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清華講《詩篇》第九篇:喜樂的基礎
核心提示:讚美是表達我們對神的欣賞和對他偉大的認識,也是對他的神性的諸方面表示感謝。讚美也是把我們內在的態度變成外在的表白,藉此我們可以開擴對他的認識。
金句:第8節: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
詩篇第9篇、第10篇是姐妹篇,詩篇第9篇論述的是外邦惡人、受逼迫者,詩篇第10篇論述的是本國惡人,逼迫者。人在受冤屈時候讀V4、7、8、12、13,在困苦中讀V9、12、13、18,在疑惑中讀V7、8、10,皆可得安慰。讚美是表達我們對神的欣賞和對他偉大的認識,也是對他的神性的諸方面表示感謝。讚美也是把我們內在的態度變成外在的表白,藉此我們可以開擴對他的認識。
一、作者、寫作背景
1.作者:大衛
2.背景:
撒母耳記上十七章,以一章的篇幅敘述大衛戰勝歌利亞的記事。 大衛是已受膏的人,他在放羊時(這裡暫不說靈里的意思)有時來了獅子、熊,從群中叼去一隻羊羔,大衛就追趕他,擊打他,將羊羔救出來。通過牧羊和事奉、上帝的同在,大衛對上帝的認識非常清楚。大衛首先想到的是神的榮耀,然後再說,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也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從上文中可見有幾個「也必」。可見大衛與歌利亞爭戰具有必勝的信心,又使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
從上可以看出,大衛尊崇上帝,凡事要傳揚耶和華的名,深知爭戰勝敗,在乎上帝。聖經說:勝了世界的是你們的信心。大衛以必勝的信心戰勝歌利亞-----也預表主將勝過魔鬼。本篇詩應該是在此背景下寫成的,目的是安慰我們,在世上有苦難,但我們可以放心,主已經勝了世界,相信神公義的審判,靠主誇勝。
二、分段、內容
1.讚美志願(1-2節)
(1)「我要」(4個),沒有自誇。
(2)「一心」=「全心」,這是人的本分。
(3)無人推諉,閉口不言,就象頭悶在骨頭裡面,經歷,無己,我想起神的恩惠就要讚美。蘇格蘭白蒂每次聽到感動的話,都說「哈利路亞,感謝主!」。傳道拜訪她,叫她本周聚會不要喊,到年底以毛毯一床相酬。當佈道說罪得赦免,白得救恩時,白蒂又喊著說「哈利路亞,感謝主!」,不要毛毯。讚美神的一種自然表露就是為他作見證。當我們知道神的奇妙作為,很自然就想告訴別人,讓他們也和我們一起讚美神。
(4)真正稱謝神!
①傳揚神奇妙作為
A、《以塞亞書9:6-7》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 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B、奇妙作為創造管理:起初神讓我們管理他的園子,而人受魔鬼撒旦的迷惑,跟神作對,以為是得到了自由,也是故意不認識神,結局就是心靈昏暗,罪惡滿盈,死亡,黑暗,敗壞。神通過聖經啟示給我們的人的最根本的罪就是驕傲,驕傲就是不把神放在心裡,而是以自己為中心,以肉體為中心,放縱情慾。換句話說,罪就是破壞神的法,破壞起初神造人的秩序而失去了生命和平安。
主救恩計劃:神是我們的辯護者,替我們澄清批評、誤會,在別人面前為我們辯護。我們可能面對許多不公義的事:(1)我們可能被朋友誤會,被仇敵誣告。(2)我們可能對別人表示愛心,卻沒有被對方接納。(3)在工作和事奉上真正付上了代價,卻沒有適當的回報。
C、傳揚主奇妙作為有人說,信仰就是使我們認識自己,使我們恢復起初神造我們的美好的樣子。因為我們靠著自己無力拯救自己,基督教與別的宗教不同的地方是,基督教是神尋找人,神拯救人。別的宗教是人找神,人靠自己達到所謂的神的標準。感謝神,他不僅通過世界萬物啟示著他的存在,更通過耶穌--這位真理的化身來直接啟示了他自己。神若不主動向人類啟示,我們就永遠無法認識他。
2.為什麼稱謝的原因(3-6節)
(1)4-5節一連幾個曾經,已經運作。
羅馬書1章尖銳的告訴我們,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
(2)神是得勝者:(約1:4-5)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翰想要強調的是:耶穌是拯救我們的拯救者,是彌賽亞,是真正的神的兒子。他是真理,也是生命之光。
(3)拯救者,我的仇敵歸於無有。我們的正確意見可能被忽視。但神是值得稱讚的,因他看見和記著我們所做的一切善行。應該由神來決定何時給我們何種報酬。假若我們不信他會維護我們,我們就會忿恨,也很容易自憐;倘若我們信靠他,就可以經歷到由神而來的平安,不用再擔心別人怎樣理解和對待我們。
3.耶和華永遠為王(7-11節),對人傳揚。
(1)王權直到永遠,(外在),獨一無二,第7節坐著為王,直到永遠。敬畏。V7(2)對主認識,(內在)V8-9①公義正直②受欺、患難中人的避難所;受欺、受難人的高台。③號召全民稱頌傳揚神,不離棄尋求他的人。神永遠不會離棄那些信靠他的人(離棄即是拋棄)。神的應許,並非表示我們信靠他就永不會經歷痛苦和失敗,而是表示神永遠不離開我們。
4.為什麼要傳揚主(12-14節)
個人經歷
(1)「死門」受苦沉淪,哀哭切齒之門。(2)「錫安城的門」得救,光明歡樂之門。大馬色異象,保羅的經歷:保羅原叫掃羅(徒13:9),我們讀了保羅自己向耶路撒冷人的述說,你相信他的見證嗎?
「我將到大馬色,正走的時候,約在響午,忽然從天上發大光,四面照著我。我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我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我回答說:『主啊!你是誰?』他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穌。』與我同行的人看見了那光,卻沒有聽明那位對我說話的聲音。我說:『主啊,我當作什麼?』主說:『起來,進大馬色去,在那裡要將所派你作的一切事告訴你。』我因那光的榮耀不能看見;同行的人就拉著我手進了大馬色。那裡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按著律法是虔誠人,為一切住在那裡的猶太人所稱讚。他來見我,坐在旁邊。對我說:『兄弟掃羅,你可以看見。』我當時往上一看就看見了他。他又說:『我們祖宗的神揀選了你,叫你明白他的旨意,又得見那義者,聽他口中所出的聲音。因為你要將所看見的,所聽見的,對著萬人為他作見證。現在你為什麼耽延呢?起來,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徒22:3-16)
熱心不是空來的,神不是單單住在錫安(也叫摩利亞山聖殿建在其上),而是時時刻刻住在每一處。不過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是耶路撒冷和漂亮的聖殿。神曾在會幕(參出25:8-9)和所羅門所建造的聖殿中顯現(參代下7:16)。猶太人把這位獨一的真神從這個敬拜的中心地傳向世界。享受恩典,傳講福音,如說「重生」,若自己尚未重生,怎能講好重生之道理呢?本分傳揚救恩,神將好消息給我們,要我們在世界傳揚他的福音。福音是什麼?林前15:3-4, 「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第三天復活了。」「神不忘記困苦人」,神的恩典夠你用,我們相信:患難有多少,神的恩典也有多少!
5.歌頌(15-20節)對世界
遇到困境,人人都會祈求神來幫助,不同人祈求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有些希望神幫助他們成功,令別人□慕;另一些希望神幫助,使他們生活舒適。不過,大衛期望神幫助他使以色列恢復公義,同時可以向別人顯明神的能力。當你向神求助時,要反省一下自己的動機,是為了自己可以脫離痛苦和窘境,還是為了神的榮耀和尊榮?1553年法國改教,有五位天文學家被燒死在里昂城時唱詩「我要一心稱謝神」
歌頌神的名含有兩個要點:
A、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詩51:12)B、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4:4-6)。
我們喜樂的基礎是「信靠」,基督徒是藉著外力,基礎是信靠。君子是內力追求歡樂,便可因此得安慰,以便將來患難的時候有信心,撒母耳在米斯巴所立的石頭上的字「以便以謝」,意思是「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神過去幫助將來還必幫助我們。所以應當快樂。(撒上7:12)他是救主,是盾牌,所以我們自然要讚美神。歌頌神美名要注意:
A、凡事奉神的名而行B、要將神的名字高舉,「不要羞辱神的名」,「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林前10:31,彼前4:14)
要感謝的事項太多,大衛述說他將永遠居住在主的家裡(詩23:6),希伯來先知但以理寫道:「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復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但12:2};希伯來先知描寫過新天新地(賽66:22),提到過地獄的「火是不滅的」(賽66:24)。當主耶穌講說那些被拋進地獄裡的人時,曾引用過這一經文(可9:43-49)。在太25:41、46經文里,主耶穌也講到地獄和天堂。在啟示錄21和22章中為我們描述了天堂,在20:10-15里則是描述地獄。很肯定你想要的是和主耶穌基督在天堂里有永遠的生命。 《荒漠甘泉》里:「玫瑰不單為它花朵美麗而感謝神,也為它的刺獻上感恩。」為什麼要歌頌呢? (1)外邦人,自掘陷阱墳墓(2)外邦人歸到陰間(3)外邦人必受審判(4)願外邦人謙卑、恐懼,他為惡人禱告,願他謙卑,承認自己不過是人
神知道我們的需要,也知道我們的灰心失望,他應許看顧我們(9:9,12),即使別人忘記了我們,他仍然記念我們。
三、 小結
(1)論到耶和華,審判有聲有色,「他坐著」, 「已經擺設了寶座,」「他要審判」。
(2)注意我要到你腳前,來稱頌神的公義對神感謝的順序: 稱謝、傳揚、歡樂、歌頌!
「耶和華啊!求你使外邦人恐懼,願他們知道自己不過是人!我們的喜樂是因為我們相信你,依靠你。」
推薦閱讀:
※少林行樁功--心意把的基礎功法
※古代風水類 陰陽宅風水理論基礎知識
※真宗子平基礎講學之4.2——地支六衝三刑六害六破
※天干地支基礎篇(8)地支相合之六合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基礎知識填空(第六章、第七章)
TAG: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