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音樂丨第四節: 器樂創作丨音樂學堂
文 陳秉義
第五章:中國現代音樂
(1919——1949)
第四節:器樂創作
我國現代器樂創作,由於現代社會歷史環境和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在創作數量與質量以及在演奏等方面,與聲樂創作相比還顯得薄弱一些。但在我國音樂家的努力下,器樂創作也出現了一部分較好的作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專業器樂創作的水平,豐富了我國的音樂創作。在民族器樂獨奏創作方面,劉天華和華彥鈞的二胡、琵琶曲創作尤為突出。
1、劉天華、阿炳的二胡、琵琶曲創作
劉天華(1895——1932),江蘇江陰縣人,我國現代著名的作曲家、民族器樂演奏家、音樂教育家。他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自幼曾受「清末新學」影響。1909年入常州中學讀書,並參加了該校的軍樂隊。辛亥革命時期參加了江陰縣「反滿青年團」軍樂隊。1912年隨其兄劉半農赴上海,參加了「開明社」樂隊工作,開始表露出要以音樂為職業的志向。1914至1920年間,劉天華在江陰、常州等地學校教音樂,並開始學習民族器樂,同時也廣泛地向民間藝人、和尚、道士等虛心求教。1915年至1918年,他開始進行民族器樂創作,完成了《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等二胡曲的初稿。1922年被聘為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樂導師,並先後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音樂科、北京藝專等校任教。1927年發起籌組「國樂改進社」,主辦了該社刊物《音樂雜誌》。他還參與發起了音樂社團組織「北京愛美樂社」,曾用「五線譜」和「工尺譜」準確地記錄了梅蘭芳的唱腔等。1932年 6月因赴北京天橋收集鑼鼓譜染上猩紅熱病故。
劉天華的創作共計有二胡曲10首,琵琶曲3首,民樂合奏曲2首。在他的創作中,二胡曲創作是他藝術創作中最有成就部分,這部分作品也概括了他對當時社會生活的認識和他對「國樂改進」的理想、見解和抱負。
劉天華的創作,在題材內容方面規納起來有以下二個方面:
① 揭示了處在「五·四」到30年代初期我國許多知識分子對反動統治不滿和當時陰暗重重的生活現實。其作品有《病中吟》、《苦悶之謳》、《悲歌》、《獨弦操》等。《病中吟》可以說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② 借描寫自然景物來抒發他的思想感情,從中流露出他迫切渴望從自然景物中尋求心靈上的慰藉。其作品有《月夜》、《空山鳥語》、《閑居吟》等。而在《光明行》、《良宵》、《燭影搖紅》、《歌舞引》(琵琶曲)等作品中則比較明確地表達了他對光明和幸福的憧憬,說明了他對社會前進、對生活寄予了無限的希望和信心。《光明行》可以說是他全部創作中色調最明朗、情緒最樂觀的一首作品,它在我國當時整個民族器樂創作中也是比較有特色的。
在二胡藝術上,劉天華的創作有以下幾個特點和嘗試:
① 在創作上,這些作品主題都富於鮮明的標題性;
② 樂曲音調和曲式結構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同時還吸收了西洋音樂的一些因素,豐富了我國民族器樂語彙;
③ 充分發揮了二胡的表現力和特點;
④ 借用了其它民族樂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西洋樂器小提琴的跳弓、顫弓、換把等演奏手法,擴大了二胡的表現力;
⑤ 在中國音樂史上第一次把二胡這一民族樂器搬上了音樂獨奏舞台。
1923年,北大「音樂傳習所」於北河沿北大三院大禮堂召開了北大師生音樂演奏會,劉天華的選科學生——數學系學生徐炳麟,登台演奏了劉天華的二胡曲處女作《病中吟》,使北大的師生耳目為之一新,《病中吟》的樂句也在師生中間傳吟,可見其感人至深。在中國音樂史上,這是二胡作為獨奏樂器第一次登上音樂舞台。
總之,劉天華通過自己的創作、演奏和教學,為我國專業音樂教育和我國現代音樂文化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為民族器樂特別是二胡登上音樂獨奏舞台爭得了一席地位,成為可以和蕭友梅齊名的中國現代專業高等音樂教育的奠基人。
阿炳(1893----1950),原名華彥鈞,小名「阿炳」,江蘇無錫人,我國現代民間音樂家。阿炳是無錫雷尊殿當家道士華清和的獨生兒子。華清和號雪梅,精於器樂演奏,尤其以琵琶為最精。阿炳從其童年起,就受到其父嚴格地訓練,所以,對民族器樂和家鄉所流行的樂曲都很精通。阿炳的母親吳氏原是秦姓寡婦,以幫傭為生。在舊中國,寡婦嫁人是為封建禮教所不容的,生了阿炳之後,被脅迫回了秦家,在阿炳四歲時悒鬱而死。
阿炳很早便遭受了失去母愛的痛苦,1918年左右,其父去世,阿炳繼任父職當了道士,後因患眼疾,使一隻眼睛失明,30歲左右便離開了道門,以賣唱為生。到他35歲(1928)時雙目失明,被稱為「瞎子阿炳」,1950年逝世。
阿炳是一位飽受人間辛酸的民間藝術家,他的演奏深刻細膩,淳樸清勁、感情深切,其創作被記錄下來只有6首樂曲。即二胡曲3首:《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3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其中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和琵琶曲《大浪淘沙》在我國人民中間流傳十分廣泛,為人們所喜愛,並成為民族器樂名曲。
《二胡映月》在阿炳雙目失明之後創作出來,我們從樂曲中可以看出阿炳是在用形象來描繪他過去曾親眼目睹過無錫惠泉山二泉秀麗的風景,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但面對處在災難深重的祖國,這就使他在婉轉優美的族律中,時時流露出傷感愴涼的情調來,也可以說他是在這裡傾訴自己悲慘的命運。這首二胡曲充滿了江南泥土氣息,不僅深深打動了中國人的心,在世界樂壇上也享有盛譽。
二胡曲《聽松》是一首借歷史題材歌頌愛國主義英雄的作品。阿炳曾講過關於此曲的故事:南宋時,金兀朮被岳飛打得走投無路,十分狼狽地跑到無錫惠泉山的腳下,躺在聽松石上,心驚肉跳地傾聽宋朝兵馬的聲音,因此該曲又叫《聽宋》。儘管歷史上並沒有金兀朮躺在聽松石上傾聽宋軍這一回事,但阿炳根據民間的傳說創作此曲,說明了他內心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對岳飛的敬重,在藝術形象上是成功的。
阿炳還有採用道家「焚音」的曲調和民間曲調進行創作,如《大浪淘沙》、《寒春風曲》。
總之,阿炳是我國現代傑出的民間藝術家,他善於吸取和運用我國民間音樂養料,善於用民間音樂語言抒發他內心無限深邃的感情。他的創作和演奏,感人肺腑,動人心弦,其作品不僅是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寶庫中一顆耀眼明珠,同時也為世界樂壇增添了光彩。
除此而外,這一時期的民族器樂創作還有二胡曲《懷鄉行》(陸修棠)、《江漢潮》、《小花鼓》、《前進操》、《流芳曲》、《千里淮北賽江南》(均劉北茂曲)等。
2、鋼琴和其它器樂獨奏音樂
鋼琴是一件西洋樂器,隨著西洋音樂傳入和國內新式學堂的興辦,這一樂器不僅被用來作為傳教的工具,同時也在教會學校的教學中教習,我國許多學生通過學習逐漸掌握了鋼琴演奏技術,但在本世紀初期至「五·四」以前,創作極少,只有趙元任的《和平進行曲》和李榮壽的《踞大缸》等幾首小品,演奏水平也很低。20年代後,在蕭友梅創辦的北京女子高等師範音樂科等學校開設了鋼琴課,至1927年蕭友梅在上海創辦的「國立音樂院」和上海藝術大學音樂科等學校均設立了鋼琴專業課,為我國鋼琴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國鋼琴音樂創作也開始了初創階段。
在鋼琴音樂創作方面,雖然這一時期創作的數量不多,但其質量卻很高,出現了《新霓裳羽衣舞》、《哀悼引——為黃興、蔡鍔逝世作》(蕭友梅)、《創意曲》(黃自)、《牧童短笛》、《搖籃曲》、《晚會》(賀綠汀)、《序曲》、《血債》(陳田鶴)、《中國組曲》(劉雪庵);《北京萬華集》、《鋼琴敘事詩「潯陽月夜」》、《五首素描》、《三首舞曲》、《斷章小品16首》(江文也);《搖籃曲》(江定仙)、《牧童之樂》(老志誠)、《c 小調變奏曲》(俞便民)、《春之旅組曲》、《中國民歌主題變奏》、《序曲》(丁善德)、《潯陽古調》、《農作舞變奏曲》(陸華柏)、《花鼓》(瞿維)等。
蕭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曲》是根據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篇《霓裳羽衣歌》所述及情節作為構思而進行創作的鋼琴曲,全曲由序——舞曲12段——尾聲組成,作者在創作中注意了音調及和聲配製上突出民族風格,是我國音樂史上第一首以民族歷史為題材創作的大型鋼琴曲。這首樂曲還曾被改為管弦樂合奏曲,經過實際演奏,在當時的音樂界曾產生了很深刻的影響。
1934年,由俄羅斯著名作曲家亞歷山大·車列浦寧(A.Tcherpnin 中國名:齊爾品)個人出資倡辦了我國音樂史上第一次「徵求中國風格鋼琴曲」創作評獎活動,其中有6首中國鋼琴獨奏作品脫穎而出。 這6首作品是:《牧童短笛》(賀綠汀)、《牧童之樂》(老志誠)、《C小調變奏曲》(俞便民)、《序曲》(陳田鶴)、《搖籃曲》(江定仙)、《搖籃曲》(賀綠汀)等。
在這些作品中,我國作曲家們以其清晰透明的旋律線條和簡潔的曲式結構向世人展示了中國音樂的魅力,也從某種意義上向世界表明,西洋音樂理論和樂器是可以同中國的音樂實踐相結合的。
《牧童短笛》在本次評獎活動中獲一等獎。樂曲採用三段體結構,首尾兩段基本相同。特別是作品摹仿優美、清脆的「笛聲」所創作出來的流暢旋律,主題具有濃烈「中國風格」。作品通過「復調」和「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充滿了田園色彩,給人以詩情畫意之感;作品中間段的調性對比轉換也很有特點,第一樂句原是在G調上,當它第二此出現時,就移到了低四度的D調上,然後又回到G調上,這樣來迴轉調,造成了一種十分活躍歡快的情緒,是我國鋼琴音樂史上具有創造性里程碑式的作品。
進入到40年代後,我國的鋼琴音樂創作又有了很大的發展,丁善德創作的《中國民歌主題變奏》可以說是這一時期代表性作品。
《中國民歌主題變奏》是丁善德1948年在巴黎音樂院學習期間用四川《藏族弦子舞曲》和五個變奏寫成的鋼琴曲。這首作品主題優美簡潔,變奏織體清徹透明,其「室內樂的創作手法達到了驚人的色彩效果」(卞盟《中國鋼琴文化之形成與發展》30頁)。
在其它器樂曲方面,這一時期出現的小提琴曲《內蒙組曲》、《西藏音詩》、《第一迴旋曲》、《牧歌》(馬思聰)、《d 小調奏鳴曲》(冼星海);大提琴曲《秋思》(蕭友梅)等也很有特點,這些作品不僅旋律流暢,民族風格濃郁,在音樂創作技法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豐富了我國的器樂創作。
3、器樂重奏、合奏和大型器樂曲創作
在室內樂方面,這一時期出現了《小夜曲》、《弦樂四重奏》(蕭友梅);《鋼琴弦樂五重奏》(馬思聰);《弦樂三重奏》、《小提琴、中提琴二重奏》(譚小麟)等。
這些作品在把歐洲古典傳統技法與我國傳統民族音樂語彙相結合,雖然還帶有實習因素,但在和聲和復調等方面的探索和創新已引起人們的關注。如蕭友梅的《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中的一個非常自由的賦格段,雖然是以四小節的主題句輪流在四個聲部中出現,其旋律和聲部結合也基本是歐洲古典大、小調風格和和聲規範,但這是在本世紀初的「中國音樂作品中第一次出現的賦格段的雛形」(朱世瑞《中國音樂中復調思維的形成與發展》50頁)。
在器樂合奏方面,這一時期出現的《春江花月夜》(絲竹合奏)、《金蛇狂舞》、《山國情侶》、《翠湖春曉》、《昭君出塞》(民樂合奏,聶耳)、《彩雲追月》、《花好月圓》(民樂合奏,任光)、《湖上春光》(民樂合奏,譚小麟)等,這些作品大多是對古典民族器樂曲進行改編和整理,有的則是新創作,無論是改編整理還是新創作,這些作品在繼承我國民族器樂合奏優良傳統方面,對後來的民族器樂曲的改編和創作也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民族器樂合奏《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琵琶曲——《夕陽簫鼓》,這是根據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詩《琵琶行》中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意境而得名。1925年前後,上海大同樂會的鄭覲文、柳堯章取《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潮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而改名為「春江花月夜」,並首次將這首樂曲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經過改編後的《春江花月夜》,旋律委婉質樸,節奏流暢多變,猶如一幅美麗、淡雅的風景畫卷,形象地描繪了春江迷人的月夜景象,充滿了詩情畫意。
全曲共分十段——① 「江樓鐘鼓」;② 「月上東山」;③ 「風回曲水」;④ 「花影層台」;⑤ 「水雲深際」;⑥ 「漁歌晚唱」;⑦ 「洄瀾拍岸」;⑧ 「橈鳴遠瀨」;⑨ 「欸乃歸舟」;⑩ 「尾聲」。全國解放後,又經過多次整理改編,使這首樂曲更臻完善,深受國內外聽眾的喜愛。
在大型管弦樂方面,出現了《懷舊》(管弦樂)、《「都市風光」幻想曲》(管弦樂,均黃自作曲)、《台灣組曲》(管弦樂,江文也作曲)、《第一交響樂「民族解放」》、《第二交響樂「神聖之戰」》、《阿曼該爾達》(交響詩)、《滿江紅》、《牧馬詞》、《敕勒歌》、《後方》(均交響組曲)、《中國狂想曲》(均冼星海作曲)、《晚會》(管弦樂)、《森吉德瑪》(管弦樂,均賀綠汀作曲)、《陝北組曲》(管弦樂,馬可作曲)等。
黃自創作於1929年的管弦樂序曲《懷舊》是他在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校學習時的畢業作品,也是我國最早的大型管弦樂作品之一。這部作品是黃自為悼念他的女友胡永馥用單樂章的序曲形式寫成,其音樂語言繼承了19世紀中葉歐洲浪漫樂派傳統,旋律深情委婉,真摯動人,具有浪漫的氣息和動人的悲劇色彩,初步顯示出他長於抒情的創作個性和風格特點。
冼星海的《第一交響樂「民族解放」》和《第二交響樂「神聖之戰」》是他在蘇聯期間完成的兩部大型管弦樂作品。《第一交響樂》從1935年就開始動筆,反映了他對祖國深厚的感情和對我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充滿了必勝的信心;《第二交響樂》則是他站在國際主義的立場上,熱情歌頌蘇聯人民英勇正義的衛國戰爭。在這些作品中,星海力圖運用交響音樂的形式來表現中國人民的生活和在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鬥爭中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探索交響音樂的民族化、群眾化,以及在運用民族風格的音樂主題、結構形式和打擊樂器等方面,都做了許多大膽的嘗試」(《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730頁),所作出的努力和探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在現代器樂創作中,賀綠汀創作的《森吉德瑪》和馬可創作的《陝北組曲》是很好地運用西洋交響音樂技法和鮮明民族風格來表現我國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森吉德瑪》原是一首內蒙民歌,作曲家在創作時對這首民歌的旋律進行了精心地設計和發展,並採用復調作曲手法和配器上的色彩變化,深刻地描繪了祖國內蒙大草原的自然景象,成功地描寫了蒙族人民淳樸憨厚的性格和他們迎接解放時的心情;而《陝北組曲》的音樂則以陝北民歌作為基本主題和素材,描寫了陝北人民對家鄉高原風光的熱愛和對陝北革命根據地開闢者劉志丹的懷念,成功地描繪了陝北人民的勞動和生活。音樂語言質樸,特別是在管弦樂隊中加進了板胡,使作品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這一時期一部很有特點的管弦樂作品。
▎陳秉義,男,1952年6月18日生於遼寧省丹東市。教授,中國音樂史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音樂史學會理事,遼寧高校攝影學會副會長,瀋陽市攝影家協會理事,遼寧省學校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遼寧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諮詢決策委員會委員,原瀋陽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主任。
陝〡北〡民〡歌
打造專業的陝北民歌社群
⊙本平台版權歸「陝北民歌」所有
推薦閱讀:
※中國民族器樂曲26首,難忘經典!
※西方音樂史話(十二) ——巴洛克音樂(器樂)
※世界器樂知識大薈萃之:打擊樂器
※藝考 | 民樂筆記—趙寒陽指導藝考器樂專業考學方程式
※玉影難逝 夜來花香-★鄧麗君金曲器樂傳奇★-【小提琴 鋼琴篇】[APE] - 音樂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