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養大的孩子,心理問題多!90%的父母都做錯了

吵架 成熟害怕

共1506字 建議閱讀時長4分鐘

前幾天逛商城時路過一家玩具店,一對正在爭吵的夫婦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們似乎已經爭吵了很久,旁邊圍了不少人。

吵架的原因是因為一個玩具,孩子想要買,然而爸爸不同意,理由是家裡類似的玩具已經很多,媽媽則認為玩具的價格可以接受,孩子開心最重要。本來只是爭論這個玩具該不該買,漸漸發展成兩種不同教育觀念的衝突,孩子低著頭站在一邊,臉上寫滿了自責。

兩個大人還在不停的爭吵,孩子小聲的抱著爸爸的腿說:「爸爸,這個玩具我不要了,別和媽媽吵架了行嗎?」圍觀的一個抱著孩子的媽媽也看不慣了:「孩子那麼懂事,大人卻一直吵架,也不嫌丟人。」

兩個大人似乎也意識到了這點,帶著孩子離開了玩具店。

在睿媽小的時候,印象里父母是很恩愛的,但是平凡的生活,總是有難以避免的爭吵。每次他們發生爭吵,我都站在中間,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爭吵停止。他們的爭吵越來越凶,我就會嚎啕大哭,一直哭到他們的「戰爭」結束。

硝煙散去,爸媽就會把我摟在懷裡,不停的安慰我,並發誓以後再也不會吵架了。每次吵完架,我都會變得很乖,不敢在他們面前大聲說話,不敢耍小脾氣,不敢要求他們買我愛吃的糖果,我怕我的哪個不小心就會成為他們「戰爭」的導火索。

爸媽有的時候會笑著說,「偶爾的爭吵還是很有必要的嘛,女兒變得更加聽話、懂事了。」我在旁邊只能苦笑,因為吵架而變得「懂事」真的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嗎?

孩子的「懂事」源於內心的恐懼。父母在吵架過程中,會撕下平時溫柔的外衣,態度變得惡劣,表情變得猙獰,語氣變得兇狠,平時溫柔可親的父母突然間像變了一個人。孩子年齡比較小,對大人的世界一無所知,他不知道吵架的原因,也無法預知吵架所帶來的後果,他所能做的,只有讓步、妥協,試圖用自己的「乖巧懂事」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因為父母的爭吵而變得「懂事」,只是內心想法被壓抑的一種體現,因為害怕而做出的一種妥協,為了保護自己而去主動迎合別人的一種手段。真正的懂事應該是從內心的理解父母,能夠體諒父母的行為,並且能主動的為家長分憂。

因為父母的爭吵而變得「懂事」,是一種畸形的懂事。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壓抑,在父母面前越來越「懂事」,變得沉默,不愛微笑,甚至面無表情。消極的情緒一直憋在心裡,沒有地方可以發泄,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變得孤獨、內向,不善於表達。

成長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慢慢塑造性格、養成習慣、學會與人交往。因為父母頻繁的吵架而被迫「早熟」,很容易出現嚴重的性格缺陷,如過於敏感、缺乏安全感、喜歡獨處、做事猶猶豫豫。

孩子的「懂事」還因為內心的自責和愧疚。孩子不明白父母為什麼吵架,很容易把原因歸於自己做了錯事。父母面紅耳赤的爭吵,會加劇孩子內心的自責和愧疚,試圖通過改變自己,讓自己「懂事」來阻止父母吵架。

也許父母吵架的內容和孩子一點關係沒有,但卻成了孩子心裡的包袱,每一次吵架都會讓孩子的自責和愧疚加劇一分。孩子試圖在生活當中討好父母,變得唯唯諾諾、言聽計從,不去反抗,不去撒嬌,不去表達內心真實想法,徹底成為父母眼裡「懂事」的好孩子。

我非常喜歡電影《怦然心動》里的一個橋段:女孩的父母發生激烈的爭吵,卻會在晚上輪流去女孩的卧室,告訴她:這些都不是你的錯,我們會處理好,無論如何,我們都愛你。

父母難免會有爭吵,積累的情緒需要發泄,發泄完了自己很舒服,卻給孩子帶來了無形的傷害。每次父母吵架不妨去留意一下孩子:要麼躲在自己屋裡不出來,要麼在一旁哭泣,要麼拉著爸爸或媽媽的衣角小聲的勸……

孩子的「成熟」恰恰是為了掩飾內心的恐懼、擔憂以及自責,不要讓孩子成了父母吵架的受害者,無論何時,要讓孩子明白,不管父母如何的爭吵,都依然愛著他。

家長必讀(ID:czdkuaile)原創作品

轉載請標明出處,否則必追究到底


推薦閱讀:

關於《傷寒論》診脈法的問題。
國外買家回答你最想知道的問題(一)
老婆嫌礙事硬要拆掉廚房吊櫃!還好我有方法,不然收納都成問題
喝酸奶要不要舔蓋?酸奶的10大問題,醫院一次說清
只念一句阿彌陀佛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TAG:孩子 | 父母 | 心理 | 問題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