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和孩子住一起,幸福還是束縛?
今年63歲的常大媽最近因為要搬家的事情,在和兒子鬧彆扭。本來退休後可以享受一下休閑自在的日子,但她直呼:「因為要照顧他們一家,我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兒孫滿堂、子女承歡膝下似乎是一種讓人羨慕的老年生活,老人卻主動要求與子女分開居住、單獨生活,徹底顛覆了人們的觀念。
常大媽是個戲迷,也是一名很活躍的票友。退休前她有穩定的工作和極其規律的生活:白天上班,休息時間就和一幫票友去「過把癮」。退休後不久趕上孫子出生,她便和老伴搬到了兒子家裡照看孫子。「名義上是照看孫子,實際上是照看兒子全家」,常大媽說,心疼兒子和孫子,為了照顧兒子全家,她感到完全失去自由和空間。
自從照顧孫子,她就很少去參加票友的活動,只能在家通過電視或電腦看喜歡的戲曲節目。但即便如此,也是矛盾頻發。「孫子要看動畫片,我就看不了電視。兒子上班一回來就上網,我連電腦也碰不了。」
常大媽說,她也有很多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想去上老年大學和出去旅遊,但這些都受限於要帶孫子,讓她非常無奈。
走訪身邊的鄰居,我們發現身邊有很多這樣的老人:
一、候鳥式人群
很多外來的新廣州人,他們的父母跟隨前來打拚的子女來穗生活,廣州生活節奏快,很多老人又面臨語言不通的障礙,內心容易產生隔閡抗拒大城市的生活。湛江人藍先生早年離家來到廣州工作,打拚多年後事業順遂就在廣州置業定居,他把家鄉的父母接來希望讓他們享受大城市的便捷生活,共聚天倫,但老父親多次表示不習慣城市生活,想念家裡養的蜜蜂和蜂酒。
無奈之下藍先生只好把老父親的蜜蜂和養蜂工具從鄉下拉到廣州來,豈料,養蜂遭到樓層其他業主的強烈反對,最終藍先生只好把父母和蜜蜂都一起送回鄉下,每年接父母來住一段。很多老人還是習慣了過往熟悉的農居生活、有寬闊的天地,不適應大城市的快速生活,及樓上樓下不相識的鄰里關係。
二、老人不願成為子女的包袱
也有一些老人,聲稱他們想獨立生活拒絕和子女同住;之所以不願意和子女在一起生活,除了生活習慣和思維不同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下意識地把兒女的邀請跟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聯繫在一起,於是覺得傷了自尊,不願意自己成為子女的包袱而不願去兒女家。「物質條件確實比我們單獨生活要好,但總覺得還是不習慣,擔心時間久了兒子、兒媳會反感」,一位老人如此坦露心跡。
三、同吃不同住
曹大爺六年前搬到兒子家照顧孫子,三年前孫子上幼兒園後,他便搬回家裡了,「和年輕人在一起生活不習慣,還是在自己家裡好」。
為方便生活照應,曹大爺賣掉原來的房子,與兒子共同出資在同一小區購置了一個兩居室,平時下午4點左右,老人就去幼兒園把孫子接回來,下午便由他代為照料孩子。
「下午4點半左右開始準備晚飯,兒子、媳婦6點我下班回來。吃完飯,小兩口帶上孩子一起回家。」
他對這種每天既能見到孫子,又不被兒孫限制的生活方式很滿意。
依傍兒女一起生活,兒孫滿堂、子女承歡膝下似乎是一種讓人羨慕的老年生活。但不同的生活習慣、節奏,也易產生摩擦和矛盾,老人愛護子女常憋在心裡。隨著年齡漸長,老人身體易受到各種病痛折磨,他們不願給孩子增添負擔,又覺得孩子不理解自己,缺少時間和精力照顧自己。
在不少選擇入住養老中心的家庭眼裡,這不失是對老人和家庭負責的一種生活狀態:同城生活,親情很近,更有自己的獨立生活!
來源:中老年大講堂
推薦閱讀:
※孩子能不能懲罰? --全面依靠孩子
※不該對孩子講的50句話
※單身媽媽為5塊錢狂扇孩子:不就是那麼幾塊錢,至於嗎?
※蔡禮旭老師主講:夫妻相處的態度影響著孩子
※孩子如果他打你,你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