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起病之我見 【中醫臨床經驗版】

痤瘡,中醫稱粉刺,《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肺風粉刺》曰:「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古今很多醫家也都從肺胃論治,但筆者認為此病的發病與腎、胃、肝有關。 腎主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 「……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五八,腎氣衰……」說明了14~40歲之間是人體腎氣最盛的階段,在此之前則不足,在此之後則漸衰。據筆者臨床觀察,痤瘡的發病年齡段正在14~40歲之間,35歲~40歲以後該病即有自愈傾向,說明腎氣在痤瘡的發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醫學 教育網搜集整理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火也是痤瘡發病的重要因素。天之歲氣,春、夏、長夏、秋、冬,與人之生、長、壯、老、已年齡階段相對應,人之14~40歲尤如夏與長夏的炎熱階段,腎氣盛,陽氣旺,這時如果有七情之火或食辛辣厚味則極易助陽化熱,火熱熏於面部則生痤瘡,35~40歲以後,尤如到了秋季涼爽階段,腎氣漸衰,陽氣不足,雖有七情之火或飲食之辛辣厚味,卻不易化熱,痤瘡就有了自愈傾向。故痤瘡發病、痊癒與腎氣盛衰有著密切的關係。 此病的發生也涉及到胃與肝。《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高粱之變,足生大丁」,油膩肥甘之品,過食則中焦運化不周,積久生熱;辛辣食品,屬陽性熱物,偏食日久,更能助陽化熱,火熱上熏於面則生痤瘡。另外,情緒不舒,肝鬱化火,木火犯於陽明胃經也可導致火熱上熏於面,發為痤瘡。沈金鏊說:「面部諸瘍,俱熱毒病也,雖各由於經絡,大約陽明之證居多。」這與筆者觀察痤瘡的發病部位大多在陽明胃經分布區正好相合。所以,在治療時,患者必須忌食辛辣肥甘及注意自我情緒調節方有治癒的可能。選方用藥時,可在辨證的前提下加入如石膏、地骨皮、生牡蠣、玄參、生首烏等偏入腎、胃、肝經之品,方有較好的療效。 如治患者魏某,男,17歲,查前額、雙頰、前胸、後背起痤瘡1年余,自訴喜肉食,每頓飯都吃肉,伴有口渴喜涼飲,大便2~3日一行,舌質紅,苔薄,脈滑數。17歲乃腎陽旺盛之期,多食肉類肥甘,積久易從陽化熱,火熱上炎,熏蒸於面部則發為痤瘡。擬和胃瀉火,方用白虎湯加味:生石膏30g、知母10g、炙甘草6g、桑白皮12g、黃芩10g、生山楂18g、丹參18g、白花蛇草30g、白芥子10g、地骨皮12g,10劑,每日1劑,忌肉食與辛辣食品。1周後其母告余,葯沒吃完,即以痊癒,見效之快,筆者始料未及。另一患者,李某,女,34歲,2002年9月3日初診,月經每月比上月提前10日,求余診治。自訴月經第一天,五心煩熱,口乾口苦,大便時稀溏,四肢倦怠,望舌質淡,尖紅,苔薄膩,脈細弱,面部散在紅色丘疹型痤瘡。辨證屬肝腎陰虛血熱,兼脾氣虛。擬滋腎柔肝涼血,佐以健脾益氣,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柴胡6g、白芍12g、黃芩10g、丹皮10g、當歸10g、炒白朮10g、茯苓10g、生地12g、地骨皮30g、梔子10g,6劑,水煎服,每日1劑,1周後複診,告余以往經期7天,這次4天即沒了,手足心熱減輕,最為患者高興的是痤瘡也見好轉,囑其每月經期服6劑,共服藥18劑,痤瘡與月經病皆愈。。
推薦閱讀:

朱南孫證治經驗
命理經驗口訣
【日本篇】賞櫻經驗談+圖賞
瘋狗咬傷毒發欲死經驗救急神效方(請廣泛轉發,能救人命)
屋宅周圍環境風水之經驗斷

TAG:經驗 | 中醫 | 痤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