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暗器叫糧食[zhuan]
聯合國糧農組織於1945年10月16日成立,秋天是收穫的季節,10月16日,被選為世界糧食日,以喚起人們對糧食的重視。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為什麼要年年喚起?事實上,越是基本的常識越需要輪番喚起。最早的教訓來自春秋時期齊國旁邊的魯國和梁國。
齊桓公為了稱霸,下令大家必須穿絲製衣服,但國內只准種糧食而不準種桑樹。一時間全民皆絲,絲價大漲。管仲還特意對魯、梁二國的商人說:你們給我販來一千匹絲,我給你們三百斤金;販來萬匹絲,給金三千斤。於是,魯、梁二國的老百姓都把絲運到齊國賣了高價,魯、梁兩國國君看到利潤豐厚,就要求他們的百姓都去織絲,沒人種糧食了。
只一年,兩國就出現了饑民,再回頭補種糧食,為時已晚。魯、梁百姓從齊國買糧每石要花上千錢,而齊國的糧價每石才十錢。三年後,魯、梁不得不服從齊國的霸權。
糧食是命根,國家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時,必然就會以糧食來相互制約。糧食的衍生品除了美酒、乙醇,其實還有國家安全。糧食的決定性意義,在戰爭中顯露無遺。
官渡之戰,曹操一開始總是輸,最後之所以能夠以少勝多,最關鍵的就是因為他燒了袁紹的糧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仗歷來以糧為綱,餓著肚子是沒法打仗的,燒了對方的糧草,則勝券在握。糧草如此重要,所以曹操親率5000名將士前去烏巢,一把火燒了袁紹的軍糧,袁紹兵敗如山倒。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高手,在祁山打了一場糧食戰爭。《晉書》記載,司馬懿趕到上邽,成功地阻止了諸葛亮的搶糧行動,雖然諸葛亮在祁山附近打敗魏軍搶到少量糧食,但是沒有影響司馬懿主力部隊的糧食供應,而蜀軍依然缺糧,不得已只好退兵回川。
這是冷兵器時代的冷戰,二戰後的冷戰,糧食一樣成為利器。前蘇聯首先用來對付美國。
就在剛佔領柏林的1948年,蘇美矛盾激化,前蘇聯心一橫,乾脆封鎖了西柏林。那裡居住著250萬居民以及西方佔領軍,不生產任何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美國沒有辦法,只好在空中運糧的同時,和前蘇聯談判,最終作出妥協,解除封鎖。
30年後,輪到美國揮舞這個絕對致命的武器。
前蘇聯1979年悍然入侵阿富汗,美國就直接停止對前蘇聯的糧食援助,還聯合其他國家對前蘇聯進行糧食禁運。一旦前蘇聯沿著所謂的新思維指引的方向進行改革時,前蘇聯要多少糧食就給多少糧食。結果呢?前蘇聯解體。
糧食是沉默的,它沒有石油那麼囂張,而危機一旦爆發,就比流血還殘酷。糧食是國家戰略,給你是胡蘿蔔,不給你就是大棒。一個國家糧食不能自給,或者玩出糧食泡沫自欺欺人,付出慘痛代價是遲早的事。
誰知盤中餐,粒粒不尋常。
推薦閱讀:
※熱愛糧食
※講講玉米收購中的那些價格信息的故事
※被日本「米飯之神」選中珍饈美食--響水大米
※不同的疾病要吃不同的糧食
※中國古今糧食作物的變化及其影響(5)
TAG:糧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