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徒出名師
雜筆
□江澤涵
王禪,不熟吧?難怪。他是一位隱士,很少涉足塵世,所留事迹不多,知其者亦少。先說這四人吧,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兵家、縱橫家的宗匠,哪個不是響噹噹的雄才?追本溯源,師承何處?清溪鬼谷——鬼谷先生!這該如雷貫耳了吧。
鬼谷子,千古奇人,盛名無虛。他通天徹地,兼神學、兵學、遊學、出世學等數家學問,人所不能及。不過,他的威名並非完全出於自己,而是倚仗了高徒們的幫襯。
周侗,是誰呢?河南一武師,善射,而其射未能顯於世,卻能名於史,也因徒弟岳飛。據《宋史·岳飛傳》記:「其學射於周侗,盡其術。」
名師出高徒——此話一直可疑,如今聽來,真是個莫大的諷刺。按此算來,上古之時,若有一位名師,經他之手,教出一批高徒,如是代代高徒,那如今該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呢?鬼谷子教出了博學的孫臏,那龐涓這陰毒之輩,又如何算?
想到了雞和蛋誰先的問題,先有師傅,還是先有徒弟?魯班是木匠鼻祖,可也是從徒弟時代走過來的。徒弟修成高徒,自然可為人師,師傅功力醇厚,不就是名師?還可以這樣理解:最先會做木工的人已無法考證,原始人怎麼做的?自己琢磨、改良。若真要找出個師傅來,那就是生存,就是生活,就是大自然。所以,因草有了鋸,因魚有了船。
「爹不識耕田,子不識谷種」,一語道出師承在人才鏈中的作用。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遜就說,獲得諾貝爾獎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有偉大的導師。名師,當然有些實力,優先授予自己研究所得;再藉助自身的影響力,將優秀的徒弟推薦出去;名師也樹立了足以匹敵的模範,引領徒弟們去追趕、超越。
王羲之,尊號「書聖」,集各家之長融於一爐,自成一脈。王獻之,他的兒子,也是他調教出的徒弟,眾體皆精,尤以行草不為其父所囿,敢於革新,博得「小聖」之名。父子並稱「二王」。徒弟的名聲與老師有關,而本領卻未必相關。名師未必出高徒,高徒倒可以成就名師。兩者之間是未定之數,也存在相輔相成的現象。
近些年,無數家長想著花重金送孩子進某校,因有某名師執教,帶出了一批清華北大生。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天資不凡,只需有名師稍加點撥,就可開竅頓悟。但實際上,徒弟本身的才智和勤奮,才是蛻變的主力。王獻之本人才思敏捷,加之父親的教導下,寫完二十缸墨水,即使冰凍三尺,也不間斷,這才有大成。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與其心系名師,不如自修成師。那時會發現,名師不是指具體某個人,而是在每一次的困難中錘鍊出來的。
不可否認,教師也有靠學生的突出成績來立身的,而學校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本身就是病態的教育模式,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名師出得高徒,高徒也出得名師,那何必再相互依附呢?
推薦閱讀:
※看看清朝最出名的八大疑案(5-8)
※陳志朋為什麼不火?
※它長得像吊蘭卻不是吊蘭,很多人見過叫不出名字、唯獨降三高神效
※盤點史上最出名的十位出軌女性