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處世哲理】

【處世哲理】處事三大奇書:《圍爐夜話》《菜根譚》《小幽窗記》

讀《圍爐夜話》雜記

  《圍爐夜話》是一本相當深刻的人生教課書!作者是清代的王永彬,很可惜他的事迹留傳下來的很少,我們無法詳細了解他的生平。但僅憑《圍爐夜話》一書我們就可以斷定他絕不是一位等閑人。近代以來,這本書與《菜根譚》、《小幽窗記》並稱為「處事三大奇書」。

  本書林林總總有數百條人生格言警語,雖然都是三言兩語,但可謂「立片言而居要」,內涵是很深刻的。貫穿首尾的思想,多為正宗的儒家學說,不失催人奮進的教育意義。  《圍爐夜話》的誕生,是王永彬圍著溫暖的爐火,對子女親屬進行儒學教育時,留下的生活筆記。他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和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圍爐夜話」——當人們從喧囂的白晝里為「立業」不停奔波,踩著黃昏的餘光滿身疲倦地回到家中,一家人圍席而坐品嘗那美味佳肴或家常便飯,在此寧靜而溫馨的氛圍下,勞碌一天的你會頓感世界原來是這樣的寧靜,白天在濁濁紅塵中疲憊奔波的種種煩悶,會在不自覺間地升華為對生活、對生命的洞然。

  寒冬里燃起紅紅的碳爐,三五知己把酒圍爐,一小小火爐,就使冬日裡顯得充滿溫暖,就連人們也被暖的溫柔醇厚了。

人世間,很多平實、淡然的道理,往往蘊藏無盡的睿智。《圍爐夜話》正是一本這樣的書。

《圍爐夜話》雖沒有《菜根譚》為後人所熟知,但觀其內容,也可稱之為句句雋永,字字珠璣了。掩卷後細細品味,無論是修身養性的途徑、做事待人的準則,或是求知濟世的謀略,都給人以深刻啟迪,沒有因歲月的推移而銷磨其邃智的光彩。

  縱觀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王永彬先生在《圍爐夜話》中的一些詞句讓人讀後回味無窮,受益匪淺。  「每見待子弟,嚴厲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敗行,則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見有子弟,聰穎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轉為上達,則父兄之培植所關也」(摘自《圍爐夜話》)。

一個人的品德養成、知識的掌握與積累,家庭及老師的教育與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為師者,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若切實履行教育教學工作職責,對學生的一言一行給予嚴格的要求,使其「聰穎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轉為上達」,就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成為家庭、社會的有用之人。為師者,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如果對學生的種種不良言行,熟視無睹而不予重視,聽之任之而姑息遷就,不予以及時引導,則「聰穎者」不能上達,「庸愚者」轉為下流,最終成為家庭、社會的包袱,甚至於危害家庭、危害社會。這是一種對學生不負責任的工作態度,也有違教師職業道德。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於社會,每個人都要結交朋友,而在所結識的朋友中,常常既有「益友」也有「損友」。一個人在工作、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都處理得完美無缺,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或過錯,而自己往往渾然不覺,這就需要有朋友來指出自己、規勸自己。但有的人喜歡不管對錯事事附和自己的朋友,而不喜歡提醒自己、指出自己種種不足的朋友,殊不知事事附和自己,不敢或不願指出自己不足或過錯的人並不是你真正的朋友,是「損友」,而敢於規勸自己、願意指出自己不足或過錯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是「益友」,正所謂「何者為益友?凡事肯規我之過者是也」(摘自《圍爐夜話》)。我喜歡那種無論聽到或看到我存在不足或過錯時,都能「無情」地及時向我指出,時時向我敲響警鐘的朋友,而我一生中最感激的也就是這種「益友」。

  神閑氣靜,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領。

  「神閑氣靜」是指人心神安祥,氣不浮躁,也即一個人所具有良好的氣質。人只有保持恬然適然的心境和不驕不躁的品行,才能不為紛繁雜蕪所擾,不為紛利浮華所惑,不為急難險重所亂,從而得心應手,卓有成效地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

  「智深勇沉」,意即擁有高深的智慧和堅毅沉著、敢做敢為的勇氣。智勇雙全是成功者的高強素質,二者不可或缺。有智無勇是懦弱,有勇無智是魯莽。唯有大智大勇和諧於一體,才能有大作大為。

  撿十則語錄的全文及大意與大家共饗:

  1.教於幼正大光明,檢於心憂勤惕厲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功夫。

  【大意】教導晚輩要從幼年開始,培養他們凡事應有正直、寬大、無所隱藏的氣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思想,不能沒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礪的修養。

  2.交遊要學友之長,讀書必在知而行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大意】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須仔細觀察他的優點、長處,用心地學習,才能領受到朋友的益處。對於古聖先賢所留下的話,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做到,才算真正體味到了書中的涵義。

  3.勤以補拙,儉以濟貧。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只要勤。

  【大意】貧窮得毫無辦法的時候,只要力求節儉,總是還可以過的。天性愚笨也沒有什麼關係,只要自己比別人更勤奮學習,總是可以跟得上別人的。

  4.話說平常卻穩當,為人本分常快活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大意】既安穩又妥當的言語,經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驚奇的話,所以喜歡聽這種話的人並不多。一個人能安守本分,不希求越分的事,便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夠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也是很少的。

  5.處事、讀書之道處事要代人作想,讀書須切己用功。  【大意】處理事情的時候,要多替別人著想,看看是否會因自己的方便而使人不方便。讀書卻必須自己切實地用功,因為學問是自己的,別人並不能代讀。

  6.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

  【大意】一個「信」字是吾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會接受他,所以只要是人,都不可沒有信用。一個「恕」字,是與他人交往時重要的品德,因為恕即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人能推己及人,便不會做出對不起他人的事,於己於人皆有益,所以值得終身奉行。

  7.不因說話而殺身,勿為積財而喪命人皆欲會說話,蘇秦乃因會說話而殺身,人皆欲多積財,石崇乃因多積財而喪命。  【大意】人都希望自己有極佳的口才,但是戰國的蘇秦就是因為口才太好,才會被齊大夫派人暗殺了。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積存很多財富,然而晉代的石崇就是因財富太多遭人嫉妒,才惹來殺身之禍。

  8.嚴可平躁,敬以化邪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大意】最好以嚴格的態度對待小孩子,教導他們,因為小孩子頑皮、毛躁,不能安下心來,嚴格的態度可以壓抑他們浮動的心,使他們安靜地學習。對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謹慎的心對待他,因為小人心思邪曲,如果尊重他的人格,也許他會想保有我們對他的尊重,而放棄邪僻的想法。如果不行,以謹慎的態度和他相處,至少不會蒙受其害,所以說謹慎的心可以化解邪僻的心。

  9.善謀生者,不必富其家;善處事者,不必利於己善謀生者,但令長幼內外,勤修恆業,而不必富其家;善處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審定章程,而不必利於己。

  【大意】長於維持生計的人,並不是有什麼新奇的花招,只是使家中年紀無論大小,事情無分內外,每個人都能就其本分,有恆地將分內的事完成。這樣做雖不一定能使家道大富,卻能在穩定中成長。長於辦理事務的人,不一定有奇特的才能,只是就事情如何才能完成,在可行與不可行處加以判斷,訂立一個辦理的規則和程序,而且,不一定要對自己有利益才去做。

  10.名利不可貪,學業在德行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終為禍;困窮之最難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資之高在忠信,非關機巧;學業之美在德行,不僅文章。

  【大意】得到不該得的名聲和利益,當初以為是幸運,終究會成為災害;最難以忍耐的貧窮和困厄,若能咬緊牙關忍耐度過,最後一定會苦盡甘來。人的資質高低,在於對任何事是否盡心而有信用,並不在於善用機變,心理與心思巧妙,而主要在於他的道德高尚,品行美好。

  「芸芸眾生,皆為利來;熙熙攘攘,皆為利往」。多少日出日落,人們汲汲奔走於生活的勞頓中,忘記了太陽的亮麗姿態,察覺不到花草的青翠嬌艷,只任年華如流水般消逝,等到驀然回首時,卻已是兩鬢如霜了。我們何不放寬心情,看淡名利,教子樂融融,讀書亦逸情,把自己投入到江山清風,山間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的良辰美景中,去享受那彈劍高歌、放舟滄海、品茗論酒、誦詩讀史、觀棋圍坐的悠閑生活呢?

讀《菜根譚》雜記

俗話說,書是一面鏡子,可以明得失、辯是非。但我更認為書是一位很好的老師,它博大精深,教會你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明德。尤其是我讀的《菜根譚》這本書,通俗而深刻、平和而厚重、清漫兒幽深,著者引古言今,以理說事,讀後受益匪淺。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沖刷、洗禮中留下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菜根譚》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口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菜根譚》寫於明代,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出道人。他流傳至今的著作除《菜根譚》外,還有被收入《四庫全書》的《仙佛奇蹤》4卷。《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菜根譚》融儒、道、佛三家思想為一體,既體現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還體現了佛家的出世思想。書中有360則格言,每則從數十字到近百字不等。這些格言警句文辭秀美,對仗工整,促人覺醒,耐人尋味,有著深刻的哲理,全書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比如「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經綸。」「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商人可以找到機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博大和寬柔,日本企業家認為《企業管理》可以不看,《菜根譚》必讀。而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也喜歡此書,他對此書的評價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見這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古人云《菜根譚》要靜讀細品,靜心沉玩,方能得其旨, 有人推崇說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就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以及他晚年的超然與豁達。

  《菜根譚》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隱士融釋、道、儒於一身,別具慧眼,將自己的人生奧妙和盤托出的結晶。我覺得《菜根譚》思人間事,是一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書。毛澤東喜歡讀《菜根譚》,他認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們喜歡讀《菜根譚》,因為他們認為《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界經營管理的「指南」,企業家修身養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為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為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我覺得《菜根譚》是一本修身養德、為人處世的好書。讀起來感覺內心很平和的,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一段段樸素無華的語言,感覺就像在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哦,原來有些事情還可以這樣處理的。

  《菜根譚》給人們的是從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等方面給予了語錄式的啟迪。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著潛移默化的力量。該書博大精深,其深意難以言傳,需有心人在工作之餘,切一杯清茶,靜靜的品味,菜根會越品越香,心智會越來越高,細味此書,妙處多多:一則重溫世間那種被淡忘了的真趣;二則清醒一下被迂腐混濁了的頭腦。以尋找修身養性的途徑,待人處事的準則;學會高瞻遠矚,學會達觀人生。

  《菜根譚》告誡世人,「欲做精全美玉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開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立功建業,事事要從實處著腳,若稍計功效,便落欲塵」,「以積貨財之民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這些格言更直接更深刻地揭示:在艱難險惡的環境中磨練意志,砥礪情操,是每一個建功立業者成功的必由之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事業撐,真可謂是惜時如金,工作繁忙。走出逆境,跨入順境,錦上添花的多之又多,雪中送炭的少之又少。「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似一瓢涼水清醒頭腦,淡泊人生。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該書蘊含著豐富的人生真諦。其語句有著楹聯的對仗,詩詞的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易誦易記,可反覆咀嚼回味。細品此書,菜根越來越香, 心智豁然開朗, 此書表現了中國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獨到見解。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實在是一劑平復心靈的好葯。可置之案頭,一日三詠。

  《菜根譚》中關於論述處世方面的格言集中體現了道家的「抱朴歸真」,儒家的「中庸」和「入世」,佛家的出世、勸世的思想。如「抱朴守拙,涉世之法」這類格言就主張,一個心胸坦蕩的君子,與其精明老練,熟悉人情世故,不如純樸天真,做個誠懇正直的人;與其處處謹小慎微拘泥小節,不如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在指導人們處世的格言中,像「污泥不染,機巧不用」,「心事宜明,才華宜藏」,「方圓處世,寬嚴待人」等格言,努力做到韜光養晦,及時進退,適度寬嚴,這些格言充分體現了代表儒家的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積極入世的思想和處世的智慧。除去關於涉身處世的格言之外,《菜根譚》中大部分格言都是論述如何修身養性的。「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鳩毒中矣。」這些格言,集中體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像「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水滴石穿,鐵杵石穿,鐵杵成針」等格言更是流傳廣,影響大,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菜根譚》博大精深,妙處難以言傳,須有心人在工作之餘,沏一杯清茶,靜靜的品位,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高。細味此書,一則重溫人間那種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來清醒一下被金錢燒灼得暈頭轉向的頭腦,尋找的修身養性的途徑、待人處事的準則,學會高瞻遠矚,學會達觀人生。  《菜根譚》的文字簡煉明雋,更是叫人含咀無窮,它亦駢亦散,融經鑄史,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讀《菜根譚》,使我或益非淺。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多讀《菜根譚》,讀懂《菜根譚》,就能「出世涉世,了心盡心。身置閑處,心安靜中。靜聽自然,閑觀乾坤。」      讀了《菜根譚》,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迪。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油!

讀《小窗幽記》雜記

明代陳繼儒所作的《小窗幽記》與王永彬的《圍爐夜話》、洪應明的《菜根譚》並稱為「中國人修身養性」的三本必讀書。這幾部書中零散地記下不少人生哲理、處世箴言,論起道理來也各有千秋,其中能讓我反反覆復看上多遍、愛不釋手的,就是這本《小窗幽記》。

  同樣是哲學小品集,《菜根譚》像極了一部嚴格的家訓,骨子裡透出一股宋明理學特有的傲慢與拘謹,行文格式也大多採用對仗工整的格式。而《小窗幽記》不同,其文風散漫隨意,卻又字字珠璣;格式隨性自由,卻透出一種慵懶的韻律。我是一個俗人,自然更偏愛於這種流暢簡明的敘述風格,而非刻意追求工整的晦澀文字。

  其實,從行文風格的無拘無束,也可猜出書中所述的人生觀是如何的豁達自在。他說「眉上幾分愁,且去觀棋酌酒;心中多少樂,只來種竹澆花」,在歷盡世態炎涼後,他卻能從生活點滴中尋來無數閑情雅趣,怎可謂不超脫?只是為了保住這一份淡泊的心境,他也必曾付出代價,因為「澹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中勘過」,所謂的淡泊名利、鎮靜安寧,只有經過塵世繁華、浮生紛擾的考驗而不動搖,才算得真正的超然。我總覺得不會有人生來便只有一顆淡泊名利,不為紅塵所擾的心吧。誰沒有年輕過,沒有熱血過?又有誰從來便只求「出世」而未曾「入世」呢?陳繼儒在書中展現的,是他對無拘無束的自由人生,高遠超脫的審美人生的追求。

  不過既然有追求,便顯出他並未達到如此超脫的境界;即便達到了,那也是在寂寂紅塵中狠狠滾過一遭之後了。他是不是也曾捧出一顆火熱的真心,卻讓現實社會的冷水一點一點潑熄了激情?我想是的,他應該也曾寂寞鬱郁。勘破凡塵的背後,或許只是深深的疲憊。因為他有過感慨:「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了無時」。現在能夠停止,一切便終止了;如果想要事情都了結,那麼終究沒有了盡的時候。人生無盡,追求無盡這個天才而孤獨的靈魂是什麼時候開始疲憊,揮揮手嘆一句「罷了」,便將一切過往都休去的呢?隔著數百年望不穿的時光,無人能得知真相,但當我們細細品讀他有感而發的一條條議論時,卻能清晰地尋到那變化的心路,這或許也是我喜歡本書的原因之一,它像生命一樣靈動,會歡笑,會嘆息,也會漸漸成熟,一點點老去。

  對於人生道理,他並未以訓誡的語氣談起,而只是如探討一般提出自己的看法,給人以頗多回味。也許有時,他會說些見聞歷事,如「斜陽樹下,閑隨老衲清潭;深雪堂中,戲與騷人白戰」;也許有時,他會感嘆起風雅景緻,如「陌上繁花,兩岸春風輕柳絮;閨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歸遲,青駒別易,多情成戀,薄命何嗟」;也許有時,他會閑談起那些憂傷動人的典故,如「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雲不入襄王夢,空憶十二巫山」。往往他還未談起道理,便已情境至處,心意自處,使人豁然開朗,有所頓悟。

  慧心之書,理應反覆推敲琢磨。多讀便多悟,常常思考,細細品味,也許書中自成一世界。


推薦閱讀:

財富有緣人的哲學哲理
畫畫教我的十條人生哲理,看完感慨萬千!
早安哲理經典一段話
(人生哲理)學會忍讓,人生才會快樂
有哲理的名人名言大全

TAG:哲理 | 處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