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古琴
07-09
2500年來,被尊奉為聖人的孔子,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一位莊重有餘而生氣不足的人物。實際上,被他的弟子們記載下來的孔子是一位富人格魅力、可親可愛的人。他平時總是和顏悅色、舉止從容,使身邊的人如沐春風。
孔子還是一位音樂天賦很高、修養全面的音樂家,他提出了對後世影響廣泛的音樂審美標準──「盡善盡美」。
孔子在魯國聽到「盡善盡美」的《韶》樂,為之「三月不知肉味」。他跟隨當時著名的琴師師襄學習彈琴,從一支琴曲中體會了人物的形象、精神特徵和人格之美,後來果然驗證這是描寫周文王的琴曲《文王操》。這些記載使我們了解到,孔子具有非常高的音樂審美品味和非常深刻的音樂理解力。
中國現存最早的琴曲《幽蘭》,相傳即為孔子所創。
孔子周遊列國時,沒有一個諸侯國的國君採用他的政治主張,因此孔子得不到重用。當他從衛國返回故鄉魯國時,途中經過一個山谷。在那幽靜的山谷中,他見到美麗的蘭花獨自開放。孔子聯想到自己空懷大好理想而不被理解任用,就像這蘭花一樣,被埋沒在山谷中。於是,孔子停下車來,援琴彈奏,一邊唱,一邊彈,作了這首《幽蘭》。幽蘭的芬芳是君子德行的象徵。
現在流傳下來的各種形式的古琴中,有一種叫「仲尼式」,後人景仰孔夫子,因此以其字「仲尼」為琴命名。「仲尼式」古琴最具簡潔和諧之美,很受人們鍾愛。仲尼式古琴還是儒家的審美理想的完美體現。
推薦閱讀:
※古琴泛音的講究
※「卧龍吟」你會唱嗎?《三國演義》里唱過!
※如何看待「接近失傳的上百首古曲無人問津」的消息?
※三國《卧龍吟》琴曲,附曲譜
※古琴知識百問連載(四)----談談絲弦是否需要每天使用完松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