好治,左邊把厥陰升達升達,右邊肺胃陽明一路往下降,首先把少陽氣遏制了,用點白芍,把少陽氣壓制,然後二陳湯把陽明氣壓制住;少陽陽明二氣壓制以後,然後癥狀就好多了。然後,左路再把厥陰疏達,桂枝再用點,一般絕大部分冠心病稍微這樣調調就好了。如果還不放心的話,你說心經血脈有悶滯,你加點茜草、紅花、丹參,你覺得還不夠,就是中氣不足,不足以振奮,上焦陽氣不通,心主營衛,營衛之氣不能流行,你給他黃芪加上去,一般就這個,基本也都治了,木氣升就好治。在這裡面還有一些問題,有些人他長期就勞心,就操心,就緊張。用完葯好一點,回去他又投入那個環境之中,所以你只能是應付應付他。吃下藥就好,不吃藥就差,長時間吃藥好好壞壞,整體來看也好不了哪兒去。所以就說,治病、養生都關鍵。 「陽氣退下,歸於陰股」,這個陽氣退下代表什麼?哪兒來的陽氣啊?它這裡講的是肝氣不達,郁而生熱,別肝氣不達,少陰脈都不至了,是不是?陰中一點昇陽都沒有,就直接郁在下焦,往上沒處去它就往下走。所以,往下這兒看,它這裡還有一點,陽氣要退下歸於陰股的話,它就不會「奔氣促迫」。它就跟一個崩緊的小皮球一樣,你在下面扎個眼,它上面就不會漏氣;你在上面扎個眼,上面放氣,底下不會放,它有一頭出氣就行了。它這裡講的就是往上、至下這是兩種趨勢,不往上作奔促了,然後導致「熱歸陰股」。 「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這是什麼呢?其實這種病也比較重了,本來少陰脈不至的話,少陰主骨,厥陰主筋,然後少陰是血脈,這個營血血脈都不得溫煦了,這個時候呢,熱氣迫於下,「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屍厥」。按他這個屍厥吧,就是過去古代講的,屍厥應該是昏倒不知,不光是不仁。不仁是什麼?不仁是麻木,渾身麻了,誒,這身體不是自己的了,但該拿起來還是能拿起來,該用還能用,這叫不仁。在金匱里講了黃芪五物湯這個方證。營虛不仁,就是營血不能到達的地方你就感覺手足麻木;衛虛則不用,衛氣不能收斂,不能整個溫煦的話,手就感覺到涼,然後感到活動就會差,這是營衛。「與陰相動」,就代表把陰氣的疏達整個遏制住了,整個迫於下了,不能疏貫於一身,這個時候陰精血脈之氣不能疏布,代表「令身不仁」。這點我們可以用另外一個例子來理解它。黃帝內經講,「人寐則血歸於肝」,寐呢,就是睡著了,人寤就是醒來了,「目受血則能視,足受血則能步,掌受血則能握」,是不是,然後一系列的。它這個就是把陰血郁遏在內了,導致血氣四肢不稟,所以產生了「令身不仁」。我是從這個角度來認識它。 「此為屍厥,當刺期門、巨闕」。這個是足厥陰肝經的募穴,首先是瀉肝經之鬱熱、邪氣。少陰經不至了,不能升,然後郁於下,它這個還是典型的瀉氣有餘,沒有說是這個病原在哪兒,病原若是不能疏通,光刺激期門、巨闕的話,這不管用,只能說暫時叫他手腳靈活一些。百萬大軍過獨木橋,先別過了,先只留下一小分隊,小分隊就過去了。雖然過去了,但是這個病症還在,病症的根本還在,只是暫時的危機解除了。 同學:您剛才講這個奔氣促迫,我聽您講的意思不是那個奔豚是吧? 行者:不是。 同學:你講的是濁陰不降導致的。 行者:對,這是兩種。奔氣促迫,它這裡面是奔豚呢,還是光是濁陰上干清道的喘促呢,這個不好說。 同學:那這個濁氣上沖和吳茱萸湯證的那個濁氣上沖,這兩個是一樣嗎? 行者:這不一樣。吳茱萸湯證是三陽之氣整個都虛弱,陽明虛寒,鎮不住濁陰了,然後濁陰上犯,它沖犯的力量很有限。左邊厥陰肝木之氣沒有明顯的郁滯。 同學:這兒的濁陰應該是肺胃不降的濁陰,像吳茱萸湯證那個濁陰從哪兒來的呢? 行者:中焦。 同學:也是中焦? 行者:也是中焦。至於說上干胸膈呢,代表上焦肺胃之氣也斂不好。吳茱萸湯那個頂多是嘔利,是不是?他沒有發展到喘促,證明他肺金之氣還能斂住,所以用的是吳茱、生薑、人蔘、大棗,全都是沖著陽明胃來的。 同學:老師,少陰脈不至,這時候肝氣不達,然後血結心下,那左部關和寸也會出現相應的哪些變化? 行者:按它這個上面講,少陰脈不至了,厥陰脈肯定也不至,也會沉鬱,或者是沉濡。 同學:那右部的少陰脈也應該不至? 行者:右部不是,右部是叫命門,右部也還會有,左右不一樣。右部如果沒有的話這問題比較大,這一身的元陽馬上全閉住了,兩尺脈全不出,全部閉住,那就受到外在很大的陰寒了,馬上先得破陰寒,看看是不是麻黃附子細辛湯什麼呢,還是其他什麼證。 同學:我現在這樣理解的,左脈不出,就說它出不來,感覺右脈又落不下來,左脈不出是不是根本就沒有,才出不來,還是因為它裡面有壓力? 行者:展現不出來,脈氣展現不出來,精氣被壓制在裡面了。我們人體的脈呢,五臟六腑之脈,必因於胃氣而至手太陰,所以中焦胃氣是個根本。至於說它這裡說的少陰脈,少陰脈也得因於胃氣,因為五臟六腑是個根本。但是,兩手的寸脈受胃氣的鼓盪更明顯一些,因為足部更靠近足少陰一些,它更能反應出來腎氣的存亡,比尺部脈會更加明顯一些。我們現在獨取寸口,只是因為每個病人來了都摸腳什麼的,不方便。過去那些名醫看病少,平常都閑呆著,往往到一村裡一看看幾個,看幾個也是到這家,然後到那家,很多時間都會浪費在路上。 「跌陽脈微而緊,緊則為寒,微則為虛,微緊相摶,則為短氣。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 下面黃元御講了,「跌陽脈微而緊,緊則為胃氣之寒,微則為胃氣之虛,微緊相合,虛而且寒,濁陰凝澀,清氣不升,則為短氣。胃氣虛寒,腎氣必敗。少陰脈弱而澀,弱則血虛而微煩,澀則血寒而厥逆」。給大家串一下。 首先,「跌陽脈微而緊」,緊是什麼現象?收束。胃陽是鼓動,是多氣多血之腑,它應該是滑脈,它不應該浮大,因為胃以通降為和,用為降。它雖然不應該浮大,它也不應該沉緊,緊往往代表外部有寒,收束住它了。緊則為寒,胃中有寒邪,這時候呢,我們過去不是講嗎,在受寒過程中,中陽留經,中陰留腑,身體背部四肢受寒的話,它會以經絡流傳;如果是胸腹部受寒的話,它會入於腑。腹部受寒,就會表現為關尺部相應的緊,這個時候入哪兒了?入胃、大腸、腹中。「跌陽脈微而緊」,跌陽脈本體的脈象,整個的調子就處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本體本來就比較弱。脈象強的呢,它受到壓制也會比較有力,它浮散開會比較大而充實,這是代表陽明氣本體就弱。 「微緊相摶,則為短氣」,大家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同學:胃氣它本來就沒有下路,會導致肺也就受影響,短氣應該是腎收斂不足。 行者:脾胃中焦是一個氣機樞轉的中樞,中焦氣不足的話,大家會有這個現象,如果脾胃氣虛話,你看有的人,晚上睡覺喜歡趴著,喜歡趴的人中土氣虛,他護著,胃疼的人都喜歡捂著。中焦虛寒的人,有時候胃痛上不來氣,這個就是還有虛證。這裡面的人有沒有這方面的體驗,就是因為胃疼胃虛導致氣短的?沒有?氣短,我們每看一個詞都要想,就說短氣,分兩種,一種是心裡憋著著呼不出去,也會短氣;然後是那種肺病病人,氣短,感覺沒氣兒,到處沒氧,總喜歡將窗戶打開,一進電梯或者一進人多的小房間里,他感覺就立刻胸悶。為什麼?環境小比較悶,他的肺氣肅降就不行了,一到外面或者到空調房裡一吹,涼快,然後肺金就涼降,潛降了,他就舒服一點。他那個時候也會氣短,氣短是氣呼不出來。 還有第二種就是氣不能納,吸氣。 我們這裡面講的是第二種:氣不能納。黃元御先生講的是第一種,濁陰凝澀,清氣不升。清氣不升,濁陰凝澀,肯定是氣涌在上。但是,我為什麼說是第二種,因為我以前在打坐時候有體會,我長期脾胃弱,打坐到一定時候,那時候胃氣有動靜了,一下感覺中焦就好像特別空,中氣就支撐不住了,人就必須得趴下,感覺沒有一點氣了,就是中氣支撐不住沒氣的感覺,那時候就氣短。中氣支撐不住之後,就感覺吸不進來氣,沒氣可吸,上面都沒有氣可以支撐了,這是氣短,我認為他這個氣短應該是這樣的。這個時候呢,他的脈微而緊,能談的上微而緊的脈,肯定是在沉部,不會是浮的,偏於沉,他的陽氣就不能振奮,是處在一種相對收斂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他的陽分就偏於不足,上焦的氣,由精化氣這個過程就偏於不足。一個人本來中氣就不足,由精化氣就弱一些,他再壓抑,肺脾一路脈肯定都很弱了。 同學:是腎不納氣嗎? 行者:這個應該跟腎不納氣還不是一種。他中氣不能樞轉,這個時候是既不能呼也不能吸,呼吸都沒有力量。中氣推動宗氣,宗氣是什麼?宗氣是支持呼吸的,貫心脈,行氣道,宗氣也需要脾胃中氣來支撐,中氣弱的時候宗氣馬上也會下陷,這個時候就產生了這種氣短。這種氣短如果以我以前的經驗,就是既不能吸也不能呼,就沒有頻率,感覺呼吸都是非常勉強,非常困難,就是胸中沒氣兒的感覺。這個就是說,有一些相應體質的人,他會體會得稍微明顯一些。所以,過去很多醫家以前自己都是病人,慢慢治好病,體會就深刻,從自己各種反應,各種癥狀就一一地對症,來條分理析地去理解。 「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少陰脈弱,弱是什麼現象?脈分強跟弱,你要是有時候想不清楚一個脈象的時候,就拿它相對應的脈象,相反的脈象,來提醒一下,這樣的話,它的象建立起來就會稍微明顯一些。脈柔,想不起來就想剛,剛想得起來再想柔,然後兩個對立地想,然後就對立地建立起來這些概念。有很多概念本來就不存在,必須在對比、對立中才能產生,都不是孤立的。 弱呢,就跟強來區別,強就是壯大的感覺,弱呢,就是脈的整個形氣、整個元氣都非常弱小,不足以振動,這個時候是陽氣不足的一種現象,沒有說脈體。強弱都是一種氣勢,都是一種勢。脈弱呢,腎中陽氣不能鼓盪,這時候是什麼?這時候是真正的陽氣微弱了,水中一點元陽非常微弱,更別提木氣升發了,木氣沒得可升發,本來就過去了一個人。這個時候,手腳冰涼肯定是很正常了。 「弱者微煩」,煩是什麼,是心氣不得下斂,首先腎水不能上濟,它直接就弱者微煩,直接推導到心火不能下潛,這個還不好說,我就不理解。它是不是跟前邊「趺陰脈微而緊」連貫起來了的,少陰脈弱,微而緊連貫起來,中焦不得樞轉的話,中焦虛寒,下邊陽氣不收,上邊心火不得潛降,會出現這種「微煩」。 「澀者厥逆」,澀是什麼現象?不流暢,滑澀。我建議以後大家讀經的時候,滑澀就按黃帝內經來理解:澀為氣多血少,滑為血多氣少,按這個角度去理解,不要考慮到什麼形質上的這個滑澀;那裡邊等你臨床經驗很豐富,看多書以後你再具體的一一甄別,咱們現在先精簡,把這個大象分類。澀為氣多血少,澀就是不流暢,精少氣多,精血虧少,這個時候水不涵木,會出現水不涵木。然後呢,精血虧少以後,不足的話它就會流動不暢,但是氣又比較多的話,這個時候就會產生瘀塞不行,就會有瘀滯。左路升達不上去了以後,就會呼應少陽相火上逆,而本身的這個現象呢,是虛寒體質,不支持它從陽化現。上焦有很多火,心煩啊躁擾啊,就會支持它濁陰上犯。這都是什麼證,應該用什麼方子? 同學:當歸四逆湯。 行者:現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氣短,厥逆,上微煩,大青龍湯。這裡中焦虛寒是本,下焦也有寒,濁陰上犯。這個病主要病在中氣不得樞轉,中氣樞轉以後,水中陽氣也會升上來,然後心氣也容易潛斂。黃元御先生直接解釋,「澀則血寒而厥逆」,他直接一筆帶過。肝氣升不上去,鬱結在下肯定會化熱,左路陽氣不升,三陰氣、三陰經不升,郁在本經就會化熱。為什麼會化熱?它與三陽經經氣相互有傳遞,第一個傳到大腸經,痔瘡,發熱了;傳到膀胱經,入腑了,入髒的話都傳熱,小腸經,心移熱於小腸,肺移熱於大腸,膽移熱於膀胱。按黃元御先生說的,走膀胱這條路多一些,為什麼呢?首先,肝脾下陷,土氣下陷以後首先克水,水就不收了,膀胱就產生濕熱。木氣不升首先克土,土氣再下陷,導致了傳於膀胱。 脈法十,「趺陽脈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膚硬」。 這就沒啥講的了。太陰行氣於三陰經,陽明行氣於三陽,趺陽脈不出了,胃為水谷之海,脾靠胃給它樞轉精氣呢,胃不動那脾更動不了了,三陰三陽就無以秉氣。他這個時候還是單講,只講一部胃脈,趺陽脈不出,胃氣內陷於下,這個時候,有些食物中毒的病人,口吐白沫、手腳冰涼、厥逆。然後為什麼身硬呢?一身胃中的水谷啊、濁陰之氣全都給瘀塞在那兒,所以皮膚很硬。你看臨床之上,有人的肌膚摸著肉比較松,有人比較緊一些,這就是虛實。還有有的胖人,很實,捏著有點硬,中間脾胃痰濕阻滯,就是長期喝酒,脾胃又差的病人,他就感覺身上肌肉都板滯,不舒服。經常鍛煉的人,脾胃稟賦強的人,他的身體有肌肉的地方就比較結實,這是另外一種現象。當然結實你摸著榮潤,感覺是活的,不是那種滯塞的。我們看這個脈,我給大家講的都是怎麼理解它的內涵意義,因為講的都是趺陽脈,你們在臨床上不可能大量去把趺陽脈,你這個意義通了以後,然後得心應手,用在六部脈之中,學的還是一種取類比象。 脈法十一。「趺陽脈滑而緊,滑者胃氣之實,緊者脾氣強,持實擊強,痛還自傷,以手把刃,坐作瘡也。」。 大家來看,「趺陽脈滑而緊」,首先看「滑」,陽明胃多氣多血之腑,產生滑脈也是應該的,過於滑呢,在臨床上都是什麼?就關部脈,大多數來說是食積、宿食,氣血摶積在內,不得疏散。「滑者胃氣實,緊者脾氣強」,一般來說緊脈就是陰象,寒束之脈。緊跟弦是什麼區別呢?弦脈,代表著昇陽要動,但是外面有陰氣束縛;緊脈呢,是外在有寒邪內束。這兩個脈的角度不一樣,緊脈是邪勝,陰寒勝,內在陽氣也不弱,昇陽也還升達,所以有些緊脈把外寒一祛,外寒散得差不多,慢慢就變弦,就是說不綳了,不那麼太綳。像弓弦一樣,你摸著如按琴弦,這叫弦脈;你要把它拉得很緊,然後一摸,彈手的內在勁道很大,這就變成緊脈了,它們兩個可以說是非常類似。吃完涼東西,腹中弦緊,疼起來就緊,絞著疼,有勁在那兒蹩著呢,感覺緊;疼勁兒過去了,又變弦了。 不要記,聽著,腦子裡領會就行了,記都記在字上了。就聽著,放在腦子裡,放在心裡,不斷地去揣摩。就像你有個什麼事兒,想個什麼事兒,誒,這個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兒呢?這個時候,你要揣摩一件事兒或是揣摩一個人的時候,他到底是個什麼人呢,你把他的形象想在眼前,這樣揣摩;不要光去想,哎呀,他做這件事兒……做那件事兒……,你越想越糊塗,你想不清楚;而且你根據很多事兒來推斷的話,就是越推斷越越糊塗,因為很多事兒……。我們人啊,其實很複雜的,有很多動機,也有很多想法,有很多心情,很多狀況,干很多事情,你要把一件事兒一件事兒,不抓主線,來回推測的話,你會發現很多事兒推導出來的狀況結果不一樣,尤其是女性,容易隨著思想走,隨著感情走,事就更不能推測了。所以就是抓主線,主線是什麼?你感覺他這個人的狀態,事兒可以萬變,他人的狀態不變,人是受到外界環境激發慢慢產生各種變化的。所以說要用腦子去思維的話,是越想越亂;但你把這個人體會出來以後,你再去推斷事兒也不一定準,因為每件事可能受到外界不同的因素產生變化;但是你知道它的主線。這個病也是一樣,每個脈象,我一搭病人的脈象,我突然體會了,哎呀,有這種脈象應該是一種什麼心情,還有這種狀態呢?你這一體會,腎脈都這樣了,身體會有什麼狀態?你去體會,去感受;感受到了以後,這個象就清晰了。 然後你用藥,你用藥也是為了感應那個象,你用的是葯象。葯有寒熱溫涼,你的主方也有前後進退,升降浮沉,也是為了改變他這個現象。你真正注意其象的時候,你中醫就入門了,然後你就覺得越學越有意思,好像跟做遊戲一樣,然後慢慢體會,打開一片天地,這叫「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才打開一片天地了。你自己的內心世界打開了,你看病的話就會與別人不一樣,這個時候所有的經典知識就不是經典了,它就是你的註解;我感受到這個現象了,誒,跟經文說的類似,那個經文拿過來是作為我這個感受的註腳,不是我這個感受去給它註腳,因為你的感受是真實的。文字總是為了描述,是為了現象來服務的。 「緊者脾氣強」,我們在臨床之中經常講,胃為陽,脾為陰。脾呢,脾精,應該是什麼?藏而內斂,怎麼會強呢?脾精滯而不化,這叫脾氣強。他這是用不同的詞兒來反應不同的狀態,他說脾氣虛寒就是另外一個狀態,脾氣強也是一種狀態,陰氣滯而不化。脾主什麼?升清。這邊現在脾氣不能升清,因為什麼?胃氣實,胃要降濁,胃氣實不能降濁;脾氣強,脾氣應該藏精,藏精以後,精氣內含內藏,然後疏達回去;現在脾氣強,強是什麼意思?強是「亢」的意思,脾氣不可能亢的,陰平陽秘,陰精應該是收藏、平緩,它要強的話,就不能收。陰氣亢盛,所以才導致這個緊,「緊者脾氣強」。我有時候理解是這樣的,他這個緊是為了約束前一個「脈滑而緊」,就是說,這個「趺陽脈滑而緊」是與後面一體的,不是說滑而緊就直接推導出來後面脾氣強,它這個緊與受外寒的那種緊是不一樣的,是滑而弦,然後脈氣張,弦滯而張。 「以實擊強,痛還自傷;以手把刃,坐作瘡也」。這個時候大家來看一下,脾升清,脾不能升了,脾不能升代表什麼?肝也不能升,肝不能升的話,臟氣不能外發外濟,則會內伐,這就是「痛還自傷」。在臨床之中我們會看見右關脈弦而實的一些病人,這部分病人往往肝氣鬱結,左關沉弦緊,對外面很多事情都忍讓,心裡非常不滿計較。然後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外面人不敢爭鬥,跟家裡人發泄;另外家裡也沒處發泄,就跟自己發泄,跟自己發泄就導致脾胃不好,老吃不下去飯,或者是腹痛,等等。像這種就麻煩,難治一點。這種要治就是小建中湯,但是他是胃氣實,實到什麼程度,看腑氣還需不需要通氣。 同學:胃氣實是胃氣有瘀阻還是……? 行者:胃氣滯,胃氣不降。當然,小建中湯裡面18克白芍,6兩白芍,對少陽陽明都有破瀉的作用,但它飴糖那麼多,飴糖是為了緩解肝脾之氣的克伐。 這裡面的詞與我們現在臨床上用的很多詞,概念跟意義不盡相同,我們只是要理解他的意義感覺。感覺什麼?我們人體的氣是有升有降的,不升了以後會怎麼樣,不降了以後會怎麼樣,然後產生了各種力量之間的互相排斥、互相爭鬥,知道這個「力」是怎麼回事,然後再把它冠以不同的名詞,五行陰陽;如果你對內在的「力」的現象不明白,你光記住這些五行生剋,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你把這個象明白了以後,然後再回到原文之中,用這些臟腑陰陽五行來命名它,它就會更加清晰。只是這裡面這種現象吧,每個脈背後都有特殊的病,不是那麼簡單的。從「微而緊」到「滑而緊」,中焦虛寒,「滑而緊」,如果中焦瘀滯比較明顯,還得考慮往下瀉;在內者,因而下之,你要考慮用大柴胡湯。像這種脈象,在臨床之中有部分胰腺炎可以有這種情況,脈象基本上顯沉,沉完了以後,沉部脈並摸見滑緊。至於說「以手把刃,坐作瘡也」,這個我不太理解。我覺得他這個應該是個比喻,不代表什麼外傷、金創之類的,黃元御解釋是金創。 脈法十二。「趺陽脈沉而數,沉為實,數消谷,緊者,病難愈」。 趺陽脈沉,「沉而數,是胃陽之盛者;設兼緊者,則病為難治;緊為邪郁而不達」。我們大家來看,趺陽脈沉,沉也是不出,就是在內不能外達的現象;沉而緊呢,緊是什麼現象?緊是木象。哦,他講的是沉而數,數是什麼現象?數則在腑,就是脈息流動比較快,數則在腑,數就是感覺脈息跳動的次數比較快。一個是遲,一個是數,數屬陽,相對應的陰分就偏於不足。「數者消谷」,趺陽脈數,這個數從何來呢?如果是胃陽足,胃氣要消谷的話是浮大,他這個消谷還是從厥陰肝經來的,脾的精氣內在不收,然後顯示出來一種沉而數。沉代表陰分,沉數代表熱在內,沉為在里。浮為陽沉為陰,陽分呢,陽明胃由陽入陰,太陰脾由陰出陽,這個時候脾精不足,然後肝木之氣,邪熱會內擾。 我們學傷寒六經的時候,什麼情況下會出現消谷?一個是陽明證,陽明有熱的話,消谷傷津;還有一個厥陰,厥陰證也會消谷,但厥陰證消谷的特點是吃完以後有時候可能會脹,但脹完以後很快又餓,就是這邊吃完飯,只能吃一點,吃完就飽,吃完就脹,但是剛不脹,馬上又餓。他這個就是說,肝脾陽氣升長不上去以後,火氣內歸內伐,少陽相火消爍擾內,這時候產生了消谷。 「沉為實,數消谷,緊者病難愈」,「緊」就不好辦了,緊代表邪氣亢盛,往內歸的話還邪氣亢盛。「緊」還跟一個什麼脈象有點相反呢,跟「緩」有點相反。緊急,這麼緊,他脈象這麼緊,緊往往跟急有關,所以它跟緩,跟中土的緩和之意是相反的。脈緊就是大失和緩之象,失去和緩之象代表肝脾不升,木氣克伐郁盛,中土之氣大虧,所以叫「緊者病難愈」。 脈法十三。「趺陽脈大而緊者,當即下利,為難治」。 這個呀,每人解釋不一樣。趺陽脈大是什麼現象?脈體,陽明脈就應該大,但陽明脈的大肯定是說有點過大,有點不收了。陽明脈當收,收是代表它氣足,不收反而代表它不足。什麼情況下會脈大不收呢?「陽氣者煩勞則張」,經常勞碌的人反覆把陽氣調動調動,陽氣虛了但是脈象會非常浮大。「大者為虛」,《內經》裡面講,大了以後內涵就不足,裡面都是空虛的,這個時候太陰脾陰就不足了,胃中陽氣也不足,這叫虛損。脈大往往是虛損之證,脈大虛損是浮陽在上,陰分不足。「脈大而緊」,這裡的「緊」大家都理解吧,木氣克伐,既緊又木氣克伐,有了這一分緊,就代表中氣匱乏了,失去和緩之象。所以我以前跟大家講過,「弦居右關,緩臨水宮」,絕症。 「脈大而緊者,當即下利」,這個大家知道是什麼現象?他這個是說,「清陽在下,則生飧泄」,為什麼會說當即下利呢?我們人體之氣,木氣管發,肺胃腎管收。脈大為不收,脈緊木氣不升要下迫,中焦虛寒要下迫,所以才當即下利,就是說這種情況很可能出現下利。很可能出現什麼?他也不是當即下利,就是經常會拉肚子。上面有虛火煩躁,底下拉肚子;上面長期不好的咽炎、喉炎、口腔潰瘍,下面是長期的腹瀉,這是典型的厥陰病癥狀。黃元御先生解釋了,「脈大而緊,陽中有陰,當下之,宜大承氣」。這人平常如果是煩勞的話,有虛損煩勞的話,大承氣不能用,絕對不能用。如果是急性病,急病得了這個,大承氣可以用。大而緊,它是氣結在內,我說的那個大而緊,緊中有虛,脈不甚有力,脈應該是偏於無力;他這個脈大而緊,陽中有陰,是偏於有力的。 脈有力和無力,大家要仔細區別。搭脈的時候第一個是脈形,脈形可以很大,很硬,但是脈動,他裡面脈搏跳動的「勢」,這個勢頭,代表裡面的神氣。有人脈很大,感覺很硬,其實脈裡面神氣很弱,甚至是一盤死氣沉沉,這個在臨床上都需要去分辨。脈大而硬,內在又無力的話,先後天俱不足。首先脈這麼硬,這麼緊,脾意在哪兒?緩意沒有了。硬的話,有弦硬架勢的話,那水意在哪兒?水意柔緩,也沒有水意了。所以,回去沒事兒的時候就想,水意到底是什麼意思,金氣蕭殺到底是什麼感覺,然後看看戰爭片,感覺感覺,攻城的時候、殺伐的時候是什麼感覺,然後呢,春暖花開,春氣什麼感覺,木氣什麼感覺,到底是什麼樣的滋味,體會一下。這個都需要反覆地體會,然後這方面就越來越敏銳,越來越有靈感,這叫靈感。這個體會出來以後,你就變成一個悟性很高的中醫家了,這個沒有的話,你的悟性就很差。講金木水火土跟你沒溝通,你腦子裡就名詞。 我們再往下看: 「寸口脈陰陽俱緊者,法當清邪中於上焦,濁邪中於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潔也。濁邪中下,名曰渾也。陰中於邪,必內栗也。表氣微虛,里氣不守,故使邪中於陰也。陽中於邪,必發熱頭痛,項強頸攣,腰痛脛酸,所為陽中霧露之氣。故曰清邪中上,濁邪中下。陰氣為栗,足膝厥冷,溺便妄出。表氣微虛,里氣微急,三焦相溷,內外不通。上焦怫鬱,臟氣相熏,口爛食齗也。中焦不治,胃氣上沖,脾氣不轉,胃中為濁,營衛不通,血凝不流。若衛氣前通者,小便赤黃,與熱相摶,因熱作使,游於經絡,出入臟腑,熱氣所過,則為癰膿。若陰氣前通者,陽氣厥微,陰無所使,客氣內入,嚏而出之,聲嗌咽塞,寒厥相逐,為熱所壅,血凝自下,狀如豚肝。陰陽俱厥,脾氣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闔,清便下重,令便數難,臍築湫痛,命將難全。」 「寸口脈陰陽俱緊者,法當清邪中於上焦,濁邪中於下焦」,這個不好說。你看,《傷寒論》里有脈陰陽俱緊,麻黃湯里的脈陰陽俱緊,麻黃湯的陰陽俱緊指的是左脈,不是右脈,是左脈浮沉俱緊,你這要分清楚。《傷寒論》里有個缺陷,它不分左右,其實脈法是分左右的,而且是很嚴格的,左邊陰陽俱緊和右邊陰陽俱緊完全是兩個感覺,病人癥狀也是兩回事兒。左邊陰陽俱緊,右邊也會相應弦一點兒,會有感覺,但絕對不會是跟左邊相類似。太陽病,脈浮,現在人你看,脈浮,那就左關脈一個脈浮,其他脈都不浮,右邊還沉著呢,感冒了,有點發燒,左脈浮了,右脈稍微有點浮,只是變得不沉了,所以在脈法里你一定要分陰陽出入。當然,真的高燒起來就六脈都浮了,整個人體的陽氣全調動起來,調動到表了,它不浮也不行。 「寸口脈陰陽俱緊,法當清邪中於上焦,濁邪中於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潔,濁邪中下名曰渾,陰中於邪,必內栗」。嗯,這條還比較長。(眾笑)我就先給大家通讀一遍然後再解釋。「表氣微虛,里氣不守,故使邪中於陰也。陽中於邪,必發熱頭痛,項強頸攣,腰痛脛酸,所為陽中霧露之氣。故曰清邪中上,濁邪中下。陰氣為栗,足膝厥冷,溺便妄出。表氣微虛,里氣微急,三焦相溷,內外不通。上焦怫鬱,臟氣相熏,口爛食齗也。中焦不治,胃氣上沖,脾氣不轉,胃中為濁,營衛不通,血凝不流。若衛氣前通者,小便赤黃,與熱相摶,因熱作使,游於經絡,出入臟腑,熱氣所過,則為癰膿。若陰氣前通者,陽氣厥微,陰無所使,客氣內入,嚏而出之,聲嗌咽塞,寒厥相逐,為熱所壅,血凝自下,狀如豚肝。陰陽俱厥,脾氣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闔,清便下重,令便數難,臍築湫痛,命將難全」。 行,咱們大家看看,再解釋一下。我就按照它的意思給大家解釋一下。我們臨床之中現在典型這樣的病例不多了,因為現在城市裡邊氣息都繁鬧喧嘩一些,早上想中霧露之氣,難。沒霧,花草那個露水也少,是不是?清邪中於上焦,代表的是寒氣,為什麼會緊呢?都是陰邪,只不過是有些陰邪偏於清輕,像露水、霧氣;有些陰氣寒邪偏重,光著腳在地上走,從地底下來的寒濕,這就是邪氣的清濁之性不同,它所受的位置就有偏向。 「清邪中上名曰潔,濁邪中下名曰渾」,這就是他取的名字,大家根據這個名字然後體會一下它這個狀態。古人不瞎起名字的,每個名字都是根據它這個病的象,然後類比地找個字,造個字,所以說每個病名就是根據這個病的象來的。 「陰中於邪,必內栗」,這是怎麼回事?誰解釋一下?陰中於邪,就是我們陽氣沒有升達出去,反而被壓在裡面。《黃帝內經》里有句話叫做:「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若驚,神氣乃浮」,就是這個。「必內栗」,就是心裡好像惶惶不安,起居若驚,為什麼,為什麼會起居若驚?厥陰不升,少陽擾動,所以心煩,氣動不安,是吧?你看,冬天一受冷,然後哆嗦著蹦著,是不是?沒有說冷的時候你還特別靜地呆著。(笑)能動的都動,除非動都動不了。(笑) 同學:這個栗是戰慄的慄吧? 行者:對,戰慄的慄,豎心旁的那個。是陰氣不得舒達,然後泛於內,陰氣不安,為什麼不安呢?本來升了,陽氣該出來了,反而打回去了,是不是,泛於陰,陰就不安了,陰不安了,呆不住,這個時候已經中於邪,中於寒邪了。 「表氣微虛,內氣不守,故使邪中於陰」,這是肯定的,邊防軍實力太差,敵人一下子就侵入,跑到國家內部去了。 「陽中於邪,陽則至上,格於上,必發熱頭痛,項強頸攣,腰痛脛酸」。太陽經從頭走足,這一路全出毛病了,所謂「陽中於霧露之氣」,故曰「清邪中上,濁邪中下,陰氣為栗,足膝厥冷,溺便妄出」,它這個也是這樣,就是說,下焦受寒以後厥陰氣瘀滯住了,厥陰氣瘀滯住以後馬上一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四肢厥逆,當歸四逆湯證,然後四末不能受血,四末就會出現冰冷,足膝厥冷,厥是逆的意思。陽氣該升反不升,去哪了?干擾到溺便妄出,「清氣在下,則生飱瀉」,是不是?相火擾動,歸於內了,下焦不歸,這是「實則癃閉,虛則遺溺」,溺便妄出。表氣微虛,里氣微急,有前面有一個「表氣微虛,里氣不守」,後邊一個「表氣微虛,里氣微急」,急是哪兒急?這不用我多說了,肯定是肝氣急,是吧,肯定肝氣又欺負哪塊了,是不是?它出不去它著急。我們人體就是一口生氣,所以肝氣是最主要的。這一點生機沒生出來呢叫乙木,生出來就叫甲木。所以我們經常老談乙木,所以要升的是乙木,不可能升甲木,甲木已經升出去了。奇門遁甲,遁的就是這點生機,時時刻刻保持著這點我們原有的生機,這是我們做任何事的本錢。其實,古代的那些命相八字的看一看,有一定好處,看什麼呢?看裡面天干地支相互生克制約的關係,會對你理解臟腑之間的變化有很大幫助。我以前上大學的時候拿本《滴天髓》,我一看,哎呀,這裡面人家講的十干支的生克關係比中醫裡面詳細多了,(眾笑)而且講得還非常細膩,還根據這個天時運氣來。 「里氣微急,三焦相溷,內外不通,上焦怫鬱」,這我們不講了。這裡面跟什麼有點類似呢?咱們學過《生氣通天論》吧,那裡面講了中間這一大段,「天明則日月不明,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則上應雲霧不精,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第一個是天明則日月不明,從這塊兒開始,這個是最關鍵的。什麼叫天明則日月不明呢?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天明代表君火不明了,君火為什麼不明?它不明智了。就是說天是君王,君王自己逞強,有喜好,所以它的力量彰顯出來,把手底下人的才能、智慧全給壓抑住了,這叫「天明則日月不明」。然後,心氣外張不收,跟著管不住,跟著上逆,這是「天明則日月不明」。日月不明呢?相火之氣不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職,然後天氣不降;地氣呢,濁氣就會上泛。這裡講的這些都是這個交通升降的過程。 「上焦怫鬱,臟氣相熏」,什麼意思啊?本來相火應該內藏,上七竅皆為相火所藏,我們上七竅為什麼會通著呢?上七竅,內應於五臟,它是看著五髒的,跟五臟相通,五臟內在氣息瘀滯了以後,相應七竅就會產生問題。七竅是水注之氣,是精氣,這是相互貫通的。上焦氣怫鬱,臟氣相熏,五臟藏精以後就該起亟,它不,它不能藏精,不能起亟以後,就瘀滯在內,所以說臟氣不能藏,不能藏以後濁氣就會上干,上焦不收。濁氣上干會出現什麼癥狀?口瘡、中耳炎、鼻炎等等,虛火。這上面虛火,你就知道這下面肯定還有寒,不是光一面的事。你看,古今特別明清以後,治療鼻炎的大法基本上全是寒涼一派,根本就治不好,一點都沒戲,吃完葯三五年不犯,以後會犯。再吃好了,它會犯成其他病。這點肝陽不升出去,始終得作亂,即使不作亂,人的陽氣也會消減。所以說明清很多醫家呀只會治病不會養生,說到頭還是不會治病。你不會養生治什麼病啊?只會暫時治治病,以後病更大。我家裡有好多明清醫家的書,《脈因證治》什麼的,很多醫家治療鼻衄、流鼻血、鼻炎,全都是寒涼為主,以至於近代很多醫家現在特別喜歡用羚羊角,羚羊粉這葯特別好,一下把肝收拾得老老實實的,(笑)別升了,也別有那個脾氣了,一下全鎮住。所以你看,葯裡邊你一用羚羊角,病人就舒服了,反覆用長期用。羚羊角這個葯也好,羚羊角這個葯雖然清鎮,但是靈動不拘,其實在治療急症過程之中非常好的葯。現在人把它都當作久服的葯,長期食用。你看同仁堂羚羊粉很貴的,不斷漲價,而且貨源很多,銷售也很廣,每天用很多。 同學:老師,像那個鼻衄的話,用那個茅根,還有梔子啊之類的? 行者:暫時可以用,都可以用。 同學:那這樣用一下會不會像剛才說的那樣? 行者:「有故無殞,亦無殞也」,當時是處於一種急癥狀況,你必須快刀斬亂麻,要不然的話,因為這些邪惡囂張就會導致精氣的損耗,會更大。哪有打仗不死人的,哪有打仗不造成破壞的,只是雷霆一擊,看看你是從寒從熱,恰如其分。承氣湯,你說承氣湯瀉完以后里氣會不會虛,會不會受到損傷?那肯定也會損傷,但是你除了一大害。 「中焦不治,胃氣上沖,脾氣不轉,胃中為濁,營衛不通,血滯不流」,這就是中焦不治的話,是營衛輸轉的問題,營氣不得舒達,衛氣不降,胃氣上沖,膽胃之氣就要上逆,胃中為濁,胃中肯定氣降不下去,濁氣上干,營衛不通,中焦脾氣不能升化,營衛不通,血凝不流。這就是我說的有些病人皮膚肌肉比較緊緻、僵硬,就是因為這個。中焦脾胃運化滯澀,營衛流行,它有瘀滯,你摸摸他身上的肉,你捏一捏,他的感覺,咦,沒啥感覺,就好像捏別人一樣。有些胖人,胖人遲鈍,他是觸覺遲鈍,但你要給他扎針啊什麼,他怕疼。 同學:身上起那個筋結,全身的筋結是不是瘀滯? 行者:筋結不是。它只是皮下的肌肉、營氣瘀滯。 同學:整個後背全是。 行者:整個後背全是,那就考慮長期的有寒氣瘀滯,就是說風寒阻滯,導致陽氣瘀滯在那兒,陽氣不通。 「若衛氣前通者」,這叫什麼?衛氣呢為陽,就是外面這陽氣,它這個衛氣前通,前通什麼意思?嗯,看一看黃元御解釋的。「衛氣前通不下者氣降於下乎,小便赤黃,衛氣將通未通,必郁而為熱,衛氣與臟中之熱相合,衛氣所到之處,熱亦隨之,是因熱而作使也,衛與熱游於經絡,出入臟腑,熱氣所過」,嗯,它這個前面講的是什麼?前面講的是營衛不通,是不是?血凝不流。這後面講的是什麼?後面講的是營衛通了,是哪個通了,是營氣先通還是衛氣先通,出現了這些癥狀。這個所謂的前,是相對於里來講的,因為營衛開發於中焦,是不是?中焦呢,中焦壅滯,三焦相溷,這個時候營衛之氣不能向外,不能開達,所以它叫前通,與下面這個若陰氣前通講的一樣,這個講的是營氣。大家想,營衛之氣瘀滯不通,厲害了應該都會產生關格之症。衛氣前通,小便赤黃,從衛氣化現了,營氣沒有走,從衛氣化現。從衛氣化現呢,衛氣主收斂,主降,三陽氣下潛;然後營氣從厥陰肝木不得輸轉,然後解迫於下,這個時候「小便赤黃,與熱相摶,因熱作使,游於經絡」。我們一身之氣升發開展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一股相火遊行在其中。 「出入臟腑,熱氣所過,則為癰膿,若陰氣前通者,陽氣厥微,陰無所使,客氣內入」,就是說厥陰肝中之營氣恢復了,一點昇陽可以生動了,但是衛氣不通,整個陽氣特別微弱,寒氣內盛,這個叫「陽氣厥微,陰無所使,客氣內入,嚏而出之」,就是說打嚏噴,為什麼會打嚏噴呢?我們病快好了,有時候打個嚏噴,受了寒,在太陽底下曬一曬,也會打嚏噴,這證明這個陽氣想出,但是外面陰寒又重。 「嚏而出之,聲嗌咽塞,寒厥相逐,為熱所壅,血凝自下,狀如豚肝」,這裡面還是講的三陽之氣內熱,厥陰這點昇陽不得舒達。三陽不得通的話就會產生熱,厥陰之氣不得舒達的話,就會鬱勃,產生這種所謂的「寒厥相逐」。 「血凝自下,狀如豚肝」,我們這樣理解,中焦開發津液,營衛之氣因之流通。營衛之氣,陽不足,衛氣內陷;陰分不足,營氣內陷。這個意思,我們掉過頭來就講,這個部隊在陰分不足,力量弱了,營氣出不來了;這個部隊在陽分的力量弱,營氣就開發不出來。所以這裡面有營分區和衛分區,它們兩個是一股氣,不要想它們倆是兩股氣。是在陽不足,或在陰不足,這個導致了陽氣不足或者是陰氣不足。我們就這一股氣,你偏於陽分,偏於調到陽分,這陽氣就顯得足了,衛分能開發,陰分就不足,是這樣,並不是說下焦陰氣盛。下焦陰氣盛也是我們把這股氣能夠收斂下來,這叫陰氣盛了。陽氣、衛氣為什麼不足?我們開達不上去。有的人右寸脈沉而不出,就容易感冒,但是人家身體還好著呢,沒事,越到老越精神,五六十歲以後慢慢開始不得病,步入長壽人群了。為什麼?到秋天了,他本來肺氣不盛,這個人到五六十歲,到秋天的時候,他肺氣自然而然盛了,他反而比一般人好。很多長壽人年輕時候體弱多病,看著蔫得很,一到老他越活越精神,百病不生,他就有這個原因。他這部分陽年輕的時候都守在陰分,他不開發出來。年輕的時候處在陽分,偏於肺胃,就看著特別精神,氣力也比較充沛,一到老以後,肺金收不下來,就會顯出燥渴、燥熱,很多現象就會出來。 「衛氣前通」,陽氣開始盛了,這個時候,陰分偏於不足,因為營氣沒通。「小便黃赤」,下焦就顯示偏於熱,陰不足;「與熱相摶,因熱作使,游於經絡,出入臟腑,熱氣所過」,這個是一身營衛之氣從陽化見。營氣前通的話,一身陽氣從陰化見,就表現為衛氣不足,閉郁在裡面,然後營氣內通,這時候肝木之氣能舒達,但是表現的是肝木舒達不足。「寒厥相迫,為熱所壅」,這裡面的熱不知道是哪兒熱。「血凝自下」,這個要考慮肝氣升達,厥陰木氣欲舒達不得舒達。 「狀如豚肝。陰陽俱厥,脾氣孤微,五液注下,下焦不闔,清便下重,令便數難」。陰陽俱厥是什麼?「厥」有兩層含義,一個叫逆,一個叫危。陰陽俱厥,這又回到前面了,營衛之氣俱逆而不能通。「脾氣孤微,五液注下」,脾胃是轉輸營衛之氣開化的,營衛不能轉輸,所以五液注下。五液在哪裡,知道吧?涕、淚、汗、精、唾,不能外達,則注於下。 「下焦不闔,清便下重」,為什麼下重呢?這只是個癥狀,拉肚子的時候里急後重。為什麼下重呢?脾氣不升,正確的名詞應該是肝脾下陷。脾氣不升不會脫肛的,即使脫肛也不會下重的,因為肝氣鬱在那兒,它就是沉甸甸的,它不通。 「清便下重,令便數難」,為什麼大便難呢?郁那兒了,肝氣不得疏解。 「臍築湫痛,命將難全」,這就要講了,腹痛和腰痛是不一樣的,肝木之氣鬱陷以後,它往腰走跟往腹中走是兩個渠道。往腰走從陽化見,往腹走從陰化見。從陽的話陽氣虛,從陰的話陰不足,如果陽分不虛的話它早升上去了。所以你看黃元御的方子,腹痛是怎麼治的。腰痛,桂芍理中湯,桂枝芍藥加附子理中湯,大概就是這個路子,附子黃芽;腹痛的話加阿膠,這是陰分不足,營氣不升。 行,這條就講到這,大家對這條有什麼疑問咱們討論一下。你來說一說,先講大的方面,小的文字方面我也不太懂。 同學:這段裡面第一個體會,就是陽中於邪就是太陽病,太陽病和膀胱經是一路的。然後陰中於邪,一身從陰化現。再往後的話,什麼上焦不通,感覺就是營衛不通以後相火不降,整個上焦的火相都顯現出來了。根原在中焦,中焦不治的話脾氣不轉,胃氣也不降。下面我就看一看,沒什麼感覺。 行者:下面講的是營衛之氣前通的現象。我理解主要是,營衛不通以後最後發展成為從陽化見、從陰化見,氣機郁滯,產生郁迫,最後產生一個表現,郁久了以後它就會有一個發泄的渠道。「若衛氣前通者」,我覺得是這個意思,中焦脾胃虛陷以後,營衛之氣不得周流,這個時候,營衛之氣緩緩恢復以後,營氣先通或者衛氣先通,就是這個意思。那個「前通」,是陽氣來複的時候是從陰中出陽走還是由陽入陰走,是那個渠道,跟他這裡講的不一樣。他這裡講的還是邪氣瘀滯,從陽化見、從陰化見這個感覺。 同學:營衛之氣內陷以後是什麼感覺? 行者:營衛之氣瘀滯不通,然後從陽化見,從陰化見。瘀滯不通也是內陷。看這個,「客氣入內,嚏而出之,聲慍咽塞,寒厥相逐,為熱所壅」,這個其實大家可以體會到,全部是一派寒象,寒濕在內的現象。「為熱所壅」,壅在哪兒呢?這是三陽不得潛降,在陽位者不得潛降,不是為熱所壅,是熱氣上壅。 同學:中下還是陰盛,但上焦三陽之氣不得斂降。 行者:是少陽相火不得潛降,上焦虛火。「血凝自下,狀如豚肝」,這在臨床上,像桃花湯所治,像潰瘍性結腸炎,像痢疾。痢疾是什麼?便有膿血,分兩種,一種是紅痢,一種是白痢,紅痢在血分,白痢在氣分。血分為熱,需要溫升;氣分為寒,需要溫降;兩個全需要溫。當然血分有熱需要清,當歸、白芍也要用,但是中土還是寒的。這個就叫痢。至於說古人有些痢是有滯,用小承氣就能治,像滯下,像肝脾胃中有滯氣,就是腹中有滯氣不下。過去古人治療痢證,典型方子是小承氣加減,後來再改成芍藥湯。為什麼會「血凝自下」呢?還是肝氣入於血分。前面是陰氣前通,陰氣前通,通了沒有?沒通,是欲通不得通,想從這兒通,所以病都全表現在這塊。要真是營氣從這兒通過去了,營衛之氣自然就開解了,就沒問題了;是有鬱氣要從營氣這兒走。營氣是怎麼通?就是要由陰出陽這樣進行開解,開解不了,所以「血凝自下,狀如豚肝」,就是大便是很多瘀紫的血。這在傷寒論叫遠血,黃土湯。 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問一下。 同學:我有一個問題,和這節課的內容無關。我就想知道陽明中寒是個什麼樣的象。 行者:陽明中寒,陽明中風是不是?你只聽說過太陽中風、太陽中寒,陽明中風、陽明中寒,沒有聽說少陽吧? 同學:沒有。 行者:其他經也沒有吧? 同學:沒有。 同學:有啊。少陰就有中寒。 同學:但是,只知道字面意思,還沒有形成具體的象。 行者:少陰有中寒。 同學:「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為欲愈」。 行者:那講的跟太陽經有點類似。首先講陽明中寒,陽明中寒就是從太陰經化見。陽明中風是從厥陰經導致的,是風氣內亂,跟太陽中風一樣,都是從厥陰經這入手,只不過是厥陰乙木不得舒達的時候,它克犯導致陽明胃氣不收。太陽中風會有什麼典型癥狀?是惡寒、惡風。陽明中風呢?能食,消谷,還有一條,胃中寒。它這個消谷是從厥陰來的,是從風木來的。它這個胃中寒不是偏寒,在臨床上有這類的病人,他胃怕寒,他必須拿一個東西擋著。為什麼?乙木不得升達,風氣內泄,這兒擋不住,但是,你叫他喝涼茶吃涼東西,行,但他的胃一點都受不了寒,受點風,來點空調必須得擋住,他這個地方的胃氣固攝不住,不能收斂。 同學:那太陽中風是由外來的風氣引動的,陽明中風的風氣是……? 行者:風氣是開泄的,三陽之氣都是以斂降為根本,三陽要降。既然中風,就代表三陽之氣都不能合,引起了胃氣不能斂降。太陽中風,首先厥陰之氣不得舒達,不支持太陽之氣開了,所以產生了惡寒;另外一方面就是惡風,就是胃氣不得收斂,陽明胃氣收斂不下來,肺胃一路也不能收。所以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陰弱就是營分,營分沒有力量開達;陽浮,是陽氣開在外而不得收,然後是是「嗇嗇惡寒,淅淅惡風」。 同學:那三陽經本身應該是一樣的特性,它開泄的話就可以依此類推,太陽、陽明、少陽都能明白了;三陰經的中風,三陰經本來就是以升達為順,是怎麼樣的? 行者:也是一樣。風氣是舒達,它可以從陽,也可以從陰。從陽化見就是影響三陽不降,從陰化見就是影響三陰不得升達。 同學:三陰不升就叫寒了,談不上中風了。 行者:疏泄,就不收了,三陰就不得收藏了。三陰病的話,就不升,不升完了以後右邊還不收。凡是影響三陰的,就是說厥陰風氣影響內犯的話,會導致陰氣不收。風木盜泄,盜泄於上,盜泄於下,都是一樣。 其實這些經文大家仔細多讀一讀、背一背,時間長了以後自然會有所領悟。經文裡面的這些言語、癥狀,背後都是有實際病例的,都是具體有所指的,而且不是單純極個別病例,而是一大片病例。我們只是在其中挑出來,用它來理解陰陽出入,陰陽是怎麼貫通的,人體在病理情況下氣血是怎麼運行,怎麼產生逆亂的,只是用它作為一個案例進行一下理解。 今天就講到這。推薦閱讀:
※《使徒行者》林峰佘詩曼纏綿床戲曝光 細數TVB熒屏情侶
※宇宙行者之無上之○
※王輝耀:推動建立「數字WTO」 中國應是先行者
※一個行者畫徒的藝術苦旅—記油畫家肖育
※梁中堂:推動「二孩政策」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