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灣泰雅族黥面老婦(一九二七年五月攝影)

這是由日本記者在台灣拍攝的老照片,時間是1927年5月。被拍對象是高山族中第二個大族群泰雅族中的烏來蕃社的老婦。高山族又被稱為「土蕃」、「蕃族」,並根據歸附納餉與否有所謂「野蕃」、「生蕃」、「熟蕃」之稱,日本侵佔台灣期間,侮稱為「蕃族」、「高砂族」。蕃社就是高山族的部落。

1873年10月21日起日軍開始全面侵佔台灣。

被攝體是一個民族性剽悍而聞名的泰雅族老婦,從老婦低垂著眼睛,無奈又無助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她對手持照相機強迫老婦站在鏡頭前的日本侵略攝影者的無比怨恨。緊抿著嘴唇微微地上翹,正面光反射在額上形成了一個白色的半球,眼框下部和鼻子上的白光卻無意地形成了一個飛鳥,使人感到她有一種令人敬畏的神秘!老婦纏著黑色頭布,她半暢開了平坦的胸部卻無意的預示著她胸中熊熊燃燒的怒火! 這是一幅令人震驚更又讓人思考的攝影作品。

以後大家經常關心這裡的話就可以看到我們會員的許多更精彩珍貴而又有趣的藏品了

******************************************************************************************

照片上的日文原文提名為:【刺墨的蕃婦】 (台灣)

(一九二七年五月攝影)(禁止複製照相)

日語解說文由中國歷史影像收藏沙龍主任馮忠寶翻譯如下:

泰雅族烏來蕃社之老婦。從其額與口起施以刺墨。

昔曾有婦人多死之時,神現夢枕教給她們只要刺墨皆能免除災厄。

據傳從此蕃社婦人開始了連續刺墨。

至今這已成了婦女的一種裝飾,也是婦女成熟的表象。

********************************************************************************************

以下引自百度百科《泰雅族》泰雅族的由來大約在七千年前,古南島語系民族開始進行橫跨大洋的大遷徙,而台灣很可能是遷徙的第一站。到了大約於五千至兩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期間,高山族在不同年代裡各自從南太平洋飄海過來,而北台灣的泰雅族與賽夏族可能是最早來台的。根據學者的考證,在雪霸園區周圍的泰雅族人從未定居於雪山山脈的高山,他們只散居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氣候涼爽、適於耕種與狩獵的山麓階與河階地,其中以海拔1000至1500公尺最多;泰雅族分布地西麓住有賽夏族,分布高度為海拔500至1000公尺。居住於新竹縣五峰鄉的泰雅族與賽夏族、尖石鄉的一部份泰雅族,以及苗栗縣泰安鄉的泰雅族都奉大霸尖山為祖先發祥之地。族人堅信太古時候,大霸尖山有一個布滿苔蘚的巨岩,自然裂開而生出一男一女,結為夫妻,成為人類的始□。因為地方狹小,後來分居於山下各地,繁衍子孫。

泰雅族村落泰雅人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人口6.4萬多,占高山族全部人口的23.5%,是高山族中第二個大族群。居住於120個村落。原先居住在台灣西部平原,後因環境壓力,逐步移居山區,主要分布於台灣北半部,如台北縣的烏來鄉,桃園縣的復興鄉,新竹縣的尖石鄉、五鋒鄉、苗栗縣的泰安鄉,台中縣的和平鄉、南投縣的仁愛鄉、信義鄉、花蓮縣的秀林鄉,宜蘭縣大同鄉、南澳鄉等。該族群下分泰雅和賽德克兩個亞族群。泰雅亞族又分西住堡群、大(山+科)(山+坎)群、大湖群、西開利克群;賽德克亞族也分東、西兩個群落。該族群有鯨面、紋身的風俗。男善狩獵、女善紡織,行從夫居。  

亦譯泰耶爾族。泰雅族  台灣原住民族,為台灣第二大原住民族,僅次於阿美族。分布於台灣中、北部山區。屬馬來語系印尼語族,傳統上分為兩個亞族,一是泰雅亞族(Tayal),一是賽德克亞族(Sedeq),但兩族的生活習俗和語言差異很大,這種畫分仍有爭議。而賽德克亞族的一支往東部遷移到今花蓮一帶,自稱為「太魯閣族」。泰雅族以民族性剽悍聞名,在日本人統治台灣期間常爆發激烈的抗爭事件,其中以霧社事件(1930)最為猛烈。  泰雅族的社會組織,通常由10戶左右聚集而成一同族系的部落;其制度以核心家庭為主體,采一夫一妻制(女從夫居);將同一家系分戶另立之血族團體名為「Ga Ga」,並推舉同族中聲望最大的族長為頭目。Ga Ga成員俱為男性,系一具共同祭祀、狩獵及犧牲分配的宗教性農業祭團;其宗教信仰即以此為基礎,而形成一種崇拜祖靈的超自然信仰。巫醫為泰雅族傳統特色,且多系女性世襲(母女或婆媳相傳)。較重要的祭典有播種祭、收穫祭及祖靈祭三種。傳統上採行山田燒墾及狩獵維生,間亦從事溪河捕魚家畜養殖,少數部落則實施水田稻作。一般種植水稻、旱稻及粟、花生、甘藷、煙草等作物,並生產蔬菜、水果、檳榔。泰雅族還以黥面及精湛的織布技術聞名。人口約89,693(2003)。

泰雅族傳統編織在台灣原住民中,在臉上刺青(人類學家稱之為「黥面」或「紋面」)的民族是泰雅族與賽夏族,其中又以泰雅族最普遍。據說「黥面」有四種意義:  

1). 驅除邪魔的作用;   

2). 美麗雅觀的效果;   

3). 族系的識別;   

4). 榮耀的象徵。   

黥面對於男子而言,是成年的標誌也是勇武的象徵。對於女子,則是善於織布——泰雅族正以其精緻的織布聞名於世——的標記。事實上,除了美觀、避邪,代表了女子的善織、男子的勇武以外,黥面也是泰雅族死後認祖歸宗的標誌。  

傳統上,泰雅族女子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跟著媽媽學習織布的技巧,也開始為自己準備出嫁時的衣裳。這一點和我國南方的許多少數民族風俗相似。當少女的織藝精進,也就是准許在臉上刺青的時候了。然而,黥面的風俗在日本侵台時期已經逐漸被禁止,目前仍保有黥面的泰雅人,都是七、八十歲以上的族人了。  

歷史上,由於泰雅族剽悍善戰、堅韌耿直,因此在日本侵台時期,曾多次爆發激烈的抗日鬥爭,其中以又霧社事件最為猛烈。也因為這樣,泰雅族人的傳統儀式和文化,被日本人破壞和禁止的項目特別多,也強力受到日本「皇民化運動」的改造。在國民黨接收台灣以後,泰雅族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較大,成為台灣原住民中流失習俗最嚴重的一個族群之一。

泰雅族人婚前必須文面的習俗,據說就是傳自塗臉的遺風。文面一事,在泰雅傳統中有著成年禮的意味,也是生命榮耀的象徵。泰雅族素以男性驍悍、女性善織聞名,文面習俗正與這兩大特質攸關。泰雅少年需經過馘首的洗禮,證明其勇敢強壯後,才能在下巴處刺上「頤紋」;而泰雅少女則要學會織布技巧,且在保有處女之身的情況下,才能在嘴耳之間刺上「頰紋」。經過完整文面的泰雅族男女方有資格婚嫁,生時受到族人的認可、敬重,死後則可順利通過「彩虹橋」,到達祖靈承諾的安息之鄉。  儘管文面過程中必須忍受針刺血肉的痛楚,甚至冒著傷口感染的危險,然泰雅族人均視之為成年的考驗,勇於承擔。泰雅族人相信,一個人若是德行有虧,會遭到文面失敗的懲罰,終生以醜惡面目示人,因此在替人文面之前,文面師一定再三告誡。  

文面曾是泰雅族的光榮印記,政府雖未明禁文面,但在社會變遷與異族人異樣眼光的逼視下,這項行之千年的習俗終於划上句點。「文面」也即將在台灣化為消逝的傳說。

泰雅族的紋面文化泰雅族生活中最具有特色的服飾應該就是紋面了。紋面文化其來已久,只能由神話傳說來推測紋面的起源。

其一,兄妹通婚:很久以前,一兄妹從裂縫的大石頭中爬出來,長大後也要傳宗接代,但妹妹擔心哥哥不肯與她成婚,於是用煤炭將臉塗黑,哥哥見後不知道是妹妹,終於結成夫妻。此後,泰雅族的女性婚前必定在臉上刺青。當然,泰雅族的婚姻與其它文明國家一樣,男女關係已非原始自由的狀態,而是處於完整的婚姻狀態。

其二,避災禍:以前泰雅族的年輕女子無故接連死亡,某日一女子夢見祖先告示她:紋面則可避禍。但無人知道什麼是紋面,就將衣服上的圖紋刺在臉上,果然不再有人死於不明原因,而且泰雅族人變得很長壽。現在泰雅族認為紋面乃祖先的訓示,可以避免災禍,延長壽命。紋面次數越多,顏色越深,花紋越美,死後能越早見到祖先。相傳在死後會經過彩虹橋,通過此橋就能到另一個世界,若沒有紋面或是生前功績太少,就只能走橋下,要花較多的時間才能到,若有紋面者,就走橋上,不僅能較快到另一個世界,而且祖先會在橋的另一頭等,陪伴你到另一個世界。紋面也是一種紀錄泰雅族的宗教信仰和價值觀的方式。族中的男子必須學會打獵及獵到人頭,才能紋面。而女孩子紋面後,方能學習織布。由此可知紋面代表了泰雅族人的心智成熟及經濟自主。泰雅族認為紋面顏色越深,色彩越黑,越顯美麗,可見紋面對泰雅族的審美觀影響甚大。紋面所需的費用一般無法負擔,因此紋面也為財富的象徵。

泰雅族的衣飾文化泰雅族的紋面是特殊而美麗的,它承載著泰雅族的歷史,也為泰雅族的衣飾增添了無限的魅力。因為地域的不同,泰雅族的服飾也與別的族飾有所不同。  

1、泰雅族的衣服分為長衣,短衣,裙子,披風,胸兜,綁腿,遮陰布等七種。其中兜檔的款式男女完全不同,護腳布只有女子使用。此外頭部則男子戴帽,婦女用頭巾。男女腳上都不穿鞋。泰雅族的衣服,無論在結構上或衣服的種類上,男女的限制都很少,有很多衣服都是男女共享。除了婦女不穿無袖短上衣,遮陰布外,其它似乎都可以和男子共享。裙子本來以女性為主,但男性卻又可以穿珠裙。童裝形式和成人相同,但尺寸較小,花紋較簡單。衣服分夏天和冬天的,但結構上相同,厚薄也一樣,只有不同件數的分別,夏季穿較少件,冬季穿較多件。泰雅族的衣著也是隨著場合而變化的,工作時,為保護皮膚與保暖,便於工作,男子上身穿無袖的工作服,下圍遮陰布。女子下穿粗布白裙。慶典,交際及約會時,為了美觀、正式,男女都穿禮服,只是女子穿的裙子以絨線織成的條狀花紋為主,男女皆需穿肚兜。出征時,為了行動方便,鼓勵士氣,男子都穿戰服及披肩,頭戴熊皮帽。泰雅族人用他們久遠的歷史造就了他們燦爛的文化,以及他們美麗的衣飾、豐富多彩的生活。  

2、除衣服之外,泰雅族還有各種佩戴在身上的裝飾品,有頭環、耳飾、頸飾、胸飾、臂飾、手環、指環、腳飾等等。泰雅族的飾品有男女共享的,男性或女性專用的,特殊資格才能使用的和任何人都可以佩戴的。男人們佩戴的有男壓發箍,菌形耳飾,貝錢頸飾,野豬牙臂飾,臂鈴貝珠串腰和腿飾。女人戴金屬手鐲,貝片頸飾,扇形耳飾,梯形耳飾和女壓發箍。男女可同用的有:貝珠串發繩,貝珠串腕飾和裸飾。泰雅族的飾品也有深遠的歷史及文化意義。泰雅族是以狩獵及獵首來衡量男人在社會上的價值,因此許多男人的飾品是以獵物的器官來製成,如獸牙,毛皮,擁有此類的飾品除了代表功績,也顯示對社會的貢獻。據說,泰雅族的一種耳飾,也和傳說中耕作的起源有關。古時糧食之攜帶極為方便。將數粒小米裝入穿耳作為裝飾的細竹管中攜帶即可。某處某頭目於耳上穿洞,戴上竹管,且常將小米數粒放入空管內攜帶。大家起而效行,在耳朵上戴竹管,並將小米放入其中。後來,將小米粒放入竹管之風雖已絕,但卻變為耳飾傳至今日。即現在的耳管。  

泰雅族沒有具體的錢幣制度的,他們採用物物交換的方式,以貝殼製成的衣服飾品,被視為是最貴重的東西,聘金就時常以若干件珠衣,珠裙來計算,如想成為巫醫,拜師前也須付給師父一件珠衣。

請點擊照片可以看到高清晰原照


推薦閱讀:

星雲說「釣島台灣都是中國的」
巨大反差---台灣體證法師因患骨癌出家學佛一年後重生
台灣觀光業「虛假繁榮」,你怎麼看?
我的台灣之旅
台灣「勝女潮」來襲 不嫁男人「嫁工作」(圖)

TAG:台灣 | 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