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中的科學宇宙觀(一)

《華嚴經》中的科學宇宙觀(一)

1.對宇宙結構的描述

幾千年來,人們都認為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月亮、太陽以及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圍繞著地球運行的。直到大約500年前,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即日心說),說太陽才是宇宙中心,而地球、月亮、星星都圍繞太陽運行。這一比較正確的說法竟遭到當時天主教會的反對,日心說的支持者布魯諾竟被教會活活燒死了。

而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提出的空間宇宙構成的學說竟與今天最先進的天文學、宇宙構成學說是那樣的吻合,那樣相似。

佛陀不認為地球、太陽是宇宙中心。佛陀認為,宇宙本無中心、本無邊際。這個說法也出自《華嚴經》。

在《華嚴經》第一卷之前、華嚴處會之後,是法界安立圖。裡面先講了小世界——也就是地球、月亮、太陽,都圍繞須彌山轉;因此,小世界應該不是太陽系,而應該是銀河系。接著提出了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乃至大千世界的概念。也就是說一千個銀河系,算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謂之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謂之一個大千世界(十億個銀河系)。並且畫出了圖形,還特別說明圖形是平面的,實際上的世界是立體的。

接下去講無量數的大千世界構成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無量數的世界種構成華藏莊嚴世界海。再接下去,佛陀講了,若以華藏莊嚴世界海為中心,在它的八方上下可以標出十個世界海,它們都與華藏世界海相等,並且指出:「廣說者不可窮盡」。

在《華嚴經》第八、第九、第十三卷,即《華嚴經·華藏世界品》,更是專門、詳盡地講述了無限宇宙之構成。

在二十世紀快要結束的今天,天文學家們使用了那麼多先進的天文望遠鏡才看到的宇宙空間,而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看到了,而且更為廣闊遙遠,並且講得那樣具體、清楚。這難道是「封建迷信」可以解釋的嗎?這能用一般的『宗教』二字說明嗎?

對我們常人來說,浩瀚無垠的宇宙幾乎是不可度量的。而對天文學家來說,精確地測繪宇宙天體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天文學採用的計量單位是「光年」,即光在一年裡所走的距離。光的前進速度約為每秒30萬公里,一光年大約是9.46萬億公里。最新發現的類星體位於我們目前所能觀測到的宇宙邊緣,與地球相隔約100億~200億光年,是迄今所知的最遙遠的天體。如此遙遠的距離簡直令人難以想像。

許許多多恆星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巨大的星系。太陽系所在的星系叫銀河系,形狀像一隻大鐵餅,寬約8萬光年(另說10萬光年),中心厚約1.2萬光年,恆星總數在1000顆以上。

而娑婆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那麼娑婆世界的寬度 =8萬光年×10億=80萬億光年,遠大於人類目前的觀測極限。因此,人類連一個娑婆世界都沒有看到底,何況無量數的大千世界構成的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無量數的世界種構成華藏莊嚴世界海!!

2.最早的天文數學

二千五百年前的數學還沒有現代數學這麼複雜、高深。

就在那個時代,佛講了冪,講了無限次冪,也講了大數。所謂冪,也就是乘方,一般表達形式是:Xn,即X的n次冪,也就是X的n次方。如果二者均為2,即是2的2次方,表示兩個2相乘,結果是4。

佛陀在《華嚴經》中所說的大數遠遠超過了現今宇宙學的天文數字。

《八十華嚴》卷六十五第十一頁到第十二頁寫道:「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於文殊師利童子所。修學書數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門。……我亦能知菩薩演算法。所謂一百洛叉為一俱胝。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婆羅。頻婆羅頻婆羅為一矜羯羅。廣說乃至優缽羅優缽羅為一波頭摩。波頭摩波頭摩為一僧祇。僧祇僧祇為一趣。趣趣為一喻。喻喻為一無數。無數無數為一無數轉。無數轉無數轉為一無量。無量無量為一無量轉。無量轉無量轉為一無邊。

無邊無邊為一無邊轉。無邊轉無邊轉為一無等。無等無等為一無等轉。無等轉無等轉為一不可數。不可數不可數為一不可數轉。不可數轉不可數轉為一不可稱。不可稱不可稱為一不可稱轉。不可稱轉不可稱轉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為一不可思轉。不可思轉不可思轉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為一不可量轉。不可量轉不可量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轉。不可說轉不可說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此又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不可說轉。善男子。我以此菩薩演算法。算無量由旬廣大沙聚。悉知其內顆粒多少。」

所謂洛叉(梵語lak"sa),今依《俱舍論》卷十二的記載:「一十為十,十十為百,十百為千,十千為萬,十萬為洛叉,十洛叉為度洛叉,十度洛叉為俱胝,十俱胝為末陀,十末陀為阿庾多,十阿庾多為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為那庾多,十那庾多為大那庾多,(中略)……十跋邏攙為大跋邏攙,十大跋邏攙為阿僧企耶。」

下面把剛才提到的大數與現代數學作個比較:

一洛叉(10萬,105)

一百洛叉為一俱胝(千萬,107)

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1014)

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1028)

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婆羅(1056)

頻婆羅頻婆羅為一矜羯羅(10112)

廣說乃至優缽羅優缽羅為一波頭摩。(10448)(按此邏輯推理,可能指:矜羯羅矜羯羅為一優缽羅,即10224;優缽羅優缽羅為一波頭摩,即10448。)

波頭摩波頭摩為一僧祇(10896)

僧祇僧祇為一趣(101,792)

趣趣為一喻(103,584)

喻喻為一無數(107,168)

無數無數為一無數轉(1014,336)

無數轉無數轉為一無量(1028,672)

無量無量為一無量轉。(1057,344)

無量轉無量轉為一無邊。(10114,668)

無邊無邊為一無邊轉。(10229,376)

無邊轉無邊轉為一無等。(10458,752)

無等無等為一無等轉。(10917,504)

無等轉無等轉為一不可數。(101,835,008)

不可數不可數為一不可數轉。(103,670,016)

不可數轉不可數轉為一不可稱。(107,340,032)

不可稱不可稱為一不可稱轉。(1014,680,064)

不可稱轉不可稱轉為一不可思。(1029,360,128)

不可思不可思為一不可思轉。(1058,720,256)

不可思轉不可思轉為一不可量。(10117,440,512)

不可量不可量為一不可量轉。(10234,881,024)

不可量轉不可量轉為一不可說。(10469,762,048)

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轉。(10939,524,096)

不可說轉不可說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101,879,048,192)

此又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不可說轉。(103,758,096,384)

即一不可說不可說轉相對於1後面有3,758,096,384(即37億5809萬6384)個0。如果一秒鐘寫兩個0,不停地寫,寫完需要60年!

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總數,為10的80次方,大概是我們能賦予意義的最大天文數字,而顯然華嚴所說的宇宙概念比我們觀測到的要大得多。

據統計,《華嚴經》所說的數位共有一百二十六位,非常了不起!這是對世界數學發展進步的一大貢獻。《國際數學通史》也說,全世界公認釋迦牟尼佛對數學的重大貢獻,釋迦牟尼佛在國際數學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3.時間空間的可變性

3.1相對論——沒有絕對的時空

物理學家承認空間的廣狹遠近是可變的,時間的長短快慢也是可變的,沒有絕對不變的時空。在物理上要證明這個現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在這裡不過分強調數學推導,然而要說明這個理念多少還是要藉助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關於在『非牛頓系統』中的勻速與加速度運動的理論。十七世紀中葉到十八世紀初,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建立的物理學,適用於三度空間的物體運動,尤其是地球上小型物體的緩慢運動,比如汽車、火車、飛機的運動等。在牛頓理論中,空間和時間是絕對不變的,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是完全不同的系統,其空間、時間都是相對可變的,都是依賴觀察者的狀態而存在。

這個理論完全改變了現代物理學的方向,為宇宙探索奠定了理論基礎。愛因斯坦本人於1922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註:獲獎原因是光電效應方面的貢獻。),後來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的偉人」,也被後人尊為「現代科學之父」。

愛因斯坦和其它幾位學者,發現當物體在接近光速運動時,許多物理特性會改變,例如物體的長度、體積等。物體的長度與速度的關係可以用以下的數學公式來說明:

。其中,Lv是運動中物體的長度;L0是靜止時物體的長度;v是物體運動速度;c是光速,即每秒約30萬公里。

這個公式告訴我們,當物體在高速運動時(接近光速時),在我們的眼中,它的長度會在運動的方向上縮減。下圖描述了物體長度與速度的函數關係。

圖一:物體的長度與速度的關係

因此可以得出,以光速運動的物體沒有任何長度或體積。也就是說,根據愛因斯坦的公式推理,物體的大小、長短、距離在光速狀態下統統消失。

美國國家航天航空管理局(即NASA)的太空物理學家斯丹·奧頓沃博士講,物體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同時出現。所以遠近的距離不是絕對的,它是依賴觀察者之狀態而定。因此,絕對獨立的空間和距離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人的錯覺,是由於我們的執著而產生的妄念而已。

3.2華嚴「相對論」——廣狹自在與念劫圓融

而佛教的《華嚴經》當中多處顯示了廣狹自在、念劫圓融的境界。

如果觀察者處於深度禪定狀態,也可以突破空間和距離。從古至今,在禪定之中突破空間、距離者不乏其人。據記載,中國近代高僧虛雲老和尚,在禪定之中到達天上(兜率天內院),聽彌勒菩薩講經說法。這是真實的記載,也是當代中國佛教的佳話。

佛與大菩薩們也都有這種突破空間、距離的能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我以普賢行願力故,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佛陀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中說:「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又說:「(大菩薩)諸佛剎中,皆能示現,譬善幻師,現眾異相」。

以上我們可以看到,突破空間、距離已不是神話,這完全取決於觀察者的狀態,用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也可以解釋。因此佛教講極樂世界雖與地球遠隔十萬億佛土,但《觀無量壽佛經》卻說:「阿彌陀佛,去此不遠。」當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時,就突破了十萬億佛土的距離。「此方即凈土,凈土即此方。」,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當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中峰禪師提醒我們:「十萬餘程不隔塵,休將迷悟自疎親。」

3.3「時間膨脹」現象——「十世隔法異成門」

以上論述空間距離是假相,而時間也是假相,這在相對論中也有精闢的論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一個關鍵的假設前提,就是光的速度是宇宙中最高速度,並且是永遠不變的。也就是說,光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以每秒299,792公里(約30萬公里/秒)運行,這是物體可以達到的最高速度。狹義相對論就是在這一前提下提出來的。

那麼,讓我們先考慮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例子。假設我們現在在一輛快速行駛的火車上踱步。我們在火車裡感到自己在走得很緩慢,因為我們用火車作為參照系。而一個火車外的觀察者看到我們正在快速地超過他,這是因為我們相對於火車的速度慢,但相對於車外觀察者的速度很快的緣故。

現在我們再考慮一個例子。假設我們乘上一架太空飛船,這架太空飛船正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離地球。在太空飛船上用一個特定的光學儀器每秒鐘向地球觀察人員發出一個光訊號。宇航員在宇宙飛船中看到光學儀器每秒鐘發出的光信號很正常,每秒鐘的時間長度沒有增加或減少。

而對於地球觀察員來講,他們所收到的光信號比較緩慢,因為光從高速飛離的宇宙飛船上返回地球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說地球觀察員每次收到信號的間隔,比宇宙飛船上的一秒鐘要拉長(即一秒鐘加上光返回地球所需的時間)。在這種情形下,地球的觀察員觀察到的宇航員的每秒鐘的時間間隔拉長了,也就是說,宇航員的時間走得緩慢了。這種現象稱為「時間膨脹」(TimeDilation)。

理論上講,你可以將很短的剎那延長至極限長的時間,而你自己的身體幾乎沒有任何老化。

《六十華嚴》云:「知無量劫是一念,知一念是無量劫。」《八十華嚴·第十七初發心功德品》云:「所謂知長劫與短劫平等。短劫與長劫平等。一劫與無數劫平等。無數劫與一劫平等。……不可說劫與一念平等。一念與不可說劫平等。」即華嚴事事無礙、法界十玄門中的十世隔法異成門,一念即無量劫。

另外一個關於時間膨脹效應的著名例子,是愛因斯坦的「孿生兄弟」比喻。剛才講的太空飛船,假設離開地球高速運行二十年,當然這二十年是按地球日曆算的。假設有兩個孿生兄弟,同一天出生後,便分成兩種生活方式,一個留在地球上過普通人的生活,另一個被送上這一艘高速運行的太空飛船,二十年之後再返回地球。二十年過後,我們看到地球上的那個兄弟已經是二十歲的青年了,而從太空飛船上返回的另一個孿生兄弟卻還年幼,可能只有三歲而已。這是因為地球二十年相當於太空高速飛行三年,因此他的身體成長也相對緩慢。

根據哈勃的宇宙膨脹定理,離我們越是遙遠的星系其離我們而去的速度越快。而我們所能觀測到的極限距離200億光年附近的星系,其離去的速度已經接近光速了,因此它們的時間也非常緩慢。

根據狹義相對論,假設地球是靜止的,一個以v速度相對地球退行的天體的時間間隔

與地球的時間間隔

的函數關係是:

如果一個銀河系在佛教里算是一個單位世界,則按此公式推導,離地球最近的天四王天所在的天體(相當於須彌山腰),幾乎也是以光速相對地球退行的,因為佛經講四天王天一天等於人間五十年,即

,(即1×50×365 = 18250)。那麼v應該非常接近光速c,所以四天王天的時間應該非常慢,何況忉利天等!

和我們隔著十萬億佛土的極樂世界則更不用說。如果把一個佛土算成一個娑婆世界大小,而一個娑婆世界佛土有十億個銀河系,一個銀河系長達8萬光年,那麼娑婆世界的寬度= 8萬光年×10億 = 80萬億光年,十萬億佛土 =800億億億光年!!所以,可想而知,極樂世界的時間一定很緩慢。《華嚴經·第三十一如來壽量品》云:「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一劫約為13億年。

有人以為在極樂世界修行成佛要很久的時間。根據《觀無量壽佛經》,即使是五逆十惡、具諸不善的眾生,如果臨終遇善知識教他念佛,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下品下生,需經過十二劫才花開見佛,但在極樂世界的感覺僅是十二天而已!何等的快哉!由此可知凈土法門真是一種即身成佛、至圓至頓的無上法門。

再看剛才的例子,宇航員返回地球實際上是一種進入「未來」(即從三歲進入二十歲)。另一方面,如果時間可以進一步減慢,乃至於減成一個負數,那麼這個宇航員就可以從「現在」回到了「過去」。

而佛和菩薩就有這種能力,能在同一時刻返回無限的過去和進入無限的未來。《華嚴經·第二十五十迴向品》云:「(菩薩摩訶薩)一念中普入三世一切諸佛眾會道場智清凈。入無邊一切世間。令一切眾生皆作所應作清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正所謂「念劫圓融」。

3.4「打破虛空笑滿腮,玲瓏寶藏豁然開。」

綜上所述,運動者的空間與時間均依賴其與觀察者的相對運動速度,是可變的錯覺現象。在一定條件下,空間與時間可能會完全變樣。事實上,最近所發現的宇宙黑洞就證明了這個理念。

根據美國NASA太空物理學家的說法,黑洞中的時間與空間可能互相替換。這意味著空間可能變成時間的樣子,時間可能變成空間的形狀。所以絕對獨立的空間與時間俱不存在,只是人的錯覺(妄想)所造成的。楊仁山居士編的《佛教三字經》中一開頭就說:「無始終,無內外,強立名,為法界。」(這裡「始終」指時間,「內外」指空間。)佛法稱時間與空間都是「不相應行法」,意思就是抽象概念,並非真實。《華嚴經·華藏世界品》云:「無有始終,若覓始終,如空中求跡,如影中求人。」

可見,時空形成四維區域是人的妄想執著而產生的錯覺。現代科學家已承認的十一維空間,也都是妄想執著的錯覺。在放下妄想執著的當下,就沒有了時空的界限,而入不思議的境界。正如中峰禪師說的「打破虛空笑滿腮,玲瓏寶藏豁然開。」

4.物質的非真實性

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只是人的錯覺。愛因斯坦說:「物質是由場強很大的空間組成的。……在這種新的物理學中,並非既有場又有物質,因為場才是唯一的存在。」他指明物質形成於場,場是具有能量強度的空間,其中並無一物。因此宇宙中根本沒有物質,物質都是有能量之空間的組合。當代西方科學界先驅艾德·蔡安指出:「宇宙物質各系統,一般可歸納為物質、能、電荷等等,一概都是歸於零(空)。」這證明《心經》上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談到「空即是色」這個理念,讓我們先引用美國NASA太空物理學家斯丹·奧敦沃博士的一段結論:「自然界為我們揭示的物理現象往往同我們一般觀察和認為的現象有天淵之別。例如,人在運動中的老化方式完全不同、空間可以變形、物質可以從純能量中產生、物質可以在真空狀態下忽然出現。」

只要有足夠的能量,物質便會從此產生,所謂「無中生有」。要證明這一點,我們可以借用一下愛因斯坦的質能守恆定律。這個定律講,在一定條件下,能量可以凝聚成有質量的物質,物質的質量(m)也可以分解為能量(E)。這個守恆公式是:

,其中c是光速,E是能量,m是質量。即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反過來,質量也可以從純能量中產生。我們只要將這個公式倒裝一下,變成:

。也就是在一定條件下,能量可以在一無所有的真空中變現出物質。換句話說,可以無中生有。事實上,在量子的微觀世界中,我們常看到物質在虛空中自然出現。即使在宏觀世界裡也如此,天文學家霍金斯說:「星點旋系從強度高能的虛無之中形成。」天文編號為M87的無線電波星雲旋系,從非物質的無線電波區,噴出長達一萬光年的光炬,其中為高速高能電子。從非物質中,也即是從虛空中,射出物質。

這個驚人發現,證實從「空」轉變為「有」,因此「有」的本源是「空」。用佛法的術語說,「有」是假諦(錯覺),稱妙有;「有」的本體是空(空諦),稱真空;真空妙有同時存在,空有不二即中諦。天台宗基本教義講的空、假、中三諦三觀,可由科學角度來理解。清涼大師在疏鈔中也有引用。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華裔物理學家林平奎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光學通信系統的一端把一束激光「毀滅」,共摧毀了幾十億個光子,然後在一米外的另一端,成功地將其複製出來,將它重新現形。(有化為空,空中現有。)據悉,這個實驗被稱作「量子牽連」,花費時間只有十億分之一秒。然而,用「遠程瞬間傳物」模式進行人類和其它物體實驗目前似乎還遙遙無期。林博士承認:「我們的實驗與科幻片仍有些區別。我們暫時只能遙距傳送激光中的光子,還不能將對象瞬間轉移。」

這些物理學的發現,證實了佛經里所講的「空即是色」(「色」指物質),《華嚴經·毗盧遮那品第六》云:「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微塵數劫。復倍是數。有世界海。名普門凈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勝音。……彼勝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凈光明。其海中有大華。須彌山出現。名華焰普莊嚴幢。十寶欄楯。周匝圍繞。於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華枝輪。……此林東有一大城。名焰光明。……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業報神足。乘空往來。行同諸天。心有所欲。應念皆至。」這種自在的生活狀況,用現代的物理學完全解釋得通。

而極樂世界的人,可以隨時將能量變現出物質來用,用完之後,又將物質變為能量而化去。他們的能量從何而來?他們是從一心念佛的念力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可隨心所欲地變現物質。

《無量壽經·受用具足品》云:「(極樂世界)受用種種,一切豐足。宮殿、服飾、香花、幡蓋,莊嚴之具,隨意所需,悉皆如念。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事已化去,時至復現」,「應念現前,無不具足。」

作者:鍾茂森博士


推薦閱讀:

(三)法教篇 十三、唯識學的宇宙觀
宇宙觀 2008-05-30 17:15
「三界」與「兩重天地」:佛道兩家的宇宙觀,何以殊途同歸?
佛教的宇宙觀
解讀量子力學的幾個詭異現象,我承認我的宇宙觀被完全顛覆!

TAG:科學 | 宇宙 | 宇宙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