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慾洶洶下的真愛渴望
[導讀] 一個「文革」年代的愛情故事,何以被當下年輕人熱議?僅僅是因為「老三太完美了,堪稱中國的情聖」 |
電影《山楂樹之戀》熱映,引起熱議。影片以純凈之美,將扼殺人性時代的美麗愛情拍得詩意而悲情。特殊年代下這份「沒有得手」的愛情,因了對肉慾的間離,越發顯示出悲情的力量。其實「得不得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份愛情的質地。「無條件的付出,以及一輩子不變的信念」——其中兩個關鍵詞「無條件」和「一輩子」,擊中了現代人的命脈。
無論這是「張藝謀的刻意回歸之作」,還是「一不小心又被他踩到了點上」,我們有理由給張藝謀鼓三下掌。近乎白描的寫實,返璞歸真的風格,成本不高的製作,新人亮相的推動,呈現出一部現實主義藝術片的基本特徵。而在藝術以外的內涵層面,影片給觀眾以充分的想像性解讀,解讀中的主流,似可概括為:物慾洶洶下的真愛渴望。
一個「文革」年代的愛情故事,何以被當下年輕人熱議?僅僅是因為「老三太完美了,堪稱中國的情聖」(作家蘇童評語)?不盡然。老三確是情痴,但他的完美不為其他人,只獨獨為靜秋,他所有的好只因為一個原因:他愛靜秋,用他的所有能量深深地愛著,不圖回報。當愛一個人勝過愛自己,當把對方的命運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竊以為就摸到了愛情的真諦。而靜秋的回應也是如此,當她穿著紅衣服在老三臨終的病床前大放悲聲的時候,你會深刻感到,她的愛情是沒有雜質的。小說《山楂樹之戀》的腰封背面寫了一句話:所有的男人都想娶靜秋,所有的女人都想嫁老三。為什麼?因為老三和靜秋的愛情里,沒有我們今天司空見慣的物慾橫流,沒有類似「搞定房子才能搞定妻子」的「全民共識」,沒有「寧可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在自行車後面笑」的價值取向。
當市場經濟的滾滾洪流伴著物質至上的滾滾紅塵席捲大地之時,純凈簡樸的人生觀幸福觀價值觀與我們漸行漸遠,放眼望去,不見「仰望星空的人」,只見「俯視紅塵的人」。在這樣的背景下解讀對《山楂樹之戀》的熱議,不妨看作是對美麗人性、對健康價值觀、對重建幸福感的執著呼喚。人們津津樂道於影片展現的「史上最乾淨的愛情」和「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而驅動熱議的潛藏動力,乃是發自全民的集體無意識呼喚。社會終要回歸到「寧可在自行車後面笑,也不願在寶馬車裡哭」的常識——「笑」是什麼,是價值體現、幸福感強、人生美麗的外在表現,它的內核應是最純凈的。
推薦閱讀:
※誰說真愛就沒有錯?
※真愛長什麼樣
※《人的一生,真愛只有一次》
※男人會變脆弱?細數男人遇到真愛的...
TAG:真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