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科普:節氣養生】清明時節莫「斷魂」

導讀

4月4日是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清明。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清明15天的三候為:「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清明意味著季春時節的正式開始,處處春光明媚,草木吐綠,自然萬物顯示出勃勃生機。

二十四節氣中醫養生之

清明時節莫「斷魂」

作者王茂泓

今年4月4日是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清明。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清明15天的三候為:「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清明意味著季春時節的正式開始,處處春光明媚,草木吐綠,自然萬物顯示出勃勃生機。

清明時節是一年之中養生的重要時期。中醫認為,「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養生的要義就是要順應日月寒暑的變化,與天地自然同步。清明時節已是天氣清朗,四野明凈之時,但現代人由於諸多不良生活方式,往往跟不上清明春氣生髮至旺的狀態。尤其是偶爾的天氣變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讓許多人遠離了清、明之境,情志易郁,因此,清明節氣養生,當以調暢情志為先。

1,早起觀柳,以暢生氣

清明時節當順應早起的作息規律,建議天亮即起,著寬鬆衣服到柳絲吐綠的地方賞綠或鍛煉,不可在清晨賴床或兀坐而生抑鬱。若超過七點還不起床,則肝氣升發不利,肝氣下陷,不僅情志抑鬱,而且因肝主酸,體內酸性代謝產物失於疏泄而積聚,逐漸形成酸性體質,是現代人多患腫瘤及心腦血管病等的重要原因。此外,柳是應春氣最強的植物,與肝同氣相求,觀柳、插柳不僅有助於疏肝怡性,而且柳一身是寶,柳葉外用可除汗腳臭,柳枝可祛風,利尿,止痛,消腫,煎服可治黃疸、白濁;酒煮外熨可治諸類腫痛等。

2、踏青吐納,以怡心性

清明時節是調整身心與自然萬物和諧同步的最佳時期。春季肝氣漸旺,在清明之際最盛,尤其需要舒展抒發,而綠色入肝,故踏青最宜。應多到戶外空氣清新之處,或山青水秀的郊外春遊、散步,有助於肝氣暢達,賞心怡情,使陽氣增長,跟上自然的腳步。對養生保健大有裨益。

在踏青時若能配合簡單的呼吸吐納,則效果更好。可以在風和日麗處,安坐在草地上,綠蔭旁,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觀想吸進白色清新之氣,呼出污濁之氣,做到自然輕鬆不緊張即可。

3、謹合五味,順肝悅脾

中醫說「春夏養陽」,清明開始就是最佳的「養陽」之時了,除了精神上需要「養陽」之外,飲食上也需要「養陽」。但清明節又叫「寒食節」,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冷食的習俗。但現代人大多不適合冷食,尤其是清明時節。這時的飲食應以柔肝健脾,扶陽祛濕,兼顧養肺為原則,柔肝以蔬菜水果為主,尤其是綠色時令蔬菜,如益肝調脾、降壓明目的薺菜,清肝消積、利五髒的萵筍;健脾首選紅薯、山藥、大棗等。紅薯不僅健脾補虛,強腎陰,其藤還能降壓降糖,其葉益肝降糖、解毒通便;山藥可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扶陽祛濕可選赤小豆芽、枸杞、韭菜、薏苡仁等,但要忌食助邪助火之發物,如海鮮、牛羊狗肉、公雞、竹筍等。清明肝氣較旺,故要吃些養肺的食品,如豆製品、百合、銀耳等都非常適合。

此外,清明過後雨水增多,氣候潮濕,易使人「春困」,喝「清明茶」是順應自然又解決「春困」的好方法,有提神醒腦、養肝除煩清頭目的作用,非常適合選擇,但現代人痰濕較重,體寒者多,故加上金桔效果更好。

養生一薦

情志抑鬱者,推薦飲姜蘇茉莉茶,用生薑3片、紫蘇2克、茉莉花3克泡茶飲,以疏肝鬱、散寒邪;

脾虛濕重易「春困」者,多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

(本文編輯:張穎微)

江西省傳統中醫中藥研究會簡介

江西省傳統中醫中藥研究會是經省民政廳批准成立,省科協主管的省一級中醫藥學會,以『博採眾長,發展中醫,知行合一,服務社會』為理念,主要從事傳統中醫藥的研究、教育、宣傳、推廣及開發等工作,吸收了一大批有志於傳統中醫藥的優秀中醫藥人才,目前研究會及其臨床基地為更好地使用傳統中醫藥服務社會,致力於現代文明病及疑難病證的研究與治療。

江西省傳統中醫中藥研究會

聯繫方式:

推薦閱讀:

把吃完的水果扔進草叢,算不算回歸自然(肥沃土壤)?如何避免種子發芽爭奪營養?
古代人近視了怎麼辦?
自我意識的定義:個體認知了自我,並且能夠與外界發生交互。
肥豬肉入選「最營養食物」,而且是「十大」里唯一的肉類

TAG:科普 | 養生 | 清明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