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逝者,說一說你不知道的求學香港
(2011-07-25 20:39:21)
轉載
標籤: 求學香港 內地生 自殺 |
七點多下班,坐在地鐵上漫不經意地翻看微博,被下面這條新聞徹底震驚:「明報:一名青年男子凌晨懷疑從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高處墮下,送院後不治。凌晨約4時,一名年約30歲男子被發現倒卧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二樓平台,救援員到場將男子送院,搶救後不治,警方正調查事件。」乍聞噩耗,我半晌沒有緩過神來。就在一年前,我還住在同一棟宿舍樓里...目前,學校宿舍已經發表聲明,證實自殺者是來自內地的研究生,居住在宿舍較高樓層的「博彥堂」。痛惜校友,痛惜內地生!!沉痛之餘,我覺得我必須寫些什麼,讓熱切來港的新生們了解一個更全面、更真實的在港內地生生存環境。 ——寫在前面 七點多下班,坐在地鐵上漫不經意地翻看微博,被下面這條新聞徹底震驚:「明報:一名青年男子凌晨懷疑從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高處墮下,送院後不治。凌晨約4時,一名年約30歲男子被發現倒卧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二樓平台,救援員到場將男子送院,搶救後不治,警方正調查事件。」乍聞噩耗,我半晌沒有緩過神來。就在一年前,我還住在同一棟宿舍樓里...目前,學校宿舍已經發表聲明,證實自殺者是來自內地的研究生,居住在宿舍較高樓層的「博彥堂」。痛惜校友,痛惜內地生!!沉痛之餘,我覺得我必須寫些什麼,讓熱切來港的新生們了解一個更全面、更真實的在港內地生生存環境。 ——寫在前面 「人民網香港7月20日電香港大學今天發布通告,稱該校已完成201112年度內地本科生收生程序,今年錄取的內地新生共有291名,包括17名「省市狀元」。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條新聞。在今年的高校錄取報道中,「港校與內地名校爭奪頂尖學生」再次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巨額的獎學金、與西方接軌的教學體系、全英文教學環境、強大的軟硬體及師資、充足的海外交換機會、豐富的假期實習計劃、繁華的國際都市、理想的就業升學前景...——香港儼然成為了「升學天堂」,且這「天堂」只有成績拔尖的天之驕子才能有機會進入。 眾人眼中香港的種種好處我也全然看在眼裡,而且我也親身體驗過其中的諸多優越。然而,作為較早來港內地學子中的一員,我今天只想談談也許大家並不知道的香港。 求學香港的「天之驕子們」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血淚史: 2011年7月,香港理工大學一名內地研究生從宿舍高層跳下,不治身亡; 2010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一年級廣西碩士研究生韋惠瀅在宿舍自縊身亡; 2008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學一名內地交流生,從宿舍天台跳下,不治死亡; 2007年11月,香港科技大學江蘇籍博士生葛煒煒,在其宿舍內自縊身亡; 2004年7月,香港科技大學一名內地博士生從學術大樓墜下,傷重不治; 2002年5月,香港浸會大學一名來自清華大學的內地交換生,在九龍塘宿舍跳樓身亡 10年6跳,看到以上這些,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驚愕不已?事實上,這些僅僅是香港求學失敗者中的少數極端情況。在我身邊,因無法適應香港而中途退學、休學者並不罕有;亦有不少人選擇自我封閉,沉迷於遊戲和網路;在香港讀書四年,畢業之後卻無法用流利的廣東話交流,甚至連聽都聽不懂的亦大有人在。也許你會質疑,香港怎麼可能有這麼難以適應?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內地學生在香港求學的難度絕對不亞於赴任何國外院校留學。 語言不通 初來乍到,相信最先令你感到窒息的就是語言。若是去了國外,我們至少還有「半瓶醋」的英語可以頂一頂。然而到了香港,你將面臨完全一竅不通的粵語。也許你會說,我去香港旅遊過,香港人的普通話都很好啊。我承認,現如今,不少香港人,尤其是旅遊業、零售業的從業者,都有不錯的普通話水平。然而,當你真正要在香港生存的時候,要上街採購日用品、參加社團活動、跟本地同學交朋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會廣東話的你簡直等同於一個啞巴。你可能語言天賦異秉,你也許性格開放很積極地跟本地同學交往學習,但對於大部分非粵語地區的同學,粵語會讓你在相當長的一部分時間裡如骨鯁在喉。 除卻粵語,全英文教學也常常是不少內地同學來港之初的痛楚。雖然在英語考試中個個都是搶分能手
「人民網香港7月20日電香港大學今天發布通告,稱該校已完成2011/12年度內地本科生收生程序,今年錄取的內地新生共有291名,包括17名「省市狀元」。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條新聞。在今年的高校錄取報道中,「港校與內地名校爭奪頂尖學生」再次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巨額的獎學金、與西方接軌的教學體系、全英文教學環境、強大的軟硬體及師資、充足的海外交換機會、豐富的假期實習計劃、繁華的國際都市、理想的就業升學前景...——香港儼然成為了「升學天堂」,且這「天堂」只有成績拔尖的天之驕子才能有機會進入。 眾人眼中香港的種種好處我也全然看在眼裡,而且我也親身體驗過其中的諸多優越。然而,作為較早來港內地學子中的一員,我今天只想談談也許大家並不知道的香港。求學香港的「天之驕子們」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血淚史:2011年7月,香港理工大學一名內地研究生從宿舍高層跳下,不,當真正聽上一堂兩小時的經濟課或是數學課,相信還是有部分同學會感覺吃力。然而不論怎樣,英語帶給內地生的困擾都絕對無法跟廣東話相提並論。 文化差異 來港之初,你通常會感覺跟香港同學的想法格格不入。香港同學很熱血,崇尚自由、民主、公平,喜歡針砭時弊,不少人(尤其是某些社團)動輒就會組織集會、遊行,向學校、政府興師問罪。香港同學很實際,不少人沒有宏大的理想,他們很懂得及時享樂:他們很會玩,玩的很瘋狂(他們能連玩三天三夜,住宿舍之於很多本地學生就是無法無天地瘋玩兒的開始,擾民在有些人的詞典里是不存在的);也有不少人很虛榮、甚至有些拜金。有很多香港人信仰不同的教會,他們會很熱情地跟你介紹自己的信仰,然而你會發現這些太難理解。內地同學在來港之初,往往很難跟本地同學找到共同語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愛好往往是橫亘在兩者之間的鴻溝。 而文化方面的差異,往往在研究生身上更為凸顯。經歷了大學本科教育,來港深造的研究生往往具備了相對完善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習慣、學術習慣和社交習慣。然而,固有的體系越健全,遇到外部衝擊時,所表現出來的抵抗性就可能會越強烈,容易在香港處處碰壁,格格不入。另外,有些研究生項目只有1-2年的時間,較短的時間也給研究生適應本地社會增加了難度。就業方面,內地研究生就業的形勢也比不上在港時間長、適應程度普遍較高的本科生。 「非主流」 來香港求學的內地生普遍面臨社交圈的先天缺失——在香港沒有家庭、沒有發小兒和同學。而且,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在2012年學制改革之前,香港的教育制度為7年中學+3年大學,來港讀本科的內地學生在來港之初(第一年預科)缺乏機會跟本地同學交往。新生抵港,各校的內地生社團往往會組織豐富的迎新活動,大家最初認識的朋友通常都是內地人,加之第一年上課基本都和內地同學一起,不久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了一個很舒服的小圈子,而這個圈子裡幾乎都是內地人!第二年開始,內地生開始跟本地生一起上課,然而,已經有了習慣性社交圈子的內地生往往難以擺脫自己所織造的封閉網路。於是,在很多香港同學眼中,內地同學很封閉、不合群、甚至很神秘。慢慢地,雖然也許並沒有人給這個人群正式貼標籤,這群內地生還是無可避免地成為了這個社會裡的「非主流」。他們的特徵是,雖然生活在香港,但說的語言、交的朋友(包括男女朋友)、上的網站、聊的話題...都統統不「香港」。 「自由」陷阱 在香港上大學,你可以享受到極度的自由。在香港,宿舍不會熄燈、不會斷網、不會鎖門,你幾點鐘回宿舍、回不回宿舍根本沒有人管;在香港,沒有班級、沒有班長、更沒有輔導員,你幾堂課、上不上課也根本沒有人管。在這樣一個極端自由的環境里,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極致的發揮餘地——如果你有足夠的自制力和合理的規劃,這樣的環境可以讓你在學業出色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展課外的興趣和活動;然而,如若你把自由當成是「放縱」,你會很快迷失其中,無法自拔... 學業壓力 在香港讀過書的人都知道,香港的學業並不輕鬆。一門課程的分數會分散在學期全程的各種不同考核項目上:課堂參與(不只是出席,需要發言、互動)、案例分析、團隊項目、學術論文、課堂小測、期中期末考試等等。習慣於一學期一到兩次臨時抱佛腳刷分兒的學生,在香港是很難吃的開的。要想在香港拿到好的成績,平日里踏治身亡;
實的點滴付出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近些年,港校受內地追捧,生源質量高的驚人,在港校讀書,你會發現身邊卧虎藏龍,想在學習上達到以往的鶴立雞群絕非易事。 物價壓力 簡單舉三兩例,你就會對香港的物價略有概念:香港低端的住房,平均每人要3000-5000月(如果每人一個單獨小房間);最節省的吃法,每天也要50元左右(限於在學校吃飯的學生和住在偏遠地區的人),而在中環上班兒的我,基本午餐就要50-100甚至更高;我每天上班需要搭乘15分鐘地鐵,單程車費9塊9。初到香港的內地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自費生,通常會對物價很恐懼。我們這一幫朋友,大部分都有從深圳往回搬速食麵、牛奶的記憶。當然,經過一小段時間,對於大部分人,物價一般比較容易適應。然而,巨大的收入鴻溝還是引起了部分同學的不自信、甚至自卑。 講了以上這麼多,也許你會對內地生在香港求學所面臨的重重挑戰略有了解。不少赴港求學的朋友陷入尷尬的境地,有人選擇放棄、甚至選擇走上絕路,其實絕非偶然。不難看到其中深刻的根源——赴港前心理準備不足,預期過於樂觀;赴港後心態不夠開放、自信、積極,沒有主動融入社會環境(或者學術環境);久而久之,被排斥在主流以外,缺乏社交圈子、缺乏理解關愛、缺乏認可賞識,漸漸累積失落、孤獨和抑鬱;長期處於不良情緒之下,此時加之個人性格內向,沒有及時向朋友、家人傾訴,偶遇外部刺激,就可能面對崩潰的危險... 本文無意妖魔化香港求學,只希望能夠通過個人的經歷、感悟為大家揭開在港內地生不為人知的一些問題和困擾。其實,我一直主張用辯證的眼光看待香港,挑戰越多,收穫也會相應增多。我一定會繼續撰文,為後來的求學者介紹一下自己微末的經驗,希望大家能少走彎路、錯路,儘快融入香港,從而減少此類慘劇的重演。 逝者遙不可追,唯有願其安眠,後來的求學者切要引以為鑒,絕不可重蹈覆轍!!2010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一年級廣西碩士研究生韋惠瀅在宿舍自縊身亡;
2008年,當真正聽上一堂兩小時的經濟課或是數學課,相信還是有部分同學會感覺吃力。然而不論怎樣,英語帶給內地生的困擾都絕對無法跟廣東話相提並論。 文化差異 來港之初,你通常會感覺跟香港同學的想法格格不入。香港同學很熱血,崇尚自由、民主、公平,喜歡針砭時弊,不少人(尤其是某些社團)動輒就會組織集會、遊行,向學校、政府興師問罪。香港同學很實際,不少人沒有宏大的理想,他們很懂得及時享樂:他們很會玩,玩的很瘋狂(他們能連玩三天三夜,住宿舍之於很多本地學生就是無法無天地瘋玩兒的開始,擾民在有些人的詞典里是不存在的);也有不少人很虛榮、甚至有些拜金。有很多香港人信仰不同的教會,他們會很熱情地跟你介紹自己的信仰,然而你會發現這些太難理解。內地同學在來港之初,往往很難跟本地同學找到共同語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愛好往往是橫亘在兩者之間的鴻溝。 而文化方面的差異,往往在研究生身上更為凸顯。經歷了大學本科教育,來港深造的研究生往往具備了相對完善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習慣、學術習慣和社交習慣。然而,固有的體系越健全,遇到外部衝擊時,所表現出來的抵抗性就可能會越強烈,容易在香港處處碰壁,格格不入。另外,有些研究生項目只有1-2年的時間,較短的時間也給研究生適應本地社會增加了難度。就業方面,內地研究生就業的形勢也比不上在港時間長、適應程度普遍較高的本科生。 「非主流」 來香港求學的內地生普遍面臨社交圈的先天缺失——在香港沒有家庭、沒有發小兒和同學。而且,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在2012年學制改革之前,香港的教育制度為7年中學+3年大學,來港讀本科的內地學生在來港之初(第一年預科)缺乏機會跟本地同學交往。新生抵港,各校的內地生社團往往會組織豐富的迎新活動,大家最初認識的朋友通常都是內地人,加之第一年上課基本都和內地同學一起,不久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了一個很舒服的小圈子,而這個圈子裡幾乎都是內地人!第二年開始,內地生開始跟本地生一起上課,然而,已經有了習慣性社交圈子的內地生往往難以擺脫自己所織造的封閉網路。於是,在很多香港同學眼中,內地同學很封閉、不合群、甚至很神秘。慢慢地,雖然也許並沒有人給這個人群正式貼標籤,這群內地生還是無可避免地成為了這個社會裡的「非主流」。他們的特徵是,雖然生活在香港,但說的語言、交的朋友(包括男女朋友)、上的網站、聊的話題...都統統不「香港」。 「自由」陷阱 在香港上大學,你可以享受到極度的自由。在香港,宿舍不會熄燈、不會斷網、不會鎖門,你幾點鐘回宿舍、回不回宿舍根本沒有人管;在香港,沒有班級、沒有班長、更沒有輔導員,你幾堂課、上不上課也根本沒有人管。在這樣一個極端自由的環境里,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極致的發揮餘地——如果你有足夠的自制力和合理的規劃,這樣的環境可以讓你在學業出色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展課外的興趣和活動;然而,如若你把自由當成是「放縱」,你會很快迷失其中,無法自拔... 學業壓力 在香港讀過書的人都知道,香港的學業並不輕鬆。一門課程的分數會分散在學期全程的各種不同考核項目上:課堂參與(不只是出席,需要發言、互動)、案例分析、團隊項目、學術論文、課堂小測、期中期末考試等等。習慣於一學期一到兩次臨時抱佛腳刷分兒的學生,在香港是很難吃的開的。要想在香港拿到好的成績,平日里踏10月,香港城市大學一名內地交流生,從宿舍天台跳下,不治死亡;
2007年11,當真正聽上一堂兩小時的經濟課或是數學課,相信還是有部分同學會感覺吃力。然而不論怎樣,英語帶給內地生的困擾都絕對無法跟廣東話相提並論。 文化差異 來港之初,你通常會感覺跟香港同學的想法格格不入。香港同學很熱血,崇尚自由、民主、公平,喜歡針砭時弊,不少人(尤其是某些社團)動輒就會組織集會、遊行,向學校、政府興師問罪。香港同學很實際,不少人沒有宏大的理想,他們很懂得及時享樂:他們很會玩,玩的很瘋狂(他們能連玩三天三夜,住宿舍之於很多本地學生就是無法無天地瘋玩兒的開始,擾民在有些人的詞典里是不存在的);也有不少人很虛榮、甚至有些拜金。有很多香港人信仰不同的教會,他們會很熱情地跟你介紹自己的信仰,然而你會發現這些太難理解。內地同學在來港之初,往往很難跟本地同學找到共同語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愛好往往是橫亘在兩者之間的鴻溝。 而文化方面的差異,往往在研究生身上更為凸顯。經歷了大學本科教育,來港深造的研究生往往具備了相對完善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習慣、學術習慣和社交習慣。然而,固有的體系越健全,遇到外部衝擊時,所表現出來的抵抗性就可能會越強烈,容易在香港處處碰壁,格格不入。另外,有些研究生項目只有1-2年的時間,較短的時間也給研究生適應本地社會增加了難度。就業方面,內地研究生就業的形勢也比不上在港時間長、適應程度普遍較高的本科生。 「非主流」 來香港求學的內地生普遍面臨社交圈的先天缺失——在香港沒有家庭、沒有發小兒和同學。而且,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在2012年學制改革之前,香港的教育制度為7年中學+3年大學,來港讀本科的內地學生在來港之初(第一年預科)缺乏機會跟本地同學交往。新生抵港,各校的內地生社團往往會組織豐富的迎新活動,大家最初認識的朋友通常都是內地人,加之第一年上課基本都和內地同學一起,不久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了一個很舒服的小圈子,而這個圈子裡幾乎都是內地人!第二年開始,內地生開始跟本地生一起上課,然而,已經有了習慣性社交圈子的內地生往往難以擺脫自己所織造的封閉網路。於是,在很多香港同學眼中,內地同學很封閉、不合群、甚至很神秘。慢慢地,雖然也許並沒有人給這個人群正式貼標籤,這群內地生還是無可避免地成為了這個社會裡的「非主流」。他們的特徵是,雖然生活在香港,但說的語言、交的朋友(包括男女朋友)、上的網站、聊的話題...都統統不「香港」。 「自由」陷阱 在香港上大學,你可以享受到極度的自由。在香港,宿舍不會熄燈、不會斷網、不會鎖門,你幾點鐘回宿舍、回不回宿舍根本沒有人管;在香港,沒有班級、沒有班長、更沒有輔導員,你幾堂課、上不上課也根本沒有人管。在這樣一個極端自由的環境里,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極致的發揮餘地——如果你有足夠的自制力和合理的規劃,這樣的環境可以讓你在學業出色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展課外的興趣和活動;然而,如若你把自由當成是「放縱」,你會很快迷失其中,無法自拔... 學業壓力 在香港讀過書的人都知道,香港的學業並不輕鬆。一門課程的分數會分散在學期全程的各種不同考核項目上:課堂參與(不只是出席,需要發言、互動)、案例分析、團隊項目、學術論文、課堂小測、期中期末考試等等。習慣於一學期一到兩次臨時抱佛腳刷分兒的學生,在香港是很難吃的開的。要想在香港拿到好的成績,平日里踏月,香港科技大學江蘇籍博士生葛煒煒,在其宿舍內自縊身亡;
2004 七點多下班,坐在地鐵上漫不經意地翻看微博,被下面這條新聞徹底震驚:「明報:一名青年男子凌晨懷疑從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高處墮下,送院後不治。凌晨約4時,一名年約30歲男子被發現倒卧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二樓平台,救援員到場將男子送院,搶救後不治,警方正調查事件。」乍聞噩耗,我半晌沒有緩過神來。就在一年前,我還住在同一棟宿舍樓里...目前,學校宿舍已經發表聲明,證實自殺者是來自內地的研究生,居住在宿舍較高樓層的「博彥堂」。痛惜校友,痛惜內地生!!沉痛之餘,我覺得我必須寫些什麼,讓熱切來港的新生們了解一個更全面、更真實的在港內地生生存環境。 ——寫在前面 「人民網香港7月20日電香港大學今天發布通告,稱該校已完成201112年度內地本科生收生程序,今年錄取的內地新生共有291名,包括17名「省市狀元」。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條新聞。在今年的高校錄取報道中,「港校與內地名校爭奪頂尖學生」再次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巨額的獎學金、與西方接軌的教學體系、全英文教學環境、強大的軟硬體及師資、充足的海外交換機會、豐富的假期實習計劃、繁華的國際都市、理想的就業升學前景...——香港儼然成為了「升學天堂」,且這「天堂」只有成績拔尖的天之驕子才能有機會進入。 眾人眼中香港的種種好處我也全然看在眼裡,而且我也親身體驗過其中的諸多優越。然而,作為較早來港內地學子中的一員,我今天只想談談也許大家並不知道的香港。 求學香港的「天之驕子們」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血淚史: 2011年7月,香港理工大學一名內地研究生從宿舍高層跳下,不治身亡; 2010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一年級廣西碩士研究生韋惠瀅在宿舍自縊身亡; 2008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學一名內地交流生,從宿舍天台跳下,不治死亡; 2007年11月,香港科技大學江蘇籍博士生葛煒煒,在其宿舍內自縊身亡; 2004年7月,香港科技大學一名內地博士生從學術大樓墜下,傷重不治; 2002年5月,香港浸會大學一名來自清華大學的內地交換生,在九龍塘宿舍跳樓身亡 10年6跳,看到以上這些,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驚愕不已?事實上,這些僅僅是香港求學失敗者中的少數極端情況。在我身邊,因無法適應香港而中途退學、休學者並不罕有;亦有不少人選擇自我封閉,沉迷於遊戲和網路;在香港讀書四年,畢業之後卻無法用流利的廣東話交流,甚至連聽都聽不懂的亦大有人在。也許你會質疑,香港怎麼可能有這麼難以適應?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內地學生在香港求學的難度絕對不亞於赴任何國外院校留學。 語言不通 初來乍到,相信最先令你感到窒息的就是語言。若是去了國外,我們至少還有「半瓶醋」的英語可以頂一頂。然而到了香港,你將面臨完全一竅不通的粵語。也許你會說,我去香港旅遊過,香港人的普通話都很好啊。我承認,現如今,不少香港人,尤其是旅遊業、零售業的從業者,都有不錯的普通話水平。然而,當你真正要在香港生存的時候,要上街採購日用品、參加社團活動、跟本地同學交朋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會廣東話的你簡直等同於一個啞巴。你可能語言天賦異秉,你也許性格開放很積極地跟本地同學交往學習,但對於大部分非粵語地區的同學,粵語會讓你在相當長的一部分時間裡如骨鯁在喉。 除卻粵語,全英文教學也常常是不少內地同學來港之初的痛楚。雖然在英語考試中個個都是搶分能手年7月,香港科技大學一名內地博士生從學術大樓墜下,傷重不治;
2002年5月,香港浸會大學一名來自清華大學的內地交換生,在九龍塘宿舍跳樓身亡
10年6跳,看到以上這些,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驚愕不已?事實上,這些僅僅是香港求學失敗者中的少數極端情況。在我身邊,因無法適應香港而中途退學、休學者並不罕有;亦有不少人選擇自我封閉,沉迷於遊戲和網路;在香港讀書四年,畢業之後卻無法用流利的廣東話交流,甚至連聽都聽不懂的亦大有人在。也許你會質疑,香港怎麼可能有這麼難以適應?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內地學生在香港求學的難度絕對不亞於赴任何國外院校留學。 七點多下班,坐在地鐵上漫不經意地翻看微博,被下面這條新聞徹底震驚:「明報:一名青年男子凌晨懷疑從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高處墮下,送院後不治。凌晨約4時,一名年約30歲男子被發現倒卧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二樓平台,救援員到場將男子送院,搶救後不治,警方正調查事件。」乍聞噩耗,我半晌沒有緩過神來。就在一年前,我還住在同一棟宿舍樓里...目前,學校宿舍已經發表聲明,證實自殺者是來自內地的研究生,居住在宿舍較高樓層的「博彥堂」。痛惜校友,痛惜內地生!!沉痛之餘,我覺得我必須寫些什麼,讓熱切來港的新生們了解一個更全面、更真實的在港內地生生存環境。 ——寫在前面 「人民網香港7月20日電香港大學今天發布通告,稱該校已完成201112年度內地本科生收生程序,今年錄取的內地新生共有291名,包括17名「省市狀元」。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條新聞。在今年的高校錄取報道中,「港校與內地名校爭奪頂尖學生」再次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巨額的獎學金、與西方接軌的教學體系、全英文教學環境、強大的軟硬體及師資、充足的海外交換機會、豐富的假期實習計劃、繁華的國際都市、理想的就業升學前景...——香港儼然成為了「升學天堂」,且這「天堂」只有成績拔尖的天之驕子才能有機會進入。 眾人眼中香港的種種好處我也全然看在眼裡,而且我也親身體驗過其中的諸多優越。然而,作為較早來港內地學子中的一員,我今天只想談談也許大家並不知道的香港。 求學香港的「天之驕子們」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血淚史: 2011年7月,香港理工大學一名內地研究生從宿舍高層跳下,不治身亡; 2010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一年級廣西碩士研究生韋惠瀅在宿舍自縊身亡; 2008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學一名內地交流生,從宿舍天台跳下,不治死亡; 2007年11月,香港科技大學江蘇籍博士生葛煒煒,在其宿舍內自縊身亡; 2004年7月,香港科技大學一名內地博士生從學術大樓墜下,傷重不治; 2002年5月,香港浸會大學一名來自清華大學的內地交換生,在九龍塘宿舍跳樓身亡 10年6跳,看到以上這些,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驚愕不已?事實上,這些僅僅是香港求學失敗者中的少數極端情況。在我身邊,因無法適應香港而中途退學、休學者並不罕有;亦有不少人選擇自我封閉,沉迷於遊戲和網路;在香港讀書四年,畢業之後卻無法用流利的廣東話交流,甚至連聽都聽不懂的亦大有人在。也許你會質疑,香港怎麼可能有這麼難以適應?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內地學生在香港求學的難度絕對不亞於赴任何國外院校留學。 語言不通 初來乍到,相信最先令你感到窒息的就是語言。若是去了國外,我們至少還有「半瓶醋」的英語可以頂一頂。然而到了香港,你將面臨完全一竅不通的粵語。也許你會說,我去香港旅遊過,香港人的普通話都很好啊。我承認,現如今,不少香港人,尤其是旅遊業、零售業的從業者,都有不錯的普通話水平。然而,當你真正要在香港生存的時候,要上街採購日用品、參加社團活動、跟本地同學交朋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會廣東話的你簡直等同於一個啞巴。你可能語言天賦異秉,你也許性格開放很積極地跟本地同學交往學習,但對於大部分非粵語地區的同學,粵語會讓你在相當長的一部分時間裡如骨鯁在喉。 除卻粵語,全英文教學也常常是不少內地同學來港之初的痛楚。雖然在英語考試中個個都是搶分能手 語言不通 七點多下班,坐在地鐵上漫不經意地翻看微博,被下面這條新聞徹底震驚:「明報:一名青年男子凌晨懷疑從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高處墮下,送院後不治。凌晨約4時,一名年約30歲男子被發現倒卧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二樓平台,救援員到場將男子送院,搶救後不治,警方正調查事件。」乍聞噩耗,我半晌沒有緩過神來。就在一年前,我還住在同一棟宿舍樓里...目前,學校宿舍已經發表聲明,證實自殺者是來自內地的研究生,居住在宿舍較高樓層的「博彥堂」。痛惜校友,痛惜內地生!!沉痛之餘,我覺得我必須寫些什麼,讓熱切來港的新生們了解一個更全面、更真實的在港內地生生存環境。 ——寫在前面 「人民網香港7月20日電香港大學今天發布通告,稱該校已完成201112年度內地本科生收生程序,今年錄取的內地新生共有291名,包括17名「省市狀元」。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條新聞。在今年的高校錄取報道中,「港校與內地名校爭奪頂尖學生」再次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巨額的獎學金、與西方接軌的教學體系、全英文教學環境、強大的軟硬體及師資、充足的海外交換機會、豐富的假期實習計劃、繁華的國際都市、理想的就業升學前景...——香港儼然成為了「升學天堂」,且這「天堂」只有成績拔尖的天之驕子才能有機會進入。 眾人眼中香港的種種好處我也全然看在眼裡,而且我也親身體驗過其中的諸多優越。然而,作為較早來港內地學子中的一員,我今天只想談談也許大家並不知道的香港。 求學香港的「天之驕子們」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血淚史: 2011年7月,香港理工大學一名內地研究生從宿舍高層跳下,不治身亡; 2010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一年級廣西碩士研究生韋惠瀅在宿舍自縊身亡; 2008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學一名內地交流生,從宿舍天台跳下,不治死亡; 2007年11月,香港科技大學江蘇籍博士生葛煒煒,在其宿舍內自縊身亡; 2004年7月,香港科技大學一名內地博士生從學術大樓墜下,傷重不治; 2002年5月,香港浸會大學一名來自清華大學的內地交換生,在九龍塘宿舍跳樓身亡 10年6跳,看到以上這些,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驚愕不已?事實上,這些僅僅是香港求學失敗者中的少數極端情況。在我身邊,因無法適應香港而中途退學、休學者並不罕有;亦有不少人選擇自我封閉,沉迷於遊戲和網路;在香港讀書四年,畢業之後卻無法用流利的廣東話交流,甚至連聽都聽不懂的亦大有人在。也許你會質疑,香港怎麼可能有這麼難以適應?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內地學生在香港求學的難度絕對不亞於赴任何國外院校留學。 語言不通 初來乍到,相信最先令你感到窒息的就是語言。若是去了國外,我們至少還有「半瓶醋」的英語可以頂一頂。然而到了香港,你將面臨完全一竅不通的粵語。也許你會說,我去香港旅遊過,香港人的普通話都很好啊。我承認,現如今,不少香港人,尤其是旅遊業、零售業的從業者,都有不錯的普通話水平。然而,當你真正要在香港生存的時候,要上街採購日用品、參加社團活動、跟本地同學交朋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會廣東話的你簡直等同於一個啞巴。你可能語言天賦異秉,你也許性格開放很積極地跟本地同學交往學習,但對於大部分非粵語地區的同學,粵語會讓你在相當長的一部分時間裡如骨鯁在喉。 除卻粵語,全英文教學也常常是不少內地同學來港之初的痛楚。雖然在英語考試中個個都是搶分能手 初來乍到,相信最先令你感到窒息的就是語言。若是去了國外,我們至少還有「半瓶醋」的英語可以頂一頂。然而到了香港,你將面臨完全一竅不通的粵語。也許你會說,我去香港旅遊過,香港人的普通話都很好啊。我承認,現如今,不少香港人,尤其是旅遊業、零售業的從業者,都有不錯的普通話水平。然而,當你真正要在香港生存的時候,要上街採購日用品、參加社團活動、跟本地同學交朋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會廣東話的你簡直等同於一個啞巴。你可能語言天賦異秉,你也許性格開放很積極地跟本地同學交往學習,但對於大部分非粵語地區的同學,粵語會讓你在相當長的一部分時間裡如骨鯁在喉。 七點多下班,坐在地鐵上漫不經意地翻看微博,被下面這條新聞徹底震驚:「明報:一名青年男子凌晨懷疑從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高處墮下,送院後不治。凌晨約4時,一名年約30歲男子被發現倒卧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二樓平台,救援員到場將男子送院,搶救後不治,警方正調查事件。」乍聞噩耗,我半晌沒有緩過神來。就在一年前,我還住在同一棟宿舍樓里...目前,學校宿舍已經發表聲明,證實自殺者是來自內地的研究生,居住在宿舍較高樓層的「博彥堂」。痛惜校友,痛惜內地生!!沉痛之餘,我覺得我必須寫些什麼,讓熱切來港的新生們了解一個更全面、更真實的在港內地生生存環境。 ——寫在前面 「人民網香港7月20日電香港大學今天發布通告,稱該校已完成201112年度內地本科生收生程序,今年錄取的內地新生共有291名,包括17名「省市狀元」。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條新聞。在今年的高校錄取報道中,「港校與內地名校爭奪頂尖學生」再次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巨額的獎學金、與西方接軌的教學體系、全英文教學環境、強大的軟硬體及師資、充足的海外交換機會、豐富的假期實習計劃、繁華的國際都市、理想的就業升學前景...——香港儼然成為了「升學天堂」,且這「天堂」只有成績拔尖的天之驕子才能有機會進入。 眾人眼中香港的種種好處我也全然看在眼裡,而且我也親身體驗過其中的諸多優越。然而,作為較早來港內地學子中的一員,我今天只想談談也許大家並不知道的香港。 求學香港的「天之驕子們」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血淚史: 2011年7月,香港理工大學一名內地研究生從宿舍高層跳下,不治身亡; 2010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一年級廣西碩士研究生韋惠瀅在宿舍自縊身亡; 2008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學一名內地交流生,從宿舍天台跳下,不治死亡; 2007年11月,香港科技大學江蘇籍博士生葛煒煒,在其宿舍內自縊身亡; 2004年7月,香港科技大學一名內地博士生從學術大樓墜下,傷重不治; 2002年5月,香港浸會大學一名來自清華大學的內地交換生,在九龍塘宿舍跳樓身亡 10年6跳,看到以上這些,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驚愕不已?事實上,這些僅僅是香港求學失敗者中的少數極端情況。在我身邊,因無法適應香港而中途退學、休學者並不罕有;亦有不少人選擇自我封閉,沉迷於遊戲和網路;在香港讀書四年,畢業之後卻無法用流利的廣東話交流,甚至連聽都聽不懂的亦大有人在。也許你會質疑,香港怎麼可能有這麼難以適應?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內地學生在香港求學的難度絕對不亞於赴任何國外院校留學。 語言不通 初來乍到,相信最先令你感到窒息的就是語言。若是去了國外,我們至少還有「半瓶醋」的英語可以頂一頂。然而到了香港,你將面臨完全一竅不通的粵語。也許你會說,我去香港旅遊過,香港人的普通話都很好啊。我承認,現如今,不少香港人,尤其是旅遊業、零售業的從業者,都有不錯的普通話水平。然而,當你真正要在香港生存的時候,要上街採購日用品、參加社團活動、跟本地同學交朋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會廣東話的你簡直等同於一個啞巴。你可能語言天賦異秉,你也許性格開放很積極地跟本地同學交往學習,但對於大部分非粵語地區的同學,粵語會讓你在相當長的一部分時間裡如骨鯁在喉。 除卻粵語,全英文教學也常常是不少內地同學來港之初的痛楚。雖然在英語考試中個個都是搶分能手 除卻粵語,全英文教學也常常是不少內地同學來港之初的痛楚。雖然在英語考試中個個都是搶分能手,當真正聽上一堂兩小時的經濟課或是數學課,相信還是有部分同學會感覺吃力。然而不論怎樣,英語帶給內地生的困擾都絕對無法跟廣東話相提並論。 文化差異 來港之初,你通常會感覺跟香港同學的想法格格不入。香港同學很熱血,崇尚自由、民主、公平,喜歡針砭時弊,不少人(尤其是某些社團)動輒就會組織集會、遊行,向學校、政府興師問罪。香港同學很實際,不少人沒有宏大的理想,他們很懂得及時享樂:他們很會玩,玩的很瘋狂(他們能連玩三天三夜,住宿舍之於很多本地學生就是無法無天地瘋玩兒的開始,擾民在有些人的詞典里是不存在的);也有不少人很虛榮、甚至有些拜金。有很多香港人信仰不同的教會,他們會很熱情地跟你介紹自己的信仰,然而你會發現這些太難理解。內地同學在來港之初,往往很難跟本地同學找到共同語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愛好往往是橫亘在兩者之間的鴻溝。實的點滴付出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近些年,港校受內地追捧,生源質量高的驚人,在港校讀書,你會發現身邊卧虎藏龍,想在學習上達到以往的鶴立雞群絕非易事。 物價壓力 簡單舉三兩例,你就會對香港的物價略有概念:香港低端的住房,平均每人要3000-5000月(如果每人一個單獨小房間);最節省的吃法,每天也要50元左右(限於在學校吃飯的學生和住在偏遠地區的人),而在中環上班兒的我,基本午餐就要50-100甚至更高;我每天上班需要搭乘15分鐘地鐵,單程車費9塊9。初到香港的內地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自費生,通常會對物價很恐懼。我們這一幫朋友,大部分都有從深圳往回搬速食麵、牛奶的記憶。當然,經過一小段時間,對於大部分人,物價一般比較容易適應。然而,巨大的收入鴻溝還是引起了部分同學的不自信、甚至自卑。 講了以上這麼多,也許你會對內地生在香港求學所面臨的重重挑戰略有了解。不少赴港求學的朋友陷入尷尬的境地,有人選擇放棄、甚至選擇走上絕路,其實絕非偶然。不難看到其中深刻的根源——赴港前心理準備不足,預期過於樂觀;赴港後心態不夠開放、自信、積極,沒有主動融入社會環境(或者學術環境);久而久之,被排斥在主流以外,缺乏社交圈子、缺乏理解關愛、缺乏認可賞識,漸漸累積失落、孤獨和抑鬱;長期處於不良情緒之下,此時加之個人性格內向,沒有及時向朋友、家人傾訴,偶遇外部刺激,就可能面對崩潰的危險... 本文無意妖魔化香港求學,只希望能夠通過個人的經歷、感悟為大家揭開在港內地生不為人知的一些問題和困擾。其實,我一直主張用辯證的眼光看待香港,挑戰越多,收穫也會相應增多。我一定會繼續撰文,為後來的求學者介紹一下自己微末的經驗,希望大家能少走彎路、錯路,儘快融入香港,從而減少此類慘劇的重演。 逝者遙不可追,唯有願其安眠,後來的求學者切要引以為鑒,絕不可重蹈覆轍!! 而文化方面的差異,往往在研究生身上更為凸顯。經歷了大學本科教育,來港深造的研究生往往具備了相對完善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習慣、學術習慣和社交習慣。然而,固有的體系越健全,遇到外部衝擊時,所表現出來的抵抗性就可能會越強烈,容易在香港處處碰壁,格格不入。另外,有些研究生項目只有1-2年的時間,較短的時間也給研究生適應本地社會增加了難度。就業方面,內地研究生就業的形勢也比不上在港時間長、適應程度普遍較高的本科生。,當真正聽上一堂兩小時的經濟課或是數學課,相信還是有部分同學會感覺吃力。然而不論怎樣,英語帶給內地生的困擾都絕對無法跟廣東話相提並論。 文化差異 來港之初,你通常會感覺跟香港同學的想法格格不入。香港同學很熱血,崇尚自由、民主、公平,喜歡針砭時弊,不少人(尤其是某些社團)動輒就會組織集會、遊行,向學校、政府興師問罪。香港同學很實際,不少人沒有宏大的理想,他們很懂得及時享樂:他們很會玩,玩的很瘋狂(他們能連玩三天三夜,住宿舍之於很多本地學生就是無法無天地瘋玩兒的開始,擾民在有些人的詞典里是不存在的);也有不少人很虛榮、甚至有些拜金。有很多香港人信仰不同的教會,他們會很熱情地跟你介紹自己的信仰,然而你會發現這些太難理解。內地同學在來港之初,往往很難跟本地同學找到共同語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愛好往往是橫亘在兩者之間的鴻溝。 而文化方面的差異,往往在研究生身上更為凸顯。經歷了大學本科教育,來港深造的研究生往往具備了相對完善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習慣、學術習慣和社交習慣。然而,固有的體系越健全,遇到外部衝擊時,所表現出來的抵抗性就可能會越強烈,容易在香港處處碰壁,格格不入。另外,有些研究生項目只有1-2年的時間,較短的時間也給研究生適應本地社會增加了難度。就業方面,內地研究生就業的形勢也比不上在港時間長、適應程度普遍較高的本科生。 「非主流」 來香港求學的內地生普遍面臨社交圈的先天缺失——在香港沒有家庭、沒有發小兒和同學。而且,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在2012年學制改革之前,香港的教育制度為7年中學+3年大學,來港讀本科的內地學生在來港之初(第一年預科)缺乏機會跟本地同學交往。新生抵港,各校的內地生社團往往會組織豐富的迎新活動,大家最初認識的朋友通常都是內地人,加之第一年上課基本都和內地同學一起,不久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了一個很舒服的小圈子,而這個圈子裡幾乎都是內地人!第二年開始,內地生開始跟本地生一起上課,然而,已經有了習慣性社交圈子的內地生往往難以擺脫自己所織造的封閉網路。於是,在很多香港同學眼中,內地同學很封閉、不合群、甚至很神秘。慢慢地,雖然也許並沒有人給這個人群正式貼標籤,這群內地生還是無可避免地成為了這個社會裡的「非主流」。他們的特徵是,雖然生活在香港,但說的語言、交的朋友(包括男女朋友)、上的網站、聊的話題...都統統不「香港」。 「自由」陷阱 在香港上大學,你可以享受到極度的自由。在香港,宿舍不會熄燈、不會斷網、不會鎖門,你幾點鐘回宿舍、回不回宿舍根本沒有人管;在香港,沒有班級、沒有班長、更沒有輔導員,你幾堂課、上不上課也根本沒有人管。在這樣一個極端自由的環境里,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極致的發揮餘地——如果你有足夠的自制力和合理的規劃,這樣的環境可以讓你在學業出色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展課外的興趣和活動;然而,如若你把自由當成是「放縱」,你會很快迷失其中,無法自拔... 學業壓力 在香港讀過書的人都知道,香港的學業並不輕鬆。一門課程的分數會分散在學期全程的各種不同考核項目上:課堂參與(不只是出席,需要發言、互動)、案例分析、團隊項目、學術論文、課堂小測、期中期末考試等等。習慣於一學期一到兩次臨時抱佛腳刷分兒的學生,在香港是很難吃的開的。要想在香港拿到好的成績,平日里踏 「非主流」 來香港求學的內地生普遍面臨社交圈的先天缺失——在香港沒有家庭、沒有發小兒和同學。而且,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在2012年學制改革之前,香港的教育制度為7年中學+3年大學,來港讀本科的內地學生在來港之初(第一年預科)缺乏機會跟本地同學交往。新生抵港,各校的內地生社團往往會組織豐富的迎新活動,大家最初認識的朋友通常都是內地人,加之第一年上課基本都和內地同學一起,不久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了一個很舒服的小圈子,而這個圈子裡幾乎都是內地人!第二年開始,內地生開始跟本地生一起上課,然而,已經有了習慣性社交圈子的內地生往往難以擺脫自己所織造的封閉網路。於是,在很多香港同學眼中,內地同學很封閉、不合群、甚至很神秘。慢慢地,雖然也許並沒有人給這個人群正式貼標籤,這群內地生還是無可避免地成為了這個社會裡的「非主流」。他們的特徵是,雖然生活在香港,但說的語言、交的朋友(包括男/女朋友)、上的網站、聊的話題...都統統不「香港」。 「自由」陷阱 在香港上大學,你可以享受到極度的自由。在香港,宿舍不會熄燈、不會斷網、不會鎖門,你幾點鐘回宿舍、回不回宿舍根本沒有人管;在香港,沒有班級、沒有班長、更沒有輔導員,你幾堂課、上不上課也根本沒有人管。在這樣一個極端自由的環境里,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極致的發揮餘地——如果你有足夠的自制力和合理的規劃,這樣的環境可以讓你在學業出色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展課外的興趣和活動;然而,如若你把自由當成是「放縱」,你會很快迷失其中,無法自拔...實的點滴付出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近些年,港校受內地追捧,生源質量高的驚人,在港校讀書,你會發現身邊卧虎藏龍,想在學習上達到以往的鶴立雞群絕非易事。 物價壓力 簡單舉三兩例,你就會對香港的物價略有概念:香港低端的住房,平均每人要3000-5000月(如果每人一個單獨小房間);最節省的吃法,每天也要50元左右(限於在學校吃飯的學生和住在偏遠地區的人),而在中環上班兒的我,基本午餐就要50-100甚至更高;我每天上班需要搭乘15分鐘地鐵,單程車費9塊9。初到香港的內地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自費生,通常會對物價很恐懼。我們這一幫朋友,大部分都有從深圳往回搬速食麵、牛奶的記憶。當然,經過一小段時間,對於大部分人,物價一般比較容易適應。然而,巨大的收入鴻溝還是引起了部分同學的不自信、甚至自卑。 講了以上這麼多,也許你會對內地生在香港求學所面臨的重重挑戰略有了解。不少赴港求學的朋友陷入尷尬的境地,有人選擇放棄、甚至選擇走上絕路,其實絕非偶然。不難看到其中深刻的根源——赴港前心理準備不足,預期過於樂觀;赴港後心態不夠開放、自信、積極,沒有主動融入社會環境(或者學術環境);久而久之,被排斥在主流以外,缺乏社交圈子、缺乏理解關愛、缺乏認可賞識,漸漸累積失落、孤獨和抑鬱;長期處於不良情緒之下,此時加之個人性格內向,沒有及時向朋友、家人傾訴,偶遇外部刺激,就可能面對崩潰的危險... 本文無意妖魔化香港求學,只希望能夠通過個人的經歷、感悟為大家揭開在港內地生不為人知的一些問題和困擾。其實,我一直主張用辯證的眼光看待香港,挑戰越多,收穫也會相應增多。我一定會繼續撰文,為後來的求學者介紹一下自己微末的經驗,希望大家能少走彎路、錯路,儘快融入香港,從而減少此類慘劇的重演。 逝者遙不可追,唯有願其安眠,後來的求學者切要引以為鑒,絕不可重蹈覆轍!! 學業壓力 在香港讀過書的人都知道,香港的學業並不輕鬆。一門課程的分數會分散在學期全程的各種不同考核項目上:課堂參與(不只是出席,需要發言、互動)、案例分析、團隊項目、學術論文、課堂小測、期中期末考試等等。習慣於一學期一到兩次臨時抱佛腳刷分兒的學生,在香港是很難吃的開的。要想在香港拿到好的成績,平日里踏實的點滴付出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近些年,港校受內地追捧,生源質量高的驚人,在港校讀書,你會發現身邊卧虎藏龍,想在學習上達到以往的鶴立雞群絕非易事。 物價壓力 簡單舉三兩例,你就會對香港的物價略有概念:香港低端的住房,平均每人要3000-5000/月(如果每人一個單獨小房間);最節省的吃法,每天也要50元左右(限於在學校吃飯的學生和住在偏遠地區的人),而在中環上班兒的我,基本午餐就要50-100甚至更高;我每天上班需要搭乘15分鐘地鐵,單程車費9塊9。初到香港的內地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自費生,通常會對物價很恐懼。我們這一幫朋友,大部分都有從深圳往回搬速食麵、牛奶的記憶。當然,經過一小段時間,對於大部分人,物價一般比較容易適應。然而,巨大的收入鴻溝還是引起了部分同學的不自信、甚至自卑。 七點多下班,坐在地鐵上漫不經意地翻看微博,被下面這條新聞徹底震驚:「明報:一名青年男子凌晨懷疑從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高處墮下,送院後不治。凌晨約4時,一名年約30歲男子被發現倒卧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二樓平台,救援員到場將男子送院,搶救後不治,警方正調查事件。」乍聞噩耗,我半晌沒有緩過神來。就在一年前,我還住在同一棟宿舍樓里...目前,學校宿舍已經發表聲明,證實自殺者是來自內地的研究生,居住在宿舍較高樓層的「博彥堂」。痛惜校友,痛惜內地生!!沉痛之餘,我覺得我必須寫些什麼,讓熱切來港的新生們了解一個更全面、更真實的在港內地生生存環境。 ——寫在前面 「人民網香港7月20日電香港大學今天發布通告,稱該校已完成201112年度內地本科生收生程序,今年錄取的內地新生共有291名,包括17名「省市狀元」。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條新聞。在今年的高校錄取報道中,「港校與內地名校爭奪頂尖學生」再次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巨額的獎學金、與西方接軌的教學體系、全英文教學環境、強大的軟硬體及師資、充足的海外交換機會、豐富的假期實習計劃、繁華的國際都市、理想的就業升學前景...——香港儼然成為了「升學天堂」,且這「天堂」只有成績拔尖的天之驕子才能有機會進入。 眾人眼中香港的種種好處我也全然看在眼裡,而且我也親身體驗過其中的諸多優越。然而,作為較早來港內地學子中的一員,我今天只想談談也許大家並不知道的香港。 求學香港的「天之驕子們」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血淚史: 2011年7月,香港理工大學一名內地研究生從宿舍高層跳下,不治身亡; 2010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一年級廣西碩士研究生韋惠瀅在宿舍自縊身亡; 2008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學一名內地交流生,從宿舍天台跳下,不治死亡; 2007年11月,香港科技大學江蘇籍博士生葛煒煒,在其宿舍內自縊身亡; 2004年7月,香港科技大學一名內地博士生從學術大樓墜下,傷重不治; 2002年5月,香港浸會大學一名來自清華大學的內地交換生,在九龍塘宿舍跳樓身亡 10年6跳,看到以上這些,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驚愕不已?事實上,這些僅僅是香港求學失敗者中的少數極端情況。在我身邊,因無法適應香港而中途退學、休學者並不罕有;亦有不少人選擇自我封閉,沉迷於遊戲和網路;在香港讀書四年,畢業之後卻無法用流利的廣東話交流,甚至連聽都聽不懂的亦大有人在。也許你會質疑,香港怎麼可能有這麼難以適應?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內地學生在香港求學的難度絕對不亞於赴任何國外院校留學。 語言不通 初來乍到,相信最先令你感到窒息的就是語言。若是去了國外,我們至少還有「半瓶醋」的英語可以頂一頂。然而到了香港,你將面臨完全一竅不通的粵語。也許你會說,我去香港旅遊過,香港人的普通話都很好啊。我承認,現如今,不少香港人,尤其是旅遊業、零售業的從業者,都有不錯的普通話水平。然而,當你真正要在香港生存的時候,要上街採購日用品、參加社團活動、跟本地同學交朋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會廣東話的你簡直等同於一個啞巴。你可能語言天賦異秉,你也許性格開放很積極地跟本地同學交往學習,但對於大部分非粵語地區的同學,粵語會讓你在相當長的一部分時間裡如骨鯁在喉。 除卻粵語,全英文教學也常常是不少內地同學來港之初的痛楚。雖然在英語考試中個個都是搶分能手 講了以上這麼多,也許你會對內地生在香港求學所面臨的重重挑戰略有了解。不少赴港求學的朋友陷入尷尬的境地,有人選擇放棄、甚至選擇走上絕路,其實絕非偶然。不難看到其中深刻的根源——赴港前心理準備不足,預期過於樂觀;赴港後心態不夠開放、自信、積極,沒有主動融入社會環境(或者學術環境);久而久之,被排斥在主流以外,缺乏社交圈子、缺乏理解關愛、缺乏認可賞識,漸漸累積失落、孤獨和抑鬱;長期處於不良情緒之下,此時加之個人性格內向,沒有及時向朋友、家人傾訴,偶遇外部刺激,就可能面對崩潰的危險...七點多下班,坐在地鐵上漫不經意地翻看微博,被下面這條新聞徹底震驚:「明報:一名青年男子凌晨懷疑從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高處墮下,送院後不治。凌晨約4時,一名年約30歲男子被發現倒卧紅磡理工大學學生宿舍二樓平台,救援員到場將男子送院,搶救後不治,警方正調查事件。」乍聞噩耗,我半晌沒有緩過神來。就在一年前,我還住在同一棟宿舍樓里...目前,學校宿舍已經發表聲明,證實自殺者是來自內地的研究生,居住在宿舍較高樓層的「博彥堂」。痛惜校友,痛惜內地生!!沉痛之餘,我覺得我必須寫些什麼,讓熱切來港的新生們了解一個更全面、更真實的在港內地生生存環境。 ——寫在前面 「人民網香港7月20日電香港大學今天發布通告,稱該校已完成201112年度內地本科生收生程序,今年錄取的內地新生共有291名,包括17名「省市狀元」。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條新聞。在今年的高校錄取報道中,「港校與內地名校爭奪頂尖學生」再次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巨額的獎學金、與西方接軌的教學體系、全英文教學環境、強大的軟硬體及師資、充足的海外交換機會、豐富的假期實習計劃、繁華的國際都市、理想的就業升學前景...——香港儼然成為了「升學天堂」,且這「天堂」只有成績拔尖的天之驕子才能有機會進入。 眾人眼中香港的種種好處我也全然看在眼裡,而且我也親身體驗過其中的諸多優越。然而,作為較早來港內地學子中的一員,我今天只想談談也許大家並不知道的香港。 求學香港的「天之驕子們」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血淚史: 2011年7月,香港理工大學一名內地研究生從宿舍高層跳下,不治身亡; 2010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一年級廣西碩士研究生韋惠瀅在宿舍自縊身亡; 2008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學一名內地交流生,從宿舍天台跳下,不治死亡; 2007年11月,香港科技大學江蘇籍博士生葛煒煒,在其宿舍內自縊身亡; 2004年7月,香港科技大學一名內地博士生從學術大樓墜下,傷重不治; 2002年5月,香港浸會大學一名來自清華大學的內地交換生,在九龍塘宿舍跳樓身亡 10年6跳,看到以上這些,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驚愕不已?事實上,這些僅僅是香港求學失敗者中的少數極端情況。在我身邊,因無法適應香港而中途退學、休學者並不罕有;亦有不少人選擇自我封閉,沉迷於遊戲和網路;在香港讀書四年,畢業之後卻無法用流利的廣東話交流,甚至連聽都聽不懂的亦大有人在。也許你會質疑,香港怎麼可能有這麼難以適應?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內地學生在香港求學的難度絕對不亞於赴任何國外院校留學。 語言不通 初來乍到,相信最先令你感到窒息的就是語言。若是去了國外,我們至少還有「半瓶醋」的英語可以頂一頂。然而到了香港,你將面臨完全一竅不通的粵語。也許你會說,我去香港旅遊過,香港人的普通話都很好啊。我承認,現如今,不少香港人,尤其是旅遊業、零售業的從業者,都有不錯的普通話水平。然而,當你真正要在香港生存的時候,要上街採購日用品、參加社團活動、跟本地同學交朋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會廣東話的你簡直等同於一個啞巴。你可能語言天賦異秉,你也許性格開放很積極地跟本地同學交往學習,但對於大部分非粵語地區的同學,粵語會讓你在相當長的一部分時間裡如骨鯁在喉。 除卻粵語,全英文教學也常常是不少內地同學來港之初的痛楚。雖然在英語考試中個個都是搶分能手 本文無意妖魔化香港求學,只希望能夠通過個人的經歷、感悟為大家揭開在港內地生不為人知的一些問題和困擾。其實,我一直主張用辯證的眼光看待香港,挑戰越多,收穫也會相應增多。我一定會繼續撰文,為後來的求學者介紹一下自己微末的經驗,希望大家能少走彎路、錯路,儘快融入香港,從而減少此類慘劇的重演。 逝者遙不可追,唯有願其安眠,後來的求學者切要引以為鑒,絕不可重蹈覆轍!!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504dc0100suu4.html) - 哀悼逝者,說一說你不知道的求學香港_黑色瞭望_新浪博客
推薦閱讀:
※金針菇雖好,可抗癌,很多人不知道金針菇不能和它們一起吃
※生理周期28天, 你知道每一天對你的意義么?
※【你不知道的事,女生都喜歡有人追求
※關於脫毛一定要知道的小妙招
※你想知道不同屬相配合的婚姻狀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