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落腳在哪裡
「母愛」落腳在哪裡 ——我為什麼這樣教《秋天的懷念》 1997年,閱讀《我與地壇》。
2002年來清華附小工作,方才知道史鐵生竟是清華附屬學校的校友,不覺親近許多,將他的《病隙碎筆》、《我與地壇》、《務虛筆記》一一拜讀。 誠然,我喜歡他的表達,敬重他的高貴。當我讀到教材中選編的《秋天的懷念》時,激動許久。蘇州市盲聾學校校長邀請我去給盲人講課的時候,一下子就想到了這篇讓我感慨良多的文字。我決定將它講給這些盲人,當然更講給我們這些健全的人。 發現的震動——「母愛」的特殊意義 對於本文的教學,以往大多圍繞「母愛」展開。有的老師為了體現這位母親的偉大,甚而至於讓學生將自己的母親和她比較;有的老師乾脆將課文的中的菊花視作母親的象徵。 關注「母愛」主題,自有一番道理。不過,我們也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學生通過簡單的對比後,得出文中母親愛得深沉、偉大、壯烈的答案。試想,當我們把母愛理解得如此堅硬的時候,母親是否已經遠離了我們?母親,不再是一個生活中的具體真實存在; 母愛,也不再蘊涵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母愛被空化、泛化、偽化。
於是,我細細品讀著文本,「母親」這兩個字究竟意味著什麼?終於,我對母愛的意義有了特殊的發現:「好好兒活」——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一句話,所體現的母愛竟是那麼意味深長。在這裡,母親以自己殘缺而悲苦的餘生,教給兒子如何面對有缺憾的生命。 文中三次出現的「悄悄地」——那不張揚的「細心」、「耐心」、「小心」充分體現了母親對兒子的小心翼翼;母親的「擋」、「撲」、「抓」幾個動作都反映出母親的「傷心」、「揪心」、「痛心」。但,她都「忍」了下來——忍住兒子的抱怨;忍住兒子的病痛給自己的雙重打擊;更忍住病入膏肓的實情……所有這一切都是告訴兒子要「好好活」。母親這句話,照亮了兒子的後半生,讓有缺憾的生命放出光芒來。大愛無形啊,母親的「好好兒活」,就像家常的話兒一樣,真實,可信,可感、可嘆! 認同的舒暢——關於「好好兒活」 不僅要明白作品所寫外表情事方面的主題,還更可貴在能掌握作品中流露的作者隱意識中的某種心靈和感情本質,從而自其中得到「感發」——葉嘉瑩教授如是說。 讀史鐵生越多,越發覺得母親的「好好兒活」對於兒子的意義。試想,如果兒子對母親的懷念沒有一定支撐的時候,「愛」就變得空虛和縹緲。一句樸素的「好好兒活」,勝過多少高談闊論。所以作者寫道: 「母親為什麼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為什麼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 隨著小說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至少有一點我是想錯了: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並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秋天的懷念》寫在母親逝去的七年之後—— 「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洒洒,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正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你們倆要好好兒活。」 文章的結尾又強調了「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可謂點題之筆——「我和妹妹終於懂得了應當怎樣好好兒活!」 湖南嶽陽的同學結合描寫菊花的段落,體會到人活得完全可以多姿多彩——或淡雅,或深沉,或熱烈,或高潔,但,不管怎樣都會潑潑洒洒,爛漫一生,開出屬於自己的花兒。 安徽淮北實驗小學的一個學生髮言道:母親沒有告訴兒子非要活得「淡雅」,她只是要推著兒子去看菊花——菊花的各種姿態就是人活著的各種姿態,她只是給兒子提供一些建議,重要的是讓兒子活出屬於自己的個性。 北大附小的學生體會到:兒子去北海看菊花,就是看母親,菊花已經是母親的化身,熱烈而深沉的菊花,就是對母親「好好兒活」的最好解讀。 清華附小的學生認為菊花的「淡雅」就是說人可以活得「平凡」,浙江義烏實驗小學的學生認為,人可以活得「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他們還認為菊花的「高潔」,就是說人要「善良」和「純潔」。在蘇州盲聾學校的學生眼裡,菊花的「熱烈」就是「人活著要有激情!」 多麼富有個性的解讀啊。
我想,突如其來的疾病從肉體上毀了他,在心理上摧殘折磨他,在此後余年,或卧病不起,或置身輪椅,命運剪斷了他飛翔的翅膀,還要讓他時時刻刻面對「生與死」的問題。到母親去世的頭幾年,他肯定會一次一次想到死,也一次一次想到母親的「好好兒活」,他必須用心叩問世界、叩問人性、叩問生命,這便讓他高拔偉岸地活著至今。「子欲孝,而親不在」——正是對母親無限的愧疚和自責使他活出了自我,活出了尊嚴,活出了生命的高貴——這一過程也正是他用筆完成生命的過程——直到今天。那麼,已經54歲的史鐵生,輪椅33年的生活,「好好兒活」的理解又到了一個什麼境界呢? 他在《病隙碎筆》中寫到: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 「接受」、「忍受」、「承受」的33年,也是與生命的疾病搏鬥的33年。尿毒症,造成腎衰竭,經常發高燒,有好幾次昏迷,一個星期都要透析兩次,但你依然能看到他臉上單純而善良的笑。現在的他完全超越了一般生命的生存層面,已經到了一種俯視和超然的境界。正是母親的這份給予,讓他對生活有了另外的發現。現在,史鐵生對命運終於醒悟到的是幸運、滿足。如此,他把命運當作別開生面的遊歷,當作一種人生的另一種享受,用筆寫著自己的「好好兒活」,於是他依然在——好好兒地活。他用筆代替他的雙腿寫出自己怎樣「好好兒活」,寫出了《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因此,「他的生命成長的變化,他的心的升華,成為他作品的境界,他的人生哲學正是在無數次與絕境搏鬥中完成著。」(徐曉) 余傑寫過《敬重病痛》——在報紙上看到史鐵生和世界長跑冠軍劉易斯的合影。身體衰弱的史鐵生雖然連站也站不起來,但他的靈魂卻在無羈地奔跑著,跑得跟劉易斯一樣快,甚至比劉易斯還快——「好好兒活」的殷殷期待,已經成為壯美的生命的詩篇。 此時,對於史鐵生來說,獲獎的一切榮譽已經不能成為活著的成功的唯一標識…… 思辨的悠遠——發現自己 為了讓學生體會更深,我創設了一個情景,在音樂中朗讀史鐵生懷念母親的文字。 (1)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裡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獃獃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裡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2)我一直有著一個凄苦的夢……在夢中,我絕望地哭喊,心裡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有關廟的回憶》 聽者、讀者,淚不自禁。當我們讀出了書中的味道的時候,我們還要「讀出思考」:懷念的究竟是什麼?孩子的回答太精彩了!的確,母親的「好好兒活」照亮了我一生,給了我一生的影響!讓我懷念一生!讓我在有缺憾的生命中找到另一種延展! 課上到這裡,學習已經結束——戛然而止,會讓你意猶未盡。但我還要問,他們的故事感人,跟我們自身有關係嗎?沒想到,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沒關係。如果我們讀書,總是停留於人家的感動中,沒有和自己的感情和心靈對照,那就失去了閱讀的意義。 「最好的讀者要提煉出屬於自己的東西。讀書在於讀自己,發現別人的時候也發現自己。因此,讀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讀出自己的人生思考。」 於是,我和同學們把課文最後一句的「我倆要好好兒活」,的「倆」改為「們」。成為——「我們在一起要好好兒活……」並討論這裡的「們」會指誰,指家人、同學乃至天下所有的人。最後,我讓同學們用一句話說說「好好兒活」留給自己的獨特思考。當然,這「好好兒活」需要思考一生,感悟一生。不僅僅是問號,也是省略號…… 下面呈現的就是湖南嶽陽實驗小學學生的發言實錄: 生1:笑對人生,活出自己的尊嚴。 生2:樂觀面對所有的一切事,瀟洒走一回!
生3:凡是一切都要包涵,酸甜苦辣,就是人生。 生4: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我們都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自己的人生。 師:面對曾經煎熬過你的困難,你痛苦過,請把這一家人送給你的「好好兒活」銘記在心。 生5:我們應該把握現在的時光,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虛度自己美好的人生。
生6:我們應該笑對人生,樂觀向上,不管面對怎樣的困難,能開出屬於自己的花兒,能鋪開自己的人生道路。 生7:每天,當我們醒來,發現自己還活著,這就是幸運。因此,無論如何要好好活! 師:泰戈爾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發現一個奇蹟,醒來之後發現自己還活著。你的思考和他不謀而合!(掌聲) 生:上帝要你怎樣活,你就要怎樣活唄。 師:上帝要你怎樣活,那是你的「命」。該怎樣好好兒活那是你的「運」。命和運是分不開的,所以叫命運。用你的「命」走好你的「運」就是你的「好好兒活」,走出的人字一撇一捺。(掌聲) 生:身體健康本身就是幸運,要好好善待自己的健康。因此,我們的一些打擊啊,苦惱啊,在史鐵生面前不值得一提! 生:「好好兒活」中的「好好」這兩個字 ,對於我來說意味著什麼?讓我難以一下子回答……」 師:有這麼多同學們都在思考,有這麼多同學們都在把這句話送到自己的心。人生的路太長了,該怎樣「好好兒活」?這的確是值得我們思考一輩子。 師:親愛的同學們,「好好兒活」對於我的思考是什麼呢?願意和同學們共勉,那就是——身體的殘疾是看得見的,可怕的是,還有看不見的殘疾,身體的局限我們這輩子改變不了,但心理的殘疾是完全可以改變的。下課! 掌聲響起來。掌聲是給學生的,也是給每個一樣會充滿波折的人生。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