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秋分到 養生大事防涼燥

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秋分養生

「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季是疾病多發的季節。體內陽氣內收,體表的抵抗力急速下降,正是各種病邪入侵的時機,特別是關節病、風濕骨病和體寒等疾病的高發期。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

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複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秋分穿搭

衣著運動

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物,預防風寒。但也不必過早「多穿衣」,應注意耐寒鍛煉,也就是常說的「秋凍」。

秋高氣爽,運動以「收」為主。因為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運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等。

秋季早晚溫差大,尤其是清晨溫度較低,如果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不要穿著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氣溫變化,增減衣物。

秋分飲食

預防秋燥

秋分時節,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白的「燥」是「溫燥」,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

對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一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比如:生梨、芝麻、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一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同時還要記得給皮膚做些保養,以防皮膚乾裂。

1

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秋天氣候較為乾燥就是所謂的秋燥,因此空氣中缺少水分,同樣人體也缺少水分,故需要補充水分,但喝白開水並不能抵禦秋燥帶來缺水效應。古人對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鹽水,晚晚蜜湯。」也就是白天喝點鹽開水,晚上喝點蜂蜜水,這樣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良方。

2

秋後蘿蔔賽人蔘

蘿蔔具有吸氣、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散淤、解毒、利尿功效,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有較高的食療價值。因此民間有「秋後蘿蔔賽人蔘」的說法。

3

秋來食鴨養生

鴨為水禽,性寒涼,營養學家認為,當年的新鴨養到秋季後,肉質鮮美且營養豐富,可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適合秋季進補養生。

4

美味百合意氣安神

百合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百合的藥用價值也很高,《本草綱目》中也有百合可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的記載。

5

養生水果梨和甘蔗

秋後是水果收穫的季節,對付秋燥,養生水果當屬梨子和甘蔗了。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勞作辛苦、飢腸轆轆時,吃上兩節甘蔗可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當然,適合秋季吃的水果還有蘋果,桔子、香蕉、山楂等。

6

補水保養,秋季之重

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自然界變涼了,水分少了,人體內也容易缺水,這時出現的「燥」是涼燥。要多吃一些溫潤的食物,比如核桃、糯米、藕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秋分進補要注意

「秋冬養陰」進補須注意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這個時候的養生保健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無病不需補;勿過量濫用;分清虛實。不要急著進補,過度飲食肉類,增加脾胃的負擔,影響消化,甚至導致腹瀉、腹脹等其他不適。

重「進」更要重「出」。現代人多重視飲食營養或保健品補養,但往往運動較少、忽視代謝廢物的排出,只進不出也影響健康。故建議秋季養生應適當增加運動鍛煉,飲食多些新鮮蔬菜水果等,促進排泄通暢。


推薦閱讀:

習陽羊書院的【養生操/拳】
【美食養生】春天多吃野菜最養生
UC頭條:92歲的長壽老人養生秘訣竟然只有一個字!
談談養生
導引術 飲食養生匯【視頻+要點筆記】

TAG:養生 | 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