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躁動十年的沉思

肖君秀

馮小剛拍的《大腕》里有一句經典台詞:什麼叫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東西都買貴的,不買最好的。一晃已經十多年過去了,那時對成功的定義就是有錢,就是買買買、貴貴貴。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有錢,越來越「成功」。2007年金融危機開始時,我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僅僅26萬億,十年過去暴增超過5倍,2017年市場預估將達188萬億。然而,人們更加充滿焦慮地賺錢,且想方設法投資賺錢,讓財富繼續滾雪球。2016年末資產千萬級的中國高凈值人數達到158萬人,過去10年平均每天有近400張「新面孔」躋身千萬級富翁行列。

美國經濟學家詹姆斯·托賓說:「不要把你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但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籃子里。」個人投資理財告別過去「存款」單一模式,實現了資產多元化配置,財富管理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火爆過,理財市場空前活躍,理財產品從房產、銀行理財、信託、股票、股權、黃金、期貨、P2P……產品層出不窮,投資規模不斷膨脹,雞蛋越來越多,籃子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

一些雞蛋還在尋求更多出路,甚至裝到海外的籃子中,如海外投資房產、股票、債券。然而,投資有風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這是亘古不變的定律。近年投資風險不斷爆發,例如信託兌付問題、2015年股災、P2P踩雷等,一群人士變得越來越有錢,而另一些人在投資當中虧損慘烈。財富管理市場,下一個十年是否更加繁榮?

10年暴增5倍

人們出國瘋狂買買買,名牌包、手錶、化妝品、電器統統都在掃貨之列,甚至連馬桶蓋也搬回來。這還不算什麼,歐美一些城市的房子,也成為了我國個人海外投資首選。世界各國都在忙著做中國人的生意,會中文的店員工資都高出20%。

中國人真的是越來越富有了。2017年6月20日,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6年末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規模達到165萬億元。而在2006年,這個數字僅為26萬億,2014年突破百萬億規模,2016年增至165萬億,並預料2017年全國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達188萬億。10年時間,中國個人可投資的資產暴增超5倍。

中國的家庭財富全球排名第三位,僅次於美國、日本。上述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的高凈值人群數量達到158萬人;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約50萬人,相比2006年,10年間數量增加近9倍。其中,超高凈值人群(可投資資產超過1億元)的數量10年間增長逾11倍,從2006年的不到1萬人增至2016年的約12萬人。

老百姓手裡的錢越來越多,一個問題擺在桌面上,這些錢都幹了些啥呢?今年上半年,興業銀行攜手BCG發布的中國私人銀行2017年度報告給出了私人財富的配置方向,在所配置的金融產品中,2016年增持的前四位為銀行理財、存款、保險和信託,減持的前兩位為股票和公募基金。

《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中稱,2014年底央行開啟「降息降准周期」,利率政策寬鬆帶動房地產市場復甦,投資性不動產凈值年均複合增長率由2012-2014年的8%回升至30%;此外,資本市場產品市值年均複合增長率約22%,增速較前兩年相對放緩。私募證券基金、券商資管產品和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投資產品貢獻較大。

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認為,過去10年,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講是固定收益的10年,是銀行融資、信託融資的十年,可以找到很多兩位數以上的國家政府信用擔保的投資產品、投資機會,期限短回報高又沒有風險,「但是這樣好的投資機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前幾年,我國經濟增長還是兩位數時,一些產業還能夠承受年均兩位數利率的成本,於是一些信託產品、不保本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都達到10%以上,這些產品對投資額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100萬、1000萬為起點,但現在GDP增長跌至個位數,整個市場的收益率也從兩位數跌落,如今銀行理財產品和信託收益率都跌至個位,銀行理財產品4%-5%,信託則在6%-7%上下。

資產收益率逐漸下滑,個人財富主動管理與配置顯得格外重要。參與個人財富管理的饕餮盛宴,除了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基金、私募基金等傳統金融行業,近年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紛紛冒了出來,如諾亞財富、宜信財富、北京恆天、鉅派投資、好買基金等。同時互聯網金融爆髮式發展,互聯網巨頭都參與了這場盛宴,螞蟻金服、騰訊的理財通、京東金融等平台崛起,此外數千家P2P公司冒了出來。

致命風險出沒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投資的地方就有風險。

10年之間,私人財富管理規模從26萬億到188萬億,市場越來越大,風險也如影隨形。

央行原副行長、中國金融會計學會會長馬德倫稱,從財富管理角度,科技變革降低了理財產品的門檻,但目前的理財產品還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實際上還是一種變相的銀行擴大負債的路數,而不是真正意義的理財,很多還不是結構化產品,依然是傳統人對人服務,收益風險解釋不充分,「作為財富管理的新途,要突破的不僅僅是技術進步,更重要的是投資者的成熟、市場的成熟和產品的成熟。」

P2P最近幾年發展快速,收益也高過銀行理財產品,因此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十年累計成交規模4萬億。但在P2P投資中,投資者也頻頻踩雷。2015年,累計交易規模超700億的P2P平台e租寶轟然倒下,受害者高達90多萬人。該公司美女高管以及秘書們穿戴LV、GUCCI、CHANEL等國際大牌,不過是一場裝扮門面的精心表演,最終投資者付出了慘痛的教訓。

P2P投資中招的人還有很多。數據顯示,截至6月累計停業及問題平台達到3795家,正常運營平台僅剩下2114家,可見七成是問題平台,大浪淘沙只剩三成。

不僅僅是一些P2P公司。3年時間裡非法吸收資金超400億、涉及22萬人的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就因兌付問題最終被立案偵查。此外,動輒涉及數十億的問題公司頻頻出現,如大大集團、鑫琦資產、金鹿財行、中晉資產等。

相對於上述投資平台,傳統的投資領域也一樣有風險。2015年7、8月發生的股災,部分個人投資者融資加槓桿,當A股上證指數從5000多點傾瀉而下,踩踏造成個股連續跌停,一些人百萬、千萬甚至數億股票市值縮水只剩下零頭,股市成為一台絞肉機,財富灰飛煙滅。

信託行業的風險爆發更早一些,2014年信託產品兌付風險頻頻上演,當時中誠信託出現30億元信託產品兌付違約,吉林信託第六期產品出現延期,山西信託「信裕15號」延期兌付……這也是信託行業快速增長埋下的風險:2007-2012年信託進入高速增長期,平均每年以50%以上的增速快跑,最終觸及天花板迎來整頓。

銀行理財產品也並非絕對安全之地,個別銀行銷售經理違規代銷,兌付危機使投資者到相關銀行討說法,並要求還錢。還有假借正規保險公司的銷售渠道,將外面的理財產品推銷至個人投資者手中,最終也是東窗事發,涉及金額數億甚至數十億。

10年個人財富管理之路,實際上也是一部風險史。投資理財,控制本金風險仍是第一位,選擇正規的投資渠道是關鍵。同時,股市高槓桿投資仍是大忌,高位戀戰往往栽得很慘。

緊盯人群中的10%

20世紀初,一位名叫巴萊多的義大利經濟學家發現「二八定律」,即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世界上個人財富的分配當中,比這個定律還要殘酷得多,呈現的是「一九定律」。根據瑞信數據,2016年全球前10%的人掌握了全球89.1%的財富。此外,全球前1%最有錢人掌握了全球超過一半的財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全球財富掌握在少數富人手中。

在中國,頂級富豪越來越多,目前是世界上擁有10億美元財富最多的國家,今年首次超過了美國。6月30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私人銀行業務專業委員會與胡潤財富合作推出《中國私人銀行行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擁有10億美元的富豪有568位,家庭財富總值達23萬億美元。

想方設法為富人提供適配的投資服務,是所有金融、投資公司心照不宣的方向。6月30日,工商銀行總行副行長李雲澤稱:「在經歷了財富創造和積累階段之後,中國富裕人群開始尋求財富增值、管理和享受三者之間的平衡,因此,近年來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開始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目前國內『創一代』年齡多半跨過半百,財富保障的需求日益強烈。因此,我國私人銀行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期。」

私人銀行就是目前各大銀行對於高端個人客戶量身定做的財富管理服務,也是銀行當中塔尖的部分,國外已經發展了數十年,而在我國仍是起步階段。截至2016年底,共有22家商業銀行機構開展了私人銀行業務,包括五大行、10家股份制銀行、6家城商行和1家農商行。目前招行以1.6萬億資產管理規模成為國內私人銀行業第一位,工行和中行的私人銀行部門管理的資產規模也超過萬億元。

近年,基金、信託、私募、證券、保險及獨立財富管理機構等均將高凈值客戶管理作為重點,有針對性地提供更好的服務、收益更高的產品,投資選擇也更為寬廣,信託、股權、另類投資等也都應有盡有。

6月15日,農業銀行總行私人銀行部總裁孫寧出席論壇時稱,預計2021年將形成一個規模達110萬億的高凈值財富管理市場,「這為中國的財富管理及私人銀行業務創造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按此計算,少數高凈值人群的投資佔有全國個人投資資產的六成,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得高凈值人群者,得財富管理天下。

到海外去練手

經過了十年財富的積累,尤其是高凈值人群手握大筆資金,國內房產好幾處,信託也投了,股票也買了,銀行理財產品也配了,那麼除了人民幣資產,是不是要配些美元資產,或者其他貨幣資產呢?

投中信息發布的《2016年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研究報告》稱,目前我國居民海外資產配置比例較低,未來存在較大發展空間,個人投資者傾向藉助有海外投資背景和經驗的機構來實現海外資產配置。目前國內有一些財富管理公司已經開始著手海外資產布局,未來這一趨勢還將在更大範圍延續。

唐寧稱,從未來十年以及更長期來看,一定是從中國走向全球的這樣的過程,中國高凈值、超高凈值客戶資產組合之中海外比例應該有相當的比重,比如長期在中國發展、下一代還在中國的話,海外至少有20%、30%的份額配置。

過去幾年,中國高凈值人群紛紛到境外買房、買股票和債券,進行海外配置,但中國個人投資海外市場最大的還是房地產投資,如中國人連續第四年成為美國房地產市場最大的海外買家,過去一年在美購房總額達到317億美元。此外,中國香港、美國的股票也成為內地人重要的境外配置。

2016年中國居民海外資產的比例僅為1.6%,與美國相比海外配置比例仍然較低,美國居民2016年全部資產為107.9萬億美元,其中海外資產9.7萬億美元,佔比9.0%。

隨著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人民幣國際化跨入重要的新里程,同時監管層規範了資金進出通道,海外投資「正門」逐漸打開,比如港股通、債券通等新業務推出,未來還會有更多創新型國際化業務推出,內地人投資海外的正規渠道會不斷增加,個人財富管理也會向國際化進軍,一些資產將進行海外配置。

有意思的是,最近機器人投顧出現了,市場已經喊出了「智能投顧、去人工化」的口號。不過,諾亞財富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靜波認為,他們服務不了高凈值人群,高凈值客戶需要眼睛對著眼睛地真誠互動,而不是簡單的「滑鼠+鍵盤」。

大事記

2007年3月1日

信託業兩條新規《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集合(查詢信託產品)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開啟了信託業第六次整頓。

2008年9月15日

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產,始自2007年的金融危機縱深演化,危機個案不斷爆發,至此華爾街以及全球資本市場達至恐慌的頂點,股市與商品市場跌至深淵。

2015年4月1日

《存款保險條例》正式公布,銀行破產倒閉賠償有了法律依據,個人存款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

2015年6月26日

A股深滬兩市跌停共1300多家,大部分股票跌停,市場參不忍睹。此輪A股從5100多點跌至最低2600多點。

2016年7月15日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私募基金新規出台。

2016年8月24日

銀監會等四部委聯合出台了《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 P2P等互聯網金融身份確認,並正式邁入監管,該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監管元年。

2017年3月末4月初

銀監會10天內下發了八份監管文件,加強銀行業管理,行業內將之總結為「三三四」檢查,銀行委外業務、表外理財產品等受到了影響。


推薦閱讀:

要改變我們的財富指數,依然要向溫州人學習
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
命中潛藏財富的三顆痣,你有么?
揭開主力財富密碼
手相有這三個特徵,一生財富無憂

TAG:管理 | 財富 | 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