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母嬰依戀——生命最初的紐帶

來源公眾號:明姬工作室

ID:WMJ_YB

本文約2100字,大約需要佔用您4分鐘左右。

如果您的寶貝在2歲左右離開母親,會有怎樣的表現呢?你是否知道這種表現可以預測孩子未來的性格、態度、行為呢?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就是——依戀關係。

一提起依戀關係,很多家長都不陌生,它指的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母親)之間最初的情感聯繫,發生在嬰兒和經常與之接觸、關係最密切的成人之間,是在嬰兒和成人相互交往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互動關係。所以,如果這個人是母親,就稱為母嬰依戀;如果是奶奶、姥姥或保姆,只要她們與孩子接觸更密切,也有可能取代母親,與嬰兒形成依戀關係。

1973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斯沃斯使用「陌生情境法」深入研究了依戀關係。研究人員將2歲左右的嬰兒和母親帶到實驗室中,觀察嬰兒在遊戲時與母親的互動情況,之後要求母親離開房間,一位陌生人進入房間與嬰兒遊戲一段時間後母親再返回。結果發現,有的孩子在與母親獨自相處時,積極地探索環境;與母親分離後,明顯地產生不安;當母親返回時,就尋找母親,很快地與母親接觸,很容易又高興起來。而另一些孩子在與母親獨處時相當焦慮,不願意進行探索活動;與母親分離後,表現非常不安;母親返回來時,對母親曾經離開表現出強烈不滿,試圖留在母親的身邊,但對母親的接觸又表示反抗。

您家的依戀關係,安全嗎?

根據不同嬰兒對母親的反應,我們界定了三種基本的依戀關係:

?安全型依戀——這類兒童在母親在場時能安逸地遊戲和探索,母親離開時情緒出現困擾,但母親回來後很快又恢復平靜。他們對陌生人的反應比較積極,能順利地與陌生人交往。

?迴避型依戀——這類兒童母親在場或不在場影響不大,母親離開時也並不表現出分離焦慮,實際上這類兒童並未形成對人的真正依戀。後經研究表明,迴避型依戀的兒童易成長為具有反社會性和攻擊性行為的個體。

?反抗型依戀——這類兒童似乎離不開母親,母親離開時極度痛苦,但母親返回後又表現出矛盾心理,既想尋求與母親接觸,又在母親親近時生氣地拒絕和反抗。反抗型依戀的兒童長大後易表現出退縮性行為。

後面的兩種依戀關係,都稱為不安全的依戀關係。研究發現,依戀的質量會影響情緒情感、性格、社會行為以及對人態度的形成。安全型依戀的兒童長大後,會有高自尊,可以建立信任、持久的良好人際關係,善於獲得社會支持,具備與他人分享良好感受的能力。而建立了不安全依戀關係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出現問題心理和問題行為。所以,我們的努力方嚮應該是,與孩子一起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第一階段:寶貝出生到6周左右。這時候,嬰兒開始與身邊的成年人有了親密接觸,比如抓握大人的手指、凝視成人的眼睛、微笑或哭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一階段的嬰兒可以識別自己母親的氣味和聲音,但是,還沒有形成對媽媽的依戀,因為他們不介意跟不熟悉的大人待在一起。

第二階段:寶貝6周至6-8個月。在這一階段嬰兒對熟悉的照料者和陌生人出現了大不相同的反應。隨著嬰兒與母親持續的交流,他們開始發展出信任感,每當嬰兒發出信號(如哼唧、表情、手勢、目光指向等)來表達需求時,身邊的照料者都積極應答,快速做出反應,多次之後,嬰兒就會對身邊的照料者產生信任。當然,如果身邊的照料者沒有做到及時、正確的應答,嬰兒就會形成失望感,而這對依戀關係的形成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儘管如此,即使嬰兒此時可以識別母親與他人的不同,當自己與母親分開時,嬰兒仍然不會抗議。

第三階段:6-8個月至18個月-2歲。嬰兒明顯表現出分離焦慮,也就是說,他們會在依賴的成人離開時變得難過,大一些的嬰兒和學步兒還努力嘗試挽留媽媽(或熟悉的照料者),比如接近、跟隨並爬到媽媽(或熟悉的照料者)身上。他們把媽媽(或熟悉的照料者)當作重要的安全基地,從中獲得情感支持。但也恰恰是在這一階段,職業女性在休完6個月的產假之後,必須重回工作場所,每天陪伴寶貝的時間自然減少,甚至因為路途遙遠、工作壓力大等原因,而不得不給寶貝斷奶。這就更加導致嬰兒在建立依戀關係的敏感時期,由於母親的缺位,而不得不與其他撫養者建立依戀關係,或者形成「精神孤島」,不去跟任何人建立依戀關係。這也是不安全型依戀關係之所以會出現的原因。

第四階段:18個月至2歲以後。孩子慢慢能夠理解母親(或建立依戀的那個人)的離去,認識到母親的離開是暫時的,並不是拋棄他,母親是愛他的。這種穩定的認識一旦建立,孩子對媽媽離開的恐懼就會大大減小,從而減少分離焦慮的程度,提升對母親(或建立依戀的那個人)的信任。

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嬰兒在1歲左右都能與撫養者形成某種依戀關係。至於形成的是安全型還是不安全型依戀,則因人而異。我們建議撫養者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在第一階段保持對嬰兒釋放信息的敏感度,做到及時回應、正確解讀,當然,這需要我們對嬰兒的日常表現非常了解。

二是在第三個階段加強對孩子的陪伴和關注,即使是職業女性,如果你希望孩子與你、而不是他人建立依戀關係,回家後也要拋開工作的煩惱和身體的疲憊,與寶貝親密互動、多做遊戲,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三是在寶貝形成依戀關係時期,基本保持愉快的情緒與孩子進行交流,因為沒有嬰兒會願意與怒火衝天、愁眉苦臉、悶悶不樂、煩躁不耐煩的成人建立親密的依戀關係。

一份付出,一份收穫,沒有高質量的陪伴,何來安全型依戀的形成,更別說未來良好的親子關係。親密感,從小開始,終身受益。共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明姬心理工作室」(ID:WMJ_YB) 心眼看天下,每天三分鐘。


推薦閱讀:

魚肝油、魚油、維D、維AD……到底哪個該給寶寶吃?
夏天到底要不要穿紙尿褲?
寶寶出生後的第1——52周身體各項發展指標,超級全面!
你願意花4萬元保存胎盤嗎?
女兒4歲了還尿床,媽媽說了一番話,竟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

TAG:生命 | 母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