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的藍圖(《維摩經·佛道品》)

壹·凈土就在人間貳·人間佛教的藍圖參·結語壹·凈土就在人間舍利弗尊者曾經對佛陀的國土提出疑問:「佛陀!為什麼十方諸佛的國土都那麼莊嚴、清凈,而佛陀您所教化的娑婆世界為什麼如此的骯髒、崎嶇,人心如此的污濁、鬥狠呢?」佛陀聽了,莞爾一笑,以足指按地,剎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的無量功德寶莊嚴土,看得舍利弗及一切大眾瞠目咋舌,歎未曾有。佛陀淡淡地說:「舍利弗!我的世界本自清凈,為了度化下劣的眾生,因此示現此眾惡不凈的國土。」這是說由於眾生心裡有毛病--妄想執著,所以我們的生活見解與佛就不一樣。《阿彌陀經》形容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個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娑婆的意譯就是堪忍,意思是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受貪、瞋、痴三毒及諸苦惱,不肯出離。生活在五濁惡世的眾生經常彼此互相爭鬥逞強,放眼今日的國際局勢、社會狀況,活生生是佛經描述五濁惡世的例證。國際間殘酷的戰爭,爾虞我詐;地球的生態破壞,核子試爆的危機;社會價值觀的扭曲,毒品泛濫,暴力色情的充斥;家庭倫理的潰敗,道德觀念的澆薄;人性的根本腐爛……,我們的世界變成一個寸步難行的人間煉獄。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世局動蕩,家國混亂,社會不安,身心熱惱的污濁世界,我們是不是就做世間的逃兵,遁世避俗,把希望寄托在他方的國土,等待來世他生彌陀來迎?在經典中,佛陀提到有多種的凈土,各有其殊勝處,如西方極樂凈土、東方琉璃凈土、阿兪佛的妙喜凈土、華藏凈土、彌勒兜率凈土等。然而,華藏凈土是以佛果的境界來看待一切,難為一般眾生所理解;藥師凈土雖好,但現代科技文明一日千里,許多開發國家已經達到藥師琉璃凈土衣食豐足,住行無缺,醫藥發達,生活無憂的境地;極樂凈土因須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方能決定往生,似嫌太難;彌勒兜率凈土雖然較為簡易,將來猶須下生人間。所幸,佛陀在《維摩詰經》中揭示有唯心凈土,「隨其心凈,則國土凈」,心清凈了,娑婆即常寂光凈土,凈土就在人間。因此,如何建設人間佛教凈土,在《維摩詰經》中〈佛道品〉的內容,可以說都是人間佛教的內容,如: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舍。弟子眾塵勞,隨意之所轉,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諸度法等侶,四攝為伎女,歌詠誦法言,以此為音樂。總持之園苑,無漏法林樹,覺意凈妙華,解脫智能果。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凈華,浴此無垢人。象馬五通馳,大乘以為車,調御以一心,游於八正路。相具以嚴容,眾好飾其姿,慚愧之上服,深心為華鬘。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如所說修行,迴向為大利。四禪為床座,從於凈命生,多聞增智能,以為自覺音。甘露法之食,解脫味為漿,凈心以澡浴,戒品為塗香。摧滅煩惱賊,勇健無能踰,降伏四種魔,勝幡建道場。雖知無起滅,示彼故有生,悉現諸國土,如日無不見。供養於十方,無量億如來,諸佛及己身,無有分別想。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凈土,教化於群生。今就《維摩詰經》做為「人間佛教」的根據,從眷屬、朋友、飲食、衣服、居住、交通、教育、娛樂、資用、修行等十類,描繪人間佛教藍圖的具體內容。貳·人間佛教的藍圖一、眷屬(一)以智能為母《大智度論》說:「諸佛及菩薩,能利益一切,般若為之母,能出生養育。」為什麼般若是諸佛、菩薩之母呢?《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卷中,佛陀告訴月氏天子說:「如來則從智能度無極生。設人觀察推其本末,過去、當來、現在諸佛,誰為母者?則當了知:智能度無極是其母也。所以者何?其三十二大人相,非從摩耶而生,以學大智能真諦之誼,乃能致此,自然成就如來之身。其十力者,不從王后摩耶而生,本時奉行,智度無極,得十種力。……斯諸功德悉為不從王后摩耶而生,悉從大智度無極行學此道品。」菩薩以智能為主,而智能以內解為用。我們有了甚深的般若智能,體悟法性空寂,能通曉一切事理,不為無明所侵,不被貪瞋痴三毒所害,便能自在無礙,趨向成佛之道。(二)以方便為父一個生命的形成,除了要有孕育生命的母親之外,更要有教育他成長的父親,譬如植物的成長需要春風夏雨的煦之育之,也要秋霜冬雪的霜之雪之。父母好比車子兩輪,飛鳥雙翼,缺一不可。大悲以為母,方便以為父,大悲與方便具足,才能成熟眾生。佛陀在各部經典中的說法施設,無非是一種方便權巧。《大般若經》說,菩薩要速證無上正等菩提,須具足方便善巧。譬如火宅中有眾寶聚,有人求寶入此宅中,其人若有方便善巧,則能持寶而出。《六十華嚴》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能、大慈、大悲、覺悟、轉不退法輪等,看做是地上菩薩的十種方便。佛陀說:「世間心皆顛倒,我若不行方便力,不能度脫眾生生死。」因此佛陀的八相成道,方便示現涅槃;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應化身,聞聲救苦;普賢菩薩十大願中的恆順眾生願;維摩詰權現疾病,為探病者講說色身無常如聚沫、浮雲;《法華經》的三車火宅喻,長者以羊車、鹿車、牛車來勸誘耽溺於三界慾火窟宅的孩子離開危險的火場;化城喻中變現城池,使畏遠畏久的眾生不退失道業。……凡此都是諸佛菩薩的方便智能。持戒謹嚴的末利夫人為了挽救廚師的生命,於齋戒日刻意妝扮自己,破例喝酒來教誡國王,這也是慈愍眾生的一種方便。方便需要更高的智能,方便需要與大悲心相應,所謂證真(實智)所以助悲離染,涉俗(權智)所以助智行悲。悲行於外,如父主外政;智冥於內,如母主內政。智滿悲圓,則成正覺。菩薩修行,不外上求大智以自利,下行大悲以利他,悲智雙運,權實悲行,所以我們行菩薩道,「智能」和「方便」就如同是我們的父母。(三)以法喜為妻在社會上,一個男人要成就偉大的事業,一個家庭要獲得幸福美滿,這裡面必定有一個很賢慧的妻子。在《玉耶女經》里,佛陀教導玉耶為婦之道有五種類:母婦、臣婦、妹婦、婢婦、夫婦。一個妻子有時要像母親一般,讓丈夫有訴說委屈的對象;要像大臣幕僚,輔佐丈夫的事業發展;要像妹妹恭敬兄長一般;要像僕婢一般照顧丈夫生活起居;要如夫婦一般,彼此相敬如賓。如此的夫妻關係必然能使家庭、人生美滿和樂。人間佛教的理想,是要每個人生活在和諧快樂之中,就好比家庭擁有一位賢慧的妻子。人間凈土裡的妻子要具備什麼條件呢?人間凈土裡的人是以「法喜為妻」,就是對真理的愛好,對真理的喜歡。在我們生活中,如果能勤修戒定慧,心中時時有佛,處處是佛法,身心便能輕安,充滿無限的法喜,好似擁有賢慧的妻子一般,那才能夠自在快樂的生活。(四)以慈悲心為女女性富有柔順含育的德性,因此代表慈悲的觀世音菩薩,經常化身為女性。菩薩以慈悲心教化眾生,他對眾生的無限柔順、耐煩,好比善良柔和的女子,所以維摩詰居士以女兒來比喻慈悲心。「含生稟氣皆有靈智,蠢動園翔咸知畏死,致使菩薩興行,救濟為先;諸佛出世,大悲為本。」所以,慈悲心是菩薩道的首要善行,我們可以沒有一切,但是不能失卻慈悲心。(五)以善心誠實為男修行人最忌攀緣諂媚,佛言:「有地,則有萬物;人有至誠,乃有道。」《佛遺教經》也說:「諂曲之心,與道相違,是故宜應質直其心。」以花言巧語、欺詐取巧而得來的財富、事業或名譽,終究不能長久保有,流芳千古,只有常保一顆正直誠實的心,才能贏得真正的尊敬,也才是禁得起時間考驗的處世法寶。男子有真誠幹事的能力,能承辦家業;菩薩有善心誠樸,真實不虛的心腸,能荷負如來的家業。所以,我們有誠實,有一顆善良的心,善良的本性,這就有如是我們自己的兒子。二、朋友(一)以道品為善知識《華嚴經》里,善財童子請問文殊菩薩,要如何修學菩薩行,文殊菩薩告訴他:「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因為有了善知識,能夠使我們聞一切菩薩行,成就一切菩薩功德,出生一切菩薩大願,清凈一切菩薩自性心,和發明一切菩薩堅固心等。善知識如大地,可以承載我們;善知識如高山,可以成長我們,使我們有依靠;善知識如乳母,可以守護我們,不令作惡法;善知識如良醫,能治我們的種種煩惱病;善知識如勇將,能殄除我們一切諸恐怖;善知識如船師,能令我們度越生死大瀑流,可見善知識有多麼重要!善知識是誰呢?道品就是我們的善知識。這裡的道品指三十七道品,也就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等,是為追求智能,進入涅槃境界的三十七種修行方法。依此修行可調伏妄心,趨入菩提,證得正果,必然是大善知識了。(二)以六度為法侶三十七種道品是指引我們的善知識,六度波羅蜜也是我們應親附的朋友,因為由於六度的守護,可以使我們獲大利益,由是成就正覺。「六度」本是菩薩乘的出世善法,但是菩薩乃是大心眾生,以出世的高深修養,做入世的利生事業,故六度為人生的善法,是成就道業的法侶。何謂六度?1.修布施行,不但自度慳貪,亦令人受惠受益。2.修持戒行,不但自不毀犯,亦不毀犯他人。3.修忍辱行,不但自不瞋恚,亦不瞋恚傷害他人。4.修精進行,不但自不懈怠,亦教人不懈怠。5.修禪定行,不但自不散亂,亦教人不散亂。6.修智能行,不但自不愚痴、不邪見,亦教人不愚痴、不邪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勤修六度,以六度做為規範自己道德生活的準繩,再以六度法深入社會,普利大眾,則六度即為人生最佳的法侶。三、飲食(一)以甘露為食甘露,傳說是印度一種不死葯,味道甘甜如蜜,所以稱為甘露。法味清凈,長養眾生之身心,譬如甘露之德。《法華經·藥草喻品》說:「我為世尊,無能及者,安隱眾生,故現於世,為大眾說,甘露凈法,其法一味,解脫涅槃。」《十地經論》說:「如病思良藥,如眾蜂依蜜,我等亦如是,願聞甘露法。」世人以食物滋養色身,甘露為眾食之最上味,菩薩以之作為食物。人間佛教的眾生以甘露法味為食,長養身心,得勝妙樂。(二)以解脫味為漿饑渴時,啜飲一杯清涼的飲料,頓時便能消暑解渴。當我們為五欲糾纏難解時,唯有以解脫的漿水才能消除渴愛。《大智度論》說:「佛法皆是一種一味,所謂苦盡解脫味。」《勝鬘經》也說:「涅槃一味等味,謂解脫味。」涅槃是熄滅熱惱稠林的清涼法水,涅槃是消弭慾愛饑渴的解脫瓊漿。有了涅槃的解脫漿湯,世間的諸苦都能不葯而癒。四、衣服(一)以相好莊嚴自身菩薩具足三十二相莊嚴容顏,八十種好嚴飾身姿,與世間人以美服遮身,華鬘嚴首,大異其趣。而丑僧俊道,固為佛門美談,色相亦雖只是假相,但是藉著外在的莊嚴相貌,讓人心生景仰,樂於親近,也是一種度眾的方便。經典記載佛陀「三隻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大智度論》說:「佛身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而自莊嚴法身。」佛陀當初曾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度化無數弟子入佛門,人間佛教的弟子也要培養「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以莊嚴自身,成就菩提。(二)以慚愧為衣服慚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慚者,內自羞恥;愧者,發露向人。《阿含經》、《本事經》、《大般涅槃經》里都提到,有兩種白凈法能夠拯救眾生,讓世間不會墮壞,那就是慚和愧。因為有了慚愧,我們才不同於牛羊豬狗等畜生,知道實踐恭敬父母師長,友愛兄弟姐妹的倫理道德;有了慚愧,才能制止非法,生起善法。世間的衣服可以御風寒,障形露,遮其丑。慚愧則為法身之上服,《佛遺教經》說:「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因此,慚愧就像衣服一樣,可以莊嚴我們的身心功德。所以,我們應時時慚愧,以求取進步。(三)以深心為華鬘華鬘是一種飾品,即以絲綴花,結於頸項,或裝飾於身上,或懸掛於室內。因此,若將之戴在身上則莊嚴美麗,掛在屋子裡則滿室生色。深心是指對佛法深信不疑的心念。《維摩詰經》說:「深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信為道源功德母,能增長一切諸善法。深信有諸佛菩薩的存在,和諸佛菩薩的不舍眾生;深信有前世、今生、來世;深信作惡得惡、作善得善的因果律;深信懺悔可令心清凈;深信緣起法;深信諸行是無常、苦、空;深信無我之法……。深信這種種善法根植於心,所綻放出來的智能之光,好比華鬘的裝飾那麼美好莊嚴,令人歡喜讚歎。五、居住(一)以畢竟空寂為家前面說了父、母、妻、子、女等是組成一個家的要素,有家的成員,也必須有居住的房子,沒有房舍,就要露宿街頭。世間的家,是讓我們免受日晒風寒的棲身之所,是保護我們生命財產免遭侵犯,得以安然成長的安樂窩,也是我們色身生老病死藉以依存的場所。菩薩常在第一義的畢竟空寂舍中,逍遙自在。什麼是畢竟空寂呢?畢竟有最終、至極的意思,空寂則是遠離種種法相的寂靜狀態。《法華經·信解品》說:「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無大無小,無漏無為。」明了諸法空性,菩薩在家修行,應該將菩提心安住在畢竟空中,如同維摩居士的「不著世間如蓮華,常善入於空寂行」。蓮花生於污泥而不被污染,我們雖然生活在五濁惡世,只要心常常安住參·結語從「以智能為母」、「以方便為父」,到最後的「以多聞為覺音」,我們為人間佛教的生活,規畫了一個非常完整的藍圖。我們生活在人間,離不開世間的父母、妻子、眷屬、師長、朋友;離不開食、衣、住、行、育、樂,乃至待人處事,修心養性等。菩薩也以人間為本,太虛大師說:「真菩薩以人乘通佛乘,是菩薩正道。」現代的人間佛教是有音聲的、有色彩的、有動作的、風趣的、環境整潔的、彼此尊重的。我為人間凈土定下四句偈:禮貌尊敬講愛語,樂觀滿足生歡喜,明理和平有自由,慈悲包容慶安全。如果每一個人將此四句偈運用到生活中來,便可和維摩居士一樣生活在法喜中。
推薦閱讀:

《金剛經》上佛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與凈土宗的念佛法門是否有矛盾?
蓮花生作為護法的能力到底有多神奇?
龍樹菩薩與大乘佛教的發展作用是什麼呢?
學佛為何還病緣不斷?
釋迦摩尼佛是否是大乘佛教里最弱的一個佛陀?

TAG:佛教 | 人間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