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理論】紀實攝影的歷史文獻值

不論是面對洪水、地震,還是已經過去的非典,千百萬攝影人都自覺地用手中的相機去記錄。這些佐證歷史的照片,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翻開世界攝影史,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攝影師以及他們那些堪稱歷史活標本的文獻性作品赫然在目:路易斯·海因,他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拍攝對象的同情心,拍攝了遷移的難民、各地的童工、城鎮貧民窟和受災的村莊。這些紀實照片在海因所生活的18世紀後半葉到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都不足以成為焦點,但卻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特別是他對美國各地童工惡劣生存狀態的紀實報道.導致美國政府最終通過了廢止童工制度的法案。

」尤金·史密斯拍攝的因企業污染而受到水銀中毒的日本漁民的照片《水俁》,成為世界紀實攝影中環境題材的經典之作;其他如《塞班島》、《鄉村醫生》等作品不僅直接干預現實,而且真實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時代,所以被人們稱作為「時代的英雄」。薩爾加多以其對非洲和科威特人道主義觀察所拍攝的《衣索比亞難民營》、《科威特的恐怖》和《工人:工業時代考古》等紀實攝影作品則成為那些國家乃至世界歷史的一部分。紀實攝影師總是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別具匠心的光影處理來記錄屬於特定時代的歷史瞬間,他們即便並不身處焦點中心——實際上他有別於普通攝影者的恰恰是遊離於焦點之外來記錄歷史,並且以其不可替代的作品成為一個時代的歷史文獻。在我們中國只要人們看到吳印鹹的《白求恩大夫》就會立刻想起抗日戰爭,想起延安、紅色政權、國際主義這些特定歷史時期的名詞和事件;一看到王東的《小平您好》就能想到改革開放——因為它們濃縮了一段歷史。

攝影為泊來之物,有關攝影的諸多觀念和說辭也多由好事者自海外販售而來。「紀實攝影」也是如此。

紀實攝影在國際上是含糊不清的,在中國也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但大家對紀實攝影卻都有一個共識,即只要是對一些有價值的事件和人物活動的記錄,並且具有相當的歷史文獻價值就可以歸入紀實攝影的範疇。由此可看出紀實攝影必須強調它所具備的文獻性,偏離這一點,紀實攝影的生命力也就被大大削弱,或者說難以被稱為嚴格意義上的紀實攝影。

理論指導實踐,概念上的模糊會導致理解上的偏差,並且直接對實踐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有學者概括出中國紀實攝影的四個基本特徵,分別為:1、紀實攝影以社會生活為拍攝題材,並鮮明地表達攝影者對拍攝對象的認識和評價,其中的「社會生活」也包括與人的生活環境有關的內容,並要求題材內容與社會效果的統一。2、紀實攝影採取現場直接抓拍的拍攝手法,不做任何加工和修改,這也是對攝影者取景選擇與瞬間判斷功力的考驗。3、紀實攝影作品要具有藝術性,只有在作品有效地傳達出攝影者的情感時,作品才有可能具有美學價值,產生藝術感染力。紀實攝影的藝術形式中,至少要求完整地使用攝影語言。4、紀實攝影作品的主體表達要具有概括性,其概括性體現為對主體內容的選擇和提煉,以區別「隨意攝影」解釋的多義性和主題的模糊性。但深入思考一下,這四個特徵,都只落實到了「實」字,所以有必要對「紀」考證一下,紀,同「記」,如「紀錄」,這是對紀實攝影最直接的解釋,接下來的有,紀:找出散亂的頭緒;還有,紀:整理,綜理;下面關於「紀」的解釋,也許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紀:年歲。紀,歲也。這些解釋令人感到十分興奮,也就是說不管「紀實攝影」是翻譯也好,是直接創造的也好,其中的「紀」字用得十分妥貼,因為如果僅僅取其「記」的意義,將紀實攝影說成「記實攝影」反而更簡潔。然而一旦用了「紀」,就不得不考慮「紀」的多重含義,也就是說必須重視紀實攝影的歷史紀年作用和文獻價值。

紀實攝影為社會的見證者,從一開始就為人類的自身在尊嚴、存在、人性的回歸作出不懈的努力。關於人的一切都是膠捲感光的對象,紀實攝影家作為主體,用相機為人性的復歸,歷史的瞬間的凝鍊及文化的滲透無孔不入地把個人的觀點、意識等芸芸眾生的千姿百態溶為一體感染著人類。

紀實攝影要求拍攝者以一種時間的延續觀念來面對所拍攝的對象,不管是動態的社會生活事像,還是相對靜態的歷史人文景觀,都必須將其時間的延續性清楚地表達出來,它不講究新聞攝影的短、平、快,卻注重對社會生活和地理環境的深入考察和連續紀錄,以其不可分割的生存狀態展示個體生命或群體無意識所留下的痕迹,讓人能過其形象的特徵認識歷史演進的種種可能。因此紀實攝影的拍攝就不僅僅是面對一種空間的展開、而更重要的是面對一種時間的延續,這樣的延續可以是數天、數月、數年,甚至是一個世紀,單獨的個體無法完成的,可以由後人來接替。這樣才可能使紀實攝影顯現其強大的生命力量,也就引申出紀實攝影的一種特殊的生存方式:文獻價值。由於紀實攝影不再和新聞攝影爭其時間效率,因此就可以在歷史價值上做透文章。

紀實攝影之長也就體現在可以從多側面、多角度,尤其是進間的延續性上展現社會的生存方式,不僅僅在當時讓人們感悟生活的美好或嚴峻,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後人發現歷史曾經留下過的「蛛絲馬跡」,有一種知往鑒來的珍貴价值。這正如《辭海》中還有一條關於「紀」的解釋,紀:舊時史書的一種體裁,專記帝王的歷史事迹及一代大事,如《史記:高祖本紀》。現代紀實攝影的力量如果真正落實在這樣一個點上、以視覺圖像的方式,配全精到的文字記載,那麼就將遠遠勝於歷史上的史書,以更為形象化的方式展現世紀的風貌,訴說歷史演進的艱難,為一代又一代的後來者提供知往鑒來的生存圖標。這對於一個以紀實攝影為生存方式的攝影師來說,其難度可想而知。因為它不僅僅要求攝影師清晰地記錄下社會生存的狀態,更重要的是深入到人的心靈深處,或是從被世代風雨所風化的生存環境中找到歷史發展的必然線索,從而以最形象的方式展現給後人,讓後人或撫案長嘆,或拍案驚起,這樣的紀實攝影才會有真正永恆的生命力量和存在價值。

在攝影術誕生的那些日子裡,當達蓋爾以及對攝影的狂熱迷戀者們用原始的方式記錄生活中的場景時,他們是無法體驗攝影作為一種紀實的工具會在今天產生令人震驚的社會力量。就像達蓋爾當年用銀鹽版術照相機對準熙熙攘攘巴黎大街長時間曝光後,大街上只留下一個擦鞋匠和他的顧客一樣,紀實在當時竟會成了失控的魔杖,身不由已地變幻出超現實的虛幻。然而,今天當我們重新以審視的眼光面對這個每時每刻都會有千萬聲快門響起的星球時,不得不感慨地認識到,紀實攝影的社會力量已經在生活的每一個重大領域捲起不可抑制的風暴。通過對國際紀實攝影現狀與發展的思考,可以看出紀實攝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歷史文獻價值,並由此引出一些有益的啟示與借鑒。

情感文獻價值

攝影,不管是紀實還是虛構,由於人的參與,就必要帶上情感的因素。紀實攝影的第一個社會功效就是由目擊者向千萬不能親臨現場的人們傳遞特殊的情感,引起心靈的戰慄功慰藉。它不像風光、人像等各種藝術攝影題材所帶給人們的純美學意義上的感動或震顫,而是從現實的社會生活中抽取最敏感最感人生活的瞬間,讓人不由自主地為這個星球或悲或喜,坐立不安。紀實攝影為什麼能引起「同情的戰慄」?用尤金理查茲的話說,這種力量的產生,在於所拍對象的理解和接近:「我如果拍一些飢餓的人,他們看上去如此的飢餓至於你也感到心神不寧而想吃些什麼」。在傳遞同情的戰慄中,紀實攝影還必要性有效地把握其面對現實的尺度,或者說,把握其切入社會的深度。紀實,如果僅僅是流於一種簡單的紀錄,那麼就只是對錶象的膚淺描繪和敘述,無法獲得更為深刻的揭示和升華。正如聲名卓著的女攝影家瑪麗瑪克說的「這些人生活在邊緣上,我通過他們的愛與恨接觸他們。我希望照片能說出生活在並不幸運之中的人們的某些東西」。紀實攝影儘管不可能消滅人類的罪惡,但至少可以讓人們在充實與完美的過程中走向未來。如

攝影:林永惠

之所以會引起巨大的所響,扭曲的表相併非其真正的原因,關鍵還在於攝影家以其鋒利的手術刀切向了人性最薄弱的深層意識。當照相機的鏡頭將人們並不願意承認又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推到了最前端時,無奈的表相背後是攝影家最為切膚的深切注視,貌似調侃的實質並非嘲弄,而是「恨其不爭」的理想寄託。

攝影:林永惠

改變現狀的文獻價值

紀實攝影有其直接參与社會變革、改變社會現狀的可能。

參與的第一種方式實際上是「同情與戰慄」的延伸。利用紀實攝影在人們心目中逐漸形成的心理定勢,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再添加新的催化劑,將「同情與戰慄」轉化成現實的效應。

參與的第二種方式就是,紀實攝影家利用自已的名望,利用照片本身對人們的影響價值,將其轉換成資助社會的物質力量。要將紀實攝影的力量直接轉換成社會發展的資金或是某種動力,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廣告媒介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攝影家本身的名望,還是照片所具有振人心魄的力量,如果離開了出版、印刷、電視等一切現代的傳媒介,就無法在大眾中形成深刻而難忘的印象,這也就不可能將紀實的力量轉換成改造社會、促進社會進步的直接能量。

攝影:林永惠

在我國紀實攝影中,浙江日報的攝影記者徐永輝是最成功的的一個。在剛剛解放的1950年春,他為貧農葉根土一家拍了第一張全家福的照片。之後45年來徐永輝為葉根土一家拍過30多次,紀錄理他有45提的變化。葉根土家的變化代表中國農民的變化,這個變化是活生生的一部歷史,是我國億萬翻身農民走向富裕之路的一個縮影,很有意義,是難忘的瞬間。攝影對客觀事物進行的記錄的內在能力賦於其紀實的本性:因此紀實從一開始就成為攝影與社會的通道,由這條通道照片通過對現實時空排列組合式的截取,用人類自身的形象成了我們的看法,影響我們的行為,解釋我們的社會,糾正過去,昭示未來。

攝影:林永惠

留下消亡的永恆見證的文獻價值

與前面那些直接轟動效果的紀實手法截然不同的是,一些攝影家和攝影記者卻走著另一條並不引人注目卻又十分艱辛的紀實之路。他們年復一年地用手中的相機仔細記錄這個星球上日漸消亡的生活場景和社會習俗,以期為後人留下更多可以借鑒的歷史圖像,時光是無法挽留的,連一身豪氣的浮士德也不得不老淚縱橫地對著流逝的時光呼喊:「你停一停」。但照相機和膠捲卻可以留下更多的過去的好時光。紀實攝影也就在這其中充當了一個義不容辭的角色。

柏林牆的拆除,迫使更多的攝影家以一種更新的渴望去更近地觀察人、環境以及自已民族的風俗習慣,用圖像去保存可能在變更中失去的東西。還有這們一些攝影家,他們長年累月在世界各地漫遊,為行將失去的部落留影。有的攝影家則一頭扎入他們所十分熟悉的生活圈中,為求在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力量。這些攝影家拍攝了在各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種慶典儀式,包括出生、成人儀式以及婚嫁、死亡儀式等。這些攝影家試圖用群體的力量,通過紀實攝影的手法演繹一出規模龐大、氣勢恢宏的交響組合,以讓它們在新舊交替的時空中飛揚。如美國女攝影記者斯蒂芬妮威森拍攝的非洲的女性生殖割禮儀式。再如中國的石寶秀在1984年發表的《上下幾千年》,就以其敏銳的目光發現了在新時期中傳統與新生的對立。

剪去戰爭的文獻價值

心理學家說過「心理上傷害的痊癒遠遠難於生理上傷害的痊癒。」 然而戰爭帶給小孩的是不可預見的心靈創傷,戰爭對於生命的消失和遷移,誰都無能為力,但是照片可以作證——而且是帶有特別衝擊力的紀實攝影方式。

戰爭攝影有的攝影家面對的是硝煙炮火,有的攝影家卻沒有直接表現戰爭,但看上去靜止的影像卻勝過戰爭中無數的硝煙炮火,讓人們透過戰爭的硝煙看到戰爭最致命的後果。我們可能無法阻止戰爭的「火災」,但我們卻希望通過照片避免向那些戰爭提供「燃料」。也許,全球和平的夢是天真的——但我們依舊幻想著剪去戰爭的翅膀,通過照片帶來的啟示。

戰爭的圖片不管是痛苦還是悲哀,是麻木還是狂歡,優秀的戰爭的攝影師都懂得,要想從本質上揭示一場戰爭或是所有戰爭所造成的悲劇,單靠硝煙炮火和激烈的戰爭場面是不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人的形象走入人的內心,通過人們對戰爭的態度使照片成為永恆。

面對戰爭,攝影早就以其迅速產生的巨大視覺力量使公眾信服,每年荷賽的最高獎項中幾乎都離不開對戰爭的觸目驚心的報道。紀實攝影在經歷了各種形式的對戰爭的報道以後,留給人們的思考也是異常豐富的——紀實,並非是一個簡單的記錄,也不是一種對錶象膚淺描繪和敘述,而應該一種更為深刻的揭示和1華,從光與影的迷幻中走向靈魂與情感的顫慄。戰爭紀實儘管不可能充當一個救世主的角色,至少也可以挽著人們的手走向充實、走向完美。但是它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多少優秀的攝影師因此在還沒有來得及按動快門之前,就倒在了炮火之中。用卡帕的話來說,戰爭攝影是以生命作為「賭注」的,最終還是希望換來一個和平寧靜的世界!

成功的借鑒與深刻的反思

紀實攝影的成功是以無數的攝影師的辛勤勞動甚至生命的代價為基礎的。縱觀世界紀實攝影的發展歷程和現狀,我們能得出以下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當照相機面對災難以及醜陋的現實時,紀實攝影所做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冷靜與沉著,摒充盲目,并力求從理解與同情的角度逐漸讓人們接受與理解。一個成功的攝影家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強烈的同情心,才能使照片說出生活在不幸中的人們的某種東西。否則,殘酷的現實也使會攝影也「墮落」成為只會揭人瘡疤的複製工具。

第二個問題就是在紀實攝影所面對的現實面前,攝影家如何處理好現實的真實與感覺的真實的關係。照相機後面的人是有情感,有個性的。純客觀的真實是不存在的。而機械的真實反而缺乏感人的力量,從而失去紀實的意義。成功的攝影家可以從極平凡的事件中發現不尋常的畫面和意義,這是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成功的攝影家面對人們司空見慣的主題時,都可以從全新的角度去發出人們所忽略的獨特主題,使人們通過其照片獲得一種出乎意料之處的滿足。冷漠的和分析型的後現代主義或是神經質攻擊型的當代新聞攝影家可以通過獵奇暫時吸引一些觀眾,但帶有摯愛目光的紀實攝影家卻能從紀實事件表面的下層挖掘並找出一種對人們來說並不是可以直接獲得的意義,並贏得長久的生命力。雖然紀實攝影家們行動的方式各異,但紀實攝影成功的基礎只有一個,即對這個星球上芸芸眾生的同情、理解與關懷。離開了這一堅實的基礎,一切努力都有可能走向其反面。這也是當今世界紀實攝影現狀留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之一。

歷史是一個割不斷的連續系列,不了解中國的昨天,就難以真正懂得中國的今天,看清中國的明天。紀實攝影圖像的見證性、客觀性、真實性,今後將會被廣泛引入人們的研究和日常判斷中,人類的歷史研究和文化批判,人類的社會記憶和大眾傳播,過程歲月的回溯,甚至引發個人情感衝動的既往經驗,無不通過這樣一些記實性的圖片來尋求或提供佐證。這些圖像的存在,如同法律證言那樣,向人們告知和證明那些事實的存在。

文字可以留下歷史,繪畫可以留下歷史,一切的藝術手段都有這樣的功能,而只有紀實攝影留下的歷史最真實、真親切、最寶貴。除了勤奮敬業、踏實認真這些基本的素質之外,一個標準的紀實攝影師,或者說一個期望在被一個又一個焦點所佔據的現實世界裡有新的發現和不俗成就的紀實攝影師,他應當具備的是:歷史感、責任感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推薦閱讀:

廣東茶藝師職業技能大賽理論考試複習提綱
蘇聯的民族理論:哪裡需要就在哪裡杜撰民族
一看就能記住的十干化合之理論
八字算命的依據與理論有哪些
古筮六爻屬朱辰彬首創理論之三十六

TAG:文獻 | 歷史 | 攝影 | 理論 | 紀實攝影 | 攝影理論 | 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