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吃飯到不吃飯再到吃飯,可以顯著減少慢病風險

版權說明

無需授權即可轉載,但請自覺保留以上版權說明

張成崗(菌心說·柔性辟穀)

此前我們已經通過大量科學研究,分別從理論上和實踐上證明,「飢餓源於菌群」不僅是有道理的,而且在現實操作中是可行的,同時也已經通過大量臨床觀察指標和循證醫學數據證明,正常人每天一日三餐在使用益生元「餵飽」腸道菌群的前提下,只喝水不吃飯,可以正常生活工作7-14天,不僅不影響正常的生活規律,而且能夠獲得生理性減重5-10kg的效果,同時對於三高癥狀以及胃腸道疾病尤其是炎症具有良好的調理改善作用,從而形成了目前正在被大眾日益接受的「柔性辟穀」技術,對於超重以及肥胖人群以及由於體重超標而引發的慢病患者來說,不啻是一個健康的福音。基於該技術所能夠實現的臨床適應症也正在不斷完善和擴大過程之中,然而本文的重點是打算從更加深刻的層次剖析柔性辟穀技術背後的科學理論與內涵。

事實上,當我們參考國內外最新科研方向、意識到腸道菌群有可能顯著影響人體健康之後,我們實驗室從2013年初就開始調整研究方向、從人體共生微生物菌群尤其是腸道菌群而不再是從人體基因和蛋白質角度研究人體慢病的起源以來,尤其是直接使用自己的身體而不是動物實驗例如小白鼠反覆進行測試、體會、分析、思考之後,最終形成了這樣的認識,即看起來腸道菌群應該是人體慢病與健康的核心,因此我們實驗室於2013年12月19日提出了「菌心說」學說,為該領域的發展指出了一條新的方向,其中的重點內容是「飢餓源於菌群、慾望源於菌群、心理源於菌群」等核心觀點。近幾年以來,國際上大量頂級期刊的學術論文不斷地在佐證著這些觀點,意味著學術界和公眾均將從這些系列研究中得到受益,而這一點恰好是醫學界長期努力的目標。針對上述「菌心說」學說的系統介紹,我們將形成系列的研究報道,以便更好地為公眾健康服務。

顯然,基於前述已經發現和證明的「飢餓源於菌群、餵飽菌群即可只喝水不吃飯、正常生活7-14天」的柔性辟穀技術來看,我們的研究基本上弄清楚了「人為什麼吃飯?」這個難題,其主要原因是人體出生後從母體以及環境來源並終生共生於人體胃腸道粘膜表面的微生物需要營養物質和能量增殖複製自己的DNA、從而攻擊人體胃腸道粘膜獲取碳源而產生強烈的飢餓感的表現。我們知道,正常人群很難扛得住飢餓,然而在地震、自然災害等食物短缺的場合下人們不得不忍飢挨餓,迫於無奈,只有通過強烈的意志來忽略腸道菌群對於胃腸道粘膜的分解消化作用,最終會加劇粘膜損傷和胃腸道破損甚至出血的風險,從而誘發體內炎症反應併產生三高等癥狀。當然,還有一些高僧大德之人可以通過打坐等方式達到平心靜氣、主動不思飲食等方式消除飢餓感,實際上也是在忽略、緩解甚至轉移微生物對於胃腸道粘膜的破壞作用。因此,我們的研究實際上從生理學的本質上證明了以前關於吃飯原因的認識是不完全正確的,即人們飢餓的原因並非以往所認識的那樣由於大腦攝食中樞導致飢餓感、胃排空導致飢餓感、低血糖導致飢餓感,而是腸道菌群直接向人體傳遞了飢餓感,這是人體需要吃飯的初級信號或原始信號,是人體需要吃飯的「原始衝動」信號,至於相應的大腦攝食中樞、胃排空、低血糖等信號,則是人體需要吃飯的次級信號而已,是腸道菌群誘發出來的人體飢餓感覺的後續表現。這一點,足以改寫當前國內外生理學教科書的核心內容,同時也將顯著並深刻影響到當前的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體系,因為我們並非為了人體而吃飯,「為了腸道菌群而吃飯」甚至「為了避免腸道菌群破壞我們的胃腸道粘膜受損和胃腸道出血而吃飯」才是我們吃飯的真相和生物學基礎,因此我們提出需要將幾千年來的傳統認識「民以食為天」升級為「菌以食為天、民以菌為先」的新認識,從而可以實現「從吃飯到不吃飯再到吃飯」的螺旋式上升,對於促進慢病防控與健康管理工作將帶來重大影響,這是一種關於飲食與健康領域的革命性和顛覆性的新認識。

那麼,具體如何去理解「從吃飯到不吃飯再到吃飯」這個認識呢?很明確,不論此前我國民眾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如何,此後關於吃飯的問題,必須將決定吃飯動機的腸道菌群這一關鍵因素提升到一個決定國人身體健康程度與慢病防控水平的高度,對於國計民生乃至於國家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由於人體的食物對於腸道菌群而言通常都能夠被利用,而多糖和膳食纖維等益生元則不被人體吸收,反而可以被腸道菌群利用,因此,我們的研究鼓勵在我國居民膳食中增加足夠量的益生元,以便為腸道菌群提供充足的營養,以免腸道菌群破壞和損傷胃腸道粘膜從而導致人體出現炎症反應和多種慢病。如果打算快速、安全地實現生理性減重的目標,或者三高人群尤其是脂肪肝人群希望快速減少或消除脂肪肝的話,那麼,不妨可以考慮直接使用柔性辟穀的特殊生活方式,每隔一段時間例如1-3個月進行一次為期7-14天柔性辟穀即餵飽菌群只喝水不吃飯,在柔性辟穀結束後恢復飲食,通過適當增加水果蔬菜、減少米面粥餅魚蝦肉蛋奶等高能量物質的吸收,並結合平時經常使用益生元調理改善腸道菌群、或者通過喝酸奶等方式適當補充和增加益生菌的數量,人們就可以顯著減少慢病風險,降低去醫院看病的概率,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起來。

辟穀瘦身想得到科學指導?

辟穀感受想要找人聊聊?


推薦閱讀:

再談輸液的危害和風險
電影投資如何玩?資深電影投資人暢聊如何規避投資風險
種子也造假 中國種業發展面臨大風險
多種財運風險
風險預警 - MBA智庫百科

TAG:風險 | 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