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運動癥狀帕金森病或已中晚期

按:診斷應謹慎哦! 出現運動癥狀帕金森病或已中晚期 來源:廣州日報   ●診斷帕金森病尚無特別有效的檢查手段,臨床上經常被誤診,因此診斷時應謹慎  ●65歲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治療首選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和黑質神經元保護劑,盡量推遲用多巴胺替代治療  「帕金森病日」專題  今天是帕金森病日。據了解,目前全球約有400萬帕金森病患者,中國就佔了170萬左右。在我國,帕金森病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之後,威脅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又一「殺手」。不少人知道,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不穩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癥狀,但專家提醒,臨床上,帕金森病人的感覺障礙、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可能出現得更早,但由於沒有特異性,往往容易被忽視。  文/記者任珊珊、伍仞、翁淑賢通訊員王海芳、李紹斌、彭福祥、徐晶、吳亮軍  診斷:  帕金森病易被誤診  作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帕金森病最常造訪的當屬中老年人。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老年神經科主任陶恩祥教授介紹,在診斷上,目前帕金森病尚無特別有效的檢查手段,醫生更主要的是根據病人的癥狀,憑藉專業經驗做出診斷。「帕金森病經常被誤診。」陶恩祥說,由於該病癥狀之一為手腳動作不靈活,曾有一些病人被基層醫院誤診為頸椎、腰椎病,反覆治療無效,待病人出現其他典型癥狀後才確診為帕金森。  更常見的情況則是其他疾病被誤診為帕金森病。例如進行性核上性麻痹、腦多部位萎縮、顱內炎症、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也會出現類似帕金森病的癥狀。其中,特發性震顫最容易和帕金森病混淆。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專科主任陳玲教授指出,帕金森病引起的震顫多為單側發作,病人還有行動遲緩的特點,「而特發性震顫通常表現為雙側對稱性震顫,病人行動不受影響,有些人喝酒時癥狀還會暫時改善。」她表示,特發性震顫病人的年齡也比帕金森病人要年輕一些。在治療方案上,帕金森病主要靠左旋多巴類藥物,而特發性震顫可以靠服用安定改善癥狀。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研究顯示,部分特發性震顫病人患病十幾年後,可能轉化為帕金森病。  區別:  帕金森病≠帕金森綜合征  廣東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洪銘范教授指出,臨床上,除了原發性帕金森病,還有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但許多病人和家屬經常搞不清兩者的區別,以為是同一回事。其實,兩者的發病原因並不相同,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的發病原因比較多樣化。比如,臨床上就有一些患者吃某一類抗抑鬱或改善腦供血的藥物,一段時間後出現不自主運動、下頜運動障礙、強直等類似帕金森病的常見癥狀。  臨床上有多種藥物可引起繼發的帕金森綜合征,比如氟哌啶醇、氯丙嗪、胃復安、利血平等。而除了藥物,腦梗塞或腦出血等病症也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腦部多巴胺系統的功能,引發繼生性帕金森綜合征。另外,煤氣、重金屬等中毒,肝豆狀核變性甚至是尿毒症的末期也可引起繼發帕金森綜合征。而因車禍等原因造成的腦部外傷,或是腦部腫瘤等病變的患者中,也可出現繼發的帕金森綜合征。所以,一開始就明確病因,對後續的治療尤為關鍵。醫生在細問病史的過程中,若發現病人有腦血管病、腦外傷或懷疑有腦腫瘤、中毒及相關用藥提示,都應積極排查以助確診。因為,對於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病人來說,如果能較好地解決原發病,繼發的癥狀才能得到控制。  新觀點:  出現運動癥狀或已屬中晚期  靜止時手不由自主以每秒6~8次的頻率發抖、屈曲體態、轉身舉步困難、走路小碎步、上半身向前沖、走路時兩手不停地擺動等,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癥狀。不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系科主任兼神經科主任潘小平教授介紹,近年來國際上的新觀點認為,當出現以上運動癥狀時,帕金森病實際可能已經到了中晚期。  「現在認為,帕金森病的最早期癥狀有三種,一是嗅覺異常,比如分不清香臭、嗅覺減退;二是認知功能下降和情感改變,比如記憶力下降、淡漠、抑鬱;三是晚上做夢愛說夢話、手腳亂動甚至做出暴力動作。研究發現,有這三種癥狀的患者,很多人在50~60歲的時候會成為帕金森病患者。」但是,帕金森病的這些早期癥狀往往在運動癥狀前三四年就出現,卻沒有特異性,而且目前帕金森病診斷的「金標準」是臨床醫生的長期觀察,沒有出現運動癥狀,還不能診斷為帕金森病,所以潘小平提醒,出現上述早期癥狀後要密切觀察。  用藥:  盡量推遲用多巴胺替代治療帕金森病是由於黑質神經元退行性病變、分泌多巴胺下降引起的。潘小平提醒,治帕金森病不要抱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心態,「我常常遇到一些從基層醫院轉來的患者,一診斷為帕金森病,馬上就上多巴胺替代療法,用上後效果都會很好,一兩天就可以使癥狀消失,像正常人一樣。但是這類葯有3~5年的『蜜月期』,蜜月期一過,異動症、開關現象、季末現象都出來了,處理起來很棘手。」  潘小平介紹,現在國外治療指南要求,65歲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治療首選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和黑質神經元保護劑,65歲以上,也是首選多巴胺受體激動劑,「能控制得好的,都盡量不要這麼快上多巴胺替代物。現在人均壽命延長了,要盡量推遲使用多巴胺替代物的時間、推遲異動症等出現的時間。帕金森病的治療原則是『不求全效,細水長流』,畢竟對老人來說,走路稍微慢點、反應慢點,問題也不大。當然,年紀較輕、還在工作的患者,假如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後還是影響工作,也可以上多巴胺替代物。」  要注意的是,無論什麼年齡患者,假如要上多巴胺替代物,都應該從少量開始。「我們一般都是1/4片甚至1/8片一天內少量多次用。每天使用多巴胺替代物超過600毫克就會產生異動症。」  潘小平說,有不少病人當發現藥效沒有以前好了,會自己增加吃藥次數,不曾想實際上是「季末現象」。「這些情況都要由醫生來判斷。有時不一定是多巴胺量不夠,而可能是受體不激動,給再多多巴胺替代物也沒用。」一般來說,已經上了多巴胺替代治療的患者,假如出現異動、開關現象等,要加上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和處理副作用的藥物,但很多病人自己也不願使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一是因為覺得多巴胺替代物效果很好,二是因為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有噁心等副作用,但實際上可以使用胃動力藥物來減輕,一般經過兩周左右就能適應。  康復訓練:  多大聲讀報唱歌 邊走邊扔紙團左旋多巴類藥物和「腦起搏器」手術,是目前帕金森病的主流治療方式。但藥物和手術並不能解決所有癥狀,康復治療對帕金森病人也非常重要。  「由於肌張力過高,帕金森病人經常遇到吞咽困難、講話聲音過低、步態困難尤其是起步困難等問題,靠吃藥和手術不能得到明顯改善。」陳玲表示,病人在吃藥的同時,堅持長期康復訓練,則有較好效果。  帕金森病人說話容易開頭音量大,越講越低聲,讓人聽不清楚。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治療科陳曦副教授建議,可以通過腹式呼吸來改善。講話時保持軀體直立,頸部不要過分前傾,說話前先深吸一口氣,講時讓氣流慢慢釋放,中間適時停頓。早晚漱口時可口含一大口水,深吸一口氣後用力把水噴遠。還可深吸氣後連續數數,盡量一口氣從1數到20。病人平時可經常大聲讀報紙、唱歌,也可改善講話不清楚的問題。  帕金森病人常在坐下或久站後長時間無法邁步,或者碎步前沖。陳玲建議,可以在家裡用顏色鮮艷的膠帶或絕緣線,按照一定間隔貼在地面上作為「視覺提示」,輔助自己邁開步子。有些病人隨身攜帶紙團,每走一步就往前面扔一個紙團,提示自己可以跨過去,效果也比較好。  另外,陶恩祥指出,目前研究顯示,除草劑、重金屬錳等環境污染可誘發帕金森病,建議有帕金森病家族患病史的人要盡量迴避上述危險因素。陳玲建議,上述高危人群可在家屬發病年齡到來以前,做PET或SPECT檢查,有多發性震顫患病史的人也應提前進行檢查。
推薦閱讀:

盤點近幾年上市的帕金森新葯
帕金森病與帕金森綜合症有什麼關係,治療上一樣嗎?
神經科夜班常見急症與應對策略
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病的效果
【運動障礙】帕金森病患者經顱腦超聲黑質強回聲的臨床特徵分析

TAG:運動 | 帕金森病 | 癥狀 | 帕金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