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後背瘙癢多年,以為是「風濕」,結果你一定想不到!
我去年國慶回農村老家的時候,一個親戚到家裡做客,知道我是醫生,就聊起了自己的一個老毛病:
「我後背有一塊巴掌大的地方,年輕時候不懂事,幹活出了汗,可能沒注意,著涼又吹了風,著了『風濕』,特別癢。」
「癢了快三十年了,也是很」幺圓」(方言,」奇怪「的意思),輕的時候都不太能注意到,但是,說不定什麼時候又變重了,就反反覆復的。癢得厲害的時候,恨不得要把皮都抓爛了,掏開來看看,裡面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用什麼葯也是不管用,厲害的時候,我就用那個」hema(音」合麻「,四川當地一種植物,皮膚接觸到時,局部會產生大包,伴隨強烈的癢、痛感)打,打一頓才能稍微解點氣。「
「你有什麼好辦法嗎?你在北京,那兒有什麼好葯,幫我買點,或者幫我開點中藥吃吃?」
我其實對皮科不太熟悉,底子僅僅是本科時候轉科學習到的粗淺知識。不過親戚開口了,好歹也要看看的。
我讓她撩起衣服,露出後背,發現脊柱右側肩胛骨內側及靠下有一塊巴掌大的區域,四周明顯可見抓撓後的抓痕和血印,中間的區域皮膚已經明顯增生,像起了一層厚繭。
看完後並沒有什麼頭緒,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就是個皮炎而已。可是,為啥這幾十年都不好呢?
躊躇了一下,不敢明確表態,只好一邊問以前都用過什麼葯和用藥反應,一邊思考怎麼回答才能不辜負她的信任與期望。
相信很多從偏遠地區一路求學,最後在比較大的城市工作的同道,都會有類似的體驗。回到家鄉時,鄰里鄉親往往會將更多的期望與信任寄托在我們身上。
這對我來說,是滿足,更是壓力。所以在面對他們的時候,我從來都是竭盡所能,同時也小心謹慎,盡最大可能不讓他們失望。
正在思索的當口,突然抬頭看見她微駝的脊背,聯想到自己專業,靈機一動,讓她站起身,摸了下脊柱的狀態,發現——有門:
她的胸10棘突存在偏歪的情況
兩側棘旁的壓痛感不一樣
在我檢查的同時,她又開始絮叨:「你怎麼知道我這背不舒服啊?有時候那兒感覺像要斷了一樣的,都不敢彎腰。」
至此,真相大白!她得的不是什麼皮炎,也不是什麼「風濕」,不過是胸椎小關節紊亂後產生的神經卡壓,以致發生局部皮膚癢、痛等異常感覺。
隨後,我用「站立位胸椎小關節複位法」糾正了她錯位的地方,她立刻感覺「後背輕鬆了」。
1個月後,家人傳話給我,她的後背再也沒有癢過,之前因為抓撓起厚繭的地方皮膚也在慢慢的恢復正常。
結語:
越來越多的疾病被證實跟脊柱整體功能狀態相關,但是在普通人群甚至一般的醫生中,了解脊柱相關性疾病的並不多,能夠做出診斷並針對性治療的醫生更少。
以上患者「皮炎」的特點為:病情時輕時重,可綿延數年或更久;一般的治療效果不明顯;病情以脊柱一側明顯;皮損的分布基本與神經的走形分布相似。
胸椎小關節紊亂可導致的疾病除局部的胸背部疼痛外,還有多種,如胸悶心慌、胸部束縛感、消化系統不適、皮部皮炎或類濕疹樣改變等等。
當然,在出現上述癥狀時,應首先排除局部病變,或在處理相應疾病療效不佳時,才可考慮脊柱相關疾病。
個人簡介:譚燚飛,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推拿理療科主治醫師,擅長推拿、正骨治療頸肩腰膝腿及手足踝關節疼痛,如頸椎病及相關頭暈頭痛上肢麻木疼痛、腰椎間盤突出,腰椎小關節紊亂,膝骨關節炎,踝關節扭傷,踝關節失穩,手足小關節損傷等,同時運用振腹療法治療功能性胃腸疾患、婦科月經不調、男性慢性前列腺炎等病症。
個人微信公眾號:推拿與傳統文化(doctanyifei)。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吃了醋泡姜,治好風濕病!
※類風濕患者康復的幾點飲食
※類風濕混合療法成效佳
※類風濕是由什麼引起的?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按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