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聽】黨性與人性究竟有何關係?——《黨性是什麼》之第四章:黨性與人性

親愛的朋友們,【悅聽】這次帶來的是《黨性是什麼》的朗讀版,由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組織錄製,深表感謝。公眾號已陸陸續續推送多本小冊子的朗讀版,助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廣,希望可以為諸位親提供新的路徑,使讀書成為快樂之事。

講黨性,不能空講政治立場、精神境界,無顧人的正常利益、正常需要。如果連個人的正當利益都不提,好像一講個人物質層面的東西,一講個人利益,就是削弱黨性,那這樣的黨性就很難獲得真正認同。

第四章:黨性與人性 來自非菩提者 18:44

第四章:黨性與人性

黨有黨性,人有人性,黨性與人性本來並沒有多大的相關性,但有些人總喜歡在講黨性的時候提到人性,並且還有意無意地把兩者對立起來。

黨性與人性究竟有何種關係?

有觀點認為,人性是抽象的,本來就不可靠,無法清晰界定。講黨性,是硬性的要求,不要去扯靠不住的人性。與之相對的觀點則強調,講黨性就是講空話,就是動動嘴皮子,看不見摸不著,講人性實實在在,再去抨擊人性,它也不可能消失於人的思想和行動中。

更極端的觀點則乾脆認為,黨性與人性是魚與熊掌,是一山之二虎,本來就是衝突的。要黨性,就是不讓人有人性,就是要扼殺人的七情六慾,讓黨員不再是平常人。講人性,就必須反對黨性,反對以黨性的名義對人性的壓制。

回應這些觀點,正確看待黨性和人性的關係,要先回答什麼是人性的問題。而一旦去探討人性的問題,又很可能會陷入到無謂的爭論中。人性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概念,中西方思想家留下了太多的論述。有一段時期,我們曾經不承認存在共同的人性,一概將相關論述批判為抽象的人性論,好像人性就是反馬克思主義的。

現在來看,對人性的盲目拒斥並不合適。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不是否認問題本身,而是正確地回答問題,提出讓人信服的答案。我們需要正確地分析人性這一概念,講清楚到底什麼是人,什麼是人性、人的本性、人的本質?

我們化繁為簡,求同存異。人是動物,是高級的動物,這一點容易形成共識,對人的界定,基本都是圍繞著「是動物但又高於動物」這個套路來理解。只不過,中西方思想有不同的思維邏輯:前者更多強調人是「道德生命體」,有生命,與動物一樣,但講道德的生命體,那就是人;後者更多強調人是「理性慾望結合體」,有慾望,與動物一樣,但用理性來滿足慾望的動物,那就是人。

與人的界定相匹配,人性是人之為人、區別於動物的特性,是相對於「動物性」或「獸性」來講的,這一點我們也是認同的。只是,當我們談人性的時候,又不自覺地有了分歧,也出現了兩種理解。

一種可以稱為狹義理解的人性,它與動物性或獸性直接相對。人性代表著理性、道德性、美好、善等積極價值屬性,動物性或獸性則代表著慾望、本能、貪婪、野蠻等消極價值屬性。

如果這樣來理解人性,那麼黨性與人性就是一致的,最起碼是同向的,都是對積極價值屬性的強調。我們常講到人性的美好,人性的光輝等等,這其實也是黨性所要求的。如果說還有不同的是,那就是要求的程度不同,黨性有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黨員比普通人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它不僅僅要求有人性,還要求人性的崇高、人性的升華。

另一種可以稱為廣義理解的人性,這種理解的人性實際上是「人的本性」,它與動物性或獸性不是簡單對立,而是包含著動物性或獸性的因素。這種理解沒有問題,它承認人是沒有辦法脫離動物性的,人有社會性(高於動物)的一面,也有自然性(同屬於動物)的一面,人性(實際上等同為人的本性)因此是社會性與自然性的統一,是善與惡的統一,道德與野蠻的統一,好與壞的統一。

按照這種理解,人性與黨性就不是簡單的價值取向一致、同向而行了,而有了反向對行的可能。兩者放在一起,我們就會無意識地放大人的本性中動物性的、自然性的含義,把天生具有利己傾向、只考慮自己利益得失、慾望永遠無法滿足等等都視作為人性使然。

結果,人性硬生生地被貶低了,成了黨性的對立面。講黨性,自然就要壓制人性,也就是壓制人的情慾,遏制人的慾望,抹殺人的本能。而要滿足人性的需要,自然就要反對黨性,反對不顧個人的私利去談什麼價值取向、精神境界。

看不到黨性與人性的統一面,將兩者對立起來,我們會很容易地把黨性理解為沒有人情味、只講政治原則、空講精神境界的代名詞,而把人性理解為人情、人的本能、慾望的東西,最終要麼是會淡化黨性,要麼是會貶低人性。這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就紮根於我們一些人的觀念中。

黨性與人性的關係,絕對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兩者有統一的一面,都是對人的美好價值屬性、精神境界屬性的追求。講黨性,絕對不是要反對人性,要消解人性話語,它要克服的是人的自然屬性,升華人的社會屬性,它是對人的本性中積極方面的張揚,對消極方面的摒棄。

處理好黨性與人性的關係問題,歸根結底是要處理好公與私的關係,利他與利己的關係,集體與個人的關係,奉獻與索取的關係。

講黨性,要求黨員以整個政黨的利益、集體的利益、國家的利益為重,要求黨員個體要有大局意識,要有奉獻精神,甚至要有犧牲精神。但黨員也是人,只要是人,就必然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他會考慮到自己的利益訴求,自己需要的滿足,自己事業的成功,自己生活的幸福等等。

我們曾經有一種流行的觀念,以為講黨性,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問題上,都要想到黨的整體利益,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就要毫不猶豫地犧牲個人利益。

這種觀點能找到出處,劉少奇曾指出:為了黨的、無產階級的、民族解放和人類解放的事業,能毫不猶豫地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黨性」或「黨的觀念」、「組織觀念」的一種表現。

很多人只是看到這句話,就斷章取義地認為,黨性就是要抹殺個人利益的正當性。而一看到要讓個人利益犧牲,他們心裏面就感到不舒服,就認為又在說一些不可能做到的大話。他們沒有看到劉少奇還指出:在我們黨內,黨員的個人利益要服從黨的利益,為了黨的利益,還要求黨員在必要的時候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但是,這並不是說,在我們黨內,不承認黨員的個人利益,要抹煞黨員的個人利益,要消滅黨員的個性。黨員總還有一部分私人的問題需要自己來處理,並且也還要根據他的個性和特長來發展他自己。

我們講黨性,需要黨員個體擺脫狹隘的利己主義,不要只盯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天天想著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而應該有所價值追求,能夠用自己的能力和勤奮做出應有的貢獻,這種要求一點也不過分。你不能加入到黨組織,只想到享受黨員權利,而不去履行黨員義務。有些黨員對黨組織的培養不以為然,但應該想想沒有黨組織,自己確實就失去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我們講黨性,不是要抹殺個人利益的正當性,提升黨員的精神境界也不代表不讓他們過他們自己的「小日子」。我們不能過度地強調整體利益高於一切,過度強調為了整體利益犧牲個體利益。這樣做,勢必會出現人們所說的「只講黨性不講人性」的問題。

馬克思曾經指出過,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醜。一個黨員怎麼可能不講物質利益、個人利益呢?怎麼可能讓他只講公不講私,只講整體利益不講個人利益,只講奉獻與索取,只講利他不講利己呢?

共產黨員、領導幹部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們生活在現實中,也得考慮油鹽醬醋,考慮鍋碗瓢盆,考慮買車買房,他們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正確處理黨性與人性的關係,不能過高地拔高黨性。講黨性,不能空講政治立場、精神境界,無顧人的正常利益、正常需要。如果連個人的正當利益都不提,好像一講個人物質層面的東西,一講個人利益,就是削弱黨性,那這樣的黨性就很難獲得真正認同。

制度設計、榜樣宣傳,必須考慮「人性」的因素,考慮到人的現實需要。一個黨員的黨性,離開現實的人的現實的需要,現實的利益,現實的情感,就沒有真實性,沒有現實性,就只能是假想的、作為口號的。不考慮現實生活,對黨員的要求脫離實際,只會帶來黨性理論與政治實踐的強烈反差,從而滋生表面上不講利益只講黨性,實際上卻鑽進利益的籠子里的「兩面人」。

我們反對在追求人性的名義下只講個人利益,不顧黨組織的整體利益、集體利益,憑藉手中的公共權力去謀求私利,但我們也不能無視黨員幹部合法的利益訴求。講共產黨員的物質利益、正當利益,咱們不輸理。黨員、幹部正常的、合理的利益訴求,應該予以保障,不能一談加工資,一講生活情趣,就認為是冒犯黨性內核、違背黨性原則。

正確處理黨性與人性的關係,不能對人性悲觀失望,只看到人的本性中惡的一面,看不到好的一面,也不能否認人有道德情懷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否認從人性到黨性的升華的可能性。

時下,在部分黨員幹部的頭腦中,出現了可以稱為「人性悲觀失望症」的觀念,即認為人都是自私的,都是貪婪的,慾望是難以滿足的,這是人的本性,你改變不了,必須得順應它,所有的制度設計都要圍繞著克制人的這種本性展開,都要把人想像成這種人。如果把人想像成先人後己、捨己為人、大公無私的,所有的制度設計都註定是烏托邦的想像,註定是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口號。

個別人已經沒有辦法離開這種「人」去思考問題,他們把這種人性觀作為自己思考社會、政治的前提,他們是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對此深信不疑。我們要問的是,人註定是本性自私的嗎?註定是貪婪無度的人嗎?這種人註定沒有辦法改變嗎?

人是現實的人,是社會中的人,是一定社會關係的產物。人不是生來如此的超驗的存在,沒有抽象的恆定的人的本質,但我們在思考中往往把人抽象化、一般化,把一定社會關係下的人當成永恆的人。

現在所處的社會是市場經濟不夠完善的社會。市場經濟運行的前提是有著獨特的利益,並能運用理性去實現他的利益的自利主體,或者說是著眼於個人私利的經濟人。資本擴張邏輯支配之下的市場經濟,則要儘可能激發出人的慾望,使人成為永不滿足的貪婪之人。

這種人看待社會現實、社會問題,往往都是從有沒有利潤、有沒有利益、有沒有好處、有沒有金錢的標準來思考的。忙碌於佔有更多的錢,用更多的錢再生更多的錢,永遠沒有錢多的時候,成為一些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

但我們不能因為看到部分人是自私自利的,是貪婪的,就相信所有人永遠都是自私自利的,就相信這種人就是全部,會貫穿於人類社會的所有階段。

一些人認為,自利是人的本性,市場經濟是最符合人的自利本性的,因此是最值得稱頌的經濟形態。其中的邏輯實際上是有問題的,似乎利己是本性,是天生如此,先有了自利本性,後來的市場經濟符合了這種本性。這其實是一種顛倒,不是人的自利的本性推動著市場經濟的建立,相反人的自利本性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必然結果,自利的經濟人正是市場經濟塑造出來的歷史的產物。

我們對人性不要太悲觀,不要認為人都是自私的,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必須要相信,人性是可以改造的,如果你已經認定人性已經沉淪且不可能改變,我們就註定生活在所有人以所有人為敵的狀態,我們對美好社會的嚮往就註定永遠不可能實現,因為這樣的「人」,自私自利、貪婪無度、窮奢極欲,為了目的不擇手段,再好的制度、再好的社會也會被糟蹋。

只有我們理解了隨著社會條件的改變、市場經濟的完善,人能夠成為不自私自利的人,我們才會對未來社會有美好的想像。人是可以改造的,可以通過社會制度的完善,通過生產關係、社會關係的改變加以改造。隨著物質財富的豐富,政治制度、法律規範的完善,社會公平正義的漸趨實現,人將擺脫自私、貪婪,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富有的人。

作為一名黨員,我們不能在人性的名義下降低作為黨員的基本要求,或利用符合人性的借口來為自己開脫。黨員幹部要克服自私自利,遏制貪婪和慾望,追求人性的崇高,追求黨性的提升,發揮好模範帶頭作用,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走向新的美好未來。

全書目錄

序 言 走進「黨性」

人沒有精神,只留下軀殼或「臭皮囊」;政黨沒有黨性,就沒有了使其維繫下去的精氣神,也就只剩下了毫無力量、一擊而潰的空架子。

第一章 哲學的黨性

哲學(理論)不能把自己封閉在自說自話中,離開現實社會進行自我假想、自我意淫,它要符合時代要求,代表歷史發展趨勢,代表人類社會的前進方向。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所有真正的哲學、真正的理論都應該講黨性。

第二章 政黨的黨性

階級性、組織性、先進性是政黨的黨性的三個根本方面,每一屬性都不可或缺,缺少了任何一種,黨性就是不完滿的,就是缺失的。一個政黨,要增強黨性,歸根結底也就是要強化階級意識,維護組織紀律,保持先進性。

第三章 黨員的黨性

「害群之馬」的影響不可低估,一顆老鼠屎會壞一鍋湯。要塑造政黨的良好印象,必須注重對黨員個體黨性的要求,注重個別黨員的思想、言論、行動。如果不能有效遏制黨員違背黨性的現象,可能就會出現千里之堤因蟻穴而潰的局面。

第四章 黨性與人性

看不到黨性與人性的統一面,將兩者對立起來,我們會很容易地把黨性理解為沒有人情味、只講政治原則、空講精神境界的代名詞,而把人性理解為人情、人的本能、慾望的東西,最終要麼是會淡化黨性,要麼是會貶低人性。

第五章 黨性與個性

正如黨性的對立面不是個性,而是任性一樣,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的對立面也不是自由意志、獨立思想、創新思維,而是沒有畏懼之心、膽大妄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野蠻行徑。

第六章 黨性與階級性

認為新時期就不要講階級性的觀點也是有問題的。我們的觀點應該是鮮明的:把黨性完全等同為階級性是不對的,離開階級性談黨性也是不對的。不能無視階級性這一黨性的基礎,實際上,你不講,階級問題也在那兒,你只是人為地無視,不符合客觀的事實。

第七章 黨性與人民性

黨性和人民性屬於兩個不同的範疇,並不是所有政黨的黨性與人民性都是一致的。如果一個政黨只是代表少數精英人士、少數特權者的利益,它的黨性就必然是與人民性相對立的。只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黨性,才是與人民性一致的,這與其本質密切相關。

第八章 黨性教育與黨性修養

黨性教育很重要,但真正取得實效並沒有那麼容易。正如講黨性的原則容易,講黨性的價值容易,難得是如何保證黨性真正在每個個體言行上體現出來一樣。總有人會懷疑,黨性教育能起到作用嗎?黨性是能教育出來的嗎?黨性教育會不會是註定失敗的教育?

結 語 黨性的行動

黨性一點都不虛,它是實的,實實在在的,頗具力量的,它一旦內化到身心中,外化到行動中,於黨和國家是幸事,於黨員個人亦是幸事。

後 記

推薦閱讀:

剛看了《無姓之人》,該怎麼對待小因素?
8、《朱、王善惡論》新譚——孟子首次提出人性善
有沒有很有道理卻讓人非常絕望的話?
人性可以有多自私?
【教父】一曲家庭讚歌,一首黑幫史詩,一出人性悲劇

TAG:人性 | 關係 | 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