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戲辨析(下)
五禽戲辨析(下)
□ 李興田 安徽省亳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五禽戲流派現狀
從五禽戲的發展狀況來看,根據地域劃分,可把五禽戲分為以下四派。
(一)國字派
該派是指由國家體育總局於2003年以「健身氣功」向全國推廣的版本,該版本是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虞定海以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為基礎,綜合了民間不同版本五禽戲的內容,重新編排而成的新版五禽戲。每戲均以兩種運動姿態表現(虎戲:虎撲、虎舉;鹿戲:鹿抵、鹿奔;熊戲:熊晃、熊運;猿戲:猿提、猿摘;鳥戲:鳥伸、鳥飛)。有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的《健身氣功·五禽戲》、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傳統保健體育與養生》等書籍。
(二)亳州派
亳州派是指以亳州地區為中心形成的五禽戲流派,主要是以五禽戲第五十七代傳人劉時榮為代表的「古本五禽戲」和以五禽戲第五十七代傳人董文煥為代表的「傳統五禽戲」。
劉時榮(1924-2009年)的「古本五禽戲」是在華佗養生理論基礎上,運用內在調息的功法,融入了螺旋功、纏絲功等,在形體動作中進一步深化,將五禽戲編成每禽八勢,五禽五組,全套路四十勢。著有《古本新探·華佗五禽戲》《華佗五禽劍》等書,並在台灣發行;其傳人有陳靜、楊玉萍等。
董文煥的「傳統五禽戲」是師承譚繼林老先生而來,共五十四式,其特點是融入了經脈、穴位等中醫知識,剛柔相濟、動靜結合、意力並用。著有《華佗五禽戲》,傳人有周金鐘、馬偉才等。
近年來,劉時榮、董文煥及其弟子曾先後多次參加各類體育比賽,獲得了優異成績;還先後為法國、德國、日本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表演、傳授華佗五禽戲,為五禽戲的傳播做出貢獻。
(三)四川、重慶派
此派以巴蜀已故老先生王禮庭的《五禽圖》為版本,在四川、重慶兩地流傳較廣,其支持者或弟子有曾嵩生、陳亞梅等。其以強調吐、納、呼、吸,運動為主,並配合拍氣法,這些似與華佗的五禽戲有脫離。此派的代表著作有《五禽圖》、《五禽戲氣功》、《五禽氣功》等。
(四)台灣派
台灣所流傳的五禽之戲主要由張鏡影、郭廷獻傳播,與大陸版本不同。全套版本計八節,分別是預備功、丹鳳朝陽、金雞孵蛋、大鵬展翅、孔雀開屏、喜鵲登枝、丹鳳朝陽、收功,共計功架八十四式。出版著作有《華佗五禽之戲圖解》、《傳統五禽之戲釋義》等。
這裡,還值得一提的是周世榮(著有《馬王堆養生氣功》、《馬王堆導引術》)、沈壽(著有《導引養生圖說》),這兩位老師結合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等,對五禽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觀點,對於五禽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於五禽戲的一些思考
(一)五禽戲是中醫導引術之一
有人把五禽戲視為氣功,有人把五禽戲當做健身體操,甚至有人把五禽戲說成武術。關於五禽戲,在《三國志·華佗傳》里有一段簡單的介紹:「佗語普曰:『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
從這段簡短的文字來分析,五禽戲可以除去疾病,其次是健身。五禽戲是一種通過肢體運動進行治療疾病、健體、養生的導引術,當屬於中醫學的範疇,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認識任何事物都必須從整體上去把握。研究五禽戲須首先研究中醫,必須把五禽戲放在中醫學這個大領域裡來考察它、研究它,這樣才能全面、準確地理解、認識五禽戲。
(二)五禽與五行、五臟對應
五禽與五行、五髒的對應關係和原理是整個五禽戲的核心,是打開五禽戲之門的金鑰匙。關於五禽與五行、五髒的對應關係,各個專家學者的意見不一。
比如,焦國瑞老師把熊與脾、虎與腎給對應起來,猿、鹿、鳥未明確;戴葉濤把虎、熊、猿分別同肺、肝、脾對應起來,鹿未明確,但他同時又說猿對應心、鳥也對應心。虞定海把五禽與五行、五髒的關係全對應出來了,可是他沒有解釋透其中的原理。
所以,理清五禽與五行、五髒的對應關係,揭示五禽與五行、五髒的對應原理,是五禽戲工作者須首先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三)五禽戲應以陶弘景所述為準
五禽戲在傳播過程中,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由於個別從事五禽戲研究的學者缺乏對中醫理論的研究,無法真正理解華佗編創五禽戲的本義,在編排五禽戲招式、動作的時候沒有遵循導引術的養生原理和中醫的基本理論,使得五禽戲失去了原有本色。有的甚至連五禽與五髒的關係都弄不明白,就忙於改編五禽戲,這樣影響五禽戲的傳承和發展。
比如,五禽戲裡的「鳥戲」,現在的人把它改成了「鶴戲」。「鶴戲」在古代各種有關五禽戲的典籍里沒有記載。鳥是飛禽總名,代表的是飛禽類的共性,而鶴是飛禽類中的一種,代表的是一個個體。無論是莊子的「二禽戲」,還是淮南王劉安「六禽戲」,都是「鳥伸」,不是「鶴伸」。在馬王堆西漢墓中出土的帛畫《導引圖》里,有「鳥」,也有「鶴」,這說明當時鳥和鶴是有區分的。對此,華佗也一定會有所了解。把「鳥戲」改成了「鶴戲」,把共性的東西改為個性的東西,就把五禽戲改走樣了。
五禽戲的發展是「墨守陳規」還是「破舊創新」?筆者認為,還是「墨守陳規」為好。華佗雖未留下有關五禽戲的文字或圖片資料,但是南北朝(梁)時名醫陶弘景在其所著的《養性延命錄》里,用文字描述了五禽戲的具體動作。梁朝(502-507年)距華佗去世三百年,時間最近,其記載的五禽戲應該與原戲最相符。宋朝的張君房曾做過華佗五禽戲的搜集整理工作,他認為陶弘景所錄的「華佗五禽戲」較為真實可靠,遂編入《雲笈七籤》。所以這套導引術才能一直流傳下來。如果我們破解了五禽戲的奧秘,發現了其中的不足或缺陷,那麼可以對五禽戲「破舊」,進行「創新」,編排出更為合理、更為科學的新五禽戲。在破解五禽戲的原理前,暫應「墨守陳規」,還應以陶弘景所錄的「華佗五禽戲」為版本來練習為最好。
五禽戲要發展,理論必先行。有關五禽戲的許多未解之謎,我們要儘快去研究、去破解,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五禽戲的發展和傳承。
(《中國中醫藥報》2011年7月20日第八版)
推薦閱讀:
※寅月與申月陰陽辨析
※王彬:由語言辨析《紅樓夢》主旨
※檢察監督與監察監督相互關係辨析
※翡翠收藏顏色質地及雕工辨析
※封建"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