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

名 稱:《歷代帝王圖》

年 代:唐代初年

材 料:絹本設色。絹的顯著特點是質輕,易著色,在唐代以前大多都在絹上

作畫。絹畫難以保存,現在所存絹畫大多為稀世珍品。

題 材:肖像畫

國寶規格:縱厘米,橫531厘米。

流失時間:1925-1931年

收 藏 地: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流失原因:民國期間被溥儀變賣

曲折經歷

《歷代帝王圖》始作於唐朝初年,唐太宗時期著名畫家閻立本所作,是表現帝王生活的人物畫,又稱《古帝王圖》,是中國絹畫的代表作。

《歷代帝王圖》創作完成之後一直收藏在唐朝內務府中,到了宋代開始有了明確的收藏者記錄。最早收藏這幅圖卷的是宋代名臣富弼,他不僅是一位為官清廉的朝廷大臣,而且對書畫頗為愛好。目前判斷這副畫卷偽真的主要根據也是圖卷中富弼的題識。在富弼之後,另一個比較有名的收藏者是宋朝名士楊褒。有史料記載稱流傳至今的彩色絹本,是楊褒根據白麻紙唐畫傳摹後,設色附彩的摹本,今已難以考證。

宋高宗時期的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周必大的著作《益公題跋》中,詳細記載了國寶在楊褒以後的流傳歷程。吳升從楊褒處得到了圖卷,作為家傳珍寶,後代因為家境貧困將該幅絹畫典當,無力贖回,被周必大以十萬錢購回家中。當時的畫卷已經「斷爛不可觸」,周必大又花了四萬錢找到畫工李某修復後才可以觀看。

在周必大修復絹畫之後,《歷代帝王圖》一直作為私家藏品,不想南宋時期被朝廷收去,從此《歷代帝王圖》也就真的成了名副其實的國寶,被歷代皇室秘密收藏起來。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歷代帝王圖》才從皇家手中流失到民間,被世人競相收藏。此後,《歷代帝王圖》曾輾轉於蔡友石、孫星衍、李佐賢、李吉安等人手中,後又被內務府收藏,存放於清王朝的皇宮大院內。

1860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野蠻的劫掠和焚燒,圓明園內難以計數的珍奇寶貝、歷代典籍被大量掠到海外,《歷代帝王圖》因存放在皇宮得以倖免。此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宮中文物的命運始終隨著國運與時局的變化而動蕩起伏。

溥儀住在紫禁城的最後幾年,朝廷處在一片末日的混亂當中,溥儀甚至開始監守自盜。作為遜位皇帝,溥儀並不敢直接把東西拿出宮去,而是製造機會,用賞賜近臣的名義把許多宮中的東西帶出宮。溥儀曾讓他的弟弟溥傑進宮陪讀,由太監用黃綾將書畫、善本包好,交給溥傑,再由溥傑帶出宮外。單是從1922年9月到12月三的個月中,便盜出歷代書畫手卷1285件,冊頁68件,其中便包括這幅《歷代帝王圖》。被徹底趕出紫禁城後,溥儀把這些文物分裝在十八個大箱內,通過姻親關係找到當時的全國稅收督辦孫寶琦,獲得減免稅,一路綠燈運到了天津英租界事先買好的洋房內。此時的《歷代帝王圖》畢竟還在國內,勉強還可以算的上安全。

到了1924年,馮玉祥打進北京城,溥儀被逼離開北京,在日本警察「保護」下潛至天津日租界原張彪的私宅「張園」內,並建立了一個「小朝廷」,隨後還成立了所謂的「清室駐津辦事處」,依然維持著奢華生活。民國政府每年撥給溥儀四百萬元生活費,但仍無法滿足皇家奢華的生活。溥儀為了支撐門面,開始一點點變賣他當初偷運出來的書畫。這些書畫由舊日臣工陳寶琛、寶熙、鄭孝胥等人經手,通過古董商等各種人物搭橋賣出,《歷代帝王圖》也在這一時期流落民間。

據王慶祥先生撰《偽滿小朝廷覆滅記》書中《八·一五這一天》一文所述,溥儀把《歷代帝王圖》賞賜給經手人陳寶琛的外甥劉駿業,劉駿業通過古董商把畫賣給了林壽圖,林壽圖是閩中著名大收藏家,所收藏的商周秦漢及唐宋元明清之書畫金石,多而且精。後來華北偽政權頭目梁鴻志聽說此事,以自己和林壽圖是親戚的關係,將此畫騙到手。梁鴻志以十四萬銀元將此畫售給了日本人,卻只分給林壽圖六萬元,二人因此而絕交。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歷代帝王圖》流落到了美國,被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至今。

國寶內涵

《歷代帝王圖》的藝術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畫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繪畫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唐代是中國畫繁榮、鼎盛的時期,在繪畫題材方面傾向面對現實。這一時期人物畫不僅大家輩出,描繪人物的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發展。閻立本溯源顧愷之又融進恢弘博大的氣度,他在《歷代帝王圖》中,以剛勁而厚實的線條恰當而真實地刻畫出古代帝王的個性特徵。

畫卷共包含了十三個帝王及一些侍從的肖像,帝王的上方書寫有廟號、姓名及在位年數。這十幾位皇帝依次是前漢的昭帝劉弗陵,後漢的光武帝劉秀,有才有藝的魏文帝曹丕,憨厚的蜀主劉備,深沉的吳主孫權,統業天下的晉武帝司馬炎,粗野但有策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外柔內凶的隋文帝楊堅,聰明浮誇的隋煬帝楊廣,美才兼備的陳文帝陳,以及軟弱無能的陳宣皇帝陳頊等。

閻立本對於曹丕、司馬炎、宇文邕、楊堅等統一天下,或促成國家統一的帝王,除了表現出他們的個人特點外,也表現了他們共有的一種莊嚴氣概,人物刻畫得「貌宇堂堂」、「威武英明」,都有一副「王者氣度」和「偉麗儀範」。而南朝陳後主陳叔寶乃亡國之君,閻立本就把他處理成以油掩口的委瑣之態以表示對他的蔑視。至於偏安江南的其他陳朝的帝王們則都缺少英雄氣概。陳頊是一個縱容政治敗壞而毫無辦法的帝王,人物則顯得黯弱無力、浮誇平庸,有顯著的不同。

畫家把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皇帝的面部特徵上。畫他們不同的嘴部表情,鬍髭的軟硬和疏密,或尖、或圓、或大或小的眼睛,而且從眼睛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以及目光的敏銳程度上刻畫每一個帝王的性格特徵。其中也不乏作者自己對各朝各代帝王的主觀情感在裡面。作者對人物的描繪沒有停留在形似的層面上,更沒有將上述明主、暴君或庸君進行臉譜化、漫畫式的處理,而是根據每個帝王的政治作為和不同的命運,加以個性化的描繪,通過對眼神、嘴角及面部肌肉的微妙刻畫,表現出他們的心理、氣質和性格。為了突出主體人物,帝王同侍從在身材和用色上均形成鮮明的對照,從而體現了作者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全圖線條挺拔有力,色彩凝重,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

在畫面的布局上面,有「右相馳譽丹青」之稱的畫家閻立本時刻忘不了自己是個宰相,君貴臣賤他分得清清楚楚。例如,在有的畫中君臣共處,他總是君大臣小,君近臣遠,君中間臣兩邊;若畫中有侍童,則都有一種卑賤、僵硬的神態。

國寶價值

古代絹的發明在紙之先,用絹來作書畫的年代也比較早。不過絹有一個缺陷,無論保存條件有多好,即使不受任何意外損傷,單是空氣的自然侵蝕,也會使年代久遠的絹變得很脆。百年以上的絹,已經沒有任何柔韌性了。明代初年的絹,至今大多已經腐敗得不能碰觸。而宋代的絹,因裱裝得比較好,目前還可見到。至於宋代以前的絹,雖然有,但也已經辨不出模樣了。流傳至今的這幅《歷代帝王圖》已經有千年歷史,雖然在輾轉收藏中,原貌有所增損,如衣襟邊緣上的硃色紋飾,就是近代的收藏者妄加塗飾的。但是此畫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在藝術上,仍然堪稱絕世珍品。

西方繪畫史中一流的畫家,大都與肖像畫有緣。有的畫家最主要的成就就在肖像領域。然而,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肖像畫很少。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曾一度輝煌,它的出現早於西方肖像畫###個世紀。之後,由於中國文人畫重神不重形的藝術主張,使得山水畫、花鳥畫得到發展,而人物畫、肖像畫則極度衰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歷代帝王圖》顯得尤為珍貴。總體來講,《歷代帝王圖》作為中國肖像畫的經典作品,把帝王的氣勢和內心世界體現無疑,畫家的色彩審美水平完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回歸難題

閻立本流傳至今的摹本作品共有6件。其中兩件在大陸,一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的場景,這件作品參加了上海博物館成立50周年紀念國寶書畫特別展;二是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蕭翼賺蘭亭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兩件:一件是《職貢圖》,一件也是《蕭翼賺蘭亭圖》。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則收藏有這件《歷代帝王圖》。還有就是現藏北京國子監孔廟的《孔子弟子像》手卷北宋時期摹本。目前,《歷代帝王圖》回歸祖國的希望十分渺茫。這六件作品中,《孔子弟子像》品相最好。它曾被日本收藏,最後在相關人士的努力下,成功回歸祖國,它的回歸經歷也許可以為其它國寶的回歸提供一些經驗。從《孔子弟子像》的「回家」經歷可以看出,在對待流失海外文物問題上,面對現實,區別對待,本著求同存異、加強合作、保護文化遺產的原則,通過國際合作方式進行保護,不失為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推薦閱讀:

精美的藝術——盆景
魯迅稱她以母愛之名,描繪出了如惡疾般的苦痛
畫家戴瑞榮--筆法精微 自然天成
旋轉舞台上翱翔——舞蹈藝術解讀【第四章】
藝術家王家璇國畫山水賞析:山奇水秀,高古空靈

TAG:歷史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