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無法升職?問題在於你太喜歡說「我」這個字了

編者按:在人際交往中,過度強調或頻繁使用「我」字,會給聽者留下標榜自我的印象,築起一道心理防線,影響他人對你的認同。本文編譯自Judith Humphrey在Fast Company媒體發表的題為「Five Times This Extremely Common Word Can Hold You Back At Work」的文章。

試著在公司一天不說「我」字——賭你做不到。「我的」也同樣適用,這類代詞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次數過於頻繁,甚至都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但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小字小詞,相較於同樣常見的「功能詞」——冠詞、介詞和連詞等——可能在言語中比我們所預想的更有分量。社會心理學家James W. Pennebaker表示,尤其是第一人稱代詞,它們在交際過程中傳達的意義可能與我們所料想的截然不同。

這對你個人以及你的職業生涯而言,意味著什麼?首先,Pennebaker的研究顯示,「我」及其同類詞語在聽者耳中可能會呈現出與說者意圖截然不同的意思。當你使用「第一人稱」時,即便言語模式並非以個人為中心,別人也可能會認為你是在「自賣自誇」,確實存在著這樣的風險(雖然聽上去並不合理)。

由於語言的複雜和偏見的存在,個人所能掌控的成分其實十分有限。因此,謹言慎行,才是萬全之策。在以下五種工作場合下,使用更加包容的措辭,以中和「我」所帶來的潛在風險,或者索性不用「第一人稱」,才是明智的選擇。

1. 會議期間發表言論

我們通常會在參會期間使用「我」,以獲取他人的注目,但每一句話都應該足夠小心。如果頭一句話就是「我不贊同」、「我認為」或「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略有不同」,在這類情形下,「我」聽上去會讓人頗感不快,尤其是在存在異議或抒發己見時。

其實存在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能使用「我」,又能顧忌到其他團隊成員的想法。但這也意味著,在措辭上,要使用一些「第三人稱」。直抒胸臆之前,先引用前一位發言人的觀點,或者再次強調會議的主題(圍繞主題進行討論,而並非辯論),例如「我來總結一下前幾位發言人的觀點」或者「前幾位發言人都言之有理,但我想做幾點補充」。一旦成功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你便可以坦率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了,哪怕使用「第一人稱」,也不必膽戰心驚。

2. 接受褒獎

當然,一般人都抵擋不了「邀功」的誘惑,想要強調個人所付出的汗水。然而,在一些工作場合下,你需要保持謙卑,弱化自己在團隊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真正獲得他人的賞識。這種做法好比如履薄冰,如果存在他人的參與,千萬不要以個人的名義獨攬所有榮譽——畢竟,近乎所有的項目,都是由不同領域的「專家」攜手推進完成的。

如果你是一場廣告宣傳活動的藝術總監,你勢必清楚,你的上司才是制定策略的人,你的上司的上司才是允諾這一策略的人,你的客戶才是最終拍板的人。哪怕他人不斷追問:「這場活動是不是由你一手操辦的?」,不要用一個「是」字回答,然後神秘一笑,轉身離開,深藏功與名。考慮周全的答覆應該是:「我只是其中的一顆小齒輪,這完全是團隊努力的結果,我們都引以為豪。」

當然,躲在「聚光燈」之外,並不意味著功勞就不是你的了。女性同胞在面對來自他人的恭維時,通常迴避道:「這是整個團隊的功勞」或者「過獎了,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兒」。最好的做法是,在不獨攬所有功勞的前提下,讓別人主動將你與成就聯繫到了一起。試著說:「我的團隊令我引以為豪,我們一同贏得了勝利」。一個「我」、一個「我的」以及一個「我們」——這才是接受褒揚的和諧之道,弱化個人成就,強調團隊協作。

3. 在求職面試或績效評估時展現個人能力

人事部經理也許正在考慮是否該給你offer,領導可能正在參考你過往的工作來決定是否該給你升職提干,但過度使用「我」,只會適得其反。

諮詢服務商DHR International執行副總裁Sussannah Kelly表示,候選人往往沒有意識到,招聘過程並不僅僅與他們相關。他們所面試的空缺崗位,要求為團隊和公司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Kelly說:

有些求職者告訴我,面試感覺十分良好,但過了一陣子,發現並沒有拿到offer,因為他們過於以自我為中心,而忽略了這個崗位和整個公司的訴求。

萬無一失的應對措施便是,簡明扼要地陳述自己做了些什麼,為團隊帶了了哪些影響和結果。求職信和networking email也同樣適用。我曾經收到過一封來自於某位候選人的郵件,八個小自然段,每一段都以「我」開頭。儘管他坐擁證書無數,最終還是被我無情拒絕了。

4. 交際活動上的自我介紹

交際活動上的自我介紹通常以一句敷衍馬虎的「您好」開始,接著便是一連串個人獨白,句句不離「我」字。這對於說者和聽者來說,都是致命的。

不妨從容步入會場,走近某一位看上去十分有趣的人,或是單刀直入,試著接觸垂涎已久的VIP客戶,循序漸進並且不失禮貌地向他們發問:他們眼中的演講者是怎麼樣的?此行的目的何在?在哪兒工作?時機合適,不妨恭維幾句(你的鞋在哪兒買的,真好看!),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一直寒暄下去,直到找到共同話題。然後,便可以開始使用「第一人稱」,向他們解釋你為何而來,在哪兒工作,雙方可以在哪些領域上開展合作。

5. 向領導彙報工作

與領導攀談時,很容易開始用「我」來輪番轟炸,列舉個人成就,試圖讓其刮目相看。想在權威人士面前證明自我,這種心理再正常不過了。然而,諷刺之處在於,你想要顯露自己的過人之處,可你這番話,在領導耳中聽起來軟弱不堪、黔驢技窮。

實際上,Pennebaker的研究顯示,權力較小、社會地位較低的人相較於位高權重的人,會更加頻繁地使用「第一人稱」和「能」、「應」、「會」、「可」、「要」這類助動詞。《泰晤士報》(Times)在2011年總結了Pennebaker的理論,表示人微言輕的群體往往更加需要來自他人的認同。所以,日後同上司、前輩交談時,專註於公司本身——公司上下共同的需求、目標和結果,切忌以自我為中心。

有時難以避免,順嘴就將「我」給說出來了——這只是言語上的習慣,同樣適用於其它字詞——這意味著,有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難以控制他人的想法。但有這麼一條至上法則,能幫助你將意圖最優化:人們都希望他人對自己感興趣,所以談話時切忌以自我為中心。以平等包容的心態傾聽他人,與人交談,會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收穫來自他們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敬畏。

原文鏈接:https://www.fastcompany.com/40454377/five-times-this-extremely-common-word-can-hold-you-back-at-work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推薦閱讀:

懷孕的時候,你最討厭別人問什麼問題?
高為學:劉國光十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問題」述評
岳飛被害與昭雪問題再探

TAG:升職 | 問題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