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的女人生育能力強兒子多,最優秀的兒子和他們的生母是誰?
【原創】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黃帝的影視形象
黃帝活了大約120歲,然後升天。
黃帝升天
那麼,黃帝結婚了嗎?
當然結了。
黃帝有4個妻子。
她們是:1、嫘祖,2、方雷氏,3、彤魚氏,4、嫫母。
黃帝與妻子
兒子一定眾多?
是的!
有幾個?
一共25個!
(示意圖,與文章內容無關)
司馬遷在《史記》中告訴後人說:「黃帝(共)二十五子(也有說35子的),其得姓者十四人。」也就是說,25個兒子中,有14個人跟黃帝姓「姬」,另外11人姓什麼呢?除姬之外,還有11個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在這一大群兒子之中,優秀的兒子有3個或者4個。
到底是3個,還是4個?
這個有些糾結。
這是由歷史記載引起的——
1、司馬遷在《史記》里只說到:正妃嫘祖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名是:玄囂(又名:青陽),另外一名是:昌意。
2、而在《索引》等記載之中,有比較詳細的記錄:「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節,生青陽。次妃彤魚氏女,生夷鼓,一名蒼林。」
《索引》的記錄與司馬遷有所不同:
(1)正妃嫘祖,只生了一個孩子:昌意。
(2)次妃方雷氏女(女節),生了:青陽(玄囂)。
(3)次妃彤魚氏女,生了:「夷鼓,一名蒼林」。
對於第三點,有人理解為:夷鼓和蒼林是一個人;有人理解為:夷鼓和蒼林是同一個人。
所以,有些糾結。
3、《漢書﹡古今人表》案:彤魚氏女,生夷鼓,嫫母生蒼林。
這部史書記載的意思,是說夷鼓和蒼林是兩個人。
那麼,就算2個,彤魚氏生夷鼓,嫫母生蒼林。
黃帝25個兒子之中,優秀兒子算4個。
這4個優秀的兒子,他們的生母,出自黃帝四個老婆,每人一個,還算公平。
元妃
黃帝的優秀兒子與他們的親生母親:
1、昌意——生母:嫘祖
2、青陽(玄囂)——生母:方雷氏(女節)。
3、夷鼓——生母:彤魚氏。
4、蒼林——生母:嫫母。
關於青陽,得多說幾句:
對於黃帝的兒子青陽,有一種意見認為:「玄囂青陽為少昊」。意思是說,黃帝的這個兒子有三個名字:玄囂,青陽,少昊。持有此意見的人是:皇甫謐。宋衷。
另外有一種意見,那就是《索隱》,其認為「玄囂」不是「青陽」,也不是「少昊」。
於是,出現三種意見:
1、玄囂、青陽各是一人。
2、玄囂、青陽同是一人。
3、青陽,還應該是少昊。
姑且,將方雷氏的這個親生兒子青陽,看做是玄囂,又是少昊。
青陽=玄囂=少昊。
這個青陽,為什麼在古籍上受到極大的重視呢?
那是因為「五帝」的原故。
在中國古籍之中,關於「三皇五帝」之中的「五帝」,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第二種:伏羲、炎帝、黃帝、少皞(少昊)、顓頊。
第三種:少皞(昊)、顓頊、高辛(帝嚳)、堯、舜。
五帝
第二種和第三種說法,其中都有「少皞(少昊)」。如果少昊就是青陽,那麼,黃帝的兒子也是五帝之一。他的地位就高了。可是,第一種說法,是最重要的太史公的說法,對後世影響很大,司馬遷沒有將少昊(青陽)納入五帝之中,少昊(青陽)的名氣要低一個層次。在司馬遷的五帝中,只有黃帝的孫子和玄孫,並沒有兒子。其中包含的意思是:黃帝的兒子可能是「帝」(只是沒有進入「五帝」),但也可能不是「帝」,因為司馬遷沒有列出所有「帝」的表格來。
在司馬遷的敘述中,青陽只成為了五帝中的第三帝的一個過渡:1軒轅黃帝(有熊氏)→2玄囂(少昊氏)→3蟜極→4帝嚳(高辛氏)→5帝堯(號放勛)→6第九子為源明。
與青陽齊名的是玄囂。他也是一個過渡人物,是五帝中的第二帝的一個過渡:1軒轅黃帝(有熊氏)→2昌意→3顓頊(高陽氏)→4窮禪→5敬康→6句望→7蟜牛→8瞽叟→9重華(為帝舜,之後傳位於5世之禹帝文命也)。
顓頊(高陽氏),在五帝排名中位居第二。
帝嚳(高辛氏),在五帝排名中位居第三。
顓頊是黃帝的孫。帝嚳是黃帝的玄孫。
夷鼓、蒼林,沒有多少事迹被記載。大約有這麼一句:夷鼓封於采邑(今北京通州)。
所以,黃帝最優秀的兒子應該是:玄囂和昌意。
如果要在玄囂和昌意二人之中,再選一個更優秀的,那應該是玄囂。
因為玄囂的孫子帝嚳(高辛氏),他的兩個兒子成為兩個朝代的祖先。
一個兒子:契,商王朝的祖先。
另外一個兒子:后稷,周王朝的祖先。
兩個朝代,開啟中國歷史……
發明梳子和骨針的黃帝的第二個妻子方雷氏(女節),成為歷史上最成功祖母。
黃帝的妻子(影視形象)
玄囂、青陽、少昊,一人三個名字全都很響亮,關注他的人因而也就很多。
所以,論述的古籍記載也就不會少了。
【原創】~
推薦閱讀:
※《黃帝內經》大講堂 2
※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
※黃帝 人文始祖
※黃帝統一華夏,去向至今仍是迷
※漢代對黃帝始祖的認知與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