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部讓你頭皮發麻的小眾電影,全部看完敬你是條漢子

范主說: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電影,觀人生。

(文|尉遲上九,授權商務范發布)

最近回顧曾經寫過的一些觀後感,驚覺已經很久沒有過當年看那些經典電影帶給我的快感和樂趣了,觀影標準和驚喜幅度猶如過山車般直線下降,現在除了湊合看看幾部還能看下去的新片做做無腦運動之外,更多的還是找一些看過或沒看過的老片刷刷。

真心覺得當年那些電影人的用心用腦以及純粹態度、創新意識與犀利尖銳的前瞻性和深刻意圖,都是現在很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名利多多也」的電影人所嚴重欠缺和匱乏的,下面這些或著名或小眾的片子,曾經帶給了我很大的震撼,甚至當下看來依然餘溫未退,列出來推薦給大家,對電影的熱衷現在也只能靠老片給續上了。

NocturneinC-sharpminor JerzySterczynski-FredericChopin:Nocturnes

Ⅰ.《恐怖份子》/楊德昌


無論是對於電影技藝的把控和塑造,還是思想感情上的表達,楊德昌總能相當高明的將兩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他就像一個犀利的窺探者,不斷地挖掘出無可救藥的現實下人們麻木壓抑而極盡病態的一面,直白、坦率而冷漠,從無望中的厭惡與憤恨,到妥協後的無奈和壓抑,猶如一位看透世事而心灰意冷的知識分子,表達出自身對於現實的批判和理解,這部他早期的代表作對於電影藝術形態的構思,以及對生活現狀透徹而全面的表現,再次讓我領略到了身為電影大師的魅力。

這部電影放到現在來看仍然具有非凡的現實意義和厚重的價值,用事實說話,在三十一年後的今天(想到了《機遇之歌》),這部電影還是能看得人膽戰心而驚刻骨銘心,誇張的說甚至有種神一般的先見之明,數年後持續無奈和絕望的我們仍舊處於一個充斥著無數「恐怖份子」的國度中,太過於貼切和真實,從電影智慧的角度看,這是楊德昌的天才,但從現實寫實的角度看,這卻是跨時代的悲哀。

Ⅱ.《恐怖走廊》/塞繆爾·富勒


幽靜鬼魅的走廊上出現一句觸目驚心的話語:如果上帝要毀滅一個人,他會選擇讓那個人瘋掉,由此拉開了這部黑色電影的帷幕,剛開始本以為就是部很通俗駭人的恐怖片,但看完後卻和我起初的想法完全大相徑庭,並沒有趨於表面簡單的停留在視聽畫面上給予觀眾最直觀的畏懼,而是深入到最晦暗幽深的思想內部下手,一幅更慘烈、悲愴、凄涼的恐怖景象,令人不寒而慄,剖析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精神世界的全面崩潰和垮塌所呈現的荒誕行為和情境。

富勒通過極端決絕的手法將這份致命的毀滅展現出來,不僅僅是為了電影的精彩程度而構思,更重要的是在面對社會的不堪詬病時背後所隱喻的強大意義進行反思,富勒通過扭曲極端的狀態反映出殘酷悲涼的現實面前人們脆弱與渺小的一面,精神世界一步步的垮塌和淪陷無疑是最致命的毀滅,氛圍的精心營造+場景的絕妙設置,讓影片的整個情境像個詭譎壓抑的無底洞,恐怖氣息宛若一隻無形冰冷的黑手迎面襲來,男主在室內大雨下失控、對「兇手」施暴的兩段非常震撼,看完汗毛直立。

Ⅲ.《高於生活》/尼古拉斯·雷


此起彼伏的配樂有著強大的渲染效果,影子和鏡子的利用相當絕妙,破裂的鏡子象徵著賴德精神世界和原有生活的破碎,最後兒子偷葯時桌上鏡子里突然出現賴德可怖的臉,預示著矛盾和高潮一觸即發,影子更是製造出一種心理暗示般的驚悚效果,在輔導功課時賴德強壯而非常規的影子醒目地出現在牆上,就像他內心越發膨脹的黑暗力量的形象表現,更一步加深了賴德的恐怖性,片中因藥物作用,賴德一步步邁入了魔鬼的境地,不禁讓人毛骨悚然。

被責任環境壓抑的負面情緒和人性陰暗,突破道德的束縛瘋狂無度的泛濫和發泄,最後看似溫馨的結局,在那一抹意味深長的冷笑中蒙上了一層令人不忍遐想的陰影,「醫療突破」、「教育制度」、「宗教詆毀」、「權利掌控」,尼古拉斯·雷透過賴德的極端行為典型著重的放大了當時社會體系中暗流涌動著的微妙現實,令人驚駭的同時卻又透著一股邪惡而暗黑的危機感,像是以一把雙刃劍的形式鋪展開來,但其中的弊端卻要遠遠超出人們的樂觀想像和理想期盼,對當時打著正面改革的旗號實際暗流著腹黑驅動力的社會風氣和形態進行了深刻而尖銳的抨擊。

Ⅳ. 《羅絲瑪麗的嬰兒》/波蘭斯基


這是一部完全依靠波蘭斯基嫻熟老道毫不拖泥帶水的敘事手法,以及演員出彩到位的表演合力誕生出的佳作,沒有刻意的製造流於表面的恐怖因素,而是以一種乾淨利落的布局構思,留有懸念的在層層揭露中自然的給予觀眾扣人心弦的觀影快感,就像一個透著神秘、詭譎而絢爛的洞穴,不斷召喚著你的好奇心,在其無法抵禦的巨大魅力面前,跟著撲朔迷離的劇情走向,合情合理的步步深入,直到驚艷的察覺和觸及到其中暗黑的真相,大量的室內戲,又是圍繞著一棟公寓展開,想到了另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怪房客》。

波蘭斯基並未給出過於驚天動地的結果,而是想更為貼近現實的展現出人性的複雜,邪惡的大肆聚集所暗含的恐怖效應和原由反思,宗教不僅是上帝棲息的聖殿,也是魔鬼的締造天堂,極端的信仰驅使就像一股不容小覷的黑暗勢力,強烈的私慾成了最為虔誠的幫凶(丈夫的背叛),醒目的時代周刊加上最後的一黑到底,波蘭斯基給予了宗教和現實最尖銳的質疑和拷問,迷幻抽象的夢境刻畫意義深重,60年代夠時髦,米亞夠亮眼,大愛完美契合影片氛圍和主題的片頭尾曲,波蘭斯基讓我頭皮發麻的電影何止這一部,部部皆是(包括這裡列舉的多位導演)。

Ⅴ.《審判》/奧遜·威爾斯


看這部電影之前一定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高活躍度的腦細胞,才有足夠的信心和動力吃下奧胖這盤美味卻不易消化的超豪華美式大餐。一開始就以幻燈片的形式配上奧胖帶有一定磁性的口音和富有寓言故事性的解說,開門見山——改編自卡夫卡,但奧胖更多是取其堅硬厚實的殼,將自我獨具匠心的鮮明風格和天馬行空的構思填充其中,以牛掰的魄力喧賓奪主般強勢烙上了自己奪目的印記,嘖嘖稱讚的同時卻又讓人看的有點小崩潰,可能是被我捉急的智商拖了後腿,但不得不說奧胖的步伐實在邁得太過高大上,遠無法企及他那超前的思想高度和深遠的理解範疇。

這片里夾雜著大量富有形式感寓意深刻的象徵和德國表現主義的精髓,那一張張排在漫長的隊伍中以獃滯木訥的表情等待脫罪一天到來的被告,還有聚集在室外掛著牌子臉頰凹陷蒼老不已面無表情的被告……一雙雙注視的雙眼,放大的場景細節(門、人物、高樓大廈)等等,交織著龐大的細節值得反覆推敲和細品,就像一張張陰暗腐敗的網交織成所謂光明正大實際藏污納垢的正義結構,被動而無奈的必須保持著對黑暗和殘酷現實的清醒認識。前後呼應,反抗徒勞的Perkins被擋在了所謂正義之門外,最後引爆炸彈的自我滅亡顯得相當的決絕和絕望。

Ⅵ.《橡皮頭》/大衛·林奇


處女作往往能成為衡量大多導演未來風格走向的重要標準,即使以後挑戰嘗試不同的類型片,但初衷和核心一般都會根深蒂固的深扎在整個創作生涯中,回看林奇的這部長片處女作就是最佳範本,對於當時還比較傳統守舊的70年代而言,這部異類神作的橫空出世,可想而知就像一枚重磅炸彈般,令人咋舌,先鋒、大膽而奇異,將一切都陷入瀕臨極致而負面的情境中發酵、膨脹乃至爆發,而林奇也通過這部驚世之作初見鋒芒才華盡顯,成為在好萊塢主流氛圍下不走尋常路的又一亮點,從此奠定了獨樹一幟的強勁風格。

片中有些抽象的隱喻極具天才,包括對整個藏污納垢環境的大肆渲染,以及影響到具體家庭的病態表現,瘋癲激動的父親、神經質幽怨的母親、情緒化抽風的女兒、雕塑般的老奶奶,怪異奇特的孩子(當年嚇尿),加上後來形象的將主角的頭隨意輕易的轉化成工業生產流水線上一支筆的橡皮頭,可以說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生活的一個極端形象的寫照,就像一個個麻木被動的零件和材料,行屍走肉般的活著,透著無限的悲涼與絕望,壓抑誇張得令人窒息,陰暗、扭曲、悲愴而可怖,

Ⅶ. 《電話謀殺案》/希區柯克


一部讓人心服口服帶有希區柯克典型烙印和過硬實力的犯罪懸疑片,現在看來一點也不會覺得小兒科或過時,依舊很有震撼力,這片的格局很小,超像一出生動、跌宕、富含戲劇性的舞台劇,僅靠演員大量的台詞撐起了整部電影,周全詳盡的謀劃、推理、猜想和解說佔據了主導,而大膽的用言語作為主體支架,對於功力尚淺的導演來說,就會很容易使影片陷入沉悶無聊的氛圍中,但只要是出自希區柯克之手,就不會和尋常乏味這些無聊的字眼掛上鉤,這片的構思十分的嚴謹和細密,不放過一絲一毫的細節聯繫和有效線索。

玩轉大腦的同時且不失營養,可以說拍出了懸疑片的最高境界,帶給了後起之輩無限的啟發和靈感, 謎團重重,混淆視聽,捏造事實,通過推理的一攻一守欲擒故縱,湯尼的自圓其說和百密一疏(自以為是的鑰匙),節奏緊湊毫不冷場非常精彩,這片除了合理、形象的展現出一宗充滿戲劇性從預謀→執行→轉折→揭曉的謀殺案的全過程外,少不了附帶的反思和內涵,人性的陰暗(難掩貪婪自私的本性)和婚姻的悲涼,當婚姻里不再有愛情、誠摯和信任時,最好早早放手,最後只會淪為成一把深深傷害彼此的冰冷利器。

Ⅷ.《發條橙》/庫布里克


看的第一部庫神的作品就是《發條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能拍出這樣一部別具一格大膽突破的電影,著實讓我大為敬佩和折服,其中充滿了大量露骨的性和兇殘的暴力,但庫布里克並非一個按常理出牌的導演,通過先鋒時尚的攝影,看似荒誕復古的造型和場景,對鏡頭信手拈來般的玩轉,渲染氣氛烘托劇情並作為一條重要線索的配樂,加上演員淋漓盡致的到位表演,以一種極具戲劇性的形式加以表現,呈現出了一種異常的美感和吸引力,而深刻的思想和觀點也在這股怪誕的氛圍中得到了更為辛辣諷刺的體現。

大多人剛開始都會對青年天理不容的行為舉止極度反感和痛恨,但看到最後當他的天性被強制抑制,從人人懼怕的混世魔王,到人人踐踏的可憐蟲,再到被政治利用的傀儡,將人們的目光從個人身上轉向對周遭所有人的關注中,人性中自私、冷漠、邪惡和暴力的因子在青年被「成功改造」後得以更為全面深刻的體現,父母戰戰兢兢的敬而遠之,被披著正義外衣的昔日同夥和欺壓過的弱勢群體痛惡兇狠的報復,而最大的諷刺莫過於被青年狠狠羞辱和傷害過的作家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又重新為其找回「自我」的事實,在庫布里克的眼裡最顯可悲的似乎不在於青年本身,而是我們身處的這個極度可笑而荒誕的社會。

Ⅸ.《冬日之光》/伯格曼


伯格曼大多電影就像一個死寂般寧靜並充斥著晦澀與壓抑的邊緣世界,讓人難以企及與困頓,但從中所體現出來的深刻思想與望塵莫及的智慧,又叫人不得不為之沉迷與折服,這種獨特的氛圍與感染力也延續到了電影《冬日之光》中,伯格曼就像一個高深莫測看透塵世的哲學家與思想家,以極為冷靜與沉重的態度訴說著他對於人生意義與宗教信仰的洞察、質疑與理解,非常有幸早早看了這部電影,看的過程就像在聽一位智者指教和點醒,醍醐灌頂,受益良多。

其實很多時候信仰只是以一種作為逃避現實的借口與理由而存在,用一層自認刀槍不入實則虛無縹緲的盔甲偽裝自己的痛苦與哀傷,在殘酷現實的侵蝕下,作為一種如同救命稻草般的精神需求與心理安慰,無論是對人的迷戀,還是對上帝的崇拜,大多都只不過是在尋獲一個生存的意義與精神的寄託而已,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就像是伯格曼的內心獨白,借他人之口道出了自己內心對於人生意義和宗教信仰獨到的見解與領悟,以及引人深思的質疑,帶給觀眾對於生活的一種更加透徹的認識與自省。

ps:說到電影,范主寫過一篇《〈摔跤吧!爸爸〉阿米爾汗5個月減肥54斤,鬼知道他經歷了什麼》,講了印度良心賣座電影《摔跤吧!爸爸》的正能量以及為了電影的真實度堅持健身的阿米爾汗。複製「摔跤吧爸爸」到商務范主頁的對話框里,就可以查看啦~


推薦閱讀:

小眾白球鞋的春天來了,有了它們為什麼還要排隊買爛大街的爆款?
2013中國留學市場 「小眾游」還是「隨大流」
幾款小眾香水的試香報告(不定期更新)
去朝鮮留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還在穿ZARA、H&M?這10個時髦小眾品牌你必須知道了!

TAG:電影 | 小眾 | 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