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王四進老師經方中醫講堂(38)

第三十八講講於2013年5月12日

張仲景太陽病提綱是脈浮、頭項強疼而惡寒,出現這個癥狀就知道病在太陽經。脈浮在表因為正邪交戰的地方在表上,這是說的正氣旺的人,如果正氣衰弱就不出現脈浮了,就出現沉脈了,就是正邪交爭進入裡面了。外邪來了直接進入裡面了,因為外面沒有保衛。太陽寒水在身體最外這一層,外邪來了人體內部的陽氣一定要在這裡和它抗爭。雖然同是感冒出現沉脈你就不能用發表的葯,你還得先解決裡面的問題。咱們先知道定位在哪裡顯了什麼脈,脈非常重要,望聞問切的切是定調的。是用來衡量望聞問收集的信息的,所以四診不能偏廢。光是望診,都是臉紅有可能是實火,有可能是虛火。你從脈才能摸出來,可能在太陽、陽明或少陰。

一般太陽證所有的脈都偏點浮,肺脈浮得大一些,陽氣都在往外涌。咱們正常的脈是寸脈偏浮,關脈居中,尺脈偏沉。夏天都往上提,都沉下去就是心臟不好了。冬天都往下沉一點,感冒時輕輕把手放上去就能感覺到脈跳得特別快而有力,尤其發燒的時候,這就是浮脈。人的正氣強的時候才會發燒,體質弱的人得到了表上的風寒,他沒有那麼大的抵抗力去解表。會出現身體發癢的癥狀,脈比較弱,有點飄,渾身不舒服,就用麻黃桂枝各半湯。用一半麻黃湯和一半桂枝湯,一下就解了。壯人就是麻黃湯證了,一發汗就好了,張仲景想得特別周到。

體弱的人直接吃麻黃湯會受不了的,裡面沒有正氣強發汗是不行的。浮脈不像洪脈那麼大,風寒的時候還可能是浮緊脈,摸著浮勁不大但是特別緊,跟一根棍子一樣。少陰脈是沉微緊無力,洪大的脈出現了鼓起,和波濤洶湧的洪水來了一樣,太陽病不會出現洪脈。

因為太陽經走腦後的風府和風池,這種病完全都在太陽經絡循行的部位上,沒涉及到臟腑。強痛是來自於壓力,氣水循環一直在膀胱經絡和全身上流通,咱們看不到營衛之氣在經絡里的循行運轉。一旦受到風寒之後,就會導致經絡氣血的閉塞。尤其是脖子後面,因為它大部分是露在外面的,最容易受風。這是風邪進入地方,頭項強疼的項就是脖子,強疼就是特別難受、僵硬。寒水走到這裡走不動了,淤積到了這裡,後面的水液還不斷地往上涌。其實這裡已經水腫了,所以你摸著受風了的人的脖子特別硬,肯定是要非常疼的。血液循環不好,還會非常涼,證明他經脈里的氣血循環已經堵死了。

我治療過的一個病人腦門和脖子後面疼了半年,不知道怎麼回事。到省二院做CT和磁共振檢查,腦袋裡面沒長東西,最後給他定的是三叉神經疼。吃西藥頂點止疼的效果,但是不吃還是疼。我一看他的癥狀就知道是太陽經受寒了,他承認得病之前受了風寒。別人結婚他開車去送人,喝完酒以後在車上開著窗戶,喝多後吐了,就受風了。說是三叉神經疼也對,水液壓到神經不走了,就出現了三叉神經疼的癥狀。但不是三叉神經疼,中醫很簡單,在風池穴用三棱針扎後拔血罐就好了,又開了幾副葛根湯讓他喝。第二天就不疼了,睡醒了特別高興。

半年病邪沒有入里,是因為他的體質強壯,停在了太陽經上。停在這裡幾年都有可能,如果不扎針放血,通過按摩和拔罐也能解決,不如這個方法快。因為是寒水淤積到了這裡,所以拔出來的就是黃色的血水,流的時間長了才出了血,把水擠出來疼痛馬上就緩解了。倪海廈說牙疼發炎了,並不是炎症造成的痛,你把牙打個洞放出膿水來,瞬間就不疼了,可是裡面還有炎症。

惡寒、打顫、發高燒是人體在自我製造熱量,怕冷再蓋上被子,等人體內部的熱量達到一定程度了,才能把皮毛打開。因為是皮毛受寒了,汗毛孔就收縮了,人體自我保護機制就會打顫、哆嗦。這是在摩擦生熱,要製造足夠的熱量才能把寒氣擋在外邊,這種發燒不要冷敷冰水,是在幫倒忙,要是小孩子怕冷還是怕熱說不了,你就要看他是喜歡蓋被子還是喜歡撩被子。蓋上被子不撩就是惡寒,蹬了被子那就是陽明熱症,沒有在太陽經上了。在表上就不能再用涼葯了,惡寒的病人燒到四十度也不能用生石膏。不要怕發燒,發燒是人體正氣和外邪搏鬥的自然反應,你用冰袋冷敷會更麻煩。不能用這些霸道的辦法。

張仲景把太陽病分了兩大類,太陽傷寒和太陽中風。太陽傷寒是麻黃湯證,有麻黃、杏仁、桂枝和炙甘草,傷寒論說癥狀是浮緊脈、無汗,那就證明寒氣把他傷到了,把皮毛閉塞住了。人體要打開就要通過惡寒和發熱,現在一般理解麻黃把皮毛打開宣肺,你看麻黃長得一根一根的就像毛髮。綠色的走肝,就是左升的方子,走木火之氣是往外膨脹、發汗的。桂枝和炙甘草辛甘化陽,這兩個都是強心藥,所以汗為心之液。想出汗一定要加強心臟的力量,杏仁可以增加肺的津液,因為肺主皮毛。肺法象天幕,想有雲氣升騰得給它水液。心臟的搏動加強,肺里的津液變成汗出來,這樣做就會一汗而愈。

按照輔行訣上的解釋,那是經方的鼻祖,以前不是按咱們現在的思路創造經方的。它是按照湯液經法的五味化合來組方的,可惜就一本也失傳了,咱們就看不到原文了。現在咱們看到的是張大昌通過記憶寫下來的,後來把幾個徒弟的抄本綜合到一起出的書。《輔行訣》記錄了一部分《湯液經法》的東西,從這裡能看出張仲景收錄的湯液經法的那一部分內容。所以經方不是張仲景創造的,傷寒論是他收集了他之前的所有的經方,他把這些經驗之方歸類成了六經。經方應該是黃金比例的經典之方,動了藥量效果就不如原來好,一般不要隨意加減。不懂裡面的藥力化合加減了就會變成了別的葯,這些經方從功能上和氣味化合上解釋都是很完美的。

杏仁是苦味的,炙甘草是甜味的,甘苦化咸就增加人的津液和汗水了。不是因為加了蜂蜜變成甘味了,甘草本身就是甘味的,用蜂蜜炙過後強心的力量更大。把甘草先加蜂蜜悶幾天後再炒一下,就有了一點焦苦之味了。焦苦入心,但是主要還是甘味,實際上它是走脾胃的,治療心臟病炙甘草是主葯,它的量最大。只要是強心的時候一定要用炙甘草,解毒的時候才用到生甘草,所以傷寒論里用到炙甘草的時候特別多。

麻黃苦溫,桂枝辛味的,和甘味的炙甘草合成強心陽,甘苦化咸補心了。又加強心臟作用了,他就出汗了。杏仁白色的入肺,雖然是苦味的,但它已經和炙甘草化合了,甘苦化咸,咸能令津液生。用杏仁的目的是在加強心臟力量後,會火克金,加杏仁可以保護肺臟。汗液是通過肺走皮毛的,出汗多會傷到肺的津液,肺太燥就出不來汗了。

張大昌以前的人們都不知道氣味化合的理論,只是通過某一臟腑的功能去考慮張仲景的思路,經方開始的時候氣味化合的成分比較大。因為《湯液經法》的作者是一個廚師,他把氣味的原理髮揚光大了。他從治病到治國,再到做飯都是以五味和五行為基礎變化來的。所以古人的思想沒有那麼複雜,把原理掌握住就能運用到各個角落。現代人搞的越複雜就越麻煩,還抓不住真理,其實真理很簡單。咱們研究傷寒論一定要結合輔行訣,看張仲景設計方子的原意,把氣味化合與咱們現在的理論結合起來會更清楚。

麻黃湯在臨床上經常用到,不但能冬天用,夏天用到的也特別多。夏天正出汗的時候,一下到空調屋裡一吹,就是惡寒、發熱的麻黃湯證。這就是人造的傷寒,冬天受寒是天地的正氣,這都不是疫病,麻黃湯就解決了。如果是非時之氣造成的,冬天該寒的時候成了熱了,外寒內熱就容易出現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一票人都得這些病。

前兩天我治療了一個手足口病人,現在夏天是手足口的高發期,其實大部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習慣造成的。所有的手足口病都是心熱脾寒,夏天是心火正旺的時候,又是腸胃最寒的時候。再加上小孩們喝牛奶、飲料、吃冰糕,寒氣傷到脾胃了。了解了病因治法就特別簡單了,這樣的孩子上醫院檢查,高燒三十九度多。一般嫌醫院裡人多,味道不好,不願意住院。回去輸液還是燒,一摸肚子特別脹,舌苔白厚。說明不但有濕而且有實了,不是單純的濕膩。手壓倒少腹大腸這裡不讓壓,說明大腸里有燥屎,高度總結了這就是心熱脾寒、脾濕腸燥。

如果發汗就把腸胃的津液發沒了,大腸會更燥,脾胃裡的濕氣也不會通過發汗化開。越發汗對小孩越不好,西醫一見發燒就想辦法消炎、發汗,抗病毒的葯就上了。燒就是退不下來,我給他開了三副葯,孩子不願意喝,就喝了一部分,從肛門裡打進去一部分。到下午就拉出了干糞塊,我就知道燒快退了。果然吃了一副半燒就退了,他還怕我在中藥裡面加了西藥的退燒藥。我讓他把西藥全停了,他說只要不燒就行了,我說燒兩天也沒事。燥屎在裡面不可能退燒的,用消炎藥退燒了還是會燒起來的,裡面的腸燥調好了自然燒就下去了,家長就堅持不給孩子用西藥的退燒藥。把葯喝完了一直就在也沒燒,孩子胃口大開,精神也特別好。

如果發汗大腸里就會更燥,就成了大承氣湯證了。家長就怕把孩子燒成大腦炎,其實反覆退燒吧津液傷到,病才會入里成大腦炎的。小孩子感冒發燒是正常反應,不可能那麼容易得大腦炎的。就是大腦炎中醫也有辦法治療,他們就不知道不讓燒的副作用有多大,強行發汗會傷到人的津液和心陽,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想用西藥代替心臟的功能,他是在不給它能量的情況下加速它的功能,那樣必定會傷到心氣,很多就是奪命退燒藥,很多小孩子吃了就要了命,從太陽轉成少陰了,轉成了心肌炎或腎炎。咱們中藥是給了它能量,是對心臟有幫助的。

他這個病有一點陽明證,本來是沒有陽明證的,老是強行發汗就成了陽明證。心熱脾寒屬於太陰證,因為手足口在脾上,脾主四肢和口唇。它本身是一次性病毒,肯定要傳染,但是腸胃沒問題、脾不濕的人是傳染不上的。不是每一個小孩子都得這種病,只有飲食方式有問題、脾臟寒濕的孩子才得的。

太陽中風以後,傷到人的肌肉了,癥狀是惡風、自汗出,怕風還老出汗,在那裡坐著都出汗。還有傷寒提綱的所有癥狀,脈浮緩,已經傷到津液了。不斷出汗人體津液就虧失,脈跳的相對來說就慢一點,不像太陽傷寒是高燒、脈浮數,增加熱量使勁往外泵出血液。只要出現了這種癥狀就用到桂枝湯了,有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棗、生薑。這個方子的作用點沒在肺上,而是在脾胃上。桂枝可以行肝氣,宣發往上走的是脾胃和肝臟。白芍用來收斂,因為他自汗多,是人體在出汗、體質弱的情況下受到的風,轉成了太陽中風。

不但是外感的時候容易得這種病,有的內傷像很多人得的植物神經調節紊亂,自己坐著就出汗也可以用這個方子,不一定是表證。是通過強脾胃來治療的,因為人的抵抗力來源於脾胃。脾化生了血液,走到肝臟化生了營氣,胃裡的水谷之氣經過肺,走到經絡化生了衛氣。這個方子可以調和營衛,營衛二氣不相和才能自汗出,人體就收不住自己的汗液。脾胃是營衛的根源,這個方子通過調理營衛把津液不足,傳到肝肺上,然後解決營衛不和的癥狀,營衛相合出汗自然就收住了。不出汗就不怕風了,問題就解決了。

從藥味化合來說桂枝是辛味的,白芍是酸味的,辛酸化甘。甘味入脾還是氣血,脾主四肢肌肉。太陽中風了需要解肌,沒有在表上不能發汗。他老出汗是表上虛了,而是病在肌肉,渾身疼。生薑和大棗可以產生脾胃的津液,都是黃色的可以補脾胃,這是一個補脾的方子。虛人感冒建其中,把白芍的量加一倍,再加上飴糖就是小建中湯。他本身自汗止不住,再給他發汗就會無效。這種方子西醫就不太好理解,他又沒有細菌感染,也不含病毒。檢查哪裡也沒事,他們就沒招兒了。

桂枝湯本身就是調和人體陰陽的方子,桂枝走陽,白芍走陰。因為作用在肝上,輔行訣上的小瀉肝湯和小補肝湯就是桂枝和白芍配合的,一個是補肝,一個是瀉肝。辛酸化甘補脾,本身就能防止病邪傳到脾上,能加強脾土的作用。先補肝再強脾就是它的思路,桂枝和白芍可以防止肝木克到脾土,它們的化合甘可以補脾土、治未病。這是他組方的原意,輔行訣裡面的方子都有治未病的思路,一定要想辦法防止傳被克的那一臟,這就為咱們研究輔行訣開闢了一條路。酸入肺就能瀉肝,因為金克木。

視頻鏈接:

//v.youku.com/v_show/id_XNTU4OTE1Mzg4.html


推薦閱讀:

老中醫奶奶的故事(193)
中醫養生 > 疾病方葯選集
教你區分中醫的胃寒與胃熱證
中醫音樂體質養生,教你音樂養生法
名老中醫治小兒遺尿方

TAG:中醫 | 轉載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