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霸權夢始於中東熄於中東 想要撤離不容易
一是教派衝突矛盾日趨公開化。中東遜尼派與什葉派間雖然有矛盾,但長期處於「潛伏期」。2011年中東劇變後,該矛盾被明顯「激活」,敘利亞內戰升溫使該國成為教派矛盾的「輻射源」,以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以及以伊朗為代表的什葉派都將敘利亞視為主要競技場。伊拉克教派矛盾本就十分突出,而2014年6月「伊斯蘭國」攪局,使該國教派矛盾更加激化。而敘伊兩國地處中東教派斷裂線的中心位置,地區輻射效應明顯。中東各國大多是遜尼派與什葉派雜居,如果任由中東教派矛盾升溫,將會使這些國家內耗加劇甚至元氣大傷,並對地區和整個世界構成持續威脅。
二是極端恐怖勢力空前壯大。美國撤軍和中東劇變,使地區權力真空增多,持續十年的反恐戰爭功虧一簣,此前一度收斂的恐怖主義勢力重新壯大。一方面,過去鮮少恐怖活動的國家,成為恐怖主義「新天堂」。敘利亞由「和平綠洲」變成「全球聖戰」的大本營;利比亞極端勢力漸成氣候,「利比亞伊斯蘭戰鬥團」死灰復燃,並湧現出不少新的極端組織;埃及變局後,活躍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埃及籍「基地」分子紛紛回國,境內被關押的伊斯蘭分子也恢復自由,該國恐怖襲擊增多。另一方面,葉門、伊拉克等國恐情更加嚴峻。尤其是「伊斯蘭國」攻城略地並公開「建國」,意味該國反恐形勢已經從量變演變到質變階段。
三是地緣版圖碎片化趨勢日趨明顯。當前中東地緣版圖主要是當年英法殖民者為「委任統治」而人為劃定的,各國內部部族、教派、民族矛盾突出,地區秩序基礎並不牢固。2011年中東劇變後,中東強人政權紛紛被推翻或遭削弱,致使潛在的部族、民族矛盾公開化,促使分離主義抬頭。葉門南部重新出現分離呼聲,北部胡塞武裝擁兵自重。利比亞在卡扎菲政權倒台後,日趨分裂為的黎波里塔尼亞、昔蘭尼加和費贊三部分,要求實現聯邦制等分離主義傾向日益增強。伊拉克局勢在伊戰後,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之間的教派矛盾日趨升溫,使該國一分為三可能性日增。這種地緣分裂苗頭,無疑是導致中東局勢動蕩長期化的禍根。
而2014年6月以來異軍突起的「伊斯蘭國」則是這種動蕩源的總代表,而該組織的興起與美國戰略收縮政策直接相關。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此前在美國和伊拉克安全部隊打擊下,本已元氣大傷,42位高級領導人中有34人被殺或被擒。但美國撤軍使其重新壯大起來。2014年6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詹姆斯·阿莫斯認為,如果美軍沒有在2011年全部撤出伊拉克,ISIS就不會佔領伊拉克中部,馬利基政府和遜尼派之間的政治分歧就不會日益加劇。
「戰略收縮」還是「重返中東」
美國處在兩難境地
當前,美國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花大力氣搞好國內經濟,同時還要集中精力應對中國崛起對美國帶來的傳統安全挑戰。在此背景下,美國對中東地區的「戰略興趣」日趨下降,中東戰略收縮步伐不斷加快。但美國在中東進行戰略收縮的前提,是中東局勢不失控,尤其不能威脅美國的利益和安全。2013年七八月間,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受命謀劃美國未來中東政策。賴斯等認為,美國應避免讓中東熱點事件左右美國外交議程,除非出現美國盟友遭入侵、石油供應中斷,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否則美國將避免在中東使用武力。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當前中東日趨陷入大亂局:利比亞陷入混戰、埃及轉型艱難、敘利亞內戰僵持、伊拉克瀕臨崩潰、巴以衝突難以平息、伊核談判遲遲難以突破。所有這些,都迫使美國不得不時時「牽掛中東」,難以安心進行戰略收縮。尤其是異軍突起的「伊斯蘭國」,其政策血腥極端,戰鬥力強大,攻擊方向飄忽不定,且政治野心極大,宣稱將建立地跨西亞北非的「哈里發帝國」。「伊斯蘭國」的膨脹和擴張態勢,不僅威脅伊朗、敘利亞等美國的地區對手,也威脅沙特、約旦等美國的中東盟友。而該組織近期斬首美國記者,以及此前揚言血洗美國,意味著該組織對美國公民和本土安全也在構成威脅。正是在這種背景下,2014年8月以來,美國開始對該組織持續發動空襲。
中東壞消息不斷,令美國決策者面臨艱難抉擇:繼續堅持戰略收縮,容忍「伊斯蘭國」壯大;還是加大重返中東,全力圍剿伊斯蘭極端勢力。在特定時空內,美國不可能駐足東亞與西亞兩個「戰略重心」,沒有能力在應對中國傳統安全挑戰的同時,應對來自伊斯蘭極端勢力的非傳統安全挑戰。這種「選邊」對美國無疑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事實上,無論美國將戰略重心置於中東還是亞太,其都會內心充滿焦慮,擔憂其認定的另一個威脅源頭進一步壯大。這種「按倒葫蘆起來瓢」的戰略窘境,歸根到底是美國咎由自取的結果。(作者單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研究所)
推薦閱讀:
※美國的「中東鋼釘」,軟了
※中東鐵路的歷史
※中東再洗牌,遠東風雨欲來(一)
※【中東】土耳其
※中東碎片化 符合美國利益-法制晚報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