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選注名詞解釋
《宋詩選注》,著名文學家、學者錢鍾書(即「錢鍾書」)著,是錢鍾書集中的一冊,書中收入了宋代詩人柳開、鄭文寶、梅堯臣、歐陽修等人的作品,每部作品除原文外均附有較為詳盡的注釋。本書內容全面,注釋通俗易懂,讀者從中可以對宋詩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李慎之回憶說,他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讀到《宋詩選注》時,曾為書注語里「偶爾爆發的狂言大語」而捏一把汗,還說喬冠華認為《宋詩選注》是「那年頭惟一可看的有個性的書」。這種曲筆言志的寫法,在「文化大革命」後推出的《管錐編》中更為常見。宋詩選注》是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之一。卷首之序為錢鍾書先生多年潛心研究宋詩之後寫成的一篇重要詩學論文。文中不僅對宋詩的歷史地位及其成敗得失,見解獨到,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基本理論多所建樹,而且對詩文選政頗有創見。錢先生素喜以小說家自居,故往往以小說家筆法勾勒形象、點染軼事;語雖簡約,人物卻活脫跳出。其論評皆警醒顯豁,深入淺出,具體落實,常常別出心裁。
《宋詩選注》雖然不是文學創作,但卻有著濃厚的文學性,不僅以它精闢的理論、豐富的知識吸引人,而且以它生動的語言吸引人。特別是錢先生善用比喻,因而形象生動,說理透闢,使人如讀文藝散文,不但不覺枯燥,而且感到妙趣橫溢,愛不釋手。
整個說來,宋詩的成就在元詩、明詩之上,也超過了清詩。我們可以誇獎這個成就,但是無須誇張、誇大它。
據說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宮的時候,每聽到他父王在外國打勝仗的消息,就要發愁,生怕全世界都給他老子征服了,自己這樣一位英雄將來沒有用武之地。緊跟著偉大的詩歌創作時代而起來的詩人准有類似的感想。當然,詩歌的世界是無邊無際的,不過,前人佔領的疆域愈廣,繼承者要開拓版圖,就要配備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徵得愈加遼遠,否則他至多是個守成之主,不能長光大前業之君。所以前代詩歌的造詣不但是傳給後人的產業,而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向後人挑釁,挑他們來比賽,試試他們能不能後來居上、打破記錄,或者異曲同工、別開生面。假如後人沒出息,接受不了這種挑釁,那末這筆遺產很容易貽禍子孫,養成貪吃懶做的膏粱紈。有唐詩作榜樣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這個好榜樣,宋代詩人就學了乖,會在技巧和語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時,有了這個好榜樣,他們也偷起懶來,放縱了摹仿和依賴的惰性。瞧不起宋詩的明人說它學唐詩而不像唐詩,這句話並不錯,只是他們不懂這一點不像之處恰恰就是宋詩的創造性和價值所在。明人學唐詩是學得來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詩而又不是唐詩,缺乏個性,沒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詩」、「贗古」、「優孟衣冠」等等綽號。宋人能夠把唐人修築的道路延長了,疏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險開荒,沒有去發現新天地。用宋代文學批評的術語來說,憑藉了唐詩,宋代作者在詩歌的「小結里」方面有了很多發明和成功的嘗試,譬如某一個意思寫得比唐人透徹,某一個字眼或句法從唐人那裡來而比他們工穩,然而在「大判斷」或者是藝術的整個方向上沒有什麼特著的轉變,風格和意境雖不寄生在杜甫、韓愈、白居易或賈島、姚合等人身上,總多多少少落在他們的勢力圈裡。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早就指出:「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這是唯一的源泉,因為只能有這樣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個源泉。……實際上,過去的文藝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國人根據他們彼時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出來的東西。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作為我們從此時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作品時候的借鑒。有這個借鑒和沒有這個借鑒是不同的,這裡有文野之分,粗細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但是繼承和借鑒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造,這是決不能替代的。」宋詩就可以證實這一節所講的顛撲不破的真理,表示出詩歌創作里把「流」錯認為「源」的危險。這個危險傾向在宋以前早有跡象,但是在宋詩里才大規模的發展,具備了明確的理論,變為普通的空氣壓力,以至於罩蓋著後來的元、明、清詩。我們只要看六朝鐘嶸的批評:「殆同書抄,」看唐代皎然的要求:「雖欲經史,而離書生」,看清代袁枚的嘲笑:「天涯有客太冷痴,誤把抄書當作詩」,就明白宋詩里那種習氣有多麼古老的來頭和多麼久長的後裔。
《宋詩選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初版。其後多次重印或重排,作者均有所校訂。一九九二年第七次重印時,錢先生又對註解作了增訂,並作為補頁附於書末。此次重排,我們以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為底本,將書末補訂部分全部排入相應正文,以方便讀者閱讀。特此說明。
據說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宮的時候,每聽到他父王在外國打勝仗的消息,就要發愁,生怕全世界都給他老子征服了,自己這樣一位英雄將來沒有用武之地。緊跟著偉大的詩歌創作時代而起來的詩人准有類似的感想。當然,詩歌的世界是無邊無際的,不過,前人佔領的疆域愈廣,繼承者要開拓版圖,就得配備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徵得愈加遼遠,否則他至多是個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業之君。所以,前代詩歌的造詣不但是傳給後人的產業,而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向後人挑釁,挑他們來比賽,試試他們能不能後來居上、打破記錄,或者異曲同工、別開生面。假如後人沒出息,接受不了這種挑釁,那末這筆遺產很容易貽禍子孫,養成了貪吃懶做的膏粱紈。有唐詩作榜樣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這個好榜樣,宋代詩人就學了乖,會在技巧和語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時,有了這個好榜樣,他們也偷起懶來,放縱了摹仿和依賴的惰性。瞧不起宋詩的明人說它學唐詩而不像唐詩,這句話並不錯,只是他們不懂這一點不像之處恰恰就是宋詩的創造性和價值所在。明人學唐詩是學得來維肖而不維妙,像唐詩而又不是唐詩,缺乏個性,沒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詩」、「贗古」、「優孟衣冠」等等綽號。宋人能夠把唐人修築的道路延長了,疏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險開荒,沒有去發現新天地。用宋代文學批評的術語來說,憑藉了唐詩,宋代作者在詩歌的「小結裹」方面有了很多發明和成功的嘗試,譬如某一個意思寫得比唐人透澈,某一個字眼或句法從唐人那裡來而比他們工穩,然而在「大判斷」或者藝術的整個方向上沒有什麼特著的轉變,風格和意境雖不寄生在杜甫、韓愈、白居易或賈島、姚合等人的身上,總多多少少落在他們的勢力圈裡。這一點從下面的評述和注釋里就看得出來。鄙薄宋詩的明代作者對這點推陳出新都皺眉搖頭,恰像做算學,他們不但不許另排公式,而且對前人除不盡的數目,也不肯在小數點後多除幾位。我們不妨借三個人的話來表明這種差別。「反古曰復,不滯曰變。若惟復不變,則陷於相似之格,其狀如駑驥同廄,非造父不能辨……復忌太過……變若造微,不忌太過……若乏天機,強效復古,反令思擾神沮」這是唐人的話,認為「通變」比「復古」來得重要而且比較穩當。「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這是宋人的話,已經讓古人作了主去,然而還努力要「合」中求「異」。
書評
本書作者對《塞上》、《柳枝詞》、《對雪》、《寒食》和《村行》等宋詩作了注釋。
序
柳開
塞上
鄭文寶
柳枝詞
王禹俑
對雪
寒食
村行
寇準
書河上亭壁
夏日
林逋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晏殊
……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字默存,江蘇無錫人。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畢業於清華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其夫人楊絳也是著名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圍城》、中短篇小說集《人獸鬼》、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人生邊上的邊上》、詩集《槐聚詩存》、學術著作《管錐編》、《談藝錄》、《宋詩選注》等。曾為《毛澤東選集》英文版翻譯小組成員。1998年逝世,享年88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