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中印戰爭背後的美國身影

作者:錢峰

原載《環球時報》2016年3月3日第13版

1961年尼赫魯訪美與肯尼迪舉行會談,當時外界認為兩國關係已步入「蜜月期」。經過長達12年的談判,印度和美國近日宣布在共享軍事後勤系統方面已接近達成協議,不少媒體將此舉視為在當前中國國力大幅增強的背景下,美國試圖拉攏印度牽制中國的最新舉措。回顧數十年來始終磕碰不斷的美印關係,兩國上次在軍事合作方面走得如此之近,同樣也是舉著「針對中國」的幌子。

第一次合作試探戛然而止

儘管美印互以全球「最強的民主國家」和「最大的民主國家」相稱,但印度獨立60多年來,兩國關係一直在冷暖交替中曲折發展,甚至長期在低谷駐足不前。美國有名的「親印派」代表人物、曾擔任過駐印度大使及助理國務卿的羅伯特·布萊克乾脆以「兩個城市在幾乎所有事情上都不能取得一致意見」來描述華盛頓和新德里的關係。

1947年獨立後,印度一直堅持奉行不結盟中立政策,讓美國十分不滿。而美國很快將巴基斯坦拉入盟國體系,也讓印度對此不快。但隨著上世紀50年代後期,蘇聯在南亞次大陸影響力的不斷增大以及中印關係的升溫,美國開始擔心「失去印度」。1957年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通過NSC-5703號文件,明確提出「一個強大的印度在亞洲背景下,可能是替代共產主義的成功典範。」

1960年肯尼迪政府上台後,越發希望通過拉攏印度,在南亞地區打贏冷戰。此時正值中印關係因西藏暴亂、邊界摩擦而惡化之際,印度總理尼赫魯向來訪的美國官員公然表示,他對中國的「侵略態度」非常不安,相信「對世界的危險來自北京而不是莫斯科」。美國副總統林登·約翰遜1961年5月訪問印度後備受鼓舞,他甚至建議美國應幫助印度實現軍事現代化,使印度可以把軍隊從克什米爾抽調出來威懾中國,而不是同巴基斯坦對峙。

此時美印關係似乎「形勢一片大好」,肯尼迪政府還決定向印度提供數十億美元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促使印度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夥伴。然而當年12月,尼赫魯剛訪問美國後不久,印度就出動大軍收復了被葡萄牙長期殖民的果阿地區。作為北約成員國之一的葡萄牙一直聲稱,果阿受到北約的「保護」,因此北約「老大」美國多次反對印度在此問題上動用武力。

印度「不聽話」的舉動,自然令美國惱怒不已,兩國關係急轉直下。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史蒂文森公開譴責印度,聲稱聯合國不能饒恕在該問題上使用武力,會為在其他衝突中使用武力鋪平道路。美國甚至在聯合國安理會試圖通過對印度不利的提議,只是由於蘇聯的反對,該提議未能通過。

美國軍援也無濟於事

不過美印關係的轉機很快就到來了。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發生嚴重的經濟困難,美國自作聰明地以為中國政府可能將垮台。目前美印披露的史料表明,這一錯誤判斷,某種程度上間接地鼓動了尼赫魯政府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軍事冒險政策。

在「聯手對付中國」的幌子下,美印關係迅速回暖。1962年3月,美國副國務卿鮑爾斯訪問印度期間,與鼓吹「前進政策」的印軍陸軍參謀局長考爾中將會談。考爾問鮑爾斯,在中國「公開入侵」的情況下,美國是否會向印度提供軍事援助?鮑爾斯回答說,他個人認為會這樣做。在決定採取軍事行動後,印度多次要求美國儘快提供美製軍用運輸機的零配件及運輸通訊裝備,這也得到美國軍方的積極回應。中印武裝衝突發生後,美國駐印度大使加爾布雷思在給肯尼迪的信中承認,「我們的估計可能影響了印度。」

1962年10月20日,中國軍隊開始自衛反擊作戰,印軍接連潰敗。美國中央情報局原來認為「印度軍隊的戰鬥效率在自由亞洲是最高的」,但戰爭的結果卻完全出乎美國的預料。從11月3日起,美國動用運輸機向印度緊急空運數十架次的武器彈藥及通訊裝備,並提供了大量有關中國的軍事情報。為減少印度的壓力,肯尼迪甚至還親自寫信給巴基斯坦總統,要求巴方向印度做出不採取軍事行動的保證。

然而美國的這些努力並未能挽救戰局,「有限的軍援」在印軍的全線潰敗面前可謂是「杯水車薪」。震驚中的尼赫魯幾乎喪失了判斷大局的能力,11月19日,他在未同內閣磋商的情況下兩次致信肯尼迪,呼籲美國緊急向印度派遣12個中隊的超音速戰鬥機,並提供雷達和通訊設備。由於印度空軍飛行員並不熟悉美製戰機,他乾脆要求由美國飛行員駕駛這些飛機作戰,以保衛印度的城市。尼赫魯還尋求支援兩個中隊的B-47轟炸機,襲擊中國的基地和機場,這等同於要求美國派空軍到印度與中國直接交戰。

儘管此時美國已將「企業」號航母調至孟加拉灣,但美國國務卿臘斯克認為,在印度沒有公開澄清它的不結盟政策之前,美國不可能直接參戰。為弄清尼赫魯的想法,肯尼迪決定先讓助理國務卿哈里曼趕赴新德里。然而等到11月22日哈里曼到達印度時,中國已宣布單方面停火,並聲明將把軍隊撤回至1959年實際控制線。這一行動打破了美國使戰爭長期拖延下去的幻想。

後續情報合作還延續數年

隨著中印邊界形勢的逐漸平靜,美國不僅失去了向印度提供軍事援助的興趣,而且降低對印度戰略地位的評估。危機時期,印度曾提出1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要求,美國應付了一陣後就沒了下文;印度希望美國提供空中保護,卻只得到少數雷達。但兩國還是進行了連續幾年的聯合情報偵察活動。

近年來解密的中情局文件披露,美國利用中印邊境武裝衝突讓印度恐慌的機會,提出使用印度空軍基地為中情局的U-2偵察機補充燃料,深入中國境內執行任務,幫助提供中國軍隊「入侵」情報,得到尼赫魯的同意。1963年6月,美印同意讓U-2使用印度奧里薩邦被遺棄的沙爾巴迪亞空軍基地。1964年初,印度沙爾巴迪亞基地啟用後,也先後執行過多次對華偵察任務。後因印國內政局變化,該基地於1967年7月被關閉,雙方相關合作告一段落。

此後幾年,美印情報機構還聯合搜集過中國的核信息。1965年,美印派出一支由登山者組成的聯合團隊,赴位於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境內喜馬拉雅山脈的楠達德維山峰,安裝一個核探測儀器,期望監測中國的核武器試驗。由於天氣因素等原因,該行動未能成功。


推薦閱讀:

多國奶粉限購背後玄機
中國國寶幫的禍害:誰的背後有陰謀
誰人背後不說人?
防備豆腐嘴背後的刀子心
這些流傳千古的名句背後,都有一個需要「致敬」的原作

TAG:美國 | 戰爭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