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孩子缺乏獨立自主性怎麼辦?
現在很多家長存在著這方面的困擾。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狀況,十幾歲了沒有洗過衣服、燒過飯的孩子比比皆是,而上大學了還要把臟衣服拿回家來讓媽媽洗更是司空見慣的事。
那麼,什麼是「獨立自主」?
就是指,孩子在思考、想像和活動中,不依賴、不追隨別人,能夠相對獨立地進行某項活動或者完成某件事情。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現之一,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孩子成年後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孩子的「獨立自主」性,主要表現在學習和日常生活兩個方面。今天,我們探討的主題是《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主要從:「孩子缺乏獨立自主性的原因」和「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性的方法」兩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強和缺乏獨立自主性呢?
我們在座的家長不妨想一想,我們自己的孩子獨立自主性好不好?如果不好,那麼您認為是哪裡出了問題?或者自己哪裡做的不到位,讓孩子產生了依賴性和惰性的心理?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也許我們意識不到這些舉動原本是錯誤的行為,而恰恰是這些習慣性的生活細節,導致了孩子自幼便缺乏獨立自主性的鍛煉機會。
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由於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家長怕累著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煩,因而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有的孩子說,媽媽我幫你洗碗吧!媽媽則連忙推託說:「你快一邊玩去別搗亂了,你這麼小哪會洗碗啊?洗不幹凈我還得沖洗刷不說,不小心興許還得把碗給我打了。」如果家長的話再多一點兒,還會不停嘮叨著,這碗可是從哪裡買來的,可是花了多少錢等等。家長覺得這是一種得不償失冒險行為,所以不肯放心和放手地讓孩子去嘗試,而孩子又何苦呆著沒事找這番數落呢?有過一兩次的教訓後,漸漸就失去幫忙刷碗的興趣了,潛意識裡就會形成一種「我不行,我可刷不好碗」的這種不成文的意識了。
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吃飯、穿衣等生活技能不用練,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了。其實,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會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事事都依賴父母的壞習慣,也將導致孩子形成一種惰性心理,遇到問題不肯動腦筋思考,遇到事情也無法獨自處理。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不給與孩子鍛煉的機會,就等於剝奪了孩子自理能力發展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能力,對其成長非常不利。
現在好多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更是從小就像小公主、小皇帝一樣被捧在手心裡。睡覺怕他著驚,吃飯怕他噎著……出去玩了也常是「保姆」兼「保鏢」,擦鼻涕、整衣服,走路時寸步不離,生怕孩子跌了。這種過度呵護中長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從何談起呢?還是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自己多動手,多動腦,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吧!因為孩子一旦失去這種呵護後,則常常表現出無所適從的恐慌與茫然。於是,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幼兒在初入幼兒園階段時總是大哭大鬧,很難適應並常常伴有焦慮心理和排斥感了。
當然,也會有部分家長考慮到孩子還小,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不多,能做好的事情更是少之又少,等到孩子大一些了再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就好。其實,即便孩子還無法獨立完成某件事或者完成很吃力的時候,我們也應多給孩子提供這樣成長和鍛煉的機會,從不斷嘗試中積累經驗,提高能力。因為有時候我們大人認為很辛苦的事情,可對於正處在好奇心比較濃厚的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也許會是一種樂趣,會帶有一種強烈的慾望和玩的心態去嘗試和學習。
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3歲左右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敏感期。在孩子3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和發展,漸漸表現出獨立自主的傾向,常會拒絕大人的幫助,想試著自己去做某些事情。在3歲左右孩子要求自己做事是十分普遍的,家長應該把握並利用這大好時機,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小給孩子樹立獨立的性格和意識是很必要的,而且是越早培養越好。
那麼,我們作家長的該如何去做才能讓孩子從小學會獨立自主?
正確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性的方法又有哪些呢?讓我們進行進一步地交流與探討。
1、抓住孩子獨立性培養的關鍵期
兩歲左右是孩子獨立性發展最快的一個階段,出現了最初的自我概念,開始以第一人稱「我」稱呼自己,例如「給我」、「我要」、「我會」、「我自己來」等等,擁有了自我獨立性的意向。也許他們昨天還是媽媽懷裡的嬌寶寶,事事依靠媽媽,今天突然間要獨立,什麼都要「自己來!」明明自己做不好,還不讓別人幫忙,如果父母仍像以前那樣,孩子有時就會發脾氣。不了解孩子的父母也許會說:「這孩子怎麼變得這麼不聽話了!」「你還這麼小能做什麼?」
例如有的孩子想和大人一樣,自己拿著勺子吃飯,可父母覺得孩子吃得慢不說,灑得滿桌子都是米粒,收拾起來更覺麻煩,為了圖省事寧可親自給孩子喂,漸漸地孩子就失去了自己吃飯的興趣,任由等在那裡讓父母來餵了,如果不喂,還不吃了。還有的孩子想自己穿衣服,可家長有時急著出門,看孩子行動太慢,而且也穿不整齊,乾脆就自己動手幫孩子穿好衣服算了。這樣,家長無形中便剝奪了孩子自我鍛煉和提高的機會。
其實,孩子這種最初的嘗試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孩子可喜的進步。成人應該抓住這個孩子要獨立的敏感期,掌握必要的教育策略與要點,讓孩子的獨立要求得到滿足,以免使孩子遭到拒絕後,失去自我嘗試的興趣和好奇,反而促進過度依賴性的形成。
2、尊重孩子的好奇心,激發探索的興趣
記得,女兒剛滿一周時,幾乎路還走不穩,可每次上下樓時她總要掙脫我的懷抱,要求自己扶著樓梯的護欄單獨走。我尊重了孩子的意見,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護後,陪著她一起慢慢走。當女兒成功地邁出第一步抬頭看向我時,在交匯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她滿眼的快樂與興奮,同時她也從我欣慰而又肯定的目光得到了信心和勇氣。於是,沒過多久,女兒就能熟練地上下樓了。所以,身為父母我們不但要懂得尊重和珍惜孩子這份初體驗的好奇心,鼓勵他單獨去完成某件事,還要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進行多方嘗試,並傳授給孩子一些做事的方法和技巧等。
年幼的孩子受生理髮展水平的局限,在肌肉力量、動作精確性和靈活性等方面還未成熟,加之生活經驗缺乏,雖然做事情時的態度積極,但常把事情搞糟,帶來些混亂,會打破家庭原有的生活秩序,這是不可避免的。此時假如因為孩子做得不好,給大人添亂便不給孩子自己動手,家長全部包辦代替,此後孩子會漸漸失去自己做事的興趣,慢慢養成依賴大人的壞習慣。家長們要知道,孩子的獨立自主正是由最初做事失敗的經歷和教訓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和失誤。而且通常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才能獲得較大的成功。所以只有尊重孩子,讓他通過不斷地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控制,才能加強自我完善的能力。
3、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讓幼兒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開始。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通過具體、細緻的示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幼兒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比如讓孩子從自己洗手、洗臉、刷牙開始,逐漸學會自己穿衣、穿鞋系帶、大小便等;從自己去洗自己的襪子開始,學會洗、晾晒衣服、收衣服等。這些看上去雖是很小的事,但實際上給幼兒創造了很好的鍛煉機會,無形中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後,作父母的要給以適當的肯定和讚賞,當孩子的努力和能力被肯定時,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我國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起初,女兒向我提出自己想單獨整理衣櫥的想法時,我也曾一度地猶豫過,但最終還是持有一種觀看的態度答應了。因為女兒這麼小,是否有這個能力和足夠的耐性把衣櫥打理好,還是個未知數。可是,實踐證明女兒做到了,而且做得還很好。看著女兒每次都是把洗乾淨的衣服疊整齊後,分門別類地去放在好,心裡格外欣慰。如果當時我沒有答應女兒的要求,不給她這次嘗試的機會的話,相信到現在還只能是我一手操辦,自己勞累不說,女兒也失去了這個寶貴的成長機會了。所以,放開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則比我們想像中做得更好,更優秀。
4、把選擇權教給孩子,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我們總把孩子視為私有,甚至以「你是我生的,我有權利把你如何如何」來訓斥孩子。我們總想以自己的體驗和成長模,來塑造孩子的未來,卻忽視了孩子本來只是借我們而來,他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我們只能引導,卻不可以灌輸,我們不能讓孩子象我們自己,因為孩子的外延是無限的。一位偉大的詩人、哲學家——紀伯倫,曾在《論孩子》這首詩歌中這樣寫道:
孩子--紀伯倫
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望的兒女。
他們借你們而來,卻並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建造房舍蔭庇他們的身體,但不是他們的心靈,
因為他們的心靈棲息於明日之屋,即使在夢中,你們也無緣造訪。
你們可努力仿效他們,卻不可企圖讓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行,也不會駐留在昨日......
可見,我們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事情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體現為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自由的選擇。有些父母因害怕孩子自己選擇錯了,不敢把選擇的權力交給孩子,也就使得孩子永遠也學不會選擇,永遠無獨立自主可言了。有些父母則能把有的選擇權交給孩子,並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決策和選擇的機會。當孩子的願望與家長的期望不一致時,家長要小心地呵護孩子萌發出的自我意識,並教會孩子兩個字:選擇!同時還會在事前為他提供相關信息,幫他分析各種可能,並告訴他,如果選擇決定了,就必須負責任。
有這樣一位家長,處理的就很巧妙:一名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家長本來的意願是讓孩子學鋼琴,可是卻發現她在舞蹈組門口看得出了神,於是,家長尊重了孩子的選擇,同時也提出要求:她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一定要堅持一個階段,把舞蹈學好。
有一句話這樣說道:「家長的態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家長的觀念,決定孩子未來的寬度。」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孩子,有的面對問題時會表現的猶豫不定,而有的孩子則能獨到見解地來分析所面對的各種問題。
5、在循序漸進中得到提高和鍛煉
孩子的獨立性是怎麼培養的?是在實踐當中培養起來的。獨立自主性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於求成,對孩子的發展做出過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為孩子一時沒有達到你的要求,就橫加斥責。要讓孩子在循序漸進中不斷提高和鍛煉自己,家長除了適時地提供一些指導和幫助,並給與及時的讚美和肯定外,還應做好榜樣作用。我們不要想當然的「當」父母,要不斷學習,適應時代的發展,有責任心並讓孩子喜歡。因為父母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處處依賴他人,對什麼事都拿不定主意、動不動就尋求幫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夠獨立自主。你的一舉一動,還有你的品質,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所以,先從自己獨立自主做起,正確引導和幫助孩子樹立起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推薦閱讀:
※腳板寬且大腳丫的妹子該怎麼選夏天的鞋子?排除人字拖和運動鞋。
※為什麼卓別林明明代表著喜劇,但我每次看到他的時候都覺得他那麼悲涼,孤獨?
※笨手笨腳的人是什麼樣的?
※生活的真諦
※一個 15㎡ 的出租屋,如果給你 100 元的裝飾預算,用哪些產品和方法可以裝扮出不廉價有品質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