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人用藥應「歲加量減」

近日,一則「南京27歲的小夥子因混吃了多種感冒藥而不幸離世」的新聞引發關注。葯可治病,也能致命。專家指出,生活中,老年人不合理用藥問題更嚴重,藥物不良反應比成年人高出3倍。作為《自我葯療指南》策劃的最後一期,我們來談談老年朋友用藥的誤區和原則。(整理/本報記者曹虹)

混合用藥很危險

王大爺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病,每次要服用多種藥物。最近他總頭昏,且頻頻跌倒,檢查後發現是由於藥物的聯合副作用引起。這樣的老年患者在臨床上很常見,大多是3種疾病以上的心腦疾病患者。

北京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張亞同介紹,導致重複用藥的原因有很多,所表現出的主要問題一是患者有多種疾病,癥狀多,病因複雜,加之求治心切,常在多家醫院或不同科室就診,出現處方藥物相同或相似,而患者又不懂,結果會重複用藥;二是目前治療常見病的合成藥物不少,其中治同一種或同一類疾病的合成藥中的主要成分大同小異,但藥名不同,患者自行購葯,結果將幾種藥名不同但成分相近的藥物同服。

重複用藥最大的危害是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嚴重時可致生命危險。因此,使用藥物的過程中,患者應和醫師或藥師充分溝通,在醫生指導下並堅持少而精的原則,盡量避免重複用藥所帶來的危害。

用藥從小劑量開始

我們常在藥品說明書上看到「小兒酌減」字樣,但許多人卻不了解「酌減」的規則同樣適用於老人。

張亞同解釋,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且由於生活環境和體質的差別,對藥物用量個體差異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藥物應用時,要從最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應的劑量。

大部分老年人的用藥劑量與青壯年人幾乎沒區別,這很容易出問題。《中國藥典》規定,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藥量相當於成人用藥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藥劑量。對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給予成人量的1/2。

老年人由於耐受性下降,需要從小劑量開始服藥。另外,老年人常同時患多種疾病,在用藥時,應先服用治療急、重病症的藥物,待病情穩定後,再適當兼顧其他病症的治療而服用其他藥物,不要多種藥物一起用。「應注意的是,也並非保持始終如一的小劑量,可以是開始時小劑量,也可以是維持治療的小劑量,這主要與藥物類型有關。」

同時用藥不能超5種

調查顯示,目前老年人日常用藥少則3-5種,多則7-9種。資料表明,使用1-5種藥物時,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4%,使用6種以上藥物時,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7%。「老年人同時用藥不能超過5種。」張亞同強調,要明確治療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選擇主要藥物治療。凡是療效不確切、耐受性差、未按醫囑服用的藥物都可考慮停用。如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種藥物時,在病情穩定後仍應遵守5種藥物原則。

如果病人發生不明原因的黃疸和貧血等癥狀,要想到藥物性溶血性貧血的可能,要立即停用可疑藥物。

遵醫囑用藥是關鍵

老年患者對待慢性病,必須遵守醫囑用藥,切勿「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掌握好用藥的最佳時間不僅可以提高藥物療效,而且能減少不良反應。」北京朝陽醫院京西院區藥劑科張艷秋解釋,最好在家屬、親友的協助和監護下用藥。另外,老年人應選擇簡便、有效的給葯途徑。首先,應盡量採用口服給葯。其次,急性疾患可選擇注射、舌下含服、霧化吸入等給葯途徑。「一切都應根據老年人的特點,適當選擇劑型與包裝,必要時給予指導。」

了解藥物配伍禁忌

北京朝陽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谷清認為,針對老年人用藥,有必要掌握和了解一些用藥配伍禁忌。

中樞神經系統葯:老年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比其它系統更易發生功能障礙,不鼓勵常規服用鎮靜催眠葯。心血管系統葯:地高辛中毒的發生率、死亡率均較年輕人高,建議給予成人常規劑量的1/2或1/4,在腎衰竭時更應減量。降糖葯:慎用「受體阻滯劑」,因其可掩蓋低血糖癥狀,使低血糖難察覺。利尿葯:呋塞米和依他尼酸所致的聽力與前庭功能損害,可因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合用而加重。抗生素:用抗生素治感染性疾病時易出現二重感染,特別是體質衰弱的老年人。

長期服藥的老年人應定期監測肝腎功能、血液狀況等,及時調整用藥。


推薦閱讀:

尖銳濕疣外用藥管用嗎
老人用藥十二忌
老年人用藥
個體遺傳差異對他克莫司用藥的影響
從用藥如用兵看馬兜鈴風波

TAG: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